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單就是正品,現在卻是假貨的代名詞!
微商的泛濫,各種原單、跟單、鼠貨、ABC貨等等頻繁的出現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商品主要涉及為大家所熟知的國際奢侈品牌和二三線品牌;
產品有服飾、箱包、鞋靴等。從事此行業多年,深知行業的水深水淺。整理了些網絡資料結合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我們先從定義入手。原單從字面理解為原有的訂單,原有的生產單;百度定義為」餘單、尾單,是由國外大品牌提供面料、版型,到國內尋找廠家生產。質量合格的,就是專賣店裡的正品。"尾貨,鼠貨,QC貨統歸於原單的範疇。之所以有原單的存在,是因為中國有世界工廠的稱號,很多國際奢侈、輕奢、時尚品牌都跟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例如我們熟知的PRADA、TORY BURCH、MICHAEL KORS、KATESPADE、COACH、BALLY等等品牌箱包產品都有在中國加工代工,有名的幕後工廠SM、SD、LT、WS、HX 、HQ(行業的敏感,字母代替,可以網上查詢,代工信息是公開的秘密)......隨著近幾年國內生產成本的增高,生產流水線已經有部分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其中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正是因為生產產地、代工模式催生了中國原單行業。
所有原單的渠道是灰色的,也是品牌方所不允許。到底有沒有原單,答案是肯定的。原單的來源有多樣性,其中有工人綁在身上攜帶出來的;有領導私自加單的流放出來的(包括代工廠的外發工廠);有品牌質控員,光明正大拿出來的;也有瑕疵產品清理出來的.......原單數量、包裝、殘次率根據操控人的能力權力所決定。在這方面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聰明」,也印證了一句話貓有貓道,鼠有鼠道。總之利益的驅使,客戶的熱愛,監管的紕漏,致使各個環節都可能會有原單的流出。
各行業的存在都有行業的理由,原單本身是實實在在物美價廉的商品,同樣的品質,價格較之專櫃,天壤之別。如今談到「原單」兩字,很多人都會搖頭否定,持以懷疑的眼光, 或許有人曾經有過不愉快的購物經歷,或許一部分人和賣家把原單定義為仿品山寨貨,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厭惡「原單」這兩個字了。我相信,人們厭惡的絕對不是原單,而是厭惡被大肆宣傳成正品的偽原單,厭惡被美化成原單的仿品。產生對原單厭惡和逆反情緒的根源主要有幾點:一掛羊頭的賣家,從事此行業的好賣家必須要具備兩點1誠信的理念,2鑑別的專業。行業裡可笑的是明明不懂品質,卻口口聲聲的原單正品,可恨的是明知道假貨卻忽悠客戶說是原單正品;二是出於利益及行業潛規則,業界對於原單的概念定義不統一;三是買家欠缺基礎的鑑別能力,誤把偽劣的產品當原單。
ABC貨,此名詞更多的用在珠寶行業,因為珠寶行業有產品等級鑑定之分。就本人所從事此行業(箱包,服飾,鞋靴),簡單明了就是仿造之貨。仿貨,有三六九等,對於低仿的品質我們不做過多的說明,特沒有意義與技術含量(其中廣州貨居多,質量差,價格低廉)。
我們來談下,原單組裝貨。關於這個名詞可能使很多局外人迷惑,既然前文已說明,原單是灰色的正品,怎麼又冒出個組裝貨?簡單來說,原單組裝貨就是使用原材料做出來的高級仿品,這是做貨中最神秘最高的級別,好的產品與正品相差無幾,數量也不會太多,質量、數量取決於工藝水平與操控人的能力、權力。當然,做貨的人也與代工廠內部人士息息相關,很多的技工都有可能是原廠的工人。也許有人會質疑,品牌方不是嚴格的把控材料與五金的嗎,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原材料呢?這樣的疑問是正確的,但是代工加工模式又註定著有監控不到或者無權監控的地方。一般品牌的代工模式都是品牌方—承包商—分包商,分包商包括有代工廠、皮料供應商、五金供應商、邊油供應商、面線供應商.....很簡單的道理,不管皮料、邊油、車線供應商是中國或者外國,都不可能只為一家品牌服務,有很多厲害的做貨工廠是直接通過貿易公司與這些供應商建立聯繫,其中五金牽扯到LOGO,困難度較大。
真真假假,行業的存在對應是相關利益群體和客戶群體,什麼樣的品質都會有相應的客戶青睞。本身行業並不讓人討厭,專業的知識,良好的職業操守,哪怕是假貨也一樣是客戶所需求的真貨。可恨的是不專業的賣家、不良的商家,玩壞了市場,欺騙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