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好奇:
古代人吃什麼?
古代人怎麼生活?
古代的天氣怎麼樣?
古代又有什麼動植物呢?
考古學
考古學就是一門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學問,通過考古發掘工作最大可能地復原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發掘工作揭示古代社會的各類各級場景,研究社會發展演變的一般規律。
身為安陽人,
提起殷墟,
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今天我們再來聊聊殷墟。
回憶
先用一組照片
帶大家回憶一下殷商時期
1、商代早、中期青銅器
2、殷商盛世重要遺蹟分布示意圖
3、三千載傳承有序的四合院宮殿建築
4、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方鼎
5、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一片甲骨驚天下
據說第一個將甲骨文作為藥材賣到中藥鋪的人是一個叫李成的人,有一次他全身長滿了膿瘡,由於沒錢看病買藥,他就把自己挖出來的甲骨壓成碎末後敷到身上,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些粉末居然吸盡了膿水,由此他發現骨粉還可以用來止血。
清末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時任清朝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校長)的王懿榮由於患了瘧疾,就讓人從位於宣武門外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了一服中藥。王懿榮在不經意間在一味名叫龍骨的藥品上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符號。
經過深入、細緻的研究,王懿榮覺得它們應該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而非所謂的「龍骨」。通過對甲骨刻痕的辨認,他斷定這些刻痕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代文字。由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轟動了整個社會,並引發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的爭購潮。
殷墟的意義
一、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系統是中華文明傳承的基因與紐帶: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
二、完備的禮制文化深刻影響了中華三千年文明: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會組織、階級狀況等關係,代表中國古代早期王陵建設的最高水平,並為中國歷代王朝所效仿,逐漸形成中國獨具特色的陵寢制度,同時以人祭、人殉、車馬殉葬等為代表的殷墟喪葬習俗,突出表現了殷墟時期以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制,體現了當時的喪葬習俗。
三、中原地區為中華文明核心地位的確立:甲骨文具備現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由甲骨文演變發展而來的漢字,在傳播華夏文化、促成中國大一統國家的形成與鞏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兼容並蓄、開放包容的文明物質:甲骨文書體雖然又經歷了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書體的演變,但是以形、音、義為特徵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下來,成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塊字,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五、文化自信的強有力支撐:殷墟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2000年,考古界評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殷墟以最高得票數名列第一。
中華文明的根本特徵是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
看完這些,是不是更好的認識到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作為安陽人是不是感到很驕傲呢?安陽人點個讚吧!
部分圖片及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