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關 鍵
今年,深圳120多家購物中心在抗疫中堅守陣地,尤其大型購物中心進入下半年越戰越勇,拉動了消費增長。
據初步統計,深圳第四季度開業大型商業項目有6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開業項目體量大於10萬㎡的僅有1個,其餘大部分為社區型購物中心。各購物中心並非一味求「大」,而是更加注重項目的特色性,以及更加符合周邊消費群體的需求。
寶可夢深圳首展亮相卓悅匯購物中心、高達基地華南首秀進駐深圳益田假日廣場也是在12月抬升了深圳「首店」經濟的又一個高點。
在11月舉行的上海進博會上,第一太平戴維斯等機構聯合發布了《中國零售20城報告》,上海、北京、深圳居前三位,成都居第四。報告明確指出,成都零售業與深圳差異在過去12個月間更趨明顯,部分原因在於深圳2019年的新增零售面積約為成都的兩倍,奢侈品及輕奢品牌新店增速亦好於成都,助力深圳擴大了領先優勢。
「一城多中心」購物格局已漸入佳境
深圳這座帶狀商業大都市,隨著地鐵線的鋪展,目前商業格局向東西兩翼漸次展開。購物中心從羅湖、福田,一路向西,隨著地鐵項目的陸續建成,一條條地鐵「巨龍」帶動了深圳購物中心發展。分布在地鐵沿線的一個個購物中心,成為深圳商業「勁旅」,深圳購物中心目前已形成「一城多中心」的格局。
記者了解到,地鐵1號線羅寶線上,集中了深圳重量級購物中心。大劇院站有華潤萬象城購物中心、京基Kkmall購物中心,會展中心站有皇庭購物中心,購物公園站有星河福田Coco park購物中心,世界之窗站有益田假日廣場購物中心;2號線蛇口線上,華強北站有中航城天虹購物中心,後海站有海岸城購物中心;4號線龍華線上,紅山站有龍華天虹購物中心,上梅林站有卓悅匯購物中心;9號線下沙站有京基kk one購物中心;6號線一路向西,公明廣場站有大仟裡購物中心。
星羅棋布的深圳購物中心,分布在深圳一條條地鐵線上。
深圳地鐵不僅改變了市民出行方式,促進深圳現有商業升級及格局的改變,還改變了市民的居住理念、消費習慣。深圳以「地鐵線為鏈、地鐵站為節點」的商業形態應運而生,深圳商業購物中心「一城多中心」格局漸入佳境。
排兵布陣 改造升級
深圳大型購物中心在疫情期間,集中對項目空間、品牌進行全面升級。益田假日廣場購物中心B1、B2西端區域開展了大規模的升級與改造,整個區域裝飾風格煥然一新;全新引入1886德國汽車餐廳(華南首店)、奈雪的茶、Blablabar、金戈戈香港豉油雞等人氣餐飲品牌;順應國際重奢和美妝護膚業態銷售回流國內,集中引入Salvatore Ferragamo、GUCCI飾品、Emporio Armani、GIADA概念生活空間、EsteeLauder、SKII、SkinCeuticals等。更富體驗的空間感,更具吸引力的品牌組合,拉動了消費。
華潤置地商業華南大區萬象天地市場總監陳旻稱,深圳萬象天地購物中心與品牌共創共建,拉動消費增長。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潮流時尚的目的地。深圳萬象天地已經成為輻射全深圳的城市潮流地標所在地。是華潤置地攜手全球35家頂級設計、藝術顧問、創新團隊共同打造的項目,打破了傳統購物中心大盒子的概念,轉變成為與街區加墨斗的創新建築形態。根據運動品牌lululemon在20周年的品牌重要節點上,邀請了500位瑜伽愛好者走上高街一起揮灑熱汗。深圳萬象天地購物中心帶來了很多獨一的體驗內容,比如說我們和李寧的時尚板塊進行潮流空間的落地。優衣庫在華南目前最大的門店,創造了諸多的記錄,包括優衣庫開業的時候業績是全球門店的店王,超過東京的門店,同時也為萬象天地帶來單日營業額第一。
推動深圳購物中心再上新臺階
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會長花濤稱,推動深圳購物中心再上新臺階,作為一個行業協會,我們責無旁貸。隨著5G網絡鋪開,物聯網應用逐漸廣泛,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VR等新興技術將發揮出巨大威力,深圳購物中心的數位化水平將迅速提升,產生顛覆性變革。一切能黏住顧客、擁有用戶數據者都可能成為智慧零售時代的新生力量。深圳作為全國高新科技重地,現代零售業的發展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同時擁有多個優勢消費產業集群。深圳購物中心拉動消費增長,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