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包包引發的社會新聞不斷。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消費奢侈品。奢侈品從過去需要攢幾個月錢的高端消費,變成年輕一代隨手刷卡的日常消費。奢侈品進入尋常生活,大家對待奢侈品也有了正確的認識態度。
假貨一直是困擾奢侈品業發展的問題,為了適應國人心態的轉變,假貨也跟著變換了幾副面孔。
假面孔1:山寨 模仿奢侈品的某個可供識別的元素
很多人對LV的印象,都是從中年婦女的隨身小包開始,以至於年少時我對這個牌子不屑一顧,覺得連收停車費的阿姨都在背,印花老氣而難看。假貨的最初面孔就是logo印花,因為logo是最好識別的視覺系統。這第一副面孔,都算不上仿貨,而是一種山寨貨,它只模仿了奢侈品的某個可供識別的元素,如印花、款型,粗劣的複製,快速地生產,在民間流行。那時大家還不知道奢侈品為何物,也不會有正品仿品的概念。
假面孔2:A貨
「高檔」的號稱「超A」,能以假亂真
第二副面孔是A貨,隨著奢侈品牌的擴張,和高不可攀的姿態,燃燒起了一片虛榮之心。佳億時尚廣場曾經是北京的潮流地標,廣場的一層是一個個攤位,開門迎客,上了樓梯以後,每間屋子都拉著門帘,隱約看見有人正在挑選,遲遲不肯出來。等他們出來時,滿載而歸,黑色塑膠袋裡裝的是幾個A貨包。這包與秀水街、襄陽路、廣州三元裡檔口賣的A貨不同,號稱「超A」,能以假亂真,價格近千元,吸引了不少演藝界人士。
有新聞報導席琳迪翁、馬拉度納在華期間都淘過A貨,回國借用名人身份以假亂真。販賣A貨的購物場所已經出現在外國人旅遊攻略上,成為又一景點。在當時還沒見過太多奢侈品的人眼裡,這些包的確看不出太大區別,但稍加比對,就能露出馬腳,拿A貨的人每天戰戰兢兢,生怕被識別出來,像拎了一個定時炸彈。現在淘寶搜超A、A貨只會看到「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法顯示」的提示,A貨猶如害群之馬,影響了中國商務的國際形象。
假面孔3:原單
跟單仿單和組裝
第三副面孔是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概念「原單」。從最初的街邊小店,到淘寶大店,他們被灌輸了一套原單理念:中國是最大的加工製造國,很多品牌因為廉價的勞動力而在中國設廠。原單有幾種來歷:同一批產品,因為篩選的原因多生產了幾個,多的那些就被人留下來販賣;整批貨耽誤了時間,或做錯了細節,被品控宣布不合格,全單報廢,也會被處理給大賣家,但不會是什麼值錢的牌子;工人把剩餘的原材料藏起來,在同一流水線上偷偷加工,換了部分零件,也叫「跟單」;還有一種叫「仿單」,用了正品的設計圖紙和同一批工人,但原材料為假,只是樣子相同。不論是原單還是跟單、仿單,這些都是工人的一種創收手段,像是對廉價勞動的一種報復。
對於奢侈品,他們最愛用的是「組裝」概念,這需要一套完整的說辭:奢侈品在中國有代工廠,主要部件都是在中國加工,但為了保持它的高貴血統,品牌把最後一道工序帶回外國完成,比如上五金,釘紐扣,組裝拉鏈,還是算作made in Italy。的確國內有很多奢侈品代工廠,分布在東莞、中山、青島等地,但品控的嚴格程度,根本不可能讓你隨便得到商品,即便是有一兩個樣品,也被內部消化,連廢棄的原材料都被品牌以保護智慧財產權為名回收。買到所謂奢侈品的「原單」比登天還難。
隨著全球經濟的變化,中國製造的成本增加,代工廠逐漸遷移到越南、菲律賓等繁榮程度沒那麼高的亞洲國家,那些出現在淘寶店裡的「原單」奢侈品,更要掂量幾分。買原單的人,抱著自己用的是正品的堅定心理,樂於相信原單神話,以至於「原單」成為一個好詞,甚至用來形容一種品質,代表比國貨擁有更精緻的設計和過硬的質量。
假面孔4:復刻 照原樣複製生產的假貨
奢侈品假貨的第四副面孔,也是時下最流行的說法「復刻」。復刻現在常用於體育產品,指對某一經典產品稍作改動後的再生產,既滿足人懷舊的需求,又在細節上加以變化,更符合當下人的審美。復刻因為其依託的產品的經典性,加上原版停產,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引起消費者的懷舊性搶購。
每個復刻版都有著一段精彩的故事。但現在「復刻」衍生了另一層意思,就是照原樣複製生產的假貨。復刻的講究很多,有1:1、原版皮、頂級貨。1:1是比照正品還原外觀,區別是材質和五金不如正品,價格實惠,幾百塊錢,也就是個做工不錯的樣子貨;原版皮是在1:1基礎上採用所謂「原版」皮料,做工更精緻,又分為國產原版皮和進口原版皮,反正消費者也不會真的看出皮子是從中國羊還是外國羊身上扒下來的。頂級貨,就是高端復刻,採用進口原版皮和較好的五金,做工精細,據說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一隻香奈兒的頂級貨,售價在3000-5000元,一隻愛馬仕的頂級貨,可能過萬元,據說出入專櫃無障礙,但在專業人士眼中還是露出破綻。
現在出現了更高級的假貨,也叫套牌貨、組裝貨,它用正品的一些關鍵零件,往往是可以被作真假識別的部分,套在假包上。如香奈兒每件產品獨一無二的編號貼紙,有人把正品的貼紙撕下來貼在假包上。這時不光需要火眼金睛,還需要在Chanel內部有人提供編碼查詢,識別真假費心勞神。
買復刻,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潮流。層出不窮的奢侈品,更新換代的時尚速度,大家拼命追趕。一個包紅了一年,第二年就無人問津,這時想要永遠走在潮流前段,又囊中羞澀,買假貨是必然的選擇。但買假貨不代表沒有真貨的消費能力,他們往往真假混搭,提升整體氣質,也就不會有人懷疑單品的真假。復刻售賣渠道集中在淘寶店鋪和朋友圈,專做熟人生意,也有人打著代購的旗號,以假充真。現在買復刻的人已經不像買A貨的人那麼心虛,他們理直氣壯地認為,奢侈品是用來襯託自己的,自己才是主角,只要自己是真實的,用假奢侈品又有什麼所謂。
假面孔5:惡搞 用「惡搞」來規避自己的責任
第五重面孔是「惡搞」,這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假貨,而是一種行為藝術。一個叫Hello of house的香港品牌全是模仿愛馬仕的經典系列,並以惡搞作為主打風格,運用了Kelly 和Birkin的經典樣式,又加入了一些更符合人背包習慣的設計,使之更人性化。儘管設計師宣揚「為極致優雅而綻放」的品牌文化,但我真的沒看出這個包的優雅體現在哪裡,無非是對愛馬仕拙劣的模仿,以及用「惡搞」來規避自己的責任。還有些原創設計師的惡搞,DIY大牌,比如帆布鞋、牛仔褲上繡著Chanel的雙C logo,表達自己對經典和商業化的反叛。
最近屢屢出現明星山寨現象。並非每個明星都像章子怡、景甜一樣是奢侈品牌的寵兒,有些明星只能自己花錢追逐名牌,他們的購買渠道不全是通過專賣店,尤其是一些高級定製禮服,有錢也買不到,而是通過中間商、造型師租用、購買,這些衣服有可能是山寨款,在原版基礎上改動了細節,明星美滋滋穿去走紅毯,卻被眼尖的時尚博主拿出來鞭打一番。李小璐、劉亦菲、唐嫣都犯過山寨的錯誤。
至於快時尚對奢侈品牌的山寨,也不能說是假貨,而是一種慣性的抄襲行為,它們每年花在購買版權或抄襲版權方面的罰款達到幾千萬歐元,顧客倒也看得清楚,只是穿個樣子,開心就好。據《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