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作品遊煙臺】一根小竹竿,「車輪滾滾」支前路

2020-12-21 水母網

唐和恩

唐和恩支前竹竿

唐和恩兒子唐振明

你看過長春電影製片廠1975年拍攝的電影《車輪滾滾》嗎?你還記得那位手持竹竿的淳樸可愛的支前民工耿東山嗎?你知道電影的原型是咱煙臺人嗎?

在萊陽的膠東第一縣委革命歷史文化展覽館裡,有這樣一根竹竿,它長一米左右,上面斑斑點點刻著許許多多村鎮名字。

別看這件複製品的小竹竿不起眼,但它的真品卻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陳列的國家一級文物。在這根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東、河南、江蘇、安徽4省共27個縣70多個村鎮,行程達4000多公裡。

這些地名按地理位置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支前路線圖。它真實地記載了那段戰火紛飛年代艱苦而光榮的歷程,記載了人民群眾為革命戰爭勝利立下的不朽豐功。它也是淮海戰役中解放軍高歌猛進的歷史見證。

本期《跟著作品遊煙臺》來到萊陽,帶你尋訪小竹竿原主人、《車輪滾滾》故事原型——萊陽龍旺莊鎮西陡山村人唐和恩。他曾在那根三尺長的竹竿上刻下豪邁的詩句:「一根竹竿行萬程,省縣村鎮刻分明。勝利回家留紀念,傳給後代好革命。」

故事,從這首詩開始……

一根竹竿行萬程

時間倒回到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前夕,膠東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支前運動,共動員了260餘萬人次參加支前活動。

1948年秋天,解放區的人民迎來了「土改」後的第一個大豐收。正在地裡忙著收莊稼的唐和恩,聽說村裡要組織民工隊到淮海前線去,便放下手裡的活,急急忙忙跑往村支委會去請戰。那年,他37歲。

很快,就到了要出發的日子,上級安排的任務是運送公糧,唐和恩便帶著本村的小車隊啟程,加入了淮海支前大軍。

「當時他被任命為分隊副指導員,兼分隊黨支部委員和小隊長。」唐和恩的小兒子、今年72歲的唐振明告訴記者,啟程的那天,父親就隨身帶了根一米多長的小竹竿。

「別看竹竿小,用途可不少。」累了,可以用它當拄棍,過河、涉水、踏雪時則用它探路。半年多的時間裡,他和隊員們推著木輪小車,跋山涉水,隨軍轉戰,先後支援了濟南戰役、徐東阻擊戰和淮海戰役。

曾多次完成支前任務的小支隊長唐和恩曾堅定地向上級保證:「解放軍打到哪裡,我們就支援到哪裡;前線需要什麼,我們就運送什麼。」他們和數百萬支前民工一樣,頂風冒雨,忍飢耐寒,日夜奔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出色地完成了運輸任務。面對種種艱難險阻,他們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按時把糧食彈藥送到戰士們的身邊。

省縣村鎮刻分明

途中,為了節約糧食支援前線,唐和恩與隊員們吃紅高粱、紅蘿蔔、紅辣椒,省下小米、白面給子弟兵吃。有時,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有的民工倒下了,他和隊員們立即把民工所運的物資分裝在自己的車子上繼續前進。

遇上陰雨天氣,他和民工就把自己身上穿的蓑衣、棉衣脫下來,蓋在運糧的車上,寧願自己淋溼挨凍,也不能使軍糧受半點損失。滿載著軍糧的木輪小車艱難地行進在泥濘的路上,一拱一條溝,一步兩個坑,運輸隊員深一腳、淺一腳,鞋拔掉了,腳磨破了,沒有一個喊苦叫累的,仍然拼命拉,使勁推,大家心中只有一個目標,解放全中國。

幼年讀過私塾,聰穎善學的唐和恩把支前所走過的地方,用小刀刻在小竹竿上面,作為一個永久的紀念。

一個冬日下午,急速行進的小車隊被一條數十米寬、結著薄冰的河面擋住了去路,近處又沒有橋梁可以通過。繞道過河,必須多走若干路,浪費兩三個小時。此時,西北風夾著雪花打在臉上,像刀割一樣。唐和恩望著眼前的河水,看著停在河邊的一車車糧食,急得兩眼冒火。大夥看出他的心事,說:「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爬雪山,過草地都過來了,咱們還能被這條河溝擋住嗎?」唐和恩一看大夥的勁頭,渾身更是有了無窮的力量。

他脫下棉衣扛起一包糧食,第一個跳下河去,在前面破冰探路。隊員們有的扛糧,有的抬車,在齊腰深冰冷刺骨的河水裡跟著唐和恩徐徐地前進。隊員們雖然凍得唇青臉紫,直打哆嗦,但他們相互鼓勵,彼此照顧,順利地達到彼岸。可是,還沒來得及穿衣服,國民黨的飛機就來了,他和隊員們迅速疏散,一口氣跑了半裡多路,避開了空襲,按時將糧食送到目的地。到了前面村上休息時,他找老鄉打聽一下村名,在小竹竿上刻下了「郭莊」二字。

勝利回家留紀念

淮海戰役勝利後,唐和恩被評為特等功臣,被授予「華東支前英雄」稱號。他帶領的運輸隊也人人立功,被評為「華東支前模範隊」,同時榮獲「華東支前先鋒」錦旗一面。新中國成立後,唐和恩隨身攜帶的那根小竹竿也複製陳列在淮海戰役紀念館裡。

1951年至1973年,回到村裡的唐和恩成了本村生產大隊長、黨支部書記。「那個時候,父親一方面帶領大夥勞作,掙工分。另外,還經常到部隊、機關、學校等單位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唐振明講起父親經常講的一個故事:「一次,父親拉的小車走到臨朐一帶,一下子陷進了泥坑,推拉了6次都沒有效果,最後猛地一拉,繩子斷了,他一頭栽到泥坑裡,摔得滿身是泥,嘴角破了,牙齒也磕掉了一顆。有的民工要替他去拉,他說:『前方的戰士身上穿個窟窿都照樣衝鋒,咱磕掉個牙算啥』!」

去年,唐振明老人第一次去到徐州,在淮海戰役紀念館支前廳,看著竹竿,淚流滿面。他對已去世多年的父親,說出了心裡話:「父親你放心吧,我們處在新的幸福時代,我會踩著你的腳印繼續前進。」

在唐振明的家中,記者看到了唐和恩生前手書的一份材料——《淮海戰役傳統教育材料》,時間是1983年3月2日,第三次修整。在這份材料中,他這樣寫道:「我僅是大海一滴水,應該在前進的道路上,多出一把力,多流一滴汗。」並賦詩三首抒發豪邁情懷:「太陽出來東方紅,偉大領袖毛澤東。淮海戰役打勝仗,消滅蔣匪百萬兵」「千裡迢迢去支前,不怕艱苦不怕難。決心消滅蔣匪賊,留下竹竿作紀念」「一根竹竿走萬程,省縣村鎮刻分明。勝利回家留紀念,傳給後代好革命」。

傳給後代好革命

如今的西陡山村正以「小竹竿」為點,開始著手挖掘支前文化。「也正是父親所說『傳給後代好革命』的具體實施。」唐振明說。

「西陡山紅色旅遊開發處於起步階段,品牌的開發深度不夠,影響不大,且區域內紅色旅遊資源比較單一,這對區域紅色旅遊開發帶來了難度。」西陡山村黨支部書記郭世傑告訴記者,「西陡山區域交通比較好,但村內部交通較弱,道路周圍的環境也比較差,基本沒有任何道路景觀和綠化,因此首先要改變交通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休閒體驗。」

接下來,西陡山將以紅色文化為主題,以唐和恩故居為依託,將西陡山紅色文化與民風民俗、故居建築、農業農耕等資源相融合,引導整村的旅遊項目開發、產品體系培育、配套設施與商業運營的發展,放大「革命精神」與「紅色教育」,打造集教育、體驗、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以特色文化體驗為主題的鄉村紅色文化旅遊區。這裡計劃發展為萊陽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山東省紅色旅遊主題村落。

「村兩委將以支前文化為主題,深入挖掘,並與產品打造相結合,強調參與性和文化旅遊的代入感,打造主題文化特色村;以時間為軸線,以支前過程為路徑,打造支前文化特色基地。圍繞主動請戰、民兵文化、竹竿文化、精神文化、凱旋迴鄉為主題,修繕唐和恩故居、竹竿雕塑、憶苦思甜大食堂、支前文化拓展基地、萌娃軍營、合歡廣場等建築。」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民兵、民工用小車、扁擔保障了部隊作戰,身為民兵骨幹的唐和恩,帶領支前大隊推著獨輪車跟隨大軍轉戰南北,為前線送糧、運彈藥、轉移傷病員,可以此為背景深挖文化內涵,以展覽展示民兵文化和唐和恩生活情境為特色。」郭世傑說。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通訊員 劉荊荊 徐東 攝影報導

唐和恩支前竹竿刻記的行程路線

1948年8月初十日,路線(山東)萊陽縣、水集、院上、李家莊、馬嵐、平度縣、門度、大營、桃古莊、昌邑縣、寒亭、濰縣、住留店、肖格莊、昌樂縣、團家坊子、益都縣、三教堂、臨淄、金岑鎮、三組嶽店。8月15日,崔郡、桓臺縣、(運服裝)張店、淄川縣、孫家大莊。(節約糧)18日,博山市、南廟山。20日,萊蕪縣、顏莊。25日,新泰縣、站裡、洛陽縣、東宋福、蒙陰縣、青陽鎮。9月9日,界牌、孟良崮、沂水縣。10月初1日,青駝寺、臨沂縣。10月初六,鄭莊、朱陳、蒼山縣、於家莊、趙北、張家橋。10月15日,小中村、石埠、藺陵縣(江蘇)、泗湖、小崗子、渡水橋。10月20日,牌莊、邳縣、岔河、(飛機轟炸)橋頭、沙窩、夾口、澤縣、吳家莊、蘆塘、鐵佛寺、官湖、運糧河、土山戰城、睢寧縣、溝北(河南)、線集(送彈藥)、洪集、銅山縣。10月25日,武家村、徐州市、臥牛山、毛莊、肖縣、裡潮、瓦子口、桃園、紅廟、陳士樓、黃口車站、(護軍糧)大吳集、安徽、新圍子(冬至)。11月20日,岱家圍子、宿縣、店集(磕掉牙)。陽曆年,戈莊、濉溪口、(飛機炸)豐樓、大吳於、泮家樓、丁庵、太山營、徐州、薛城。12月17日,漢城(孟子廟)鄒縣、滕縣。12月20日,兗州、閻家評功發獎。正月初一復員、孔子廟曲阜縣、馬莊重回兗州坐車。初3日,濟南、昌濰下車。初7日,萊陽縣。初八日,陶漳區。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整理


相關焦點

  • 一根竹竿
    一根竹竿 2020-04-21 14:13:55 來源:全球紡織網 作者:老孫     小的時候周六日就經常去老家的鄉下去住,那時奶奶的院子裡有一顆很大的棗樹
  • 一根竹竿探水情
    他拿出一根約有10米長的竹竿,說:「這是探摸竿兒,這次調水調沙前20天,我們把這段河堤探了一遍,同時還準備了大量鐵絲籠、木樁以備不測。」 王自孝操著探摸竿兒向水下探測,長長的竿子直插河水,最後僅僅剩下了一節。這時,大家不禁驚訝,原來這裡水深竟有八九米。
  • 夜幕下一根竹竿救了6人(圖)
    轉眼間,在當地一處叫滾水壩的枯水河段中,12輛滿載煤炭等待過河的貨車和1輛越野車被山洪「推」向下遊。  「救命啊!」驚恐萬狀的司機和車內人員奮力爬上車頂,或牢牢吊住車身,然而不見任何人影。其間,有人撥電話向家住數公裡外的一個叫張昌太的司機求救。  張昌太是凌晨3時許接到求救電話的。放下電話,他披上衣服,騎著摩託車,帶上手電筒往現場趕。
  • 煙臺人遊煙臺 | 免費採摘!天崮山喊你打板慄啦!
    1、採摘之前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好防護帽和手套,避免被板慄砸傷或扎傷,特別是帶孩子的遊客,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安全防護;2、景區會準備打板慄的長竹竿快跟著煙臺人遊煙臺的腳步一起上山打板慄嘍!不用擔心,一招教你收服這些小東西!
  • 【跟著作品遊煙臺】一部《農家樂》,梨鄉美名揚
    當《跟著作品遊煙臺》欄目記者來到這裡採訪時,能夠回憶起當時拍攝場景的人少之又少。用80歲村民王品三的話說就是,「這是70年前拍的電影,那時的青壯年活到現在也都將近100歲了,這部作品再不讓更多人知道,可能連以後成為『談資』的資格都沒有了。」
  • 中東鐵路的滾滾車輪帶來了一座東方小巴黎
    應該說哈爾濱是有中東鐵路的滾滾車輪帶來的一座城市。它見證了哈爾濱由幾個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經濟,文化,貿易中心的重要城市地位,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新中國的城市歷史變遷過程。中東鐵路的開通,帶給了哈爾濱城市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繁榮,還包括政治、文化等影響。
  • 安全教育公開課:清清江水有多深 一根竹竿試一試
    原標題:安全教育公開課:清清江水有多深 一根竹竿試一試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柳州訊(記者周育舟 通訊員桂莉)昨日上午10時許,在清澈的柳江河邊,柳州市上遊社區的工作人員為轄區內放暑假在家的10多名孩子們,奉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公開課。工作人員親自下到江水中演示,並和孩子們進行互動交流,讓孩子們認識到私自下河遊泳的危險性。
  • 記得《鐵甲小寶》中的蜻蜓隊長,車輪滾滾嗎?
    那麼今天就跟小編來看看這部劇中,除了B系列機器人1-10號以外,其它的幾個不可或缺的機器人吧!第一位 裁判機器人 蜻蜓隊長蜻蜓隊長是一位具有裁判性質的機器人,他不參與「和平星」的爭奪歸屬戰,他只是以一位裁判員的身份加入其中,在指定的規則中獲勝的一方拿到「和平星」。在每次和平星出現後雙方爭奪不休時,就會出現。
  • 每一個釣魚人都有一根竹竿夢:詳細介紹製作過程,附圖說明
    記得第一次自己做竹竿還是幾年前,自己去鄰居家要的一根「筆竹」,回家後按照書上製作竹竿的要求去枝、調直,在用過一段時間後又經過打磨、上桐油等等一系列工序,最終做成一竿自認為還滿意的魚竿!二、竹子的處理選好材料後把枝結磨平,用火烤直,用矯正器調直,2個口徑的,火烤後將竹竿放置在缺口中反覆比對,調直。其中火烤是最具難度、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被譽為「賦予魚竿生命」。烤到竹子表面滲出竹油為止,反覆用手捋直,用溼毛巾冷卻定型。較直後,上吊風乾。
  • 農村養鴨人的一天:一根竹竿一群鴨,一袋旱菸伴晚霞
    這個職業門檻很低,一根竹竿即可。他們以鴨子為伴,晨曦初露就起床趕著鴨子出門,走得遠了中午就不回來,吃點乾糧。一袋旱菸一直抽到炊煙嫋嫋,晚霞滿天……他們經常趕著鴨子去稻田吃農戶不要的苞兒谷,去溪溝裡吃魚蝦螺螄。每個人裝一個袋子,把鴨子生在田裡溝裡的鴨蛋撿回去。你經常可以看到,一群小朋友跟在趕鴨子的人跳著鬧著。
  • 「車輪」上的瑞安,滾滾向前!
    瑞安作為一座「以車為名、因車而興」的城市,通過「城人產」融合發展,闖出一條車輪上的小康之路。車輪上承載著城市「新蝶變」● 交通更快瑞安投入400多億元打造「一樞紐兩軌道三鐵路四國道七高速」的溫州南部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實現到溫州市區、中心鎮和公交通勤三個「半小時交通圈」。
  • 自由漂浮在空中的竹竿 每一根都有講究
    展區門外懸掛的竹竿原來是有講究的因為昨日報名來的市民大都是第一次來展區,其中不乏一些建築學在讀的大學生,劉宇揚便在講解前,特地將報名的市民集合在門外,上了堂小課。他告訴前來參觀的市民,希望通過此次的參觀,能夠明白建築是如何與城市生活相結合,而一個展覽跟城市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 一家10位「公交人」 滾滾車輪見證蕪湖公交「蝶變」
    一家10位「公交人」 滾滾車輪見證蕪湖公交「蝶變」 2019-09-09 10:44:34   來源:蕪湖新聞網
  • 一根竹竿,一條衣服結成的繩索 遊客結繩救上落水父女
    一根竹竿,一條衣服結成的繩索 4月30日,湖南商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的徐守寶、許彪、任雪婷、唐嘉欣、劉美美、閆娜一起來到橘子洲遊玩。 聽到呼救聲,他們往事發地奔去。當跑到落水的欄杆處時,徐守寶看見那位父親仰著的臉,正在沉浮中。 徐守寶不會遊泳,很著急。一位大叔遞過來一根竹竿。徐守寶身高臂長,當他把竹竿伸向父女倆,父親剛好夠著。
  • 曬衣服竹竿長滿「小黃花」 專家:不能食用
    &nbsp&nbsp&nbsp&nbsp記者王俊偉,通訊員方聘嬌報導:一根經常用來曬衣服的竹竿竟然長滿了漂亮的「小黃花」。這讓東莞橋頭社區的方小姐驚奇不已。原來前不久凌晨下了一場大雨後,早上8點多,方小姐發現自家的陽臺亮瞎眼了!那根曬衣服的竹竿竟然長滿了漂亮的「小黃花」。方小姐說,這根竹竿她用了五六年了,這是她第一次看見「竹竿開花」。
  • 6樓掉下一根竹竿 插進汽車擋風玻璃
    5月16日下午3點多,越城區環城西路上發生驚險一幕:一根3米長的竹竿從天而降,筆直地「射入」一輛汽車的擋風玻璃,當時車內後排還坐著人。當天下午,記者趕到事發現場時,竹竿已被車主餘先生拔了出來,放在一旁。
  • 老師們打手掌的小竹竿哪裡去了
    現在學生太厲害了,吃雞、榮耀,手機玩兒的比大人都厲害,許多家庭都是一根獨苗,除了家教極嚴的,許多都是比較放任孩子的,心裡都知道不該讓他們整天玩手機,但就是做不到。懲罰學生手段只剩下寫作業了小時候上學,老師有竹竿、有尺子、有粉筆,都是懲戒不聽話學生的,那時候聽到老師來了嚇得跟老鼠見貓了一樣。
  • 煙臺人遊煙臺︱12月,共享「仙境煙臺」冬季「鮮美」文旅生活
    體驗快樂激情滑雪,欣賞傳統膠東民俗小編精心整理出12月「冬遊煙臺」七大系列主題產品點亮你的冬日浪漫趕緊來看看吧~冬賞曲韻悠長,賀歲迎新「冬遊煙臺」網紅打卡地推薦活動內容:展覽將展出國畫作品50餘件,展出作品中既有工筆花鳥也有人物創作,參者作者均是煙臺畫壇有影響力的名家或在全國重要展覽中獲獎的實力畫家,全面展現煙臺新時代中國畫的傳承和創新成果。
  • 上班路上,高鐵女列車長拿起一根長竹竿往貼沙河邊跑,什麼事讓她...
    由於落水女子離河對岸比較近,柯美玲判斷:只需要一根可以延長到女子身旁的竹竿就可以施救。「我馬上跑到邊上的小樹林,找到一根竹竿,就往河對岸跑去。」此時,河對岸已有一些市民發現險情,有人大呼救命,有人打110求救。恰好,正在工作的上鐵機輛公司職工洪張利也聽到呼救聲,立刻跑向河岸邊。
  • 外國人從中國帶走一根竹竿,損失了上千億,富了自己的國家
    外國人從中國帶走一根竹竿,損失了上千億,富了自己的國家大家對於中國古代的歷史如果比較了解的話,應該都知道當年中國的絲織品在西方是非常的盛行的,這跟漢代的時候開闢出的「絲綢之路」有非常之大的關係。而當時來自西方的這些人,就將蠶裹在桑葉裡面,再將這些葉子藏在竹竿裡面,偷偷地帶回了自己的國家,並開始精心地養育這些桑蠶。到了後來,他們就逐漸地可以自己生產絲了,國庫也就逐漸地滿了起來。所以啊 ,專利在任何時代都是非常地重要的,從這個往事裡面就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來了。素材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