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9月小麥市場供需形勢分析:預計後期小麥價格高位趨穩
國內小麥價格持平略漲,國際價格明顯上漲。近期麵粉企業開機率上升,小麥需求增加,且集中收購期結束,利好小麥價格,預計後期小麥價格高位趨穩。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小麥增產,全球小麥市場供給充裕,預計後期國際小麥價格小幅回落。
(一)夏糧收購基本結束,市場化比重提高。今年夏糧收購整體呈現三方面特點:一是優質優價特徵明顯。據中華糧網監測,9月份主產區小麥收購均價為每斤1.18元,較去年同期高0.03-0.05元;優質小麥收購均價為每斤1.29元,較普通品種高0.11元。二是市場化收購比重提高。儲備糧輪換收購企業、麵粉企業及飼料企業等多元市場主體收購積極性較高,小麥市場化收購活躍。截至8月31日,小麥市場化收購比重超過87%,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三是集中收購期拉長。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戶儲糧防災應急意識增強;另一方面,今年小麥市場行情較好,糧食貿易商存在看漲惜售心態。
(二)國內小麥價格小幅上漲。市場進入麵粉消費旺季,麵粉企業開機率持續提升,支撐小麥價格偏強運行。據中華糧網監測,9月份,安徽、山東、河南麵粉企業平均開機率分別為40.0%、62.0%、60.3%,分別較上月漲4.0、2.2、0.3個百分點。部分地區麵粉企業為增加小麥收購量,小幅上調小麥收購價。其中,河南麵粉企業小麥平均收購價為每噸2370元,較上月漲2.1%;安徽麵粉企業小麥平均收購價為每噸2298元,較上月漲1.1%。9月份,小麥價格穩中略漲,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普通小麥價格每斤1.20元,環比漲0.7%,同比漲5.9%;優質麥(新麥26)每斤1.36元,環比漲3.7%,同比漲14.8%。新麥26單品種短期內供需偏緊,價格較高,漲幅較大,但優質麥整體價格相對穩定。
(三)國際期現貨小麥價格均上漲。因炒作阿根廷、歐洲及黑海地區乾旱天氣,且美元指數持續下跌,支撐國際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墨西哥灣硬紅冬麥(蛋白質含量12%)平均離岸價每噸235美元,環比漲4.9%,同比漲13.0%;堪薩斯期貨交易所硬紅冬麥期貨近期合約平均價格每噸177美元,環比漲9.9%,同比漲20.4%。
(四)國內外價差縮小。9月份,美國墨西哥灣硬紅冬麥(蛋白質含量12%)離岸價直接折人民幣每斤0.80元,比優質麥產區批發價低0.56元;配額內1%關稅下到岸稅後價約每斤1.14元,比國內優質麥銷區價低0.20元,價差比上月縮小0.02元。(五)2020/2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調增至7.65億噸。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0月預測,2020/2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7.65億噸,比上年度增0.4%;消費量7.57億噸,比上年度增0.7%,產大於需830萬噸;期末庫存2.85億噸,比上年度增3.7%;庫存消費比37.6%,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貿易量為1.84億噸,比上年度增0.2%。
(六)預計後期國內小麥價格高位企穩。國內市場,影響小麥價格漲跌的因素較多。導致價格上漲的因素有:近期麵粉企業開機率上升,小麥需求增加;小麥集中收購期結束,流通糧食減少。導致價格下跌的因素有:貿易商騰出倉容收購秋季新糧,出售小麥積極性較高;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碼。
今年夏糧收購以來國家政策性小麥持續投放市場,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自2020年7月中旬以來,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累計投放1962萬噸。其中9月16日、23日的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量均增加至300萬噸;10月14日的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量增加至400萬噸,這是今年7月以來第三次加量。投放量增加,使得市場糧源供應更加充足,同時也使得貿易商惜售心態鬆動,售糧節奏更為平穩。預計後期小麥價格高位企穩。
國際市場,一方面,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小麥增產,全球小麥市場供給充裕。8月31日,加拿大統計局預測加拿大小麥產量將增加200萬噸至3600萬噸;9月7日,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預測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將增加250萬噸至2850萬噸。美國農業部(USDA)9月預測,全球小麥總供給量10.70億噸,比上月預計數調增330萬噸;期末庫存3.19億噸,比上月預計數調增260萬噸,比上年度上升6.3%。另一方面,9月底美元開始反彈,制約美麥出口前景,預計後期美元指數延續漲勢,美麥出口數量有望減少。綜合判斷,預計後期國際小麥價格小幅回落。
(文章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