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聯解體後,外駐軍有多慘?被駐軍國瘋狂打壓,想回家都不懂回哪
導語:蘇聯巔峰時期,人人都想加入外駐軍,解體後,連家都沒得回眾所周知,蘇聯在巔峰時期強大程度超乎想像,當時陣營中共計有多達50多個國家,基本上整個東歐地區都是蘇聯說了算,並且為了預防西方國家的來襲,蘇聯派遣了大量的士兵在這些東歐國家裡駐軍,據悉當時單單像東德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蘇聯解體後,這三個國家受益最大,都有誰?
蘇聯崩潰於1991年12月25日,當克裡姆林宮上的蘇聯旗子降落時,世界將走向另一個軌道,可以說,蘇聯的解體極大地影響到了世界的後續發展。在蘇聯解體後,有三個國家受益最大,如今個個都是世界上的頂尖大國,實力強悍。都有誰呢?
-
90年代蘇聯解體後,東西兩德可以統一,而南北朝鮮為何無法合併?
在巔峰時期,蘇聯力壓群雄,在世界許多國家之內都有自己的駐軍和機構。然而,在1989-1991年之間,蘇聯走向了解體之路,開始在全國各地撤走自己的軍隊和機構,其中就包括德國和朝鮮。蘇聯勢力的減弱,意味著德國和朝鮮擁有相對自由,獲得了國家統一的大好時機。
-
蘇聯集體後各國的反應,印度的做法最為奇葩
蘇聯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蘇聯最初建立的時候遭到了歐洲的排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受到了德國法西斯軍隊的猛烈進攻,損失慘重,納粹德軍一直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也是因為二戰而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雖然前期受到了重創,但是在後期一路打到了柏林。
-
蘇聯解體時,各國如何瓜分它領土的?
蘇聯,這曾經是上個世紀最響亮的一個國家名字,完全可以與美國並駕齊驅,然而自從1991年後,蘇聯就不存在了,被各國徹底的瓜分解體,蘇聯的的全稱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從名字可以看出,它原本是一個聯盟國家。
-
戈巴契夫:「德國統一是我的傑作,蘇聯解體的鍋…」
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紀念日前夕,德國《明鏡》周刊視頻組編輯安娜·薩多夫尼科娃(Anna Sadovnikova)在莫斯科戈巴契夫私人辦公室,就東西德統一、蘇聯改革和解體等一系列問題採訪了這位88歲高齡的前蘇共總書記。觀察者網全文翻譯採訪內容,謹供參考。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作為鄰居,中國到底什麼態度?
認真的說,對於蘇聯的解體,中國的態勢是無可奈何。老一輩人非常焦慮,畢竟牽扯到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與蘇聯的關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政權。在5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曾經是非常好的。蘇聯援助了150多個重點項目,奠定了我國重工業的基礎,而且派遣了大量的專家。
-
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有29年了,對今天俄羅斯的影響有多大?
蘇聯從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有29年了,對今天俄羅斯的影響有多大?一、蘇聯解體使得冷戰時期那支有實力橫掃歐洲,讓美歐心驚膽戰的蘇聯紅軍隨之灰飛煙滅,今天的俄軍雖然繼承了部分當年蘇聯紅軍的衣缽,但無論其對北約的威懾力,還是在全球的影響力,與當年的蘇聯紅軍比都相差甚遠。
-
蘇聯解體前的慘狀,有食物隨便換武器,2個保溫杯就能帶坦克回家
導語:蘇聯解體前的慘狀,有食物隨便換武器,2個保溫杯就能帶坦克回家1991年在美國的主導下,龐大的蘇聯帝國解體,蘇聯因為太過於注重將資金投入到軍事領域,著了美國的道,才落得這樣的下場,但凡期間拿一點資金來發展經濟狀況都有機率發生改變
-
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已經20年。20年後再來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觀點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認識,還有哪些觀點至今存在尖銳分歧。當時有人為此辯護,說這只是短期的「陣痛」,是「轉軌必然付出的代價」。但直到2007年俄羅斯才勉強恢復到1989年水平。而在此期間由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一進一退更拉大了俄羅斯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至於領土分裂,內戰頻仍、道德淪喪、恐怖威脅、吏治混亂……帶給俄羅斯民眾心靈上的創傷至今難以平息2、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初當時這些國家的人民所謂「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的觀點。
-
高二歷史教案: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的原因。 第一段指出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內部原因和消極影響。請同學們具體說明。內因是蘇聯東歐改革進程中的重大挫折;消極影響是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第二段說明了兩極格局瓦解後世界的政治形勢。請同學們說出其特點。
-
俄羅斯人對蘇聯的看法,雖為蘇聯解體而惋惜,但又不願恢復到過去
俄羅斯人對蘇聯的看法是矛盾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有一句名言: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這是俄羅斯人對蘇聯看法最好的總結!俄羅斯總統普京1、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
-
蘇聯解體後,此窮國一分為二,現在兩國手牽手混成發達國家
從世界各國發展歷史來看,二戰後,很多窮困的國家,經過自己的努力都發展成為發達國家,最典型的新加坡,韓國,還有以色列等。而下面這個國家更加傳奇,本來很窮困,蘇聯解體後,國家一分為二,現在兩個國家手牽手成為發達國家。
-
因蘇聯解體獲利最大的四個國家
蘇聯解體對俄國來說無疑是災難,俄國損失了近一半人口,500萬平方公裡領土,工業也被加盟國分走了一部分,國際地位則從超級大國變成世界強國。但其實,大部分國家都因蘇聯解體而獲利不少。比如說西歐國家不用再擔心蘇聯的武力威懾,東歐國家的主權性增強,蘇聯原加盟國獲得了國家獨立。那麼,有哪些國家因蘇聯解體獲利最大呢?
-
蘇聯解體後,加裡寧格勒為何沒有改名?
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加裡寧格勒並非沙俄舊地,沙俄時期並沒有這塊土地,它是蘇聯時期拓展的新領土。在沙俄時代和二戰之前,加裡寧格勒還叫做哥尼斯堡,是屬於德國的土地。
-
地跨歐亞兩洲的蘇聯,國土面積究竟有多大?
蘇聯面積有多大。蘇聯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的東部和中亞、北亞。東西最遠距離1萬多公裡,南北距離約5000公裡,總國土面積達到2240.22平方公裡,與北美洲面積相當。瀕臨黑海、波羅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隔海與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日本的北海道島隔海相望(南千群島已經被蘇聯控制)。
-
為什麼蘇聯解體後的蘇聯所有國家加起來卻比蘇聯弱了那麼多?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解體後的俄羅斯已經不是撐持蘇聯的那個俄羅斯了。蘇聯解體後,為了改變蘇聯時期計劃經濟帶來的弊端,葉爾欽任命時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蓋達爾開始經濟改革,也就是後來有名的「休克療法」。
-
蘇聯花了750億美元造的太空梭,最後一架藏在德國小城的博物館
正如黃河長江之於中國,萊茵河就是德國的母親河。在萊茵河畔離海德堡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安靜的小城——施派爾,城市不大,卻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十分深厚。這座古老的教堂有134米長的進深,1000年來埋藏著8位德國國王。作為一座千年古城,施派爾的古蹟非常多,在小城的公園裡,隨處可見當年的古城牆和城門。施派爾是一座古老與現代交織的城市,城市雖小,卻有一座在德國乃至在整個歐洲和世界都很有名的博物館——施派爾科技博物館。博物館裡最顯眼的就是一架來自漢莎航空的波音747客機。
-
最不願蘇聯解體的國家!曾在中國版圖內,蘇聯解體後至少倒退40年
,解體後分成十五個國家,目前看來大部分處境不佳。而91年蘇聯解體之前,在這些國家當中大部分是支持解體,各加盟國獨立的。至少有一個國家除外,他們曾經強烈反對蘇聯解體,這個國家就是地處中亞的塔吉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