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辭去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宣告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了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立陶宛、亞塞拜然、喬治亞、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愛沙尼亞、塔吉克斯坦、拉脫維亞、亞美尼亞、烏克蘭、土庫曼斯坦、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
從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有29年了,對今天俄羅斯的影響有多大?
一、蘇聯解體使得冷戰時期那支有實力橫掃歐洲,讓美歐心驚膽戰的蘇聯紅軍隨之灰飛煙滅,今天的俄軍雖然繼承了部分當年蘇聯紅軍的衣缽,但無論其對北約的威懾力,還是在全球的影響力,與當年的蘇聯紅軍比都相差甚遠。
1917年列寧領導俄共(布)發動十月革命,在俄國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在國際上受到普遍敵對,在國內受到白匪軍顛覆叛亂的威脅。
為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只有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因此1918 年 1 月 15 日 ,蘇俄人民委員會通過了建立工農紅軍的法令,按普遍兵役制原則建立正規軍隊。到 1920 年秋,蘇聯紅軍共組建了88 個步兵師、29 個騎兵師、61 個空軍支隊及一些炮兵和裝甲 兵部隊,總兵力達到 550 萬人,並隨之確立了 常備軍與基幹軍隊相結合的新型軍事體制。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依靠這支強大英勇的軍隊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納粹德軍,為二戰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受二戰時東線作戰的經驗的影響,即便戰爭結束蘇聯一直維持著一支較大規模的作戰部隊。雖然在 1945 到 1948 年間經歷了 一次大規模的裁軍過程,軍隊人數卻仍然達到 280 萬,此後又逐年遞增,到 1955 年達 570 萬人。從 60 年代中期,蘇聯又開始了 一輪擴軍備戰進程,這更使軍隊規模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擴大, 持續增長的軍隊在 1985 年達到頂峰,全軍總計 600 萬人。
蘇聯解體前夕,蘇軍編有戰略火箭軍、 陸軍、防空軍、空軍和海軍五大兵種和空降兵,全軍編有 13 個軍區, 4 個艦隊和 1 個區艦隊, 四個駐外軍隊集群,總兵力約 375 萬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從原蘇聯軍隊中分得了最大的一塊「 蛋糕」 ,然而到今天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不包括內衛部隊)由於裁軍只有區區102.7萬人。
二、蘇聯解體,使得數百年來俄羅斯人通過血與火的殘酷戰爭掠奪來的領土喪失了四分之一。從歷史經驗上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衰落往往都是從國家分裂、國土面積萎縮開始的。
不論是一戰前的沙皇俄國,還是解體前的蘇聯,俄羅斯族都是主體民族,主導著沙俄與蘇聯的國家政權。鼎盛期的沙俄由於其數百年不斷對周邊鄰國擴張徵伐,領土面積在一戰前達到了驚人的2280萬平方公裡,比今天世界第三大洲北美洲(2422.8萬平方公裡)也就小142.8萬平方公裡。強盛時期蘇聯領土面積雖然比沙俄時期略有下降,但也達到了2240萬平方公裡,當時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其它四常領土面積加一起也沒蘇聯大。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人一夜之間喪失了5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而且更要命的是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人喪失的領土並不是東部西伯利亞冰凍苦寒的蠻荒之地,而是領土中最精華的西部地區,以及同樣比其東部領土好的多的南部中亞地區。
俄羅斯人因為蘇聯解體,喪失了對西部地區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的控制。這些西部領土的喪失倒底對今天的俄羅斯影響多大?大家看到今天俄烏反目,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就可以知道俄羅斯今後面對的北約軍事壓力有多大,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被北約擠壓到何種窘迫的地步。
三、蘇聯解體,繼承其遺產的俄羅斯完全喪失了往日超級大國的地位,昔日與美國人平起平座,世界一流國家蘇聯的主體公民——俄羅斯人,今天在國際上淪為貧窮落後的代名詞,被人輕視的對象。這對俄羅斯人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都是沉重的打擊。
我說的毫不誇張,今天中國人提起俄羅斯頭腦中聯想到的關鍵詞除了普京、核武器、洲際飛彈、核潛艇、俄烏矛盾外,再想到的就是俄羅斯經濟寡頭掠奪國家財富、普通俄羅斯人窮困潦倒、俄羅斯被西方制裁經濟雪上加霜等,這些與經濟下滑、官員腐敗、百姓貧窮有關的聯想。
一個國家只有國內各民族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共同建設發展自己生活的國家,國家才能強盛不息,才能在世界上贏得尊重。
參考資料《蘇聯解體解體後俄羅斯武裝力量的改革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