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歷史中國 ,作者吳恩遠
歷史中國
立時代之潮頭 通古今之變化 發思想之先聲
來源:微信公眾號「歷史中國」(ID:lishizhongguo),文章發表於《歷史評論》2020年第2期,作者吳恩遠
導讀
普京認為, 在尊重歷史傳統的同時, 對自己的歷史進行反思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人們只有歷史的恥辱感, 蔑視甚至仇恨自己國家的歷史, 否認國家的歷史經驗, 任何民族認同都不可能形成。「 如果沒有尊嚴感、沒有對祖國的熱愛, 這種批評是對自己的貶低, 毫無成果可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沒有統一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從2007年起,俄羅斯政府開始著手編寫國家統一歷史教科書,2016年,經國家審定的教科書正式出版。本文旨在探討俄羅斯教科書的出版背景和主要內容,揭示其體現的歷史標準和歷史觀念。
一、新編教科書的緣起
蘇聯解體前,各級學校使用的教科書完全根據國家法令統一編寫,目的是實現國家對學生規定的培養目標。1987年1月蘇共中央政治局審定的《蘇聯普通中學章程》(草案)規定:普通教育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學生形成共產主義世界觀」;學校的目的是培養能創造性參加社會改革並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信念堅定的全面發展的人。而這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科書來體現的。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政府認為:俄羅斯必須實行多黨制和思想領域的多元化。俄羅斯聯邦憲法第13款規定:「任何一種意識形態都不容許作為俄羅斯聯邦國家的或者壟斷的意識形態。」 這樣,在教學領域國家沒有進行統一思想教育的教科書,學校和教師完全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教學參考書。
然而蘇聯解體證明:多元化的思想必然導致教學思想的混亂,直接影響到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2007年6月18日至21日,俄羅斯召開全國社會科學教師會議,著重研討歷史及人文社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6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部分代表進行座談,首次談到修訂歷史教科書問題,要求在歷史教科書中體現國家對歷史和當代世界發展「新的觀念」。普京呼籲全俄科教工作者在歷史學和社會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國家要制定統一的教學標準,鼓勵編寫和出版新的教科書,絕不容許醜化、歪曲俄羅斯民族的歷史。這就預示著歷史教學領域將出現重大方向性變化。
2014年1月16日,普京又在克裡姆林宮會見了歷史教科書修改工作委員會成員和作者。通過多次徵求廣大教師意見,85%以上的教師贊同重新編著新的、統一的教科書,他們認為此項工作意義重大。
第一,解決歷史教學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全盤西化」的現象。教師代表列昂尼德·波利亞科夫指出:1990年至1991年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解除了武裝,在思想領域取而代之的是所謂全人類價值的一些抽象模糊的概念,如「自由」、「民主」、「市場」、「人權」、「公民社會」等。以前的道德觀念發生巨變,導致頭腦一團糟、社會一團糟。因此必須改變盲從西方民主的觀念,制定新的合乎社會發展理念的教科書,培養一種民族的意識形態,也就是一個民族的世界觀、俄羅斯人的世界觀。
這就不可避免要突破俄羅斯憲法「不容許存在壟斷的意識形態」的規定。對此普京這樣解釋:制定統一的歷史教科書,在歷史教學中有統一的觀點,並不意味著用官方的態度來統一意識形態領域。這裡主要指的是:在歷史教學中要貫徹邏輯一致性;認識到國家及其體制在整個歷史發展階段的不可割裂性和相互聯繫性;看到儘管過去發生了最具悲劇性、最複雜的事件,但仍然是祖國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歷史是民族統一和歷史文化基因的基礎。他認為,可以容許教科書有不同觀點,但絕不容許污衊或者醜化國家歷史。
第二,消除俄羅斯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教師們指出:當前俄羅斯充斥著全盤否定,甚至醜化俄羅斯歷史特別是20世紀歷史的教科書。這些教科書以否定蘇聯歷史和批判蘇聯社會制度為主題,竭力渲染蘇維埃時代的黑暗、荒誕和痛苦;否定先輩在過去的年代所做的一切,或者輕視近百年來俄羅斯國家的存在,抹黑全部蘇聯歷史;甚至否定衛國戰爭的正義性,把這場戰爭寫成兩個極權主義政權之間的爭鬥,大講戰爭帶來的災難,企圖把蘇聯人民說成實際上的失敗者。
在與歷史學家的座談中,普京強調,對於中學歷史教學,一個重要任務是使孩子們對祖國歷史上的重大事實和傑出人物的事跡有清晰、正確的認識,最主要的是必須客觀、公正,而且要尊重自己的歷史,熱愛自己的祖國。普京認為,針對蘇聯時期的評價,都不能從某種意識形態出發,對國家和人民在這一極其重要的歷史時期所取得的成就加以詆毀。
第三,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20世紀90年代的國家危機不僅使俄羅斯社會經濟遭受重創,也使俄羅斯思想文化受到沉重打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展開對俄羅斯的文化圍剿和精神侵襲,惡果已然顯現:原有的價值觀念崩潰,價值定位出現偏差。普京主張尊重歷史傳統,樹立家庭觀念,重視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他認為,在尊重歷史傳統的同時,對自己的歷史進行反思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人們只有歷史的恥辱感,蔑視甚至仇恨自己國家的歷史,否認國家的歷史經驗,任何民族認同都不可能形成。
二、新觀念、新標準
俄羅斯編寫新教科書首先面臨兩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一是以什麼思想觀念統率教科書的編寫?這好比是新教科書的「靈魂」,為此提出了教科書的「新觀念」。二是選擇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入教科書?這好比是構築教科書的「血肉和骨架」,為此提出了教科書的「新標準」。
早在2007年普京第一次會見歷史學家、商討歷史教科書時,就提出編寫教科書需要統一的標準,強調新標準的實質是適應時代要求,立足於對學生思想的培養。2013年2月19日,普京提出編寫教科書需要 「統一的觀念」:俄羅斯歷史是合乎邏輯發展的不間斷過程;其中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是相互影響的;必須尊重國家發展的每一頁歷史;俄羅斯國家的命運是由不同民族、傳統和文化融合而成的。這使「新觀念」的內涵更加具體化了。
受總統委託,俄羅斯歷史學會制定了俄羅斯統一歷史教科書的「歷史文化標準」。「新標準」是學校歷史教育內容的依據,既適用於基礎教育,也適用於深入研究歷史和人文學科的職業教育。它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求學生通過歷史教學接受的基本原則是:公民社會的價值(法律至上、社會和諧、國家穩定、自由與責任等)、俄羅斯歷史發展各階段的傳承性、近現代歷史上妥協和相互尊重是處理國家與民眾關係的必要條件、明確掌握俄羅斯歷史知識的意義等等。
第二,對俄羅斯每一歷史階段列出了主要資料清單,規定了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的內容。例如,新標準列出了從古代到近現代歷史的章節內容,每一章也列出了需要編寫的主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就意味著,自此以後,不是什麼書都可以稱之為「歷史教科書」,對於俄羅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寫什麼、不寫什麼,都有了國家規定的標準。
第三,提出了對一系列引起社會激烈爭論的「歷史難題」的基本觀點。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期裡,對於蘇聯時期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社會上都存在不同的甚至是針鋒相對的觀點,給許多教師造成教學上的困難。圍繞這些「困難問題」,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工作小組在學界組織了多次討論。丘巴裡揚院士代表工作小組向普京匯報了對20世紀俄國革命的看法。第一,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後來的國內戰爭,較之其他國家類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稱之為「偉大的革命」,大多數人都能夠接受這個觀點。第二,對於怎樣評價蘇聯社會,較為一致的意見是:20世紀30 代蘇聯選擇了一條現代化道路,其中既存在積極因素,也由此產生了某些消極影響。第三,關於蘇聯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包括中亞國家、高加索地區加入聯盟,某些人認為這是俄國殖民化過程,工作小組認為,不僅要注意到統一多民族的特點,更要注意這些民族加入聯盟的結果,從其經濟的發展、政治聲望的提高、國民意識的增強等方面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成就。
普京對此總結道,對某些歷史事件的評估,如彼得大帝改革和衛國戰爭的代價的評估當然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看到這些事件的結果和影響。一些人認為,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歐國家陷入史達林體制的黑暗之中;但是,如果德國法西斯在這些國家勝利了,那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可以說某些國家將不復存在。普京強調:編寫歷史教科書的目的在於,不僅使我們的民眾了解國家的歷史並知道如何客觀評價歷史,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的學習,每一個人明確自己對我們現在生活著、並且將來仍將生活著的國家,應該擔負的責任。
三、新編教科書的結論
在俄羅斯教育科技部、國家歷史學會和歷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俄羅斯新版歷史教科書通過國家審定,正式成為俄羅斯學校統一使用的教科書。涉及20世紀俄羅斯歷史的有兩個版本:一是教育出版社發行的《俄羅斯歷史10年級教科書》(託爾庫諾夫院士主編),共3冊;二是大鴇出版社發行的《俄羅斯歷史10年級教科書》(沃洛布耶夫院士主編),共1冊。之所以稱它們為俄羅斯官方認定的教科書,是因為它們具有兩個非常鮮明的標誌:一是扉頁上明確寫了「本書經過俄羅斯教育科技部推薦」;二是封面或扉頁上明確註明教科書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歷史文化標準」編寫。
本文著重介紹由託爾庫諾夫主編的《俄羅斯歷史10 年級教科書》(從1914 年至21 世紀初),該教科書對學界比較關注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都作出了新的結論。
1. 關於十月革命的意義
蘇聯解體後,有一種看法,把蘇聯解體歸咎為十月革命的「原罪」。如俄羅斯政治學家德·安·沃爾科戈諾夫說:「蘇聯歷史的悲劇是由列寧的社會主義實驗預先決定的。」
圖為十月革命勝利周年慶,列寧在莫斯科革命廣場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前發表講話 Olive Archive/ 供圖
新版教科書指出,「十月革命開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它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布爾什維克創建的新社會制度更成為全世界千百萬民眾的榜樣。世界各地出現了共產主義小組、共產主義政黨,布爾什維克成為世界革命的先進代表。1919年3月,俄羅斯聯合其他國家的共產主義政黨成立了共產國際,並力圖組成『世界蘇維埃共和國』。十月革命的思想不僅影響到革命者,『資產階級』國家領導人也清楚認識到,剝削與壓迫勞動人民將不可避免地引發社會革命。十月革命的共產主義影響使得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逐步實施緩解社會內部矛盾、避免發生共產主義運動的政策。」
2. 關於蘇聯30年代的評價
關於蘇聯30年代的評價是蘇聯歷史爭論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蘇聯解體是史達林模式的失敗」,「史達林式的極權主義管理體制最終必然走向這種可悲結局」。
20 世紀 50 年代,蘇聯史達林格勒水電站安裝了22 臺水輪發電機。圖為施工中的水電站機房 阿·瑪克列佐夫 / 供圖
新版教科書寫道:「開始於19世紀末期的俄國現代化,一直持續到20世紀之初。俄國現代化的新階段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蘇聯,這是世界歷史此前從未見過的獨特的現代化模式,僅僅在10年之內就奠定了蘇聯工業強國的基礎,在世界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下保證了國家具有強大的國防生產能力。在生產規模方面,蘇聯穩居世界第二位。但強大的經濟潛力並不意味著蘇聯天生就具有絕對優勢。蘇聯社會全面現代化,只有通過動員起多民族人民共同的、創造性的和忘我的勞動,才有可能實現。」教科書總結道:「蘇聯依靠勞動英雄主義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勞動強度實現了經濟獨立,並成為能夠生產任何工業產品的大國。國內已經形成的工業潛能可以匹敵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水平。」這段話說明,蘇聯的現代化是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獨特的現代化模式,這就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蘇聯的現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功。2017年6月16日,普京接見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時也對30年代的蘇聯社會作了評價,他說,史達林的所作所為順應了時代的需要。
3. 關於蘇聯解體及其原因
新版歷史教科書比較詳細敘述了蘇聯解體的過程及原因。
戈巴契夫上臺之際,曾把當時的蘇聯說成是「停滯時代」,學界很多人據此認為當時的蘇聯體制已經無可救藥,必然崩潰。新版教科書斷然否定這一點,認為當時國內的狀況「並不是什麼悲慘的境地」, 實際上,20世紀70年代是國家歷史上發展最順利的時期:私人汽車進入家庭,工資水平不斷增長,20世紀80年代1 億多人改善了居住條件;當時蘇聯在宇航技術、熱核武器研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教科書也承認蘇聯當時經濟發展出現了問題,表現在:落後於當時正在興起的世界科技革命發展潮流,計算機技術水平與西方差距拉大10年以上;生產結構不合理,國民經濟軍事化程度太高,輕工業農業長期落後;人均壽命下降到世界第37位。因此,蘇聯必須進行改革,不改革沒有出路,但並非國家當時就必然失敗。
新版教科書指出,當時蘇聯面臨兩種改革模式的選擇。第一種模式是中國式的改革道路,由執政的共產黨在堅強的政治領導下改革經濟體制,這樣可以在保持社會穩定的情況下實行深刻的經濟變革。第二種模式是捷克—匈牙利模式,即把國民經濟體制全面納入市場化改革,同時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然而,當時很多領導人和學者都認為,中國模式不適宜蘇聯,關鍵原因是蘇聯社會民眾更傾向於在消費標準上向西方看齊。教科書也毫不隱諱地指出了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蘇聯黨和國家新一代領導人開始對共產主義思想和現存秩序產生厭倦,對保持舊的政治體制不感興趣。
1985年4月,戈巴契夫宣布實行加速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戈巴契夫等人還是認為改革推進不明顯,原因在於黨內有一個「阻礙機制」,於是從1987年開始轉入政治改革,大規模撤換幹部,制定「公開性民主化」的政治綱領,批判和重新評價蘇聯歷史。對此,教科書寫道:「揭露史達林主義、研究阻礙機制後,他們得出結論:蘇聯一切不成功的原因是這個社會制度。」 而戈巴契夫的公開性促使各種思想、社會、政治、民族、宗教和利益等關係激烈衝突,對社會事態的不滿最終形成對政權組織體制的大規模不滿。
教科書的這個看法是戈巴契夫也承認的。2010年3月27日,戈巴契夫在紀念改革25周年的一次會議上說道:「蘇聯解體並非不可避免……蘇聯是我們自己毀滅的,這是我們的失算和錯誤,是我們的改革者們自己犯了錯誤。」
新版教科書在卷首寫有「導言」,在卷末寫有「結束語」,代表了本書編者要求青年學生通過學習蘇聯20世紀歷史應該接受的觀念和得到的啟示。教科書希望學生從20世紀跌宕起伏的歷史中樹立振興國家的志向。教科書指出,從1914年到2014年的100年間,俄羅斯經歷了兩次衰落、兩次解體(沙俄帝國滅亡和蘇聯解體);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付出了超過3000萬人死亡的代價。學生從中必須了解俄羅斯民族的獨特品格,即使在最困難的年代,人們依然在自己的同時代人和前輩中探尋和宣傳最崇高的精神和最好的道德榜樣。所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俄羅斯又得到了復興。教科書最後強調,21世紀應當成為新的、復興的俄羅斯的世紀,這就需要克服以前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
團團展播廳 | 空軍工程大學團委
忠誠響徹天地間,熱血揮灑強軍夢。這是一首寫給空工大畢業學子的專屬歌曲。揮手告別,揚帆起航,飛翔吧,空天之子。願你們,回首,是一段青春無悔的歲月;展望,有一個壯志凌雲的未來。
掃描圖片上的二維碼
定製標準版團旗、團徽,下載團歌
編 輯丨張 彤(中國電科團委)
校 對丨鹿 幾
校 審丨陳 葵
值班編委丨呂通義
猜你喜歡
原標題:《俄羅斯新編教科書重評蘇聯解體,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