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10位「公交人」 滾滾車輪見證蕪湖公交「蝶變」

2020-12-11 安青網

一家10位「公交人」 滾滾車輪見證蕪湖公交「蝶變」

2019-09-09 10:44:34   來源:蕪湖新聞網    

【摘要】

一家10位「公交人」 滾滾車輪見證蕪湖公交「蝶變」

劉衛娣翻看以前的合影

公交事業的發展,見證著一座城市的時代進步。在蕪湖,大家都知道劉衛娣和她的「劉衛娣線路」,其實,在劉衛娣家,有10位親人在公交系統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公交世家」。

今年,是劉衛娣在公交崗位的第39個年頭,也就在這幾天,她到了退休年齡,要離開自己最愛的公交崗位。多年來,她每天開著公交車穿梭在蕪湖的大街小巷,也見證了蕪湖公交的飛速發展,目睹了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

從「冒黑煙」到綠色環保

站在晃晃悠悠的鉸盤上,看著窗外疾馳而逝的風景,感受著公交車在行駛過程中的轉動,聽著售票員的吶喊聲,跟著等車的人群擠上擠下,這樣的乘坐公交車的場景,應該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少市民回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84年,我成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當時開的公交車還是那種老解放牌,車輛密閉性較差,玻璃透風,冬天要穿著大衣,戴著帽子、手套,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從工作到現在,劉衛娣感觸最深的就是公交車型的變化。

從前有歌謠是這麼形容老解放牌公交車的:「一去兩三裡,壞車四五回,推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兩節車廂,長長的車身,轉彎時車體的連接處如同手風琴一樣拉伸並會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劉衛娣笑著說,工作那麼多年,她還會時不時的想起自己剛工作那會的情景。「那個時候,根本沒想過公交車上還會像現在一樣能安裝空調。冬天車廂內特別冷,因為長時間跟車,售票員和司機的手都被凍傷了。夏天高溫三四十攝氏度,車廂的溫度能達到五六十攝氏度,熱得像蒸籠一樣,衣服穿在身上就沒幹過。」劉衛娣說,她母親工作那會,車廂內環境更差。「母親和我說,車窗玻璃有時候都是壞的,下雨的時候,雨水都能打到司機、售票員和乘客身上。」

幾十年過去,從燒汽油、柴油、天然氣、混合動力車再到純電動,蕪湖公交車實現了大跨越。與公交車30多年朝夕相伴,劉衛娣經歷了公交車型的不斷更新改進。「不但車型得到改善,公交車上也安裝了空調,冬暖夏涼。公交上還裝了電視,乘客坐車也不再無聊。」在劉衛娣看來,蕪湖公交通過一次又一次進化更新,在動力、承載力和安全性能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不但乘客有了好的出行體驗,公交車駕駛員的工作環境也大大改善。「剛剛投放的新能源公交車,就更舒適了,車內乘坐非常安靜、平穩,極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體驗。」

從兩條線到「路路通」

「1953年,蕪湖市區第一輛公共汽車線路開通,一條線路以蕪湖鐵工廠(蕪湖造船廠前身)為起點,金馬門為終點;另一條線路以弋磯山為起點,金馬門為終點。」上個世紀70年代,劉衛娣的父親轉業後在公交集團做行政工作,60年代開始,母親就是一名售票員,在劉衛娣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她講了不少蕪湖公交的歷史。「隨著蕪湖公共運輸的發展,1958年,蕪湖市公交公司成立,並陸續增闢了一路、三路、四路、二路車,後來又陸續增加了五、六、七、八、九等線路,慢慢地,蕪湖有了完善的公交網絡。」

「我最早開的是7路車,當時一條線路就幾臺車,總共也就一二十條線路,公交車主要就在主城區跑。」劉衛娣說,那個年代人多車少,公交車承載量非常有限,每輛公交車上擠得滿滿當當,經常車門都關不上。「碰到高峰期和流量大乘客多的站點,為了保證車輛行駛安全,駕駛員還要從駕駛室下車,到車門外把乘客往裡推,再把車門管好,然後再啟動車輛。」

如今,蕪湖的城市框架不斷擴大,而公交車也不斷調整線網布局,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出行。「現在基本道路通到哪裡,公交車就開到哪裡。這是我父母輩們根本不敢想像的發展速度,母親也經常感嘆公交日新月異的變化。」遺憾的是,劉衛娣的父母已經相繼離世,再也無法感受到未來蕪湖公共運輸的新變化。

車輪滾滾,不僅是車的變化,也包括公交系統的變革。「以前的調度站房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現在公交用上了智能調度系統,每臺車都有GPS定位和視頻監控,哪兒擁堵、哪兒客流量大,都能智能調控。」在劉衛娣看來,公交線路和站點變化的背後,是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上世紀80年代,蕪湖的城市道路很窄,兩輛公交車會車並不容易,常常沒有辦法直接通過。路面凹凸不平,遇到下雨天,公交車經常因為輪子陷在水坑裡無法前進,需要乘客下車,減輕公交車的重量。如果依然開不出水坑,就需要乘客幫忙,一起把公交車推出坑。」劉衛娣回憶說,以前道路差,到處塵土飛揚,開一趟往返下來,身上和臉上滿是灰塵。現如今,蕪湖道路發展突飛猛進,路面乾淨整潔,綠化帶點綴下,道路優美如畫。

從紙質車票到手機支付

劉衛娣姐妹6個,除了四妹不在公交系統,其他的都工作在公交崗位上。「大姐和我是駕駛員,其他成員有些是售票員,有些是調度員。帶上父母親戚,家裡一共有10位親人在公交系統。」劉衛娣回憶說,「早前,因為受支付方式限制,售票員的工作非常辛苦」。

「他們每天要在人群中穿插,疏導乘客有序上下車,記住每個乘客的上下站點,收錢給票。」早期的時候,蕪湖公交車實行的是按照站點里程收費,乘坐公交車的市民非常多,單單記住乘客的上下車站點,就是一門技術活。「我記得母親經常天沒亮就出門,一直到天黑才回來,那時候也沒有食堂,母親都是自己帶飯吃,忙的時候就把我們姐妹幾個鎖在家裡。」碰到節假日、有人休假,她的母親總是第一個頂上,正因為她這個苦幹精神,1976年,她母親被評為省勞模,受這樣的環境薰陶,劉衛娣也成為了一名全國勞模。

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催生了公共運輸票證的變化。「上世紀90年代開始,蕪湖公交車實行無人售票投幣支付,然後是IC卡先充值再刷卡支付。」在劉衛娣看來,人們乘坐公共運輸支付方式的變化,也見證了百姓生活的變遷。「去年,蕪湖發行城市一卡通,大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劉衛娣說,現在隨著移動端手機支付的普及,市民只要拿出手機,打開支付寶APP,使用公交乘車碼,「滴」的一聲掃碼支付乘車。「全程操作簡單、快捷。」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蕪湖公交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據統計,截至目前,蕪湖公交運營線路109條(其中晚間線路16條),線路總長度1935公裡,線網長度814.50公裡,營運車輛總數1400餘臺,日均行駛裡程23萬公裡,日均客運量42萬人次,出行分擔率達22%。蕪湖公交集團已有586臺新能源車,今後購車也優先採用新能源車,以實際行動致力於打造「綠色公交」。「出行越來越方便,生活越來越美好。」在劉衛娣看來,蕪湖公交的未來會更好。

大江晚報記者 湯榮汛 文 汪武 攝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公交記事本丨記錄公交人的奮鬥與精彩
    公交記事本丨記錄公交人的奮鬥與精彩 2020-12-1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交婚紗大片」見證他們的浪漫愛情
    記者 龐維雙「你看,這張照片上,你笑得多甜呀……」昨天,滄州公交集團員工紀雨涵、張明術再次翻看了他們的婚紗照。日前,他們守著心愛的公交車,拍攝了一組富有創意的婚紗照。紀雨涵今年24歲,是滄州公交集團四公司的保潔員,她的男友張明術是29路公交車長。張明術每次駕車行駛至終點站,都會打掃車上的衛生。身為保潔員的紀雨涵,被他踏實肯幹、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吸引,兩人開始了一場甜蜜的戀愛,並將婚期定在明年。
  • 「車輪」上的瑞安,滾滾向前!
    瑞安作為一座「以車為名、因車而興」的城市,通過「城人產」融合發展,闖出一條車輪上的小康之路。車輪上承載著城市「新蝶變」● 交通更快瑞安投入400多億元打造「一樞紐兩軌道三鐵路四國道七高速」的溫州南部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實現到溫州市區、中心鎮和公交通勤三個「半小時交通圈」。
  • 天主教堂:見證了清末震驚中外的「蕪湖教案」
    這就是蕪湖的天主教堂,全名為蕪湖聖若瑟主教座堂,位於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長江中路上,是一座大型羅馬風格天主教堂,規模在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統領當時整個江南教區。這座肅穆典雅的教堂從1887年開始建造至今,幾經損毀、重建與修葺,經歷了許多滄桑曲折,更因見證了清末震驚中外的「蕪湖教案」而聞名。
  • 中東鐵路的滾滾車輪帶來了一座東方小巴黎
    中東鐵路見證了一百多年來沙俄,日寇的殘暴,野心以及列強之間以中國為戰場的角逐。中東鐵路在催生了一條橫穿中國東北大地的鐵路,改變的哈爾濱的歷史,成就了一個城市的輝煌外,也是西方列強為了控制,掠奪和侵略中國而修建,它是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產物。應該說哈爾濱是有中東鐵路的滾滾車輪帶來的一座城市。
  • 記得《鐵甲小寶》中的蜻蜓隊長,車輪滾滾嗎?
    那麼今天就跟小編來看看這部劇中,除了B系列機器人1-10號以外,其它的幾個不可或缺的機器人吧!第一位 裁判機器人 蜻蜓隊長蜻蜓隊長是一位具有裁判性質的機器人,他不參與「和平星」的爭奪歸屬戰,他只是以一位裁判員的身份加入其中,在指定的規則中獲勝的一方拿到「和平星」。在每次和平星出現後雙方爭奪不休時,就會出現。
  • 老公交人講述新中國廈門公交變遷
    很久以前,坐公交是一種什麼體驗?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有人說,「廈門公交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公交建設」顛覆了50多年來公交行業沿用的手工作業老路子。如今,公交的智能化,不僅讓公交運營管理效率得到飛躍,也讓市民有了更好的乘車體驗———從你準備出門那刻起,用手機約車、查詢公交車位置、查看電子站牌等,都是公交智能化建設的成果。
  • 不同的家庭,同樣的堅守——北侖公交人抗疫剪影
    不同的家庭,同樣的堅守——北侖公交人抗疫剪影 2020-03-25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蕪湖將開通4條城際公交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8日上午,記者從蕪湖運泰集團獲悉,為豐富市民日常出行,根據出行的特點,蕪湖將於12月30日開通灣沚區 、繁昌區 、南陵縣 、無為市4條運泰公交。即將開通的4條城際公交為K501路、K503路、K505路和K506路。此四條快速公交線路,相比於其他城際公交,最大特點是停靠站點少,縮短了乘車的時間,提高了車輛的利用率。K501路(灣沚區),起訖站點:蕪湖市灣沚區客運中心、蕪湖汽車站。
  • 大連:大年三十 公交人的那些事兒(圖)
    &nbsp&nbsp&nbsp&nbsp公交是市民出行、城市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如果道路是一個城市的軀幹,那麼公交人就是流動的血脈。2月15日是大連三十,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又叫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更是合家團聚的日子。
  • 公交人接力幫助走失老人平安回家
    12月9日,煙臺公交集團收到一封表揚孫家灘場站工作人員幫助迷失老人回家的的感謝信。這是煙臺公交集團「溫暖回家路 我們在行動」公益活動開展以來幫助的第16位迷路老人。原來,12月8日中午,老人在乘坐1路公交車途中,不慎與老伴走失。
  • 蕪湖4條城際快速公交即將開通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根據市民出行的特點運泰公交將在12月30日開通灣沚區 繁昌區 南陵縣 無為市四條快速公交線路>分別是K501路、K503路、K505路、K506路相比於其他城際公交快速公交的最大特點是停靠站點少目的是方便一些市民的出行縮短乘車的時間
  • 沈國強 40年的「公交人」仍然在路上
    他的父親是一位老公交人, 戴著印著「市交」字樣帽子扮演公交車司機,是他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玩的次數太多了,連街坊鄰居都喊他「公交佬」逗趣。 19歲那年,沈國強如願成了真正的公交人,一名售票員。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那可是相當榮耀的崗位,他穿上工作服、背上小票袋、帶上劃線的紅藍筆,走上3路車,開啟了自己的公交歲月。
  • 徐州公交10路線保障深夜到達乘客換乘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楊旭東 通訊員 史先金)10路是銜接市區至高鐵站的一條主要公交線路,正常夜班最後一班23:20發車。今年春運以來,由於惡劣天氣頻發,列車晚點情況時有發生,為了保證到徐最後一班列車的乘客能夠順利換乘,市運管處引導市公交公司與鐵路徐州東站建立了信息溝通聯動機制,及時互通臨客到達時間,調度10路車適時延長末班車發車時間,保障最後一班列車到達乘客換乘。
  • 公交人如約護你出行
    公交人如約護你出行 2020-11-30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深圳有無數謝笑玲般的「最美公交司機」
    每一天她都見證著許多乘客上上下下,沿途的每一個站點她都爛熟於心。她就是這路公交車的駕駛員。每天坐上駕駛位,握緊方向盤,將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這份工作,謝笑玲一幹就是30年,安全行駛裡程累計達200萬公裡,期間零事故、零投訴。
  • 公交站懸掛燈謎,湯糰送給勞動者……上海公交人這樣歡度元宵節!​
    公交站懸掛燈謎,湯糰送給勞動者……上海公交人這樣歡度元宵節!
  • 「寒流中的逆行者」為了保暢通,凌晨4點,「公交人」正忙碌著……
    「公交人」郭斌開著車在金陽南路、雲潭南路一帶,已經繞了一圈。「還好,今天路面上沒有凝凍。」每逢走到橋面時,郭斌都會下車用腳劃著路面,在確保無凝凍後,繼續下一站。調度員周偉檢查防滑鏈維修師傅常麗紅直接睡著在駕駛室裡據了解,每當氣溫零度以下時,按照常規,「公交人」必須在凌晨4點半開始探路,5:50之前將所有探路情況向貴陽公交集團總指揮部匯報,以做好每天6:30的第一趟公交出行。4:55分,記者跟隨郭斌來到了貴陽公交金陽分公司,在車間裡,汽修公司五車間1班調度員周偉正在對裝好防滑鏈的公交車進行檢查。
  • 南陵前往蕪湖的城際公交即將開通,一票制每人5元
    12月30日將開通4條城際公交】為豐富市民日常出行,根據出行的特點,蕪湖將於12月30日開通灣沚區 、繁昌區 、南陵縣 、無為市4條運泰公交。即將開通的4條城際公交為K501路、K503路、K505路和K506路。此四條快速公交線路,相比於其他城際公交,最大特點是停靠站點少,縮短了乘車的時間,提高了車輛的利用率。
  • 乘客遺失裝有重要證件的背包 公交人接力找回
    「感謝你們熱心的公交人!」12月10日上午11時20分,陳女士夫妻倆和80歲的母親一行3人趕到武漢火車站公交樞紐站領取了失而復得的背包。見到包內戶口本、父親的死亡證明等證件完好無損後,她們喜極而泣。陳女士介紹,父親今年8月份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