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是神醫勝似神醫——扁鵲
扁鵲,姓秦,名越人。因其醫術高明,人們便以軒轅時神醫扁鵲稱之。生卒年不詳。關於裡籍,《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說:「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同傳中記扁鵲過虢時,扁鵲自我介紹說:「臣,齊渤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他自己聲明是齊國人,因此說扁鵲是齊國人當是無疑的。漢魏以前的學者,對此說深信不疑。到了晉代,徐廣認為舊鄭在關中,新鄭在河南,渤海無鄭,鄭當為鄖之誤。自《史記集解》引用徐廣一說之後,扁鵲裡籍就發生了爭執:一說在今山東長清縣,一說在今河北任丘北。爭論了一千多年,至今仍是兩說並存。細考歷代史家和注家所論,當以前說為妥。西漢楊雄《法言·重黎》中說:「扁鵲,盧人也。」高誘注《戰國策·秦策》因此說。《漢書·高帝記》韋昭注云:「扁鵲,太山盧人也,名越人。」「太」,即「泰」。「盧」在泰山之陰,即今山東長清縣境內。《史記志疑》也認為「扁鵲生盧,故曰盧醫」,《黃帝八十一難經序》中說,「秦越人與軒轅時扁鵲相類,仍號之扁鵲。又家於盧,因命之曰盧醫也。」對這位齊國醫學大師被尊為「扁鵲」和世稱「盧醫」的緣由,說得很清楚了。1985年、1987年,國內中醫學界、史學界、考古學界的專家、學者兩次聚會於長清,就扁鵲裡籍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一致認為扁鵲的裡籍是齊國盧地,即今山東長清縣。故長清說幾成定論。
扁鵲年輕時曾做過客舍長(官辦旅館館長)。一次,一位名叫長桑君的旅客引起了他的格外注意,他認為此人與眾不同,便非常熱情、恭敬地接待了他。長桑君也看出這個年輕人不是等閒之輩。兩人你尊我敬,一見如故,從此開始了綿長的友誼關係。十幾年後的一天,長桑君突然把扁鵲叫來單獨談話,說:「我有秘方,現在老了,想把它傳給您,您千萬不要外洩啊!」扁鵲點了點頭說:「遵命」。於是長桑君先從懷中取出一些藥交給扁鵲:「和著上池之水(未至地的露水)吞服,三十天後可洞視萬物。」同時把自己珍藏的所有秘方全部交給扁鵲,頓然隱去。傳說,扁鵲遵囑服藥三十天後,果然能隔牆見人,透視人身五臟六腑的癥結。
這個故事雖然帶有濃鬱的神秘色彩,但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長桑君教會扁鵲以「望」為主的診斷技術。第二,長桑君臨死前傳給扁鵲一批珍藏多年從不外洩的醫書。是長桑君改變了扁鵲的生活環境,把他引上醫學之路。
扁鵲學成之後,便行醫列國。東起齊、魯,中經東周、趙國、西到秦國,都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跡和驚人事跡。
扁鵲在晉。晉國的權臣趙簡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都很恐懼,便召來了扁鵲。扁鵲進去看了他的病,出來後對董安於說;「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閒必有言也。」果不出所料,過了兩天半,趙簡子便醒過來了。可見扁鵲的醫療經驗之豐富。扁鵲在虢。恰遇虢國太子暴蹶而死半日,尚未收殮。扁鵲向中庶子喜方詳細詢問了太子的得病經過、病形等情況後說,「……我能夠救活他。」中庶子不相信地說:「先生不是在吹牛吧?怎麼說太子死了還能復生呢?我聽說上古時有神醫叫俞跗的,可以練精換形,起死回生,先生的本領如能像他,太子可以有生還的希望,否則,想使太子生還,簡直連剛剛會笑的嬰兒也騙不了。」扁鵲仰天長嘆一聲說;「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裡,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最後扁鵲診斷:虢太子得了「屍蹶」病(一種假死的症狀,似今所謂休克)。在扁鵲及弟子們的精心醫治下,只用了二十多天時間,太子便復原。可見扁鵲具有高超的推理判斷,綜合分析的能力!
另外,在第一篇中介紹的桓公午諱疾忌醫的故事,更表現了扁鵲望診的深厚功力。 從上面幾個醫案中,可以看到扁鵲高超的醫術和崇高的醫德。他的動人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地區至今還有扁鵲廟、扁鵲山等遺蹟,寄託著後人對他的崇敬之情。
扁鵲在中醫學上的最重要貢獻是,他把醫學從王官和巫史的壟斷下解放出來。「三代以前,巫醫之術未嘗不通也,至扁鵲屈於靈巫,則事已分矣」(清文廷式《純常子枝語》)。扁鵲說:「信巫不信醫不治。」充分顯示了他堅持科學的醫學。扁鵲還傳授生徒,開創醫學教育,他的徒弟可考者就有子陰、子豹、子同、子明、子遊、子儀、子越等。因而扁鵲成了齊派醫學的開山。在中醫學發展史上,扁鵲是給鬼神治病論和荒誕巫術以粉碎性打擊,從而使醫學成為一門科學的第一人。
其次,扁鵲《難經》一書,從理論上對《內經》作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被譽為「讀《內經》之津梁」(清徐大椿語)。是書81章(難),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基礎理論作了完整而系統的闡發。特別是脈診「獨取寸口」之創造性立說,價值尤高。此法至今仍為中醫臨床沿用。關於脈有陰陽說和浮脈、沉脈、損脈的論述等等,兩千多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實踐。扁鵲在脈學上的貢獻是巨大的;誠如司馬遷所說:「天下至今言脈者,由扁鵲也。」除脈學外,《難經》還對經絡、臟腑、疾病及診斷等理論,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闡述,故被後世醫家尊為「醫經」。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還著有《扁鵲內經》九卷,《扁鵲外經》十二卷。可惜早佚。可見,扁鵲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第三,扁鵲是一位醫學的偉大實踐者。他「為醫或在齊,或在趙」。他「隨俗而變」,根據當地人民的需要,有時作「帶下醫」(婦科);有時作「耳目痺醫」(五官科);有時作小兒醫:有時看中醫內科。這一方面說明扁鵲有高超的綜合醫術修養,同時也說明扁鵲是我國醫學分科專門化的主要創立者。
第四,扁鵲創造了中醫臨床上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並熟練地掌握了砭石、針灸、按摩、湯液、熨貼、手術、吹耳、導引等多種治療技術和手法。其中砭石和針灸是他運用最廣也最擅長的。山東微山縣兩城山曾出土一批東漢浮雕畫像石,其中幾幅有人認為即「扁鵲針灸行醫圖」。畫中半鳥半人者一手切脈,一手舉針作針灸狀,為魚貫而來之病人治病(《文物》1972年6期《漢畫像石上的針灸圖》)。這與史籍所載扁鵲治病事跡正可印證。據《素問·異法方宜論》載,東方「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以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亦從東方來。」砭石治病起源於東方海濱,而扁鵲正是砭石治病的傑出代表;第五,扁鵲還提出了防病為主的主張。他認為早病早治、防病重於治病。「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第五,扁鵲還提出了六不治的原則:「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扁鵲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學理論、嫻熟的醫術,使他在廣大人民中贏得了很高的聲譽,這自然引起一些缺德庸醫的嫉恨。後來,扁鵲到秦國行醫,秦國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便派人刺殺了他。司馬遷悲憤地寫道:「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故扁鵲以其伎見殃,……故老子曰;『美好者不詳之器』,豈謂扁鵲等邪?」然而,扁鵲對祖國醫學的傑出貢獻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他的名字在中醫學史上將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所用材料,未註明出處者,均見《史記·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