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聖誕節通常吃雞肉。每年,我訂購聚會用桶並與家人一起享用。我喜歡美味的雞肉和附帶的可愛畫板作為獎勵。」
圖片為今年肯德基日本聖誕節電視廣告的屏幕截圖,其中一群朋友驚訝地發現他們都參加了大桶炸雞大餐活動。 肯德基類似一種流行的傳統日本料理,稱為karaage(唐揚雞塊?),對日本人來說不是新口味。 其中包括小塊的麵包,麵包,炸肉,如雞肉或魚肉;共享炸雞,涼拌捲心菜和蛋糕的「派對桶」的傳統也很適合日本的飲食文化。
為什麼肯德基會成為日本聖誕節的代名詞?戰後日本對外開放,人們對西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日本的快餐業在1970年至1980年之間就增長了600%(John Nathan的紀錄片《上校來日本 Colonel Comes to Japan》)。但日本只有1%不到的人口是基督徒,沒有過聖誕的傳統,於是肯德基日本公司在1974年發起了「聖誕節肯塔基」營銷活動,也有說法是其虛假地將炸雞作為美國傳統的聖誕節食品銷售,以刺激銷量。
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每年都有真人大小的桑德斯上校雕像(節日期間則是聖誕老人裝扮)歡迎全國各地的成群的當地人和遊客。根據美國快餐連鎖店發布的數據,肯德基日本(KFC Japan)從2018年12月20日至25日拉動了69億日元(約合6,300萬美元)的收入,很多人從12月23日就開始排隊。
如果沒有大量的廣告投資,「聖誕節的肯塔基」就不會流行。 在1970年代或80年代,典型的肯德基聖誕節廣告背景樂基本都是「我的老肯塔基故居」這首歌,享受著金黃,炸雞的甜美大餐。此類廣告將肯德基定位為一種優雅的,真實的,以真正的美國風格進行慶祝的方式,即使這並非現實。
中國人注重諧音和寓意,比如結婚洞房要放紅棗、花生、桂圓、蓮子,意味著「早生貴子」。平安夜送平安果是中國才有的習俗,中國流行聖誕吃蘋果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第一個是80年代來內地的港澳臺留學生中有過聖誕節的習慣,但當時買不到火雞,只有蘋果有的賣,於是就吃蘋果慶祝,寓意平平安安。
第二個說法是80年代接觸過外國文化和外籍友人的大學生,先過起了聖誕節,將其理解為外國人的新年,並添加了中國的傳統元素,比如數字24、6。版本很多,比如向24個不同姓氏的人要24個蘋果,去24個不同地方買24個蘋果等。
第三個說法是90年代中期,便宜的外來水果擠佔市場,導致本地生產的蘋果滯銷,商販就借平安夜賣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