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

2021-01-11 科技生活快報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

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

玻璃化轉變對科學家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當物質從液體轉化為固體時,它們的分子通常排列成晶體。而在在玻璃(和玻璃狀材料)中,分子往往處於凍結或自由無序的狀態。

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聚合物化學方法製造出小塑料顆粒,拉伸並冷卻它們,直到它們變成橢球狀,然後將它們放入合適的溶劑中。由於其獨特的形狀,使得研究人員的粒子更具有方向性。

通過測試了流體中不同密度的粒子,跟蹤了它們運動和旋轉的程度。最終他們發現,在較高的密度下,粒子相互阻擋而無法旋轉,但它們仍然可以移動,形成「液態玻璃」狀態。

康斯坦茨大學物理化學教授的安德烈亞斯·祖姆布施(Andreas Zumbusch)教授表示,在一定的粒子密度下,定向運動發生凍結,而平移運動持續,從而形成了介於固體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液態玻璃」狀態。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狀態實際上是液態和固態相互轉變競爭過程,一種是規則相變,另一種是非平衡相變,而粒子的形狀和密度是形成這種形態的關鍵。

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玻璃化轉變是如何在最小尺度下工作的,甚至不僅僅局限於玻璃,還有可能揭示從最小的生物細胞到整個宇宙系統中所有無法解釋的紊亂狀態。(快科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液態玻璃」
    打開APP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液態玻璃」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06 11:19:17 據外媒報導,
  • 除了氣態液態和固態,物體還有哪些狀態
    氣態、液態和固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三態,那麼物體除了這三態還有哪些狀態呢?然而若是氣態的原子處於幾千攝氏度以上的的高溫中,其身上的電子就會開始脫落,溫度越高脫落的原子越多,此時的氣體中滿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市區電子的原子轉變成的離子,這種現象叫氣體的電離化,電離化的氣體就是等離子態。除了高溫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射氣體,也可以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可事實上,直到目前科學家都不知道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時間到底存不存在。當然,水是現實中必然存在的事物,可是我們對水真的了解嗎?很多人的認知裡對於水的形成只有三種認知,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水會不會有第四種形態?可能不少人會說了,水不是只有三種形成嗎?上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可是告訴我們,水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怎麼可能會有第四種形態?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初中課本就講過,這個世界的常見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我們一直所稱的世界也不過是地球之內,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肉眼可見的事物大多數也確實是固液氣三態。不過有些事物的邊界也不太好界定,比如火,火又是什麼態呢?
  • 水一定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嗎?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是另一種形態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水的形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水之所以能夠在這三種形態中自由變化,是因為環境中的溫度、氣壓等因素在發揮作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它就是超臨界形態。
  • 等離子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屬於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為什麼?
    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構成的,分子或者原子之間的間距決定了物質的狀態,也就是說,物質的微觀特性決定了它的宏觀特性。固態:構成物質的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距離很小,分子與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就很大,這個物質就表現為既有固定的形狀又有固定的體積,也就是固態。
  • 水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其實還有一種形態
    我們一直認為,水是以固態(冰)、液態(水)和氣態(水蒸氣)三種狀態存在於地球上的,並且不能導電。液態(水)但是,根據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在滿足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後,將可能得到超離子狀態的水,稱之為「金屬水」。
  • 超過100℃的水會變為氣態?實驗表明,高溫水一樣可以呈固態
    在我們的認識中,物質的形態主要分為三種,固態、液態和氣態。以水為例,在標準大氣壓下,當水的溫度低於0攝氏度時,水一般呈固態;當水的溫度超過100攝氏度時,水為氣態;當水的溫度置於0攝氏度~100攝氏度之間時,水呈氣態。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在物理學上,物質具有六種不同的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水了,因為水的三種形態都是極為常見的,將會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它會凝聚變為固態,而處於零攝氏度以上的常溫環境中,水又會變為它最常見的形態,液態。
  • 物質有3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又屬於哪一種?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原子大致可以歸類為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以及氣態,而水作為地球上含量最為豐富的化合物之一,它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轉化也是最為常見的。當水是液態的時候,它是可以流動的,而當水變成固態之後,它的體積會膨脹,而水變成氣態之後,它就變成了水蒸氣。
  • 物體分為三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是什麼態?火又是什麼態?
    物體存在多種狀態,最常見的三大基本物質狀態是固態、液態、氣態。另外,物體還有「等離子態」、「超臨界態」、「超固態」以及「中子態」。 首先,題目中說物體分為三態本身就是個不準確的說法。物體存在多種狀態,最常見的三大基本物質狀態是固態、液態、氣態。
  • 固態水擁有十七種晶體形態,甚至很可能液態水還有兩種液態的形態
    我們通過了解的水,進步是液體的形態和固體的形態,另外一個就是氣體形態,這三種模式看起來十分的簡單,其實變化十分複雜,至今科學家在一些問題上,還有著很多的爭論,一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止過,美女小倩給大家詳細的說明一下,這裡面的秘密十分的有趣。
  • 生態環境像個囚籠,液態固態氣態環境,有適合三態的超級生物嗎?
    我們的生命環境現在發現的有液態環境的生命,例如魚,有氣態環境生命,例如人,但是有沒有固態環境的生命呢?大家覺得蚯蚓算不算固態環境生命?有點類似,我們來看看判斷特定環境生命的必要因素是什麼,生命只能在自己的環境生存,偶爾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進入其他生存環境時,它可以短期生存。但一旦經過極限時間就會死亡。
  • 太陽到底是氣態還是液態?科學家:太陽的形態超過人類的想像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物質一般分為三種狀態,固態,氣態,液態。但是對於太陽來講,其實這三種狀態都不能形容太陽的形態。太陽是一種很複雜的狀態,它的外層確實是氣態的,但是它本身卻是「等離子」狀態,這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狀態。
  • 太陽到底是液態、固態還是氣態?
    對於我們而言,太陽就是一個神聖的天體,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光和熱。我們都知道,白天在太陽的滋潤下,光合作用是最強的,連我們所需要的氧氣也是最充足的。太陽的重要性讓我們對它本身有了各種猜測,太陽在宇宙中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存在的,是固體還是液體呢?
  • 雲海金屬:鎂儲氫與高壓氣態和液態儲氫方式對比優越性:相對於液態...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24日訊,有投資者向雲海金屬提問, 您好:貴公司年報提到正在開發鎂基儲氫材料,請問該種材料與其他儲氫方式(包括液態儲氫及其他儲氫合金)相比有何特點?以及與其他儲氫合金相比,市場中鎂基儲氫材料的實用進度如何?
  • 物體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火和光是什麼形態?
    首先物體並非只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形態只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物質存在方式,除了這三種形態,還有等離子態,超臨界態,超固態還有中子態!
  • 氫明明是非金屬,可科學家為什麼說木星內部存在液態金屬氫?
    在常溫常壓下,除了液態汞,其餘的金屬元素皆為固體;而非金屬元素中除了液態的溴,其餘皆為固體或者氣體。上圖為液態金屬汞上圖為液態非金屬溴金屬具有金屬光澤和延展性,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密度較大;而非金屬通常是熱和電的不良導體,沒有金屬光澤,密度較小。
  • 氣態?液態?金屬態氫可能存在嗎?
    事實上,木星和其它類似氣態巨行星固態內核被認為主要由它構成。能否利用現有技術在地球上製造金屬氫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取決於你對金屬氫的定義。氫在大氣中通常以雙原子分子的形式(即H2,也稱分子氫)存在。當氫分子被壓縮時,它會在保持雙原子結構的情況下變成固態,再到金屬態,即金屬氫分子。進一步加壓,氫分子將會分裂成為金屬氫原子(H而不是H2)。
  • 實際上水有四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99%都不知道最後一種!
    人類進入科學技術時代後,科學家開始研究和探索水。許多人可能認為水的物質太簡單了。只要學習物理學,您就會知道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它是組成的,其三種形式的轉換都比較簡單,沒有研究價值,真的是這樣嗎?實際上,這個世界越常見,越簡單的事物通常會變得非常神秘,複雜且具有很高的價值。例如,我們每天處理的時間對時間並不陌生,許多人認為時間沒有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