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強 40年的「公交人」仍然在路上

2020-12-18 杭州網

每日商報 記者 潘婷婷 實習生 姚夢楠 通訊員 諸傑

7路公交車資料照片 (沈國強 提供)

沈國強 (攝影 商報記者 張凡)

1922年冬天,第一輛公汽駛過西湖邊。從此,公交車與西湖,與杭州人的生活牢牢地粘在一起。

杭州的公交車,每個人都有珍藏的一段記憶,沈國強也是。

他的父親是一位老公交人, 戴著印著「市交」字樣帽子扮演公交車司機,是他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玩的次數太多了,連街坊鄰居都喊他「公交佬」逗趣。

19歲那年,沈國強如願成了真正的公交人,一名售票員。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那可是相當榮耀的崗位,他穿上工作服、背上小票袋、帶上劃線的紅藍筆,走上3路車,開啟了自己的公交歲月。

當時,公交車沒有刷卡、投幣,都是人工售票,他早上五點上崗,日常姿態就是「站著」,「上車請買票,月票請出示」,4年間他練就了一身好業務,熱情周到地為乘客服務。

1984年,他終於實現兒時夢想——開上了3路公交車。這條線路途經杭州很多繁華路段,路上開車的盛景,他歷歷在目,「路很窄,人車混道,公交車前是自行車大軍,公交車喇叭一按,『呼啦』一下自行車就散開了。」

在他記憶中,當時3路車的車身只有9米,車內只能容納六七十人。這條線路是開往火車站的,每天坐車的乘客都像打仗一樣,爭先恐後往車上湧,實在擠不上了就「掛」在車門口。

當時的公交車沒有空調、電扇,屬於「冬冷夏熱」,車子跑起來,整個車廂叮叮噹噹,用沈國強的話來說,「除了喇叭不響,什麼都在響」。車子經常突然「拋錨」,幸好有一群「鐵桿乘客」幫忙推車。現在大家坐的公交車是雙語智能報站,當時是司機口頭報站,一口「杭普話」還鬧過不少笑話。

1988年之後,沈國強開始做安全員,他與公交一起共同成長、進步。他清楚記得,公交車經歷了雙層車、電車、仿古車、海豚車、敞篷車,到如今的新能源車。

他看到了杭州公交踏出的每一步:1993年,16路實行無人售票。1995年,16路推出IC卡乘車支付系統。1996年,16路安裝了GPS衛星定位系統。

40年前,杭州公交運營車輛只有429輛,現在已經有9405輛,線路從32條發展到現在的804條,年總行駛裡程從2171萬公裡增加到了68084萬公裡。

杭州公交的版圖一直在加速擴大,而且也更加安全舒適。

自從2005年12月推出「斑馬線禮讓」之後,杭州 「車讓人」蔚然成風,車上還配備了安全錘、車載監控、GPS等設施,這些都讓乘客的安全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他拍手叫好。

2014年,他離開了一線崗位,原來的「小沈」,也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沈」,如今他已經是杭州公交駕駛培訓公司的副總經理,但每次坐公交車,他會留心觀察司機、乘客、車上的點滴,甚至會給遊客介紹公交線路。

對於公交事業,始終熱情滿滿,他有天馬行空的公交設想:西湖邊的公交車可以與杭州十大景點結合做成「定製款」,比如「滿覺隴號」、「曲院風荷號」等。「公交車不僅僅是運載那麼簡單,它承載的還有一座城市的人文和歷史。」

再過兩年,59歲的沈國強就要退休了,但是他對「杭州公交」依舊充滿熱情。他計劃在退休後編寫一部有關公交車安全管理的教材,把這麼多年積累的經驗,寫進書裡交給年輕公交司機們。

另外,沈國強還想把「私藏」多年的杭州本地旅遊攻略拿出來分享。從做司機起他就保持著一個習慣:每條線路開通後,去了解每個站點的特色,比如景點、美食等。他想做一名志願者,為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幫點小忙。

相關焦點

  • 大連:大年三十 公交人的那些事兒(圖)
    如果道路是一個城市的軀幹,那麼公交人就是流動的血脈。2月15日是大連三十,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又叫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更是合家團聚的日子。然而就是這群公交人,把這一天過得和平日一樣,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盡職默默地工作著,把乘客安全、舒心地送到目的地視作一種責任。這一天,記者再次走近他們,用鏡頭記錄了這群公交人的那些事兒。
  • 公交記事本丨記錄公交人的奮鬥與精彩
    公交記事本丨記錄公交人的奮鬥與精彩 2020-12-1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同的家庭,同樣的堅守——北侖公交人抗疫剪影
    不同的家庭,同樣的堅守——北侖公交人抗疫剪影 2020-03-25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寒流中的逆行者」為了保暢通,凌晨4點,「公交人」正忙碌著……
    凌晨4:40,觀山湖區,氣溫—2℃,小雨。「公交人」郭斌開著車在金陽南路、雲潭南路一帶,已經繞了一圈。「還好,今天路面上沒有凝凍。」每逢走到橋面時,郭斌都會下車用腳劃著路面,在確保無凝凍後,繼續下一站。
  • 公交人如約護你出行
    公交人如約護你出行 2020-11-30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公交人講述新中國廈門公交變遷
    在董淑英看來,手工路單不僅工作繁瑣,容易出現失誤,也很難監控到駕駛員路上狀態。「以前駕駛員籤完路單發車之後,調度室無法監控到車輛的行駛情況,遇到突發情況時,還要通過各種方式聯繫上駕駛員。」很長時間內,手工路單都是公交運輸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
  • 慈谿小鎮的「插座商道」:一個出口歐洲,一個年賺10多億
    2018年10月,這個小鎮被評選為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小鎮,並且,觀海衛鎮在2019年度還入選了中國第七批歷史文化名鎮。要說到觀海衛鎮的插座企業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公牛和宏一的發展。這個小鎮的插座企業幾乎是包辦了全球半數以上的插座供應。
  • 公交人接力幫助走失老人平安回家
    呂站長表示:「這是我們每一個公交人應該做的,這是我們作為公交人的職責所在。」自2020年1月「溫暖回家路 我們在行動」公益活動開展以來,共接到市民求助電話200起以上,救助16位迷路的孩子和老人,幫助失主尋回20餘萬元現金及各類財物,受到市民廣泛讚譽。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老公交人眼中的城市交通變化
    近日,記者跟她來到公交公司一路車隊,聽她講這近三十年交通的變化。郭豔彬說,剛離開校園的時候,她對職場充滿了期待和想像。售票員在她的眼裡也頗有浪漫的味道,因為這份工作可以靜靜地看著窗外的風景,不用拘泥於辦公室一角。可當真正從事這份工作後,她才發現在浪漫之外,更多的是辛苦和責任。「每天早出晚歸,別人節假日休息時,恰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 5年拍攝5萬多張照片他用鏡頭講述鄭州公交人的故事
    因拍下同事喝水照片,他成了「攝影師」2015年夏季的一天,室外氣溫直逼40攝氏度,21路車長黃俊傑跑完一趟車回到場站,直接衝到調度室旁的水池邊,洗了把臉,一口氣喝下整瓶礦泉水。從此,2010年就成為公交車車長的張志強,多了另外一重身份——兼職攝影師。「我們車隊幸虧有他,工作積極、好學,業餘時間自己琢磨攝影、拍視頻,給隊裡幫了不少忙。」鄭州公交二公司二車隊隊長沙建輝一提到張志強,滿是開心。
  • 乘客遺失重要證件,公交人助其失而復得
    幸運的是他遇見了熱心的武漢公交人,幫助他找回失物避免了大麻煩。據了解,擔任武漢市光華興業通勤服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曹先生,在九峰三路未來科技城乘坐公交536路前往佳園路站轉乘地鐵2號線。車程中,專心思考今天需要辦理相關事宜的曹先生,在車輛到站下車後,正準備轉乘的曹先生,突然發現自己的手袋不見了,想到估計是落在了剛才的公交車上,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 外地客背包失而復得 公交人誠信溫暖西寧
    第二天上班找公交卡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的包不見了,包內裝有大量現金、金銀首飾、身份證、戶口簿、銀行卡等,於是她急匆匆地趕到15路公交車調度室求助,沒想到調度室的工作人員聽完她的訴說後,主動告訴她,失物已被15路車隊負責人妥善保管,查驗身份後,將包交給了她,看到失而復得的貴重物品,常女士激動地說,貴重物品全都失而復得,就跟做夢一樣,西寧公交人的誠實和善良令她終生難忘。
  • 乘客遺失裝有重要證件的背包 公交人接力找回
    「感謝你們熱心的公交人!」12月10日上午11時20分,陳女士夫妻倆和80歲的母親一行3人趕到武漢火車站公交樞紐站領取了失而復得的背包。見到包內戶口本、父親的死亡證明等證件完好無損後,她們喜極而泣。陳女士介紹,父親今年8月份去世了。
  • 乘客雙肩包遺失一晚 次日公交人幫其尋回
    12月5日晚,一女乘客紅色雙肩包遺失在634路1071號車上一晚上,女乘客第二天凌晨5點多鐘到調度室請求幫助,公交人熱心幫其尋回。
  • 過百萬發票丟失 公交人合力連夜幫尋回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朱智惠)「真心感謝你們的熱心幫助……要不我們的損失可大了……」4月10日,在廣州公交集團二汽花都恆通公司兩龍總站站務室,劉先生代失主蔣女士從工作人員手上領回裝有100多萬的發票和數張支票的文件袋後,致謝恆通公司公交人合力幫助。
  • 過百萬發票丟失 公交人連夜幫尋回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通訊員 朱智惠)「真心感謝你們的熱心幫助,才讓我的好友蔣女士可以找回這個重要的文件袋,不然我們的損失可大了……」4月10日,在廣州公交集團二汽花都恆通公司兩龍總站站務室,劉先生代失主蔣女士從工作人員手上領回裝有100多萬的發票和數張支票的文件袋後,激動致謝恆通公司公交人合力幫助
  • 從手工路單到智能調度 老公交人講述新中國廈門公交變遷
    在董淑英看來,手工路單不僅工作繁瑣,容易出現失誤,也很難監控到駕駛員路上狀態。「以前駕駛員籤完路單發車之後,調度室無法監控到車輛的行駛情況,遇到突發情況時,還要通過各種方式聯繫上駕駛員。」  很長時間內,手工路單都是公交運輸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
  • 乘客大意遺失戶口本等重要證件,公交人接力幫找回
    楚天都市報12月12日訊(記者黃永進 通訊員塗舉學 賴昌林)「感謝你們熱心的公交人!」12月10日,陳女士夫妻倆和80歲的母親一行3人趕到武漢火車站公交樞紐站,領取了自己大意遺失在公交車內的背包,見到包內戶口本、父親的死亡證明等證件完好無損後,她們喜極而泣。
  • 一家10位「公交人」 滾滾車輪見證蕪湖公交「蝶變」
    一家10位「公交人」 滾滾車輪見證蕪湖公交「蝶變」 2019-09-09 10:44:34   來源:蕪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