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對於我國商代歷史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

2020-12-11 鈞儒說史

隨著近日來我國考古學界捷報頻傳,大量歷史文物和遺址得以重見天日,讓人們重新關注起這項科研工作。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安陽遺址的發掘起因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甲骨,而之後大量青銅器等文物的出土則讓商王朝,這個距離我們三千餘年的王朝得以被世界所承認。而且這些文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讓我們對那段塵封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那麼在殷墟的發掘過程中,最重要的文物有哪些,其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它們對於中國考古工作的推進又有著什麼意義呢?

上圖——安陽殷墟

一、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考古的開展

商代作為中國遠古時期的奴隸制王朝,關於殷商王朝的故事在我國民間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但是在考古學界,這個王朝在上個世紀初卻一直沒有得到世界學者的承認,其原因便是缺乏足夠的文物支持。

而此時在河南安陽,當地的住戶們還和自己的祖輩一樣以耕地為生。他們在每年翻動土地的時候偶爾會從土地裡找到一些殘破的龜甲和獸骨。而彼時的百姓都將其和普通獸骨一樣對待,將其賣給周邊的藥材鋪換取一定的收入。

上圖——刻有文字的甲骨

直到1899年的時候,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偶然從中藥鋪中得到了這些龜甲。其發現這些龜甲上有一些人為的劃痕,他認為這是古人留下的文字,並將他的發現公諸於世。而這個發現立即在中國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無數古董商人開始追溯這種龜甲的來源。最終他們發現安陽出產的龜甲數量最多,因此開始湧向安陽。

上圖——清代大臣王懿榮

由於這種甲骨的價值驟然升高,讓部分古董商人看到了這裡面的商機。他們在這裡用低價從農民手中收購這些珍貴的文物,然後再高價賣給對其有興趣的文人學者,這讓他們獲得了暴利,但是他們為了壟斷這一資源,刻意隱瞞了甲骨的出產地,這大大阻撓了正常的考古進程。

直到清朝末年的時候,學者羅振玉派人在河南多地暗中探訪,才弄清了甲骨的出產地,而學者們才終於開始奔赴現場,進行私人化的考古工作。

上圖——王國維畫像

而直到1917年,王國維才終於將這些甲骨上的文字整理出一個大概,並推斷出其應該是殷商王朝時期的佔卜卜辭,而且他還從中弄清了商代王朝帝王的世系。不過此時中國的考古界依然以傳統的金石學為主。學者們雖然知道安陽應該和殷商王朝有密切關係,但是始終沒有進行田野考古的打算。正如傅斯年所說:

近代的考古學更有其他重大之問題,不專注於文學、彝器之端。

不過這時西方的考古觀念開始流入中國,我國新一代歷史學者中的梁思永等人開始認識到考古史料的重要性,於是他們在經過系統學習之後,打算從安陽開始嘗試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而這在中國考古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而對中國考古學界來說,這樣的選擇也是十分幸運的。因為殷墟有著大型城市遺存和豐富的文物,這讓考古學者遇到的困難大大減少,為我國的考古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二、殷墟的早期發掘與發現

在確定將安陽作為試點之後,我國第一次由官方組織的田野考古便在這裡展開了。由於之前安陽地區的甲骨已經賣出了高價,因此有不少古董商人在這裡已經進行過挖掘,對部分遺址造成了破壞。但是在金石學盛行的背景下,人們只把注意力放到那些較大的甲骨之上,破碎的陶器和其他獸骨,則被當做廢物隨便遺棄。

上圖——考古學家李濟

因此當時擔任考古小組主任的李濟針對當時的情況,提出要在安陽地區進行較大規模的發掘,而且要格外注意,陶器,獸骨,以及青銅器的收集和整理。而他在進行發掘的時候,採取了深坑法發掘,在平地上挖出3米*1.5米的大坑,然後在其中尋找有價值的文物。

他們當時選擇在小屯村北面以及西北兩個方向進行挖掘,而其成果也是十分喜人的。他們不但發現了殷商時期的墓葬和灰坑,還從中找到了大量龜甲以及青銅器,陶器等文物。最重要的是,在這次最早的發掘中,人們發現了著名的"大龜四版",以及牛頭刻辭和鹿頭刻辭。

所謂大龜四版,即四塊保存十分完好的刻辭龜甲。其出土自一個灰坑之中。由於這四塊龜甲的出土位置接近,因此它們上面記述的內容相對連貫,這對於破譯甲骨文以及了解商代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上圖——歷史學家董作賓

而在他們進行考古發掘的過程中,歷史學家董作賓又聽說附近侯家莊村民在挖地的時候發現了甲骨,便暫停了其在小屯村的發掘工作,帶領工作人員前往侯家莊進行發掘。在之後的考古工作中,他們又在這裡得到了四十二片龜甲,其中有七塊相對完整,這邊是赫赫有名的"大龜七版"。這七塊龜甲上也遍布文字,經過後期研究,人們斷定這是廩辛、康丁時期的卜辭,這些龜甲的出土讓人們對於商代歷史的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學者們有了足夠的資料進行對比,來破譯之前發現的甲骨文字。

上圖——大龜七版拓本

而且這一階段的發掘,讓考古隊的發掘範圍不再局限於小屯村,而是將周邊地區都納入了考察範圍,這為之後城市遺址的發現提供了基礎。

三、殷墟城市遺址的發現

在我們談論文物的時候,除了前面提到的甲骨以及青銅器等物品,古人生活的遺蹟也是文物的一種,而且其重要性甚至更高,因為其能夠確定古人的活動範圍,從而對進一步科研工作提供指導。

而殷墟第一階段發掘的最重要成就,便是在安陽周邊發現了殷商城市遺址。 在考古發掘了三年之後,考古隊在1931年秋天在小屯村北部第一次確認了城市遺址的存在。於是考古隊立即將城市遺址發掘作為下一階段的重點。

上圖——殷墟出土的牛方鼎

從1932年開始,考古隊便在小屯村北開始了大規模的發掘,而這一發掘一直持續到1937年。在五年的考古工作中,考古隊一共清理出夯土基址二十餘座,窖穴二百餘處,以及部分水溝遺蹟,這基本可以斷定是一座城市的遺存,這讓商王朝的面貌第一次為世人所見。

而除了城市遺址之外,在曾經出土大龜七版的侯家莊地區也有了令人振奮的發現。在其西北岡一帶,由梁思永先生主持的考古工作在西邊發現了七座帶有四條墓道的大墓,這便是現在為人所熟知的"亞"字形大墓。雖然這些墳墓遭受了嚴重的盜墓破壞,但是依然出土了相當可觀的文物,其中不但有大量的青銅禮器和玉石器,還有白陶,金葉等製作十分精美的工藝品。

在這些陪葬品之外,考古學者還在這些葬坑中找到了大量殉葬人畜的骸骨,其數量高達225具,這個龐大的數字也從側面說明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貴。而隨著考古工作的進一步進行,人們對出土青銅器上的金文進行了翻譯,基本確定這些遺址應該是商代國王的墳墓。

而這一發現對於殷墟考古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這些王陵的存在可以證明殷墟的重要性,其很有可能便是商代國都所在。這讓歷史學者能夠對上古時期的地理情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根本上推動了我國上古史的重建工作。

上圖——殷墟王陵遺址

四、結語

文物作為考古研究的基礎,其不但能夠讓我們對歷史特定時期的手工業發展情況和藝術發展有直觀的了解,也能夠為歷史學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從而推動進一步的考古研究。

比如我國現代第一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就是由小小的甲骨殘片推動的。歷史學者們正是從上面的劃痕中,找到了殷商這一遠古王朝的信息,從而推動了殷墟的開發工作。而其後在這裡出土的龜甲四版,以及龜甲七版,讓歷史學家們有了完整的甲骨文文獻,這對於甲骨文的翻譯是至關重要的。這裡出土的青銅器和陶器,讓我們對殷商的手工業發展情況有了直觀的認識。

此後在安陽地區發現的城市和王陵遺址,更是我國首個自主發掘的生活遺蹟文物。這不但讓我國考古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更確定了殷墟在殷商王朝的地位。建國之後,在這次考古發掘的基礎上,我國學者在殷墟又進行了長期科考工作,並出土了后母戊大方鼎這樣的重要文物,讓殷商王朝的形象變得更加豐滿立體。

參考文獻:

【1】《殷墟九十年考古人與事》

【2】《甲骨文與殷商史》

相關焦點

  • 商代社會的寶藏!河南安陽殷墟,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
    如今的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區域。隨著商王朝的滅亡,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因此史稱殷墟。這裡是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清理遺蹟最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殷墟作為中國商代後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它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內有大量的青銅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達 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 河南安陽一處上古遺蹟,歷史積澱深厚,洛陽五大都城遺址甘拜下風
    在河南安陽發現的一處上古遺蹟,歷史價值相當高,洛陽的五大都城遺址在這處遺蹟面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這處上古遺蹟便是殷墟。殷墟的發掘,成就了安陽古都的稱號,更加深了河南省整體的歷史積澱。安陽也因此開始為人所知,漸漸地,安陽成為了河南一處最重要的標誌城市。
  •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
    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蹟,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殷墟。殷墟位於中原腹地,河南省安陽市,在商代後期時,這裡是全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 最低調的七朝古都—安陽殷墟,歷史源遠流長,產生了眾多文明古都
    身為一個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古老文明的中國,其魅力自然不言自明。歷史源遠流長,產生了眾多文明古都,這些古都城市以其濃厚的文化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的目光。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河南的安陽,作為「七朝古都」,卻仿佛被遊人遺忘,許多人不知道還有這個古都的大名,但是要提到安陽殷墟,也許很多人不會陌生。安陽市位於河南的最北端,在山西,河北,河南的交界處。安陽,不像它的名聲小,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的中心,被譽為「七朝古都」。
  • 歷史故事:鄭州商城的發現,打開商代前期及夏王朝歷史文化的大門
    也就在這段時間裡,他發現了許多以前未曾見過的陶片,尤其在鄭州煙廠工地,發現了大量成堆的陶片和器物。韓維周將這些陶片和器物收集起來,經初步分析研究,認為器物和陶片的出土地點可能是一個商代的遺存。如果真是商代的遺存,那就非同一般,說不定會產生第二個安陽殷墟。想到這裡,韓維周便向剛剛成立的河南省文管會(時在開封)作了書面匯報。
  • 近代中國第一次田野考古,發現了什麼文物,對中國考古發展有何意義?
    隨著近日來我國考古學界捷報頻傳,大量歷史文物和遺址得以重見天日,讓人們重新關注起這項科研工作。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
    ,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 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
    這標誌著殷墟遺址博物館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是我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和考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和關鍵舉措,對於構建國家級文化地標、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凌宣布殷墟遺址博物館奠基。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餘新華、省文物局副局長賈連敏、市委書記李公樂先後致辭。
  • 安陽殷墟景區
    殷墟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河南安陽殷墟殷墟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原稱「北蒙」,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發現商代甲骨文的消息傳開後,整個學術界為之振奮,許多學者加入到收藏甲骨的行列中來。各中藥鋪中的「龍骨」,一時間身價百倍。由於販賣甲骨有暴利可圖,古董商人便把甲骨的出土地點隱瞞起來。1908年(一說說1910年),羅振玉經多方探求,始知甲骨出於「濱洹之小屯」,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至此,殷墟遺址第一次被學術界所知。
  • 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發現的M54商代大墓背後的悲慘歷史真相
    河南殷墟河南殷墟在中國考古學人眼中是一個極其神聖的地方,那是因為1928年到1936年對殷墟的考古發掘是中國考古學團體採用當時最先進的科學發掘方法。號甲骨坑,了解到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商朝歷史,因些也當選了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的第一名。
  • 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奠基
    11月23日,備受矚目的殷墟遺址博物館在河南安陽開工奠基。「殷墟在中國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經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河南安陽市文物局劉永平說,自1928年開始科學發掘以來,所揭示的設施完備的都城遺址、氣勢恢宏的宮殿群、規模龐大的王陵區、高度發達的青銅器、系統成熟的古漢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代表與象徵。
  • 河南安陽,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殷墟博物館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因20世紀初期在殷墟發掘出甲骨文而在世界聞名。殷墟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現在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安陽殷墟博物館建設在恆河的西岸,為了減少對遺址地區的幹擾損壞,博物館採用將建築主體下沉到地下的設計。
  • 帶你一起參觀河南安陽殷墟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安陽殷墟文化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獨具的歷史文化特色,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譽。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嶽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經發生在這裡。
  • 劉昊然帶你走進鄭州商代城牆遺址
    昨天,2020年第29屆中國金雞百花節在河南鄭州舉辦。電影節形象大使劉昊然在宣傳片裡,騎著單車經過美麗的法國梧桐林蔭道,再登上鄭州商代城牆遺址,帶我們見證了具有3600年悠久歷史的中原文化遺產。武王立國之後,為了加強對商代遺民的管理,就把他弟弟管叔鮮分封在河南鄭州一帶。當時商人主要活動在北至安陽、東至商丘、西至偃師的區域內,而位於中心的鄭州正是監管商代遺民的最佳地點。在周人眼裡,商代遺民就是做生意的,所以習慣上把他們叫做商人或者商賈。《左傳》中有記載「鄭商人弦高」,「商人」一詞的由來應該就在這一帶。
  • 除了司母戊鼎、甲骨文,河南安陽殷墟的這些文物同樣舉世聞名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玉"就有一種莫名的情感,早在史前文化遺址中就曾有許多玉器被發掘。比如,在遼寧省紅山文化遺址曾經出土過一件C型的玉龍,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還被華夏銀行拿來作為標誌。《禮記·曲禮》有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指的就是君子與玉佩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 殷墟曾發現鯨魚骨,專家經過研究,認為它有三個神秘來歷
    殷墟位於河南安陽,它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遺址,其發掘工作,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並一直持續到現在,耗盡了幾代考古學者們的心血。考古學家,重視殷墟,絕對是有道理的,因為這裡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今天小編就給您說其中的一件籠罩著強大「神秘」光環的文物——鯨魚骨。
  • 世界文化遺產河南安陽殷墟,七朝古都,歷史文化悠久!
    河南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安陽作為七朝古都,更是歷史文化悠久。而殷墟就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陽西北郊,橫跨河南北兩岸。而殷墟在古時候被稱為」北夢」,而到了近代才被稱為」殷墟」。殷墟王陵遺址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和祭祀場所,舉世聞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出自此地。王陵遺址總面積大約有180畝。在這裡相繼發現了13座王陵大墓,兩千多座陪葬墓,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等眾多貴重物品,被學術界公認為殷商時期的王陵所在,更有這世界」第二個古埃及」之稱,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 殷墟發掘研究的貢獻
    白陶為殷代王室成員和高級貴族所喜愛,殷墟出土白陶甚少。圖為安陽工作站的考古人員利用當地合適的原材料和古代技術燒制出的白陶。  嶽佔偉供圖  殷墟,證實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現代考古學在中國的發展。以殷墟為支點建立起來的中國上古史體系,換成了遺址、文化、古城等一系列新術語、新概念,對農業起源、文明起源、國家進程等人類文明重大課題作出貢獻。
  • 安陽人話殷墟
    身為安陽人,提起殷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我們再來聊聊殷墟。王懿榮在不經意間在一味名叫龍骨的藥品上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符號。經過深入、細緻的研究,王懿榮覺得它們應該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而非所謂的「龍骨」。通過對甲骨刻痕的辨認,他斷定這些刻痕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代文字。由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轟動了整個社會,並引發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的爭購潮。
  • 殷墟——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殷墟考古與其肇啟者們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中國商代晚期的古代都城遺址,公元前1300年前後第二十代商王盤庚由奄遷都於殷(今安陽小屯一帶),在此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都城,歷經八代十二王,共計2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