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清明假期,驅車驪山腳下南陳村,參觀扁鵲紀念館,拜謁神醫扁鵲。
紀念館坐北向南,建築布局特點是一個「中」字形,以南北為軸,東西為輔,中軸線上有仿古門樓、神醫殿、扁鵲堂,三個建築圍成三個院落,中間擺布著扁鵲像、扁鵲墓、杏林、石碑等小景元素,由南至北,排列有序,院落兩邊有東西廂房,與主建築巧妙搭配布局,相互襯託,渾然一體。紀念館小而精緻,內容豐富,讓參觀者由淺到深、由點到面了解中醫學的博大精深。
從仿古門樓進入紀念館,首先是第一個院落,中路中間聳立著一尊扁鵲銅像,高約2.7米,手持拐杖,腰懸藥壺,長鬚飄然,一副古代神醫的形象。塑像前有一陰陽太極八卦圖刻地雕,周圍布滿蒼松翠柏,很神秘,也很莊嚴肅穆。
塑像身後是神醫殿,殿門懸一副對聯:「識虛實寒熱,辨表裡陰陽,自可懸壺成聖手;察天地人情,明君臣佐使,方能濟世曰神醫。」神醫殿裡陳列扁鵲行醫故事掛圖和扁鵲所著中醫文獻等,在這裡,可以詳細了解扁鵲的生平和醫學成就。在扁鵲殿中展出一個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它是針的祖型,扁鵲因善用砭石而聲名鵲起,因此砭石也稱為扁鵲石,真是開了眼界。
神醫殿後是第二重院落,中間是扁鵲墓冢,周長約 30 米,高約2.75 米,墓旁蒼松肅立,墓前並排豎立三座石碑,字跡斑駁。中間那塊石碑,是一塊高4.5 米的墓碑,碑首高為0.9 米,碑座高0.6米,刻著四個篆體大字「扁鵲之墓」。看起來很滄桑,年代感十足。左右是紀念碑文,墓後也有一座高大的記事碑。墓冢周圍擺放著幾尊石羊石虎,兩邊各一的石制旗杆底座,還是有些看頭,會不會是原來扁鵲廟前的舊物就不得而知了。
道兩旁樹木深深,聳立著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葛洪、孫思邈、錢乙、朱丹溪、李時珍、葉天士古代十大名醫塑像,左右各五尊,守護在墓邊,形成了中華醫學人才群像,昭示著祖國傳統醫學源遠流長。
院落的東西兩邊是廂房,東廂是「中國古代醫史」展廳,展出古代藥物標本、脈枕、藥碾、串鈴、青銅藥杵、青瓷藥瓶、砭石、青銅雙耳匜等器具。西廂為「中國古代十大神醫」展廳,展出十大名醫的主要生平及醫診的生動畫面,還有歷代中醫藥典籍,供遊人士參閱。
扁鵲堂在院落的北邊盡頭,建築雄偉肅穆,懸有門聯:「南參北芪,匣內丸散延年益壽;藏花川貝,架上膏丹返老還童」。堂前左右碑文,記載著重建扁鵲堂的諸多事宜。
扁鵲堂後是第三個院落,有杏林牌坊和神醫臺,左右還有兩個石經幢。杏花凋謝,嫩綠的小杏剛剛露頭。杏林中隔三差五就樹立著一塊石碑,鐫刻著古代治療常見疾病的中藥藥方。走在杏林中,小路縱橫交錯,曲徑通幽,移步換景,周圍不是神醫雕塑就是中醫藥方,似乎置身於嫋嫋藥香中。
《史記》中司馬遷稱讚扁鵲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其實,扁鵲是秦越人綽號,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會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會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是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痛苦,獲得人們普遍的崇敬和愛戴,因此人們尊稱他為「扁鵲」。
一個多小時的參觀,意猶未盡,崇敬之情久久縈繞在心海之中,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解除,於是在扁鵲墓前三鞠躬,拜謁神醫,祈求他能帶給人們健康平安。
馬元社拜謁於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