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國還為原油爭論之際,中國規模最大「人造太陽」正式建成放電

2020-12-10 BWC中文網

如果說,歷史上的中國經濟錯過了蒸汽機發明帶來的工業文明及海洋文明,那麼,在如今全力提速的創新科技時代,中國企業除了高鐵和「華龍一號」這兩項高端製造外,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許多新能源領域的突破,並確保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作為中國的另一張國家名片的「華龍一號」就是代表,要知道,現在全世界的核電建設都在依賴中國製造。

BWC中文網團隊在12月8日援引俄羅斯科學家的一些報告表示,目前全球的煤炭儲量將在200年後用完,天然氣也將在不到一個世紀後枯竭,石油更是將在2050年前終結,而在這個過程中,就當現在全球多國還在中東產油國家的原油供應量爭論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經濟已創下了多個全球綠色能源之最。

比如,可燃冰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可燃冰被視為未來石油的替代能源之一,比如,美國通過對頁巖氣壓裂技術的改進已經使得全球能源格局發生改變,所以誰先掌握可燃冰,誰就將在未來獲取最大的經濟增長動力。目前,中國可燃冰試採再創兩項世界紀錄。

最新消息顯示,中國相關機構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和日均產氣量兩項新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其間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均創造世界紀錄。數據顯示,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量約800億噸石油當量,相當於整個中東地區已經探明油氣儲量的1.5倍。但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5日報導稱,被稱作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項目,即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12月4日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等離子體溫度可達到1.5億攝氏度,這標誌著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就一直致力於打造「人造太陽」,要知道,人造太陽這項技術來之不易,已進行了半個多世紀,「中國環流器二號M」是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模擬核聚變研究裝置,將大力提升中國堆芯級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及相關關鍵技術研發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期間,中國相關機構還利用「人造太陽」等離子體的高溫及能量集中等特性技術來處理醫療廢物,快速徹底殺滅病毒細菌。

不僅於此,中國稍早前還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核聚變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主機安裝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這標誌著中國在核電事業核能工程的建設安裝方面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目前,與前面提及的可燃冰項目類似,在「人造太陽」領域,美國、日本、德國等多國的科學家和相關企業也一直沒有取得技術上的突破。

另外,中國相關企業也在新能源領域,創下了多個全球綠色能源之最,比如,可燃冰,中國也將要正式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採,這就意味著將用上比石油更加清潔的新能源。

我們認為,這是世界能源史上繼煤炭和原油被開採使用之後的又一次能源變革,並將成為中國經濟繼高鐵和華龍一號之後的另一張國家經濟名片,給中國市場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這些新能源領域的突破對於促進中國經濟的能源安全保障、降低用油氣成本及優化能源供應結構都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以上這些可能讓美國、日本的傳統能源工業再次嗅到能源危機。(完)

相關焦點

  • 全球還在爭論石油之際,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又一張國家名片將出世
    如果說貨幣是一個國家經濟信用的展示,能源則是一個國家經濟未來的體現,此刻,就當全球還在為原油供應量和油價爭論喋喋不休之際,全世界已經處於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迭代的交匯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印度等多國也制訂了可燃冰有關的勘探開發和研究計劃,但截至目前,擁有先進技術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卻一直沒有取得技術上的突破進行全面開採。
  • 中國繼高鐵後,國家經濟名片又將出世,事情有新進展
    BWC中文網團隊在12月8日援引俄羅斯科學家的一些報告表示,目前全球的煤炭儲量將在200年後用完,天然氣也將在不到一個世紀後枯竭,石油更是將在2050年前終結,而在這個過程中,就當現在全球多國還在中東產油國家的原油供應量爭論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經濟已創下了多個全球綠色能源之最。
  • 人造太陽 新一代「四川造」核聚變裝置在川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郝飛 攝12月4日14時02分,成都雙流,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稱「核西物院」)的中國環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一道道藍色電光,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它能帶來什麼?
    作者丨Decode郵箱丨oudi@pingwest.com2020 年 12 月 4 日,中國環流器二號 M 裝置(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並實現了首次放電。HL-2M 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和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核聚變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似,因此像 HL-2M 這樣的託卡馬克裝置,被稱之為「人造太陽」。
  • 中核集團: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科技周報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IDG...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據介紹,這顆極地衛星由中山大學負責設計,衛星發射升空後可實時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海冰融化情況,並實現全球數據共享。火星上的水可以為火星殖民者提供燃料和氧氣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未來,火星殖民者可以利用火星上的鹽水生產燃料和氧氣。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背後的新技術還可以用在潛水艇上,以便用海水製造氧氣。
  • 中國「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核聚變溫度可達攝氏1.5億度
    太陽遙不可及,那麼唯有先了解一下「人造太陽」吧。據報導,據中國核工業集團研發,被稱為「人造太陽」的中國新一代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設備「中國環流器二號M設備(HL-2M)」於本月4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 中國力量!新一代「人造太陽」放電成功,外媒:這就是中國科技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貿易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近幾十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上有著許多傲人的成就,許多建造奇蹟都發生在中國。而如今又一工程展現了中國力量!新一代「人造太陽」放點成功,外媒更是評價道:這就是中國科技水平!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人造太陽」在南昌大學成功放電
    今日,《江西日報》頭版、江西衛視新聞聯播欄目報導我校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我省該領域空白。「充電完成,觸發!」
  • 中國繼高鐵後,另外一張國家名片即將出世,美日或將嗅到能源危機
    與此同時,除了高端製造外,此刻,世界已經處於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迭代的交匯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就當全球還在為原油供應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經濟已創下了多個綠色能源之最,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眾多重大領域的突破和創新,這些突破對促進中國經濟的能源安全、降低用電用油氣成本及優化能源供應結構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美日或將嗅到能源危機,中國繼高鐵後,另外一張國家名片即將出世
    能源是人類經濟發展和生產活動的主線,中國傳說中燧人氏鑽木取火,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盜下神火,都在說明人類一直以來對光明和能源的探索,能源更是一個國家經濟未來的體現,近段時間以來,就當全球還在為原油供應量喋喋不休之際,世界已經處於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迭代的交匯期。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
  • 美國日本或嗅到能源危機,中國繼高鐵後,另二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與此同時,除了高端製造外,此刻,全球經濟已經處於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迭代的交匯期,能源更是一個國家經濟未來的體現,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線,如果說,歷史上的中國經濟錯過了蒸汽機發明帶來的工業文明及海洋文明,那麼,在現在全力提速的能源科技時代,就當全球還在為全球原油產量爭論之際,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一些能源領域的突破和創新。
  • 南昌大學「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填補江西空白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中國成功造出「第二個太陽」,溫度是太陽10倍!技術領先美國5年
    據《中國之聲》12月7日報導,近日,中國再次實現了一項壯舉,國產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第一次實現了放電,大國重器再次實現新的壯舉!這項壯舉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獲得了巨大突破。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中國最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那你知道說的放電是什麼意思嗎?
  • 世界還在為油價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繼高鐵之後,另一張國家名片或將...
    據俄媒RT網站一周前援引國家鐵路總公司公布的最新藍圖顯示,中國計劃在15年內建設20萬公裡的新鐵路,截至9月,中國鐵路網絡總長度為14萬公裡,該俄媒稱,目前,已有100多座城市連入了高鐵網絡,這些城市的生產力和旅客在主要城市之間通勤的時間也因此出現了很大提高,並計劃到2035年,省內城市旅行將不超過一小時,而鄰近的省會城市群將平均在三小時內完成。
  • 中國繼高鐵後,另一張國家名片將出世,美國或將嗅到最大能源危機
    同時,中國除了高端製造外,此刻,全球經濟也已經處於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迭代的交匯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就當全球還在為因新冠病毒重創全球油市需求和原油減產力度及油價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眾多重大領域的突破和創新。比如,中國預計還將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 學術頭條: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新冠病毒通過鼻子進入...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1.5億度12月4日14時02分,在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內,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成功,向夜以繼日的科學家致敬
    據報導,中國核聚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成功。這意味著中國核聚變事業的不斷發展,對我國未來能源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中國核能經過「熱堆、快堆、聚變堆」的轉變,將聚變作為核發展的最後一步,現在的中國也在努力完成著最終的核聚變,並且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創造了領先的條件,這是我國歷史性的發展。核聚變放電成功,意味著無限能源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