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墟考古發掘80周年紀念活動啟動在河南安陽啟動
10月30日,為期3天的「世界文化遺產殷墟考古發掘80周年紀念活動暨考古與文化遺產論壇」在安陽啟動。來自海內外的180名專家學者雲集盛會。省委書記徐光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郭庚茂為本次活動發來賀信。省政協副主席靳綏東參加了開幕式。 殷墟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聖地和搖籃。80年來殷墟考古發現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和重要遺蹟。
-
殷墟考古走過九十年:告訴你一個不知道的殷墟
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後經有關學者查訪,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實出土地點,即今安陽小屯村。小屯村一帶的地望又與《史記·項羽本紀》中「洹水南殷墟上」的記載相符合,從而證實安陽小屯及其附近的洹濱一帶是商王盤庚所遷的殷墟。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在殷墟共組織了15次發掘。
-
殷墟發掘八十年
時光的偉力將這裡從亞熱帶氣候遷變為暖溫帶氣候,殷商文明也一同深埋地下,湮沒無聞。 當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這裡的時候,已是3000年後。1928年10月13日,受當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委派,董作賓與臨時工作人員開始對殷墟進行試掘,中國現代考古學由此發軔。從那時起至今,殷墟發掘幾未中斷,其時間之漫長、規模之龐大、成果之豐碩、影響之深久,為世界考古遺址發掘所罕見。
-
安陽殷墟景區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因病購藥,在北京發現中藥店中所售龍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開始重金收購,進而考證出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王懿榮義憤自盡,所收藏龍骨由其子轉售晚清學者劉鍔。1903年,劉鍔將其收藏的甲骨編印出版,成為第一部甲骨文著錄《鐵雲藏龜》。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
1999年1月,在殷墟遺址東北部地下約2米深處,發現一座規模巨大的商代城址,這座城址的年代略早於作為商王朝晚期都邑的傳統概念上的"殷墟",分布上與舊的"殷墟"範圍略有重疊,但整體在洹河北岸,學術界將其命名為"洹北商城"。
-
殷墟發掘研究的貢獻
實驗考古是探索古代手工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白陶為殷代王室成員和高級貴族所喜愛,殷墟出土白陶甚少。圖為安陽工作站的考古人員利用當地合適的原材料和古代技術燒制出的白陶。 沒有殷墟,就沒有中國考古學。20世紀20年代初,「古史辨」思潮徹底動搖了傳統史觀。舊的歷史觀被打破之後,中國上古史該怎樣重建? 西方學者在中國的探險和科考活動,將現代西方田野考古學介紹到中國。1921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的發掘和1926年山西夏縣西陰村的發掘,默默地為考古學在中國落地做著準備。
-
殷墟遺址發掘遭遇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矛盾
社會科學院安陽考古站還佔了幾十畝土地,這些土地都是不能給村裡帶來任何收入的,算作公益事業了。最後瓜分下來,真正的責任田只有130多畝,分到村民手裡,每人只有三分半土地,很多後來嫁過來的媳婦或者新出生的孩子都沒有土地。同樣因為殷墟發掘、申遺,搬遷了部分村民的花園莊村,每人還能分到七分地。
-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對於我國商代歷史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
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安陽遺址的發掘起因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甲骨,而之後大量青銅器等文物的出土則讓商王朝,這個距離我們三千餘年的王朝得以被世界所承認。
-
攝影:中國安陽殷墟
河南去過很多次,就是沒到過安陽,這裡有一處殷墟遺址,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
-
殷墟發掘90周年 中國考古學從這裡啟程
中國考古史上的名家董作賓、李濟、梁思永、夏鼐等,都在殷墟先後主持或參與發掘,留下歷史的背影。 也就是說,從1928年開始的殷墟發掘,是中國國家學術機關第一次全面負責、獨立主持的考古發掘,也可以說,這次發掘是中國考古學啟程的標誌。
-
殷墟發掘出多項考古新發現
新華網合肥9月25日電(記者熊潤頻)因甲骨文而聞名天下的殷墟,近年來考古發掘有了多項重要發現。在安徽銅陵日前舉辦的第三屆青銅文明與科技考古國際學術會議上,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介紹了近年來殷墟範圍內的考古新發現。
-
安陽人話殷墟
考古學考古學就是一門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學問,通過考古發掘工作最大可能地復原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發掘工作揭示古代社會的各類各級場景,研究社會發展演變的一般規律。身為安陽人,提起殷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我們再來聊聊殷墟。
-
《國家寶藏》再開播,安陽殷墟博物館將拿出什麼寶貝爭奪C位?
《國家寶藏》再開播,安陽殷墟博物館將拿出什麼寶貝爭奪C位?圖片來源:「河南安陽殷墟」官網2000年寒冬,有安陽當地村民向考古隊反映,在殷墟宮殿區迤南約500米的麥地裡,夜間有人行動詭秘,很可能是盜掘古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隊工作人員決定進行搶救性發掘,並於當晚就派五個人在墓口上面搭建工棚
-
帶你一起參觀河南安陽殷墟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安陽殷墟文化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獨具的歷史文化特色,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譽。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嶽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經發生在這裡。
-
殷墟——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殷墟考古與其肇啟者們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中國商代晚期的古代都城遺址,公元前1300年前後第二十代商王盤庚由奄遷都於殷(今安陽小屯一帶),在此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都城,歷經八代十二王,共計255年。
-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河南安陽出席殷墟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
11月23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國家文物局督察司、文物保護與考古司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殷墟遺址博物館位於洹河北岸,與殷墟宮殿宗廟區隔河相望。建築方案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佔地面積268畝,建築規模5.1萬平方米,計劃2022年底建成開館。調研組還檢查了配合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的考古發掘工地,考察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安陽市博物館等,對做好考古、展覽展示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
紀念殷墟發掘九十年,並不僅因為地下遺存證實商王朝的存在
1928年10月13日,當年繁華的都邑廢棄3000餘年後,董作賓帶人在安陽小屯挖下一鏟浮土,拉開了殷墟持續發掘的序幕。90年後,學界不分南北,隆重紀念殷墟,不僅僅因為它豐富的地下遺存,更因為它證實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現代考古學在中國的發展,並成為世界遺產,讓我們實現了與世界其它文明的對話。
-
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奠基
11月23日,備受矚目的殷墟遺址博物館在河南安陽開工奠基。「殷墟在中國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經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河南安陽市文物局劉永平說,自1928年開始科學發掘以來,所揭示的設施完備的都城遺址、氣勢恢宏的宮殿群、規模龐大的王陵區、高度發達的青銅器、系統成熟的古漢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代表與象徵。
-
報名安陽考古志願者 一起解讀腳下歷史密碼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入住安陽酒店,免費暢遊古都。11月12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入住古都安陽免費遊覽景區」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安陽面向全國鄭重推出惠遊安陽政策,同時結合安陽實際和考古工作需要,面向全國招募考古志願者。
-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
如今的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區域。隨著商王朝的滅亡,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因此史稱殷墟。這裡是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清理遺蹟最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殷墟作為中國商代後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它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內有大量的青銅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達 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