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相約
接觸烘焙,無他,嗜甜爾。
一個資深的甜品控是無法忍受每一念及某款甜品時那種百爪撓心之感的,不能每一相思千裡命駕,那就只能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了。
一般來說,烘焙愛好者的進階之路是餅乾—蛋糕—麵包。而我的烘焙之路是倒過來的,我一上來就是做麵包。不是自視甚高,而是因為手賤,首先就買了個麵包機。
現代科技解放了人力,同時也造就了懶人和懶人思想,麵包機就是。麵包最費氣力的揉打部分由麵包機代勞。每次看到朋友圈裡,我那嫁給了義大利人的好友還在汗流浹背地手工製作麵包胚,我就忍不住充滿了技術的優越感。她只笑不語。久了,我灰溜溜發現,她才是對的!機器省時省力,其實是用了口感作為代價的,養成一個顏值與內涵並存的麵包,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你的手工,用好友的話來說,就是「要把你的愛揉進去」。麵包需要二發,而省略時間步驟的麵包機往往合二為一,少了排氣二發的過程,口感差很遠。而且,由麵包機直接生成的麵包,簡單方便到粗暴,形狀也單一,這對於顏控黨來說,不可忍受。
於是,烤箱登堂入室。麵包機淪為揉面機。揉好面,一發二發後排氣整型就是個自我安利心靈手巧的過程了,當充滿彈性的麵團在手間變換成各種可人的小模樣,俏生生地排列在烤盤裡時,簡直有種女媧造人澤被蒼生的偉大感。
So,烘焙,只是為了那一口吃的麼?雖然每個愛上烘焙的人的初衷確實就是為了一口吃的,但在愛上它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竟然升華了。烘焙已經成為兼顧治癒心情、創造藝術的一種精神需求了。這種需求可以媲美女人對新衣服的渴求。款式、質地、舒適度缺一不可。如果說,還有什麼是比你能穿上你最心儀牌子的衣服的當季新款(最小碼)更讓人驚喜的,那就是,你經過親手配方、柔捏,整飭後的甜點在時間的絲絲入扣加持下,那開爐一瞬間的那種滿足。熱氣騰騰的香如浩然正氣直搗心脾,瀰漫在唇間和心頭。那一刻的幸福,是完滿的,重要的是,可持續的——持續多久得看你食量多大以及你對自我的身材要求有多高了。
麵包攻克後,再做蛋糕和餅乾那就真是 a piece of cake了。蛋糕的重點在於打發,百度各種方子都有說明,重點在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款做好了,慕斯、水果、奶油就可以任意發揮了。其他諸如餅乾那就是隨意做了。
一般來說,西點是很嚴格地按照方子的分量來的,這樣才能最有出品保證。但對於我這種從一開始就沒走尋常路的野路子烘焙者來說,常常大致估摸一下,結果當然會是,有時候過甜了,有時候太淡了,有時候略黏了,有時候稍幹了……也時常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樣更似人生——明知道開頭和過程,但是猜不到結尾。平白就增添了更多的樂趣。而且,每一次作品都是唯一難道不是一件很牛的事嗎?學校組織親子活動,帶上一袋親手做的抹茶曲奇,是不是很有愛?閨蜜小聚,拿出一盒自己烤的榛子酥,是不是很有品?陰雨天,倒上一杯茶,慢慢品嘗自己做的司康、雪媚娘,是不是很有格?
愛上烘焙,其實愛的就是你對世界的這份濃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