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其實還有一種形態

2020-12-12 科學爆發戶

我們一直認為,水是以固態(冰)、液態(水)和氣態(水蒸氣)三種狀態存在於地球上的,並且不能導電。

液態(水)

但是,根據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在滿足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後,將可能得到超離子狀態的水,稱之為「金屬水」。金屬水是一個水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是處於自由活動狀態的,而氧原子則像被冰凍休眠處於固定狀態,這種狀態的水會和我們日常所見的金屬一樣具有導電功能。

水的固態形式(冰)

在任何一本教科書裡都這樣寫道:水是一種化合物,它的分子式是H2O。可是,人們果真知道水是什麼東西嗎?其分子式對不對?有一點很清楚,水的分子是被人們簡單化了。人類受到汪洋大海的包圍,而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海洋水到底是什麼物質,我們都還茫然無知。

古希臘的哲學家們看到流水源源不斷,就得出結論說:水同土、空氣和火一樣,也是一種元素。地球萬物都是由這四種元素構成的。哲學家們的說法可稱為超群的見解,直到17世紀以前,人們始終覺得他們的說法無懈可擊。

水的氣態形式(水蒸氣)

在1770年以前,人們把氣體混合物的爆炸視為壯觀的景象。點燃氫和氧,燃燒後自然生成了水。可是當時沒有誰留意到進行這種反應時生成的那一點水分。人們只顧爭論水能不能變成「土」的問題了,為了觀察水能不能變成土,天才的法國化學家安圖安·羅蘭·拉瓦錫用3個月的時間,連續做著水的蒸餾試驗。

當時,以毫無根據的假設為依據的「燃素說」,由於受到名人的推崇而名赫一時,它阻礙了人類認識的發展。「燃素說」論者認為,燃燒著的物質能夠釋放出「燃素」。儘管這位拉瓦錫已經發現了金剛石是由碳組成的,還分析了礦泉水的成分,但他卻信奉著「燃素說」。

相關焦點

  • 固態水擁有十七種晶體形態,甚至很可能液態水還有兩種液態的形態
    水就是一種十分神奇的物質,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水能夠變換很多的不同形態,大部分的形態估計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現在美女小倩給大家講一下這些水的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一起研究和探討科學話題,大家一點要多多支持。
  • 水一定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嗎?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是另一種形態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水的形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水之所以能夠在這三種形態中自由變化,是因為環境中的溫度、氣壓等因素在發揮作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它就是超臨界形態。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在物理學上,物質具有六種不同的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 我們通常所見的火焰就是一種高溫等離子態,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火焰都是高溫等離子態,在一些情況下,低溫同樣也可以產生火焰。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 物質有3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又屬於哪一種?
    筆者-小文宇宙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原子是構建一切人們認知事物中的基礎,也是最為神奇的一種物質。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原子大致可以歸類為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以及氣態,而水作為地球上含量最為豐富的化合物之一,它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轉化也是最為常見的。當水是液態的時候,它是可以流動的,而當水變成固態之後,它的體積會膨脹,而水變成氣態之後,它就變成了水蒸氣。
  • 除了氣態液態和固態,物體還有哪些狀態
    氣態、液態和固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三態,那麼物體除了這三態還有哪些狀態呢?然而若是氣態的原子處於幾千攝氏度以上的的高溫中,其身上的電子就會開始脫落,溫度越高脫落的原子越多,此時的氣體中滿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市區電子的原子轉變成的離子,這種現象叫氣體的電離化,電離化的氣體就是等離子態。除了高溫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射氣體,也可以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固態: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應該稱這種狀態為「結晶態」。固態最突出的特徵就是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內部的分子和原子呈現一種規律的排列順序。並且每個分子和原子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一般不會發生變動。液態:與固態最大的不同,就是液態有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
  • 等離子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屬於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為什麼?
    等離子態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形態呢?物質的構成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分子也是由原子構成的(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構成的,分子或者原子之間的間距決定了物質的狀態,也就是說,物質的微觀特性決定了它的宏觀特性。
  • 物體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火和光是什麼形態?
    首先物體並非只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形態只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物質存在方式,除了這三種形態,還有等離子態,超臨界態,超固態還有中子態!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當然,水是現實中必然存在的事物,可是我們對水真的了解嗎?很多人的認知裡對於水的形成只有三種認知,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水會不會有第四種形態?可能不少人會說了,水不是只有三種形成嗎?上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可是告訴我們,水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怎麼可能會有第四種形態?
  •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玻璃化轉變對科學家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當物質從液體轉化為固體時,它們的分子通常排列成晶體。而在在玻璃(和玻璃狀材料)中,分子往往處於凍結或自由無序的狀態。
  • 超過100℃的水會變為氣態?實驗表明,高溫水一樣可以呈固態
    在我們的認識中,物質的形態主要分為三種,固態、液態和氣態。以水為例,在標準大氣壓下,當水的溫度低於0攝氏度時,水一般呈固態;當水的溫度超過100攝氏度時,水為氣態;當水的溫度置於0攝氏度~100攝氏度之間時,水呈氣態。
  • 太陽到底是氣態還是液態?科學家:太陽的形態超過人類的想像
    但是對於人類的現代科技來說,其實我們對於太陽的了解非常有限,就算現在已經進入了太空時代,但是對於太陽的檢測一直沒有頭緒。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太熱了,幾乎沒有東西可以靠近。人類的好奇心驅使我們一直在研究,太陽到底有什麼奇特的呢?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物質一般分為三種狀態,固態,氣態,液態。
  • 物體分為三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是什麼態?火又是什麼態?
    物體存在多種狀態,最常見的三大基本物質狀態是固態、液態、氣態。另外,物體還有「等離子態」、「超臨界態」、「超固態」以及「中子態」。 首先,題目中說物體分為三態本身就是個不準確的說法。物體存在多種狀態,最常見的三大基本物質狀態是固態、液態、氣態。
  • 除了固液氣三態,物質還有其他形態嗎?
    物質的固態、液態、氣態是生活中常見的形態,例如水有冰塊、液態水、水蒸氣三種形態。那麼我們想像一下,把水蒸氣繼續加熱,會發生什麼?如果我們繼續加熱水蒸氣,當溫度上升到幾千攝氏度時,原子內部的電子就會脫落,這時候原子將變成帶正電的離子,這一過程叫做「電離」。溫度越高,原子脫落的電子也越多。我們把電離的氣體稱作「等離子態」。除了高溫能產生等離子態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照射氣體,也能產生等離子態。生活中常見的霓虹燈,點亮後燈管裡的氣體就是等離子體。
  • 生態環境像個囚籠,液態固態氣態環境,有適合三態的超級生物嗎?
    我們的生命環境現在發現的有液態環境的生命,例如魚,有氣態環境生命,例如人,但是有沒有固態環境的生命呢?大家覺得蚯蚓算不算固態環境生命?有點類似,我們來看看判斷特定環境生命的必要因素是什麼,生命只能在自己的環境生存,偶爾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進入其他生存環境時,它可以短期生存。但一旦經過極限時間就會死亡。
  • 太陽不是氣態,也不是液態,更不是固態!等離子態也不是嗎?
    太陽的分類在普通人眼中有一些混亂,比如有說法太陽是一顆氣態恆星,又有說太陽有一顆固態內核,還有一種說法是太陽上都是極其高溫的等離子態,其實這三種說法都沒有錯,只是都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簡單來說說太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天體!
  • 物質形態可以轉化,金屬都可以熔化變為液態,為什麼木頭不行?
    在物理學上,物質具有六種不同的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我們通常所見的火焰就是一種高溫等離子態,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火焰都是高溫等離子態,在一些情況下,低溫同樣也可以產生火焰。
  • 水還有第有四種形態,你知道嗎?
    【水除了經典的液-氣-固三態外,還有第有四種形態?】為什麼說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或存在低溫第二臨界點   水有四種形態(液態、固態、氣態+第二臨界點液態)?   水的2種液態形式,對生命至關重要?
  • 實際上水有四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99%都不知道最後一種!
    我相信每個人都熟悉水。它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早期生命誕生於海洋中。無論是簡單生活還是高級生活,其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水。例如,人體組織的70%是水,我們可以看到水對於生存的重要性。地球是擁有豐富水資源的行星。地表水佔世界總面積的71%。地下可能有更多的水。人類進入科學技術時代後,科學家開始研究和探索水。
  • 地球上水的總量會不變,變化的是它的氣態、固態、液態時空分布
    也有說是太陽風暴的離子流中的氫核、氧核、與大氣中的電子組合生成氫、氧原子,再化合成水分子,給地球帶來了水。二、地球有多少水?約有13.87億立方千米 ,其中淡水 3500萬立方千米。主要以液態存在,其次是以氣態、固態存在。三、地球上的水是越來越多呢還是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