川蜀叫花骨,鹽菜回鍋肉,大肉鯰魚,雙椒臘乾魚,青椒美蛙,酸辣野菌雞...一方水土一方人情,特色民間菜10例

2021-02-16 四川烹飪雜誌

「民間菜」,是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利用本地所特有的食材,烹製成具有鮮明特點的菜。一般來說,它由農家特色菜和市民家常菜兩大部分組成,原料都是樸素之物,烹製上無嚴格規矩,裝盤裝飾也不講究。可以說,民間菜表現了一個地方豐富的民俗文化和鄉風食俗的底蘊,樸素地體現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情。

原料:藏香豬小腿1隻、滑子菇150克、青椒節50克、冰糖5粒、老薑1塊、陳皮1小塊、紅醬油、料酒各1勺、乾花椒、幹辣椒節、蔥花、熟芝麻、鹽、味精、菜籽油各適量

製法:

1.藏香豬小腿治淨斬成小塊,待用。

2.鍋上火入油,待油溫八成熱時放豬腿肉塊,炸至色金黃後倒出瀝油。

3.淨鍋入油燒熱,下老薑塊、陳皮、乾花椒、幹辣椒節炒香,放入炸豬腿肉塊和滑子菇,再加入紅醬油、料酒、鹽、味精、冰糖,加入足量清水沒過豬肉。大火燒開改小火,燒至肉熟時,加青椒節略燒,起鍋裝盤撒蔥花和熟芝麻,即成。

這道菜與傳統的蒜香骨相似,但是輔以大量漢源花椒炒制,從而使排骨麻香可口。

製法:

1.把豬排宰成小塊,衝淨血水後納盆,加鹽、姜、蔥和蒜醃製半天,揀去姜、蔥、蒜不用,另加蒜香粉、雞蛋和生粉上漿。

2.鍋裡放適量色拉油,燒至150℃左右時,把豬排骨下油鍋小火慢炸,待炸至色澤金黃、外酥內嫩時,倒出瀝油。

3.鍋留底油,下花椒炒香後倒入排骨,翻炒至麻香味濃時撒入蔥節,炒勻即可裝盤。

原料:仔鯰1200克、紅燒肉800克、芹菜100克、鮮花椒50克、泡菜(包括泡蘿蔔、泡辣椒、泡酸菜、泡姜等) 120克、薑片、蒜瓣、蔥花、自製豆瓣、鹽、料酒、味精、雞精、胡椒粉、水澱粉、十三香粉、香料紅油各適量香菜少許

製法:

1. 把仔鯰宰殺治淨後,清洗乾淨;把泡菜切成片;芹菜切成節並放盆裡墊底。

2. 淨鍋入香料紅油燒熱,投入薑片、蒜瓣、鮮花椒和自製豆瓣炒香出色,然後下入泡菜片炒出味,摻入清水燒沸,放入仔鯰,調入鹽、料酒、味精、雞精、胡椒粉和十三香粉,再用小火燒至成熟入味,倒入燒好的紅燒肉燒透。再用漏勺打出仔鯰並裝入墊有芹菜節的盆裡,待鍋中原汁用水澱粉勾芡收濃後,撒蔥花推勻,出鍋澆在魚身上,撒些香菜,即成。

酸辣雞是達州的一道地方名菜,是把土雞加泡蘿蔔、泡椒等炒製成的,臨起鍋時還要加木姜油增香。此菜是在酸辣雞的基礎上,加野菌同炒而成。

製法:

1.先把土雞治淨,斬成塊。另把野菌洗淨,切成片,放入加有大蒜和鹽的沸水鍋裡汆熟,倒出瀝水。

2.淨鍋放菜油燒熱,先下薑片、雞塊煸炒至水汽將幹,再加入泡辣椒節、豆瓣醬、花椒、姜、蒜、料酒一起炒香,摻入適量清水,燒開後放鹽、味精調味,燒至雞塊軟熟加入野菌,同炒至收汁,最後淋少許木姜油,起鍋裝盤,撒上蔥花即成。

原料:飼養美蛙1000克、青小米椒節80克、泡子姜丁10克、泡青菜碎10克、大蒜顆10克、料酒1勺、糖5克、乾花椒、鹽、本地豬油、菜籽油各適量

製法:

1.美蛙治淨切塊,納盆加鹽稍醃,待用。

2.鍋上火,放入豬油和菜籽油,待油溫八成熱時下乾花椒、泡子姜丁、大蒜顆、泡青菜碎炒香,再下美蛙塊炒制,加入料酒、鹽、糖翻炒片刻,加少許水略燜,最後下青小米椒節炒香,起鍋裝盤即成。

原料:黃臘丁1200克、芹菜100克、幹辣椒節30克、鮮花椒50克、泡菜120克、薑片、蒜瓣、蔥花、自製豆瓣、辣椒麵、鹽、料酒、味精、雞精、胡椒粉、十三香粉、香料紅油各適量

製法:

1.把黃臘丁宰殺治淨後待用。另把芹菜切成節,放盆裡墊底。

2.淨鍋注入香料紅油燒熱,投入薑片、蒜瓣和鮮花椒爆香,下入自製豆瓣炒香出色,放入泡菜和辣椒麵炒出味,摻入清水燒沸。然後倒入黃臘丁,調入鹽、料酒、味精、雞精、胡椒粉和十三香粉,用小火燒至成熟入味,出鍋裝入墊有芹菜節的盆裡並撒上蔥花。

3.另鍋入香料紅油燒熱,投入幹辣椒節熗香出味,出鍋淋在魚身上激香,即成。

這是一道四川民間風味菜。臘乾魚是巴蜀地區在冬季時候製作的一種風味臘製品。選取合適的魚,宰殺治淨後加調料碼味,然後懸掛起來用柴火燻幹,便可烹製成菜。

原料:長壽湖白鰱1條(約1200克)、 青辣椒節、紅辣椒節、幹辣椒節各50克、薑片50克、蒜片、大蔥彈子各20克、白酒、老抽、生抽、鹽、辣椒麵、花椒麵、白糖、特醋、雞精、味精、味極鮮醬油、香油、花椒油、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

1.把白鰱掏鰓去鱗,剖腹去內臟,治淨後斬成四大塊,納盆加入適量白酒、老抽、生抽、鹽、辣椒麵、花椒麵、薑片,拌勻後醃漬約2小時。

2.把醃漬好的魚塊用鐵鉤懸掛在土灶上方,底下燒有木炭、木棒、柏樹枝等(不用明火),任煙氣把魚塊燻幹便取下來。把魚塊洗淨,切成規格一致的小長方塊,待用。

3.往鍋裡倒入色拉油燒至八成熱,取適量魚塊下鍋滑油後,迅速倒出來瀝油。

4.鍋留底油,下入青辣椒節、紅辣椒節、薑片、蒜片、幹辣椒節、大蔥彈子炒香,倒入炸過的臘乾魚塊翻炒,調入白糖、特醋、雞精、味精、味極鮮醬油、香油、花椒油,炒入味且原料熟便起鍋裝盤,即成。

原料:豬三線肉300克、鹽菜150克、蒜苗段150克、薑片5克、蒜片5克、糖3克、菜籽油50毫升

製法:

1.豬肉用火褪盡毛,下入清水鍋中煮至七分熟,撈出來切大薄片。

2.淨鍋上火,放入菜籽油燒熱,下肉片翻炒,炒成燈盞窩狀時,下入薑片和蒜片炒出香後,再下鹽菜炒香。最後放入蒜苗段炒熟,調入糖,出鍋即成。

說明:與一般的回鍋肉不同的是,鹽菜本身有鹽,所以不用放鹽和豆瓣醬調味。蒜苗可炒至七分熟,上桌時菜的餘溫會將其熱熟,這樣口感更好。

製法:

1.把豬肥腸頭清洗乾淨後,下入白滷水鍋裡滷熟。待撈出來晾冷後,橫刀切成圈,投入熱油鍋裡炸至表面酥脆時,撈出來瀝油待用。

2.鍋裡留底油,投入姜米、蒜米、青紅椒圈和外婆菜(湖南湘西地區一種曬乾後醃製而成的家常菜,類似四川的芽菜)碎末煸香,下入腸頭圈稍炒,烹入料酒,調入鹽、胡椒粉、東古一品鮮醬油和味精炒入味,撒入蔥花並淋入花椒油和香料油顛勻,出鍋裝盤即成。

原料:黃瓜500克、蘋果片50克、姜、蒜各5克、醋、生抽各500毫升、鹽、紅辣椒節、胡椒油各適量

製法:

1. 黃瓜切長條加鹽醃漬後,放入甩幹機脫水變脆,納盆。

2. 把黃瓜條納盆,放入蘋果片、姜、蒜、醋、生抽、紅辣椒節醃製一天,加入胡椒油拌勻,裝盤即成。

相關焦點

  • 八大菜系之外的鹽幫菜,也很火!
    鹽幫菜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分為三大類別。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最講究調味。除具備川菜「百菜百味、烹調技法多樣」的傳統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濃、辣鮮刺激」的特點。
  • 一方水土:這裡被稱為「魚都」
    9.這是吃活食的鴨子生的鴨蛋。14.這是最有地方特色的菜——撫遠拌生魚。拌生魚是節慶和招待貴賓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它需要用最新鮮的優質魚做原料,放血、剔骨取肉,把魚肉切成條片,加入專用的米醋浸潤,然後把已變成淡白色且質地堅挺的魚肉片與切好的黃瓜絲、青筍絲、過了熱水的土豆絲、綠豆芽、香菜、韭菜等相拌調勻,再加入適量辣椒油、食鹽、白糖等佐料,即可做好酸辣香撲鼻、鮮涼甘冽爽口的生魚菜。這盤拌生魚,用的是脆脘這種優質魚。這道菜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必須是活魚,必須是肉質有彈性的魚。二是要用好醋。
  • 喝醉酒之後第二天晚上用來開胃下飯的還魂菜,我把它叫做炒渣渣肉
    每一方水土都有一方下飯菜,特別是自家醃製的「罈子菜」,即從密封的罈子裡發酵而出的渣海椒、大頭菜、雪裡蕻、鹽菜等等,經烹製後而成為「座菜」。所謂「座菜」就是一日三餐都擺放在家裡餐桌上的大碗菜,上頓下飯了,下頓又接著用它下飯,百下不厭。其實川菜就是最下飯的菜,這要歸於它的麻辣和鹹鮮,它的腴滑和爽脆,它的細嫩和滋潤。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方水土養育出我們邳州人!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邳州這鹹裡帶辣,辣裡蘊鮮的飲食文化,而豐富的邳州美食也影響了邳州人豪爽大氣的性格。
  • 民間菜,中國菜的源頭活水
    美食愛好者知為甚少其實,中國菜的主要來源於以下十類菜餚:祭祀菜、宮廷菜、官府菜、商賈菜、寺觀菜養生菜、民族菜、民間菜、外來菜、市肆菜其中,民間菜又是這些菜的源頭活水年節民間宴席李調元在《南海竹枝詞》詩中寫的"南人頓頓食魚生"魚生古稱膾、鱠或魚膾
  • 鹽都—自貢特色鹽幫菜
    自貢菜主要以鹽幫菜為主,屬於川菜之小河幫菜系,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主,那麼,自貢特色菜有哪些呢?水煮牛肉,取牛身上龍肩部分肉切成薄片,用老薑、八角、三奈等佐料熬製湯,牛肉經過醃製後下鍋水煮,起鍋後覆蓋一層油蚱螞海椒、花椒麵,用熱油澆淋,咂咂的響聲中糊香味撲鼻,撒少許香菜、味精在上面,輕輕捻一塊牛肉入口,細嫩化渣,那味道不擺了。水煮牛肉墊底的蔬菜當取嫩萵筍尖切成薄片為好,民間還可根據個人愛好,小黃瓜、白蘿蔔隨意。
  • 蘭溪新聞網丨一方水土,一方滋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遊埠菜,特色就在於選材均產自當地,味道在浙菜和徽菜之間,更偏重於徽菜,講究的是重油、重色、重火功。「先放土菜油,熬香以後再放葷油,四六分。要稍微煎一下魚,但不能煎到兩面金黃的地步。」邵少萍說,菜籽油可以去除魚腥味,葷油則會讓魚肉更鮮嫩。濃湯鱖魚,燒開的水是關鍵。魚下鍋後,用大火燒開,再放蔥結、姜、料酒等佐料。
  • 小煎美蛙,小煎雞,小炒牛肉,小煎肘子,​小炒滷豬皮,大盤小煎兔...10款食客超愛的川味民間小炒小煎菜~
    成菜圖原料:美蛙500克 小米椒節50克 小青椒節50克 野山椒節50克 幹辣椒節20克 青花椒10克 郫縣豆瓣40克 姜米、蒜米、鹽、料酒、雞蛋清、幹澱粉、味精、雞精、白糖、生抽、美極鮮、辣鮮露、色拉油各適量製法:1.把美蛙宰殺治淨,去皮取淨肉並斬成塊,納盆後用鹽、料酒、雞蛋清和幹澱粉碼味上漿,再下入四成熱的油鍋裡滑熟,撈出來瀝油。
  • 四川菜品種豐富,那這些菜是怎麼起名字的?裡面真有些學問
    它們的組合方式可以是:1.主料+主料,如:「豆苗雞絲」、「菜魚 翅」、「粉頭魚皮」、「雞米芽菜」等。例子中的菜名是由兩種主料構成,在分量上基本相當,如「豆苗雞絲」 中的豌豆苗300克,雞絲200克。2.配料+主料,如:「豆瓣鯽魚」、「大蒜鯰魚」、「木瓜遼參」、「蟲草鴨 舌」、「冬筍三黃雞」、「泡菜鵝腸」、「鱔魚雞蛋卷」、「桂花核桃凍」、「鮮貝雞卷」等。
  • 激起味蕾的開胃菜|酸辣鴨,青椒稻花魚,酸辣魚,酸辣豬腳,酸菜牛肉,酸辣雞...
    2.淨鍋放入花生油和化豬油燒熱,投入薑片、蒜片、鮮花椒和木姜子炒香出味,放入線椒圈、小米椒顆和西紅柿一起炒香入味,摻入250毫升的骨頭湯燒沸,調入鹽、料酒、雞精、味精、白糖、辣鮮露和蠔油熬出味,出鍋倒在盆中魚身上,撒上魚蓼菜,即可開火邊煮邊食用。
  • 回鍋肉做法大全
    其他所謂「連山回鍋肉,青椒回鍋肉、鍋盔回鍋肉」等,均系派生出來的新派川菜,相比正宗老派的回鍋肉,雖是枝枝獨秀,卻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川菜之王隨便在四川搞個調查,選舉「川菜之王」,絕對是回鍋肉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要把這個結果告訴外省人,也絕對會把他們給弄得一楞一楞地:「什麼?最好吃的川菜不是水煮魚和香辣蟹嗎?!」
  • 尖椒/青椒辣子雞,風味燒椒雞,泡椒雞,酸辣雞,肥腸雞,椒聊雞,醉雞...暢銷熱賣~特色風味雞菜11例
    尖椒辣子雞和青椒辣子雞僅一字之差,但所用的調輔料和做法都不同,因此成菜的味道口感也不同。第一,尖椒辣子雞選用青尖椒和鮮青花椒,味道更辣,青椒辣子雞的辣度較低,色澤青翠;第二,尖椒辣子雞的雞肉採用直接生煸的方式,成菜後油較多,雞肉軟糯滋潤,而青椒辣子雞是先炸後炒,成菜後油較少,口感幹香。1.土公雞宰殺治淨後,斬成小丁,納盆加鹽、料酒和姜蔥汁拌勻,醃漬一會兒。青尖椒和紅尖椒都切成短節,待用。
  • 鹹菜炒五花肉,只是因為加了這道特殊的鹽菜
    鹹菜炒豬肉在成都及其周邊地區,用蓮白(蓮白、捲心菜)曬乾的鹹菜也叫鹽菜,平時吃的鹽菜、回鍋肉等都是用荷花白做成的鹽菜,與其他地區不同,鹽漬蔬菜通常是指由綠色蔬菜製成的鹽蔬菜。用蓮花白做的鹽盤有金黃的顏色,他有一種特殊的煙味,他可以用來炒回鍋肉和炒肉末,很好吃。推出的菜和鹹菜「回鍋肉」很相似,但不同的是豬肉更多幹香,幹辣椒和胡椒粉的味道與家常的熟肉味道大不相同,與下飯相比,這道菜更適合做酒菜。
  • 深入民間尋求地道土菜~鍋巴魚,燉豬腳,椒麻魚,回鍋肉,苗鄉雞,脆皮裹椒...
    因此,一些餐飲經營者深入民間,尋求地道土菜,追求個性化菜品也成為現在的餐飲經營方向之一。製法:1.把鯉魚宰殺治淨,去背脊骨並在背部肉厚處斜剞幾刀,放入盆內加料酒、蔥、姜、鹽醃漬10分鐘。2.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將醃後的魚均勻地拍上幹生粉,入油鍋炸至金黃酥脆時,撈出瀝油,擺入盤內待用。
  • 酒是故鄉濃:一方水土,一方「酒文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意思是說不同地域上的人存在著各種不同,如環境不同、生存生活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思想觀念不同、人文歷史不同、為人處世不同,文化性格特徵不同等等。同樣的,一方水土也孕育出獨特的一方酒水文化,各地的酒,脾性各不相同,就像那裡的人。毫無疑問,地產酒是最能代表地道家鄉味道的寶貝之一。
  • 三道民間鄉土特色菜「豆腐包子,尖椒冬菜回鍋肉,老鹽菜湯粑湯」製法
    資中的羅泉古鎮,是川內知名古鎮之一,該鎮的豆腐菜小有名氣,一些餐館甚至還推出了豆腐宴。在豆腐宴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豆腐包子。豆腐包子是不是用豆腐做餡而製作成的包子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它更類似於釀豆腐,即是把豆腐塊油炸後,釀入肉餡,經再次油炸,然後入鍋加調料燒制。
  • 回鍋肉、魚代表菜的傳統做法是什麼?
    川菜是八大菜系的代表菜之一,而我們四川菜,講究的,刀工,搭配,條配條,丁配丁,塊配塊的一些特點,川菜就是,麻辣在其中配有特製的四川泡椒,豆豉,漢源花椒幹辣椒,子粑辣椒,所有的川菜都離不開這幾種調料,這是川菜的精髓所在。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和宮保雞丁口味的區別?
  • 6道勾魂鹽幫菜,好吃的不得了!
    砧板1.美蛙500克去頭去皮,制淨後將肉剁成5釐米長的條;絲瓜250克去皮切成6釐米長、2釐米寬的條。2.美蛙肉加入料酒5克,鹽、胡椒粉各3克醃製入味,然後拌勻水澱粉30克醃漬20分鐘。爐頭炒鍋置旺火上,下熟豬油50克燒至四五成熱,下雞肉滑散,加泡辣椒、老薑粒、泡姜粒炒出香味,再下藕丁、小青椒塊10克炒勻,烹味精、廚邦雞粉各10克,白糖、鹽各4克,鮮湯50克,淋入花椒油、藤椒油各3克,待收汁亮油,起鍋裝盤即成。小貼示「小煎」這種烹調方法,傳統上對食材成品的口感還是要求一個「嫩氣」,並不是特意強調「煎」的過程,反而是與常見的川式「小炒」有點相似。
  • 廚師長推薦的10款旺銷土菜,顧客都愛點!
    3.另鍋放菜油燒熱,下入薑片、蔥節、花椒、青椒節和紅椒節炒香,再放燒入味的豬肉片略炒,待烹入料酒後,摻少量的煮肉原汁,並調入鹽、味精、雞精和白糖炒勻,然後出鍋裝入生鐵鍋盛器內,隨配土陶的木炭爐一起上桌加熱保溫,即成。一般而言,燒牛腩這道菜用時較長,因要求口感軟爛,而這道牛腩菜烹製時間較短,口感脆韌有嚼頭,其中又加了大量剁椒、刀口辣椒調味,成菜風味別具一格。
  • 全國34個省市的特色美食清單——一方水土,一方口味
    一方水土,一方口味,來到異地,豈能錯過地道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