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仁達...

2020-12-14 國內頻道

無土栽培蔬菜

四川新聞網格爾木8月26日訊(李佳俊 攝影報導)青翠飽滿的大白菜、鮮嫩的紫茄子、紅彤彤的西紅柿、香甜可口的西瓜……青海省格爾木市市民李秀蘭和朋友拎著幾大袋蔬菜,滿載而歸。李秀蘭告訴記者,她經常和親朋好友一起來合作社採摘購買蔬菜,直接在大棚裡採摘的蔬菜新鮮又健康,價格又不貴,還可以享受自己勞動採摘的樂趣。

看到合作社社員拿著剛從雞棚裡揀出的新鮮土雞蛋,張素婷趕緊讓社員一起裝起來,準備買回家給孫子吃。據合作社社員介紹,合作社散養了500多隻土雞,土雞蛋味道好、營養價值高,常常供不應求。

8月26日,當「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大型採訪活動採訪團的一行人來到仁達枸杞專業合作社看到的就是這樣一番村民致富忙,市民採購忙的景象。

無土栽培蔬菜

仁達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距離格爾木市中心12公裡的郭勒木德鎮紅柳村,走進紅柳村一座座排列整齊的溫室大棚,大棚裡除種植白菜、茄子、西紅柿等蔬菜之外,還養殖土雞和土豬;合作社辦公室裡陳列著紅黑枸杞、枸杞蜂蜜、食用玫瑰、土雞蛋、土雞、土豬肉等幾十種特色農產品;身穿統一工作服的社員們或忙碌著帶領市民入棚採摘蔬菜,或為購買特色農產品的消費者過秤。科學規範的大棚管理,良性健康的合作社運營,精神煥發的村民社員,一個現代化合作社良好的發展場景讓人耳目一新。

在格爾木這樣一座戈壁灘上的城市,種點蔬菜可不容易,如今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合作社的蔬菜長勢很好。蔬菜長勢好,村民的收入就會增加,合作社工作人員李光榮告訴記者,過去自己在周邊的廠裡打工,有時接不上活,年收入也就1萬多元,現在在合作社裡幹活,一個月就能拿上5000多元的工資,比外面打工強很多,還穩定。

輪胎栽培

仁達枸杞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在現任村支書李國善的組織帶領下,初始由紅柳村40名村民共同組建。合作社現有耕地3000畝,種植紅枸杞540畝、黑枸杞400畝、食用玫瑰100畝、苗木繁育50畝。養殖八眉豬300頭,種植蔬菜80畝。合作社成立以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懷和大力支持,經過幾年的探索、發展,年生產枸杞乾果150噸,銷售收入達500多萬元,年利潤100萬元。合作社每年可安排當地就業人員200人。

「買合作社的土豬肉可是不容易哩!每周末才會有賣的,而且一人限購5斤,他們家的豬肉是真的好吃,有肉味兒而且有嚼勁,家裡人都愛吃,每到周末我就早早地去排隊,去晚了就買不到了。」據李國善介紹,每周末合作社就會現殺兩到三頭豬,並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市民,一方面是打響口碑,另一方面也是回饋社會。

經過幾年的發展,仁達枸杞專業合作社在質量上、服務能力上、綜合效益等方面得到不斷發展和提高。村集體有錢了,村幹部才能幹事,老百姓跟著受益。

崑崙山下紅柳村內向陽花

脫貧戶李秀山就是一個典型。幾年前,他們兩口子從外地到格爾木打工,在工地上李秀山不小心受傷,導致高位截癱,工地賠了醫療費,但是對於一個四處求醫的家庭,賠償金只是杯水車薪,很快積蓄就沒有了。李秀山的老公也離開了她,身體上跟情感上的雙重打擊一時間讓這個女人一度有了輕生的念頭。但是轉過頭看著兩個幼小的孩子,她又狠不下心,於是決定不回老家,帶著兩個孩子在這裡繼續生活。

李秀山被評為村裡的貧困戶,她自己也著手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貼補家用。「我平時在家就做一些鞋墊、刺繡之類的手工活,然後放到合作社裡,讓他們幫著買,一個月也能賺個千兒八百的,現在網絡發達了,我自己在直播平臺開了個帳號,平時直播一下做手工的過程啊什麼的,看的人挺多,還接到了不少訂單呢。」

紅柳村村民李光榮

工作有思路,才會有幹勁。李國善告訴記者,未來五年,仁達合作社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強化村民的「造血功能」,以建設100畝的生態農莊、300畝蔬菜溫室大棚採摘園、1000畝枸杞種植園、1000畝玫瑰觀賞旅遊園為目標,逐步形成集農業生產、觀光採摘、農技培訓、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農業旅遊園區。脫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村民,現合作社已制定三個百目標:即全村農戶100%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社員100%在合作社就業,社員醫療、養老保險金100%由合作社繳納。

仁達枸杞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改善了紅柳村生產經營機制,使鬆散的村民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相信不久的將來,合作社這根「常青藤」,會吸引越來越多在外務工村民到家鄉,加入到新農村的發展之中,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推進器。

 

相關焦點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 青海直播...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 青海直播首秀,探尋青稞酒「糧心」,一覽民族風情金羊網  作者:  2020-08-26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尋景崑崙——瑤池,最自然的風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樊永濤 陳鬱 攝影報導)崑崙山有很多神話故事,西王母瑤池便是其中之一。相傳,瑤池是漢族神話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位於崑崙山中。《史記》:「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裡,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眺望崑崙
    從格爾木市區向南眺望被冰雪覆蓋的天際線——崑崙山脈時,這個問題就在腦海中久久未散。「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這座雄踞於中國西部的山系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四省區,又分為東崑崙、中崑崙、西崑侖,全長約2500公裡,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裡。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探尋中國最大鹽湖的發展「密碼」
    金羊網訊 8月29日上午,「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大型採訪活動的編輯記者一行來到察爾汗鹽湖,站在鹽湖中心碼頭上眺望,一艘艘現代化採鹽船正在遼闊的湖面作業,一幅自然美景與工業生產交融的生動畫面呈現在眼前,察爾汗鹽湖正向世人描繪著一幅生態鎂鋰鉀園的和諧畫面。
  • ...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探尋中國最大鹽湖的發展...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探尋中國最大鹽湖的發展「密碼」金羊網  作者:  2020-08-29 金羊網訊 8月29日上午,「一江清水向東流——
  • 分享來自三江源頭的文化果實——「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陳鬱攝影報導) 「1971年我離開青海,回到了安徽,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今天看到青海攝影展,我非常高興,就像見到了自己久未謀面的親人一樣。」「我在格爾木當兵待過4年,那時候青海還是很荒涼,但現在不一樣了,透過這一張張攝影照片,我看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青海……」9月25日,安徽省文化館內,今年74歲的宋豐長老人講述著一段他與青海的故事。在老人濃濃的鄉音中,「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拉開帷幕。巢湖之濱,丹桂飄香。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格爾木...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鬱 攝影報導)城市文化的建設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城市書房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模式,秉承融入創意精神元素,立意於以閱讀方式改變生活方式的主旨,在推動全民閱讀的進程中承擔著重要角色。8月27日,格爾木市首個24小時城市書房正式開館。
  • 「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 文/圖)10月31日,「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河南站在河南省藝術中心文化館開幕。記者從開幕儀式上獲悉,此次攝影巡迴展河南站為期5天,共精選260多幅中外攝影大師的攝影作品。
  • 「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站)在南京開展
    12月26日上午,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和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和江蘇省政府新聞辦承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站)在江蘇現代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一幅幅靜謐悠然的「江湖情」「天空藍」「山川秀」「和諧圖」,讓南京觀眾領略到青海自然生態之美,感受到青海發展進步之變,為他們帶來一次視覺享受和精神盛宴。
  • 【一江清水向東流·全國網媒看青海】茶卡鹽湖:生態「網紅」是如何...
    【一江清水向東流·全國網媒看青海】茶卡鹽湖:生態「網紅」是如何煉成的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8月27日 17:45 A-A+ 8月25日,參加「一江清水向東流·2017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看青海」大型採訪活動的網媒記者走進茶卡鹽湖,探秘這個「網紅」是怎麼煉成的。
  • 跟著雪峰的鏡頭看青海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 直播大美青海」大型採訪活動,在「高原明珠」西寧市正式啟動。八月二十八日,「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採訪團,乘坐大巴,前往崑崙山。從這裡出發,再從這裡結束,「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
  • 「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站)在南京開展
    12月26日上午,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和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和江蘇省政府新聞辦承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站)在江蘇現代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一幅幅靜謐悠然的「江湖情」「天空藍」「山川秀」「和諧圖」,讓南京觀眾領略到青海自然生態之美,感受到青海發展進步之變,為他們帶來一次視覺享受和精神盛宴。
  • 青海格爾木:崑崙山敬拜大典 玉虛峰前美好祈願
    「2020中國青海格爾木崑崙山敬拜大典」在崑崙山玉虛峰前舉行(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央廣網格爾木8月29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陳鬱 樊永濤)「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全國網絡媒體青海行大型採訪活動採訪團一行昨天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出發,沿青藏公路一路向西南方向前行,來到崑崙山玉虛峰前,採訪「2020中國青海格爾木崑崙山敬拜大典」。
  • 生態保護|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從大開發到大保護長江經濟帶四年巨變(上)
  • 尋景崑崙——瑤池,最自然的風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樊永濤 陳鬱攝影報導)崑崙山有很多神話故事,西王母瑤池便是其中之一。相傳,瑤池是漢族神話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位於崑崙山中。《史記》:「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裡,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
  • 大美青海 一江清水向東流
    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大。青海貴德國家地質公園青海貴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朵讓鄉阿什貢村。
  • 以展會友 共贊大美「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
    「十幾年前我去過青海,是一個很美的地方,那裡的天很藍、雲很低、景很美,雖然時隔很久,但這些美好的印象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現在看了攝影展,又讓我勾起再去一次青海的衝動了。」年近古稀的南京市民談本大邊仔細看圖片邊對記者說。"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 行走西部,相約青海
    ,踏上了青海的土地,領略了大美青海別樣的美。 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四日,由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青海省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承辦,中共格爾木市委宣傳部、格爾木市文體旅遊廣電局、青海省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格爾木夢幻鹽湖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大型採訪活動」啟動,我再一次和來自祖國各地的網媒朋友相聚青海,再次走進這個位於青藏高原的省份,走進大美青海的西部風景
  • 澄源正本 讓一川清水向東流
    於是,母親河清凌凌的樣貌又回來了,她正以更加柔美的身姿向東而去。青海:構築生態屏保,三江源「千湖美景」重現「草原和牛羊少了,但收入增加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牧民更登尖措笑了起來。3年前,更登尖措戴起「紅袖章」,成為我國首個國家公園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一名生態管護員。
  • 大美青海,美在發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攝影報導) 「青海真是太美了!去玩一趟,太「安逸」嘍,真值!」10月15日,來自四川省德陽市的黃海松剛剛結束了在青海的旅程,返程去成都看朋友。沒想到,10月16日,他又在四川美術館看到了「青海」——為期5天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當天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