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兩大打車軟體「血拼」 將成銀行業噩夢?

2020-12-13 觀察者網

《解放網》1月25日報導了一則打車軟體在上海流行起來後的故事。一位女士趕飛機攔計程車不成,不得已求助警察才坐上車,上車卻被司機調侃:「不知道打車軟體?你out了!」

打車軟體的興起已經不是新聞,但是隨著騰訊、阿里旗下兩大打車軟體與微信、支付寶的加入,打車軟體的競爭卻引發了種種問題,乘客司機各有獎勵,加價召喚計程車,讓的哥們忙於奔赴「搶單」而「忽略」路邊招手的打車人,在高峰期乘客打車則要選擇加價……種種情況似乎表明,在智慧型手機時代,打車的方式都改變了。

然而打車軟體引發的爭議遠不止於此,參與其中的各個角色也因為自身利益不同,各自道明了其中糾結。

拒載問題是管理部門與乘客共同關心的議題,掛著空車標識卻不願意接受招揚的司機越來越多,他們是或者是為了奔赴打車軟體所約定的接客地點,或者是停在路邊等待「搶單」,於司機而言,他們自然是更願意接受加價打車的客戶。依照我國現行法律所定義,計程車的空車標識被視為「要約」,而乘客揚手召喚則視為「承諾」,合同可以算是訂立,這一定義本來就存在一定的爭議,這些爭議隨著打車軟體的存在無疑更加嚴重起來。

打車軟體圖標雖然是傳統的招手姿勢,卻讓部分司機不再理會招手

安全問題是乘客們始終的顧慮,司機為了兼顧兩大打車軟體,將手機固定在方向盤兩側,一邊駕駛車輛,一邊關注兩個手機上顯示的搶單信息「像是在打遊戲一般」,司機也有表示「每天搶單像打互動遊戲,給工作增加了不少樂趣」,如此一來注意力不可避免的分散,那麼怎麼才能保證乘客的安全。

計程車中多個手機和多個打車軟體方便搶單的實景

小編休息日急事出門,於是選擇打的,司機師傅在誇讚打的軟體方便、迅速的同時,又指出打車軟體沒有約束力,即使搶單成功,乘客若是提前攔住計程車離開也就無可奈何,相較於過去的電調業務「一一對應」,用了打車軟體偶爾也要跑空車。

加價問題是行業管理方最在意的。為了讓乘客更快地找到計程車,打車軟體有加價吸引司機注意力的選項。也有司機表示在高峰期加個5元、10元,他們「睬也不睬」的。管理部門表示這種加價行為顯然是違規的,是不公平競爭,相關規定明確要求計程車司機應當按計價器顯示金額收取運費,管理部門表示將要依法查處未按計價器顯示金額而多收費的行為。

打車軟體為了讓乘客吸引司機前來列出的加價選項,實際上是不公平競爭

傳統的電調大受衝擊,對比打車軟體的方便快捷並給司機與乘客送出紅包,電調額外收費、效率較低則導致了其受到打車軟體的不小衝擊,電調業務雖有改進,但是在打車軟體的衝擊下顯得難以招架。

好在打車軟體還是被各方接受,無論運營公司還是政府部門對打車軟體這一新事物的思維都是非常開通的,市交通港口局局長孫建平就表示要看到新事物有好的地方,而不是因為一些投訴就簡單粗暴予以否定,他就指出雖然管理部門不贊成加價,但是也看到了打車軟體有效提升了計程車使用率。而計程車公司也接受了電調業務難以匹敵打車軟體的現實,既推出了官方的打車軟體,又努力與打車軟體談合作。

阿里、騰訊打車軟體的血拼,也提醒了傳統銀行正在受到網際網路企業的影響,銀行曾經推出過相應的公共運輸支付手段,但是推廣並不成功,而打車軟體卻能做到急速增長。除此之外網際網路公司已經從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猛力布局,也許會成為無法快速覺醒的銀行系金融機構的噩夢。


下頁是解放網《辛勤司機變身IT男 打車軟體「血拼」惹禍?》原文: 

 

 

 

 趙小姐前幾天趕飛機,路邊揚招去虹橋機場,非尖峰時段站在路口,半個多小時沒招到車。情急之下求助於警察才好不容易攔到了一輛車。上車後司機說:「你去機場用打車軟體分分鐘就能叫到車。不會用打車軟體?你out了!」

實際上,申城的哥使用打車軟體來攬生意早已不是新聞,但最近這波潮流愈演愈烈——兩大打車軟體以及微信、支付寶宣布,每單成功交易後,乘客和司機各有獎勵,這讓的哥們忙於奔赴「搶單」後約定的接客地點,而「忽視」路邊不斷招手的打車人。

拇指時代,人們的打車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難道以後只有玩得轉智慧型手機的群體才能打到車嗎?

打車軟體「出血」 司機乘客紛紛積極「入夥」

昨日,一位網友在微博爆料,稱自己在路邊等了半小時沒打到車,不得已使用打車軟體加價20元才打到。付錢時總共26元的訂單司機還讓分兩次付,用支付寶付12元司機可得15元,用微信支付剩餘的金額他又能得10元,這樣算來,總計一筆26元的車費,司機靠著兩次獎勵和一次加價,居然收到71元。

記者發現,上述「極致」做法早已在計程車司機圈內風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正是1月起升級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燒錢之戰——

1月10日,嘀嘀打車軟體在32個城市開通微信支付。只要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車費立減10元、司機則立獎10元,同時每天隨機產生1萬個免單名額;快的打車10天後聯合支付寶宣布,全國40個主要城市的40餘萬名計程車司機只要每次用支付寶成功收車費,即可獲得10元獎勵,同時用支付寶付車費的用戶也將獲得10元返現。從1月22日,支付寶和快的打車軟體再投5億元「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根據新的獎勵方案,只要乘客用支付寶錢包付打車款,乘客每單獎勵10元,司機每單獎勵15元,較之前增加5元。

一時間,打車軟體再次在上班族中風靡,更多的計程車司機積極「入夥」。

記者了解到,想要得到返利,流程很簡單,打車人通過軟體發出自己的所在位置,等待附近的計程車司機「搶單」並聯繫打車人,約定地點完成打車。只要乘客最後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車費,司機和乘客雙方就可得到返利。由此可見,今年「打車難」除了因為春節前的「大流動」外,打車軟體似乎功勞不小。

賠錢賺吆喝 網際網路巨頭瞄準「大蛋糕」

打車軟體自橫空出世以來,經過一年多瘋狂的圈地運動,從群雄爭霸到三國鼎立,硝煙瀰漫的戰場漸入尾聲。記者在iPhone上搜索「打車」應用軟體,已從半年前的三四十家到如今僅剩10多家,下載量較大的也就三四款。

然而市場並未因寡頭壟斷而消停,反而促發了「一統江湖」的激情。今年伊始,「大魚」們新一輪的戰鬥號角再次吹響,開始比拼實力、服務,爭奪細分市場。

嘀嘀打車軟體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最新數據顯示,嘀嘀打車軟體的上海地區乘客用戶有430萬,覆蓋司機40856名。自從推出了10元返現的業務,他們從1月21日到現在,上海的日接單量首次突破了6萬單。

目前上海有5萬輛計程車,10萬名司機,平均每天有150萬次的出行,可見未來接單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目前計程車總量已近5萬輛,按每臺車1.5萬元的月營收額保守估算,上海市每年計程車市場的營收就高達90億元。而放眼中國,這個蛋糕更大至4000億元。軟體公司保守估計「調度服務一年怎麼也能有個幾十億元的市場吧」,未來分一杯羹應該不難。更何況,結合網際網路金融、乘客車載大數據、實時訂單匹配平臺,未來應該還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圖實惠找樂趣 辛勤司機變身IT男

申城某計程車公司的司機王師傅用打車軟體已快一年,現在每天出車,左邊刷著「快的」,右邊刷著「嘀嘀」。「生意比以前好,放空車掃街的情況也少了。以前經常瞎兜,油錢沒少用,錢也沒賺到。現在一單做完了用打車軟體就能接上第二單,如果沒合適的,就停一會兒,等手機響,一般不超過10分鐘就會遇到合適的。這多環保!」

王師傅的車上掛了兩個手機,記者坐在上面不到一刻鐘,就有兩次提示音響起。「現在不是高峰,叫車不多,你看高峰時就很有趣了,手機不停響起,一般加個5元10元的,我們睬也不睬。前兩天我在淮海路,一個起步費的路程,有兩個特別著急打車的乘客,加了40元我才接。此外如果看到一個去機場的單子,司機們都會搶,這時候比誰手快。」說起打車軟體如何賺錢,王師傅來勁了。不過他表示,一天尖峰時間也就接三四單活兒,而且軟體也規定返現10元的活動最多一天5次,靠軟體賺的錢可以忽略不計。「其實開出租是個挺枯燥的活,又不能總跟乘客聊,現在有了打車軟體,每天搶單像打互動遊戲,給工作增加了不少樂趣。」

王師傅還說,他們一個車隊10輛車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司機在用打車軟體,而自己為了做生意,40多歲的他也下苦功學技術:曾經下載解密作弊軟體,突破每日最高5單返現的限量,用軟體攔截長途訂單……他笑稱自己現在是「移動互聯IT男」。

有擔心有叫好,精明乘客實惠快速叫車

「以前上海計程車行業很少有拒載的現象,如今空車駛過,對招手攔車乘客熟視無睹,打車軟體是擾亂市場的罪魁禍首。」趙小姐認為,計程車行業是公共運輸行業,是城市公共運輸的必要補充,既然有公益化的屬性,就不該逐利、拒載。如今軟體客頻頻「打劫」路邊客,侵犯了路邊客享受計程車服務的權利。採訪中,另一位白領張小姐還表示:「現在計程車司機裝了幾個打車軟體搶單,開車時左右兩邊各一部手機響個不停,就像在打遊戲,乘客的安全誰來保證?」

不過,對於精通打車軟體的打車人來說,計程車市場的「網際網路化」是不折不扣的利好。陳佳幾乎每天都要打車,她手機上裝著多個打車軟體切換使用。「打車軟體非常好用,非高峰期不用加價,一分鐘之內就會有司機接單。高峰期加個5元10元車子也來了,總比以前路上站半天打不到車好。」陳佳說有一次公司會後急要10輛車,她在打車軟體上呼叫,每輛車加價10元,不到2分鐘,車子就全部到齊了,效率非常高。她還發現,自從有了打車軟體,司機師傅的服務態度變得特別好。「像淘寶網一樣,服務好的給予好評,司機積分就高。有一次我付錢時手機網絡連不上,司機甚至還用他的移動WiFi幫我付錢。」

在目前兩大軟體瘋狂圈地的背景下,精明的消費者陳佳通過研究規則,獲得不少好處:哪家有活動就用哪家,比如最近嘀嘀打車推出微信支付返現10元,就用它叫車,一天打車三次可以省30元。之前則用的是百度的打車軟體,只要叫車了不上車也能獎勵10元。同時,如果長途打車,還有更實惠的辦法,使用兩個打車軟體,在使用一個打車軟體的同時再通過另外一個軟體叫另外一輛車,中途換車,這樣可以返利20元。  

 

管理部門稱打車軟體加價叫車是不公平競爭 鼓勵市民使用官方打車軟體

強生公司有關人士指出,打車軟體加價收費,對正規計程車企業的規範經營已經造成一定的威脅,這其實是不公平競爭。而市運管處近日再次明確表態,不認可乘客與駕駛員私下加價行為,並鼓勵市民使用計程車公司推出的手機軟體,通過電調平臺叫車。

從上周開始,強生車隊出車率明顯上升,車輛全天大都處於載客狀態。就算在計程車揚招點,或者大型商務辦公樓,也很難打到車。為緩解除夕打車難,強生公司決定,大年夜下午4點至晚上10點,接受電調的駕駛員,每次可獲得公司的10元獎勵。

昨天,強生計程車調度中心主任高揚告訴記者,近日每天的計程車需求高峰出現在兩個時段,一個是上午6點半到10點,一個是下午5點至晚上八九點,主要原因是年底節前全城都在「大流動」。

與此同時,受打車軟體的刺激,馬路上的空計程車不願接受揚招的越來越多,他們或是奔赴「搶單」後約定的接客地點,或是停在路邊等著「搶單」,對於身邊招手攔車的打車人則熟視無睹。「打車軟體的出現,的確對我們正規計程車運營造成了影響,電調成功率比以前有所下降。」高揚告訴記者,打車軟體與正規計程車搶客源,這其實是不公平競爭,打車軟體的加價收費,對正規計程車企業的規範經營已經造成一定的威脅。

交通管理部門指出,出租汽車駕駛員加價收費是違規的。乘客到達目的地後,出租汽車駕駛員應按計價器顯示金額收取乘客運費,不得向乘客收取違反行業相關規定的其他任何費用。對出租汽車駕駛員利用打車軟體實施價外加價的違規行為,管理部門或以未按計價器顯示金額多收費行為依法予以查處。

市運管處還再次明確表態,不認可乘客與駕駛員私下加價行為,並鼓勵市民使用計程車公司推出的手機軟體,通過電調平臺叫車。目前大眾、強生和錦江三家公司都推出了手機打車軟體,其搜索車輛的半徑縮小到300米,強生還承諾晚到5分鐘賠償20元。

上海計程車四大電調平臺日均電調量為5.6萬車次,電調滿足率達80%,在市交港局的支持下,已有300多輛其他小企業的計程車加入強生出租的電調平臺,而大眾出租日前剛與法蘭紅籤署合作協議,法蘭紅旗下4000輛計程車將陸續接受電調。

市交通港口局局長孫建平:電調平臺在和打車軟體談合作

在剛剛閉幕的「兩會」期間,市交通港口局局長孫建平曾就打車難問題接受過記者的採訪。在談到打車軟體時,孫建平認為要看到新事物有好的地方,而不是因為一些投訴就簡單粗暴予以否定,他表示:「我們不贊成加價打車。但打車軟體的確有效提高了計程車的使用率,為什麼出租公司的調度平臺競爭不過這些打車軟體,我們也在思考。」

「以前電調平臺為防止駕駛員挑客,不允許告訴駕駛員客人下車地點,現在已允許電調員告知下車地點」。此外,他還透露,強生出租公司等電調平臺已經在和打車軟體談合作。

為了解決打車難,尤其是尖峰時間的打車難問題,市交港局已要求四大計程車公司加大高峰期的派車量。「早高峰(7點至9點)和晚高峰(16點至19點),四大公司必須有至少5000輛車在路面行駛,類似『值班』一樣。」同時,交港局也會加大電調平臺的建設。「現在小的出租公司大約有總共8000輛計程車沒有納入到電調平臺,這也是不小的數字。」孫建平說,「我們考慮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讓他們也加入電調平臺。」他還透露,正在研究將幾個計程車公司電調平臺「打通」,可以互相「調劑」。「比如打大眾出租的電話一直叫不到車,那麼後臺就會自動切換到強生、藍色聯盟或者其他計程車公司的調度平臺。」

「最後我們也希望能夠改變乘客的打車習慣。」孫建平表示,希望多建計程車的候客站,「下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但是我們希望上車能多些固定的候客點。」

阿里、騰訊「血拼」將是誰的噩夢?

當供職於一家國有銀行個人銀行部的李健藉助快的打車輕鬆完成一次叫車過程,獲得支付寶提供的10元獎勵,同時為他提供服務的「的哥」小劉也樂滋滋地收穫15元獎勵時,李健的內心並不開心:「這原本是屬於銀行業的市場蛋糕。 」

眼下,站在快的打車、滴滴打車這兩家打車服務APP身後的阿里巴巴、騰訊這兩家網際網路巨頭正在進行一場搶奪打車支付市場的「血拼」,二者均投入數以億計的獎勵基金,拿出誓當行業老大的架勢,針鋒相對地推出各種令人難以抗拒的優惠獎勵措施。

如果你覺得二者遲早會拼出個「你死我活」,就大錯特錯了。這場看似殘酷血腥的較量中,二者都是大贏家。可以預見,很快,在中國的城市尤其是重點城市的計程車市場,計程車司機和消費者就將習慣用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也就沒有其他支付服務提供商什麼事了」。

稍微回顧一下打車支付市場這一個多月來的變化,就不得不佩服網際網路企業的魄力和執行力。以支付寶和快的打車為例,去年12月初,支付寶首度宣布進軍北京計程車支付市場,當時全北京還只有5000輛計程車能實現支付寶支付,短短一個多月後,現在快的打車全國用戶數已達2300萬,日訂單量超過30萬筆。

與之相比,一些銀行幾年前就開始力推的NFC支付手機,從概念提出初期,就藉助媒體大肆宣傳能夠實現公交車買票快捷支付,到現在,幾年過去了,有多少人能在幾個城市的幾輛公交車上實現這一「快捷支付」呢?相較之下,高下立現。

很明顯,打車服務僅僅只是網際網路巨頭圍繞消費者需求布局業務中的一步,他們的野心也遠遠不僅如此。以支付寶為例,如今,打開支付寶錢包APP,人們能夠實現的從最初的轉帳、網購支付擴展至信用卡還款、餐飲支付、旅行訂酒店、繳納水電費、醫院掛號甚至慈善捐款、汽車違章繳納罰款。這些,在僅僅一年前,人們還都是習慣藉助銀行服務實現的。

而這似乎還只是開了頭,圍繞人們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服務,網際網路公司還在猛力布局。與之對應的,是銀行系金融機構在現有市場和一些潛在市場上的節節敗退,在近期最為吸引眼球的理財市場,曾幾何時,配置一筆年息在5%左右的理財產品,人們還得跑一趟銀行;現如今透過支付寶或財付通,購買一款年收益在6%、7%的理財,「分分鐘搞定」。

據記者了解,除去已讓人們感受到方便快捷的聲波支付、條碼支付、二維碼支付外,網際網路公司已在著手推出包含指紋為標識的生物支付,而這將意味著,人們出門購物、消費,不僅不需要帶錢包,連手機也可以不用了。

顯然,這些,對於在瞬息萬變的形勢下還無法快速覺醒的一些銀行系金融機構而言,噩夢還只是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滬交管局:兩大打車軟體將接入電調平臺
    【新民網訊】嘀嘀、快的兩大打車軟體「燒錢返現大戰」正酣,上海官方昨日明確表示要把這兩家第三方軟體全部接入計程車電調平臺,今後,只要計程車司機通過這兩個軟體接單,車頂燈就不再顯示「待運」。
  • 兩打車軟體入滬計程車電調平臺 推簡易候客站點代替揚招
    用手機訂車或將成主流。青年報資料圖  東方網2月14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一方面是高額返現引發的部分乘客和計程車駕駛員追捧,另一方面又因「流動拒載」引來馬路揚招乘客不滿,近段時間,第三方打車軟體一直備受各方關注。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交港局了解到,經過協商,兩家打車軟體已同意接入計程車電調平臺。  今後,通過手機軟體下單,計程車車頂燈將不再顯示「待運」而改為「電調」狀態。
  • 阿里軟銀欲向新加坡打車軟體 Grab 注資 15 億美元,幫打東南亞版...
    6 月 15 日,,近期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或將聯手軟銀集團孫正義,共同向新加坡打車軟體公司 Grab 投資 15 億美元。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東南亞專車市場的戰火已愈燃愈旺。如果能順利拿到這筆融資,Grab 或許能在 Uber 等競爭對手面前有更多的勝算。據說,已經是 Grab 投資人之一的滴滴出行,也正在考慮加入本輪投資陣營中。
  • 泰國行動支付觀察:騰訊退出戰役,LINE成阿里大敵
    此外,銀行業做為泰國行動支付的重要一支力量也不容忽視。騰訊退出戰役,LINE接微信對抗阿里在前文表格中,中國企業對泰國支付市場的滲透率極高,如泰國本土產品TrueMoney背後是阿里(佔比20%),AirPay的母公司Garena背後是騰訊(持股39.7%),曾經有輿論認為阿里騰訊將會在泰國複製國內的支付大戰
  • 馬雲北大演講:打車軟體競爭玩過了頭
    今年2月底,馬雲曾在「來往」扎堆裡發出感慨,稱母親不會用打車軟體,打不到車,深感這場競爭傷害了老人和小孩的利益。當時馬雲建議打車軟體坐下來喝杯茶,商量一下,下一步如何幹的更智慧。在昨日北大舉行的阿里巴巴技術論壇上,馬雲又提到了此事。
  • 靠行動支付大戰興起的打車軟體或已窮途末路
    打車軟體對司機補貼降至2元,並且每日搶客單數從30單降至10單,這讓打車軟體平均訂單量降低四成,相比最高單日訂單量降七成,整個行業從熾熱變得驟冷。而美國《連線》雜誌則認為中國是創新之國,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其中特別提到了打車軟體在中國的火爆,殊不知打車軟體的火爆只是過去式。
  • VC參與者自述:2013年打車軟體的驚心動魄
    在江浙滬,另外一家打車軟體企業—快的悄悄的撬動著打車市場,因為在杭州以及阿里的關係,快的很早就獲得了阿里的投資;杭州起步的快的在吃透杭州市場後迅速進入上海市場;由於我在上海,對上海市場比較了解,這個市場也是整個打車軟體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域;上海整個城市的計程車全國最規範的,電調系統也非常深入民心,但這個系統還是有個問題:收費;所以快的在進入上海之後,通過優秀的用戶體驗和一定的運營手段就在上海獲得了單日過萬的訂單數量
  •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網際網路
    韓國地鐵支持中文(圖源:作者攝於首爾)這背後是中國遊客強大的購買力,也正得益於中國遊客對於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的強需求,在財閥基本制霸的韓國,阿里騰訊得以在韓國網際網路嶄露頭角。再看韓國遊戲,Nexon和NCsoft是避不開的兩大巨頭,國人所熟知的《泡泡堂》就是 Nexon的產品,同時,韓國的開發者還向CSDN表示,除此之外,韓國主流的遊戲公司還有Netmarble、Smile Gate、NHN等,其中,中國玩家聚集的《穿越火線》即是 Smile Gate開發。
  • 星展銀行:阿里巴巴和騰訊將改變東南亞銀行業前景
    東南亞最大銀行——星展銀行(DBS)執行長Piyush Gupta周一(11月14日)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勢將轉變東南亞的銀行業,其支付平臺帶來了最大的競爭挑戰。
  • 兩大打車軟體迅速「降溫」 石家莊的哥挑活兒接單
    長城網3月6日訊(李丹丹)持續了數月之久的「嘀嘀」、「快的」兩大打車軟體「燒錢大戰」呈現「鳴金收兵」之勢。記者獲悉,嘀嘀對司機的補貼政策調整為每單5元,而快的對司機補貼為每單3元,石家莊地區部分司機開始「挑活兒」接單。
  • 香港商報:借鑑發達地區經驗 打車軟體前景樂觀
    中新網8月3日電 香港《商報》3日刊文稱,今年年初剛剛合併的中國打車軟體巨頭滴滴快的,日前又有大動作,其於上月完成的20億美元大規模融資引發業界廣泛關注。作為一種改寫行業秩序的新興服務,滴滴快的發展前景也面臨著巨大挑戰,而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或可帶來一些有益啟發。
  • 民政部懇請騰訊阿里開發社區公共軟體 回應來了
    (原標題:陳越良:懇請騰訊、阿里巴巴開發社區公共軟體,比捐十億管用)
  • 阿里騰訊兩大陣營短兵相接 選邊站背後派系分明
    兩大陣營的短兵相接「站隊」成了生存法則  4月4日,美團與摩拜的交易落定,此時,距離另一場備受矚目的收購案過去還不到48個小時。4月2日上午,阿里全資收購餓了麼。  兩張談判桌背後,阿里和騰訊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短兵相接。對於年輕的創業公司,甚至超級獨角獸來說,「被站隊」都成了生存法則。  另一方面,全面開火背後則是巨頭們自身的焦慮,而孤注一擲的對陣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網際網路甚至傳統行業的生態。2018年的商業世界,在兩大陣營的角逐中變幻風雲。
  • 滴滴結盟美國第二大打車軟體 將戰火燒至Uber後院
    原標題:滴滴結盟美國第二大打車軟體 將戰火燒至Uber後院   據張旭介紹,早在Uber進入中國市場時,曾與滴滴快的有過合作意向,Uber提出合作的條件是入股滴滴快的,滴滴快的不同意該方案,故二者未達成一致協議   跟隨習主席訪問西雅圖的IT企業引來的關注超乎以往,在第八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期間,滴滴快的分別和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軟體
  • ...攜程境外打車與百度地圖合作「一鍵打車」;VIPKID獲騰訊1.5億...
    攜程境外打車與百度地圖合作「一鍵打車」攜程境外打車宣布與百度地圖達成戰略合作,上線「一鍵打車」功能。截止到目前,攜程境外打車已在百度地圖全球56個國家,886個城市中覆蓋。攜程境外打車一站式整合了Grab等境外主流打車的平臺,攜程方面表示,2019年暑期打車訂單環比增長192%,同比去年增長385%。
  • 網易聯合阿里共同對抗騰訊音樂,騰訊如何應對?
    網易聯合阿里共同對抗騰訊音樂,騰訊如何應對?雖然蝦米音樂後臺是阿里,網易音樂後臺是網易,不過由於音樂版權的實施,兩家的音樂版權資源不如騰訊,從而兩家在音樂領域的市場中並不能對抗騰訊音樂,甚至在音樂市場中僅僅只佔了一小部分,不過為了打破這一局勢,近期網易音樂負責人對外宣布將接受阿里的7億美元的融資,這樣的官宣讓網友們不由得想到「聯合對抗」。
  • 阿里和騰訊是不是壟斷企業?
    2020年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反壟斷法》為依據對阿里投資、閱文集團、豐巢網絡三家經營主體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的「頂格」罰款。阿里投資是阿里巴巴集團實施投資併購的經濟實體,閱文集團是騰訊控股的子公司,豐巢網絡是順豐投資的關聯公司,三家「巨無霸」網際網路科技和經營企業不是《反壟斷法》的法外之地。
  • 酷狗音樂是騰訊軟體嗎 已經被騰訊收購
    說起酷狗音樂相信大家都是不會陌生的,現在酷狗音樂的用戶依舊是比較多的,很多網友對於酷狗音樂到底是誰家的也是比較關注的,是不是騰訊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騰訊旗下QQ音樂收購酷狗、酷我音樂的傳言終於落定———,騰訊方面、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Corporation,以下簡稱「CMC」)方面確認,已經對數位音樂業務進行合併,成立新的音樂集團。也即是說,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一夜間已經變成一家人,但各品牌未來仍將獨立運作。
  • 【深度】爭搶新零售「入口」 騰訊和阿里兩大陣營的戰爭剛剛開始
    對於騰訊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它意味著騰訊走到臺前,終於要在新零售戰場上與阿里展開正面交鋒,並形成京騰陣營與阿里陣營在新零售上的對壘。兩大陣營的新零售圖譜阿里在線下零售方面的布局從2014年入股銀泰百貨時就開始了;2015年又與蘇寧「牽手」。
  • 看看國外打車軟體怎麼「活」
    這種對司乘雙方都有利的事情,似乎本應受到推崇才是,現在卻恰恰相反,在北京、上海等打車軟體最火熱的城市,都出現了「叫停」的聲音,監管部門的擔心是,這些新興事物擾亂了出租汽車的市場秩序。其實,打車軟體原本是「舶來品」,國外也有不少打車軟體,有的甚至已經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那些國家計程車市場因此變化了嗎?不妨去新加坡、英國、美國看看,打車軟體在那裡怎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