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文體旅遊:足不出戶帶您遊——第四展廳:崢嶸歲月(1)

2020-08-19 河青新聞網滄州新聞


崢嶸歲月(1)來自滄縣文體旅遊00:0002:37 大家好,這一期我們把滄州鐵獅與舊城文化展覽館革命文化---崢嶸歲月展廳講給您聽~

第四展廳:崢嶸歲月

滄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背靠京津,東臨渤海,南近山東,縣域環今滄州市區。京杭運河、京滬鐵路縱貫南北,將滄縣分成東西兩部分,人們習慣稱為「運東」和「運西」。全民族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時期,「運東」屬冀魯邊區、渤海區,「運西」屬冀中第八分區。

滄縣地處沿海要衝,扼京津南大門,是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在民主革命時期,這裡成為津南地區革命的發祥地,滄州革命的中心。滄州地區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以及後來的津南特委都在這裡建立。隨著革命鬥爭的需要,在滄縣境內先後建立了多個縣級人民抗日政府。

滄縣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在這片土地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縣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各種反動勢力展開了百折不撓,艱苦卓絕的鬥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1

第一部分:星火燎原


本部分主要描繪了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的滄縣革命歷史文化內容,其中包括滄縣黨組織的初創、二中學生運動、工人罷工、寧都起義等重要事項。



1926年9月,天津地委派劉格平到滄州發展黨的組織。



同月,劉格平首先來到滄縣省立二中,發展了郝樹模、曲作民、王佩琪、戈本捷、盧冠英等進步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滄縣也是滄州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滄縣二中黨支部



二中VR漫遊」裝置,您可以帶上VR漫遊眼鏡,穿越時空回到1928年的滄縣二中,追憶「二中學潮」背後的故事。


「借糧」鬥爭


1927年春,華北大旱,滄縣西部地區尤為嚴重,中共津南特委決定在黨的力量較強、群眾基礎較好的獻縣、河間交界處(含今滄縣西部地區)開展「借糧」鬥爭,由津南特委書記劉格平直接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在津南領導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農民運動。


來源:滄縣文體旅遊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