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作為鄰居,中國到底什麼態度?

2020-12-14 轉瞬間落日殘煙

1991年12月,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作為同一信仰的國家,雖然,我國與蘇聯存在各方面的矛盾,雙方還曾經一度劍拔弩張。但是,對於蘇聯的解體,作為鄰國,中國當時到底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仔細聊聊這個問題。認真的說,對於蘇聯的解體,中國的態勢是無可奈何。老一輩人非常焦慮,畢竟牽扯到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與蘇聯的關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政權。在5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曾經是非常好的。蘇聯援助了150多個重點項目,奠定了我國重工業的基礎,而且派遣了大量的專家。對於蘇聯專家,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當時,我們親切的稱呼蘇聯為「老大哥。」但是從60年代初期開始,兩國之間各方面的矛盾開始逐步加劇。到了60年代末期,兩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甚至曾經一度劍拔弩張。蘇聯在遠東部署了110多萬軍隊,我國則出現了「七億人民七億兵,萬裡江山萬裡營」的說法。

但是,雙方畢竟屬於同一個陣營,有共同的信仰。例如1971年,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候,蘇聯和東歐各國都投了贊成票。我們聊聊蘇聯的國力發展情況,由於在二戰中損失非常巨大,在整個50年代,蘇聯一直專心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避免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雖然出現了一些局部性的摩擦,大體上的局勢是緩和的,蘇聯和美國的最高層,甚至開始相互訪問,例如赫魯雪夫訪美等等。隨著1960年U2事件的發生,一切的美好期待都戛然而止。有人認為,這一事件其實是美蘇冷戰的真正開始。

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自身國力的發展,蘇聯開始與美國爭霸,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多。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僅僅是一個開始,到了70年代前期,又爆發了著名的地中海對峙,蘇聯寸步不讓。70年代前期,隨著中東戰爭爆發以後,阿拉伯各國為了抗議西方各國的偏袒政策,決定以石油為武器進行反擊。各國一方面大規模降低了石油產量,造成了石油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提高了石油價格,造成了嚴重的石油危機。幾乎與此同時,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儲量非常豐富的石油。蘇聯依靠自身豐富的石油,開始進行出口,並且獲得了豐厚的石油利潤,依靠石油利潤的支持,70年代後期,蘇聯的國力進入了鼎盛時代。

蘇聯與美國的全面爭霸中,開始處於戰略攻勢。但是,蘇聯自身的問題很多,並沒有解決,僅僅是被遮蓋了而已,這是眾多歷史原因共同造成的。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石油經濟的衰退,蘇聯各方面的問題開始顯現。此時的蘇聯出現了有心無力的情況,蘇聯開始進行戰略收縮,停止對越南等國家的援助。鑑於遠東地區的實際情況,蘇聯開始試圖緩和與我國的關係。其實,在80年代,蘇聯幾位領導人的葬禮上,我國都專門派人參加。當時,已經出現了慢慢緩和的跡象。看到「中國同志」的身影后,蘇聯的反應也很快。

到了80年代末期,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訪華,雙方還籤訂了一系列的協議,例如從蘇聯進口一批蘇27戰機等等。但是,與此同時,蘇聯的局勢正在持續動蕩,而且逐步加劇。東歐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等東歐八國,出現了一系列的劇變,被稱為東歐劇變。到了1991年冬天,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對於,我國的態度是:無可奈何。當時,我國已經推行了1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仍然有限,對於蘇聯和東歐各國的劇變,我國無能為力。

當時,一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前輩們百感交集。雖然,與蘇聯存在很多矛盾,但畢竟屬於同一陣營,擁有共同的信仰。在一次老幹部國際形勢座談會,對於蘇聯和東歐的劇變,一位老前輩憂心如焚,慷慨陳詞。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的那一天,我國《新聞聯播》用長達10多分鐘的時間,報導了這一事件。客觀態度中,又同情與無奈。白俄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撰寫了一本《二手時間》,獲得了諾貝爾獎。這部書籍記錄了蘇聯解體後,民眾在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思想上的空虛、迷惘、混亂。書中,部分人提到了對鄰居中國的嚮往,以及對中國發展的肯定。

在這部書籍中,直到21世紀之初,也就是蘇聯解體10餘年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懷念當年的生活(此處,脫帽致敬)。最後,我們聊聊蘇聯盧布購買力的崩潰。在蘇聯國力鼎盛時期,修改了盧布對各種貨幣的匯率。按照新的兌換標準,100美元只能兌換90元盧布。盧布的購買力已經超越了美元,一種貨幣的購買力怎麼樣,需要世界各國接受,匯率建立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金融秩序穩定之上。在80年代初期,蘇聯盧布的匯率不斷提高。在匯率最高階段,100美元只能兌換60多元盧布。大家可以聯想當時蘇聯普通百姓的底氣,牢不可破的聯盟不是白叫的。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盧布的匯率迅速崩潰。100美元能夠兌換17000多盧布,在80年代,蘇聯中產家庭經過半輩子的努力,積攢了幾十萬盧布。按照當時的標準,這樣的水平已經非常不錯了。大家可以對照,我國一二線城市中,擁有好幾套房、幾百萬現金的階層人群。但是,蘇聯解體以後,一輩子辛勤努力的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辛苦積攢的幾十萬盧布,僅僅相當於不到200美元。整個90年代,盧布的匯率持續下降。1995年,100美元能兌換450000多盧布。進入90年代末期,100美元竟然能兌換600000盧布。

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正在持續高速發展。197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為3624億元,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經濟、科技等很多方面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經歷40餘年的發展,201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14.34萬億美元,位於世界第二位。大體上,接近美國經濟總量的70%左右。目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有5個。其中,4個在亞洲,一個在美洲。除了中國以外,越南的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1989年的經濟總量,只有62億美元。到了2019年,已經達到了2600多億美元。關於蘇聯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今天這個世界會怎樣?
    有時我就會設想,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今天這個世界會怎樣? 一,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能維持到今天,那麼今天這個世界的整體科技水平應該會更高一個層次。 說的更具體點,比如說人類可能已經乘載人飛船登陸火星了。
  • 老照片:1991年蘇聯解體的前夜,蘇聯國旗最後一次在莫斯科飄揚
    1991年的立陶宛,市民們在廣場集會,並升起了立陶宛國旗,要求獨立。從1990年開始,蘇聯境內這樣的示威活動層出不窮,蘇聯已面臨解體的尷尬境地。1991年1月20日,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外遊行的大約10萬名示威者。示威者呼籲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辭職。
  • 1991年蘇聯解體,400萬軍隊為何「放棄」了政權
    當時(1990~1991年),蘇聯軍隊歷經裁撤,仍有350~400萬兵力,尚可保衛蘇聯政權,但卻接二連三的倒向試圖肢解蘇聯的人。「八一九事件」中,塔曼師等部隊被葉爾欽策反,導致挽救蘇聯的最後努力宣告失敗。那麼,蘇聯軍隊為何「放棄」了政權呢?
  • 作為蘇聯的老大,俄羅斯為何主導了蘇聯的解體?
    蘇聯成立於1922年,解體於1991年,存在了69年,這個曾經與美國爭霸了40年的超級大國,最後卻從內部瓦解了,解體成15個國家。俄羅斯作為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長期主導蘇聯的發展,作為蘇聯老大,俄羅斯本該維護蘇聯整體的統一,然而實際上卻是俄羅斯的臨門一腳,將蘇聯推向了解體的深淵。那麼,俄羅斯當時為何不希望蘇聯繼續存在,反而希望蘇聯解體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 1991年蘇聯解體後,3萬中國華人企圖回國,為何直接被拒之門外?
    1991年,大家都知道發生了大事:東歐劇變,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成為獨立國家,這些國家都受到影響陷入混亂還引發了經濟危機,俄羅斯共和國自然沒有例外,後來有三萬華人聚集在邊境,他們不願捲入紛爭希望返回祖國懷抱,但是卻遭到拒絕,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 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有29年了,對今天俄羅斯的影響有多大?
    1991年12月25日,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辭去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宣告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了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 蘇聯解體後,究竟有多少領土能回歸祖國的懷抱?
    隨著蘇聯宣告解體,這個超級大國被拆分為十五個國家,而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者,擁有了蘇聯大部分國家實力和領土。但是,據小編查閱資料所得,蘇聯之所以能成為領土大國,中國真的是最大的「貢獻者」,那麼,在蘇聯解體後的這段時間裡,作為我們中國的老大哥,俄羅斯到底歸還了我國多少領土呢?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蘇聯的前身是沙皇俄國,他們依靠著國家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去拓展自己的國土面積。
  • 1991年蘇聯解體,中國為何不藉此機會統一蒙古國,原因很簡單!
    在近代中國的眾多戰爭中,中國受到的傷害是無法用數字和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每一次的戰敗就意味著中國必須要割捨一些東西了,這些東西有金錢、有圖片、也有土地、甚至會有管轄權。清朝末期,中國發生了很多戰爭,比如鴉片戰爭。
  •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中國沒有趁機收復外蒙古?
    蒙古國又稱外蒙古,喀爾喀蒙古,位於我國北部,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國土面積156萬平方公裡,人口268萬(2008年)。外蒙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廣大的國土上各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在清代時,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21年蘇聯出兵外蒙並控制了這個國家,外蒙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八期:蘇聯是如何解體的
    圖為當晚克裡姆林宮總統辦公室,時任美聯社駐莫斯科首席記者的劉香成在戈巴契夫宣布蘇聯終止存在的瞬間按下了快門。 當時蘇聯解體給中國帶來很大的震撼、震動,不少人擔心中國的紅旗還能打多久,而西方世界是一片歡呼聲,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被證明了。大家可以查一下,我們的很多高級幹部走向腐敗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的,蘇聯老大哥都完了,中國社會主義還有希望嗎?
  •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總共歸還我國多少領土?答案在這裡
    紅色巨人倒下了1991年12月25日,發生了一件足以影響幾十年的大事,曾經叱吒風雲近百年的紅色帝國蘇聯解體了,最終劃分為多個國家!冷戰開始與蘇聯掰了幾十年手腕的美國終於能鬆一口氣了,從此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能與自己爭雄的國家,無數次出現在噩夢中的鋼鐵洪流不再會威脅到西方各國!除了美國陣營的各個國家,蘇聯解體對我們也有這非常大的影響!
  • 直擊蘇聯解體最後時刻:坦克開進紅場,圖9蘇聯國旗最後一次飄揚
    1991年12月25日晚,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巴契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隨即,葉爾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正式走到前臺。這是一組反映蘇聯解體最後時刻的照片,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震驚全世界。圖:蘇聯人民在購買麵包,麵包數量很有限,處於限購狀態。圖:飢腸轆轆的姐弟倆。
  • 蘇聯領導人的葬禮,1982年,中國參加,關係緩和的第一步?
    1982年11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勃列日涅夫先後管理蘇聯18年時間,見證了蘇聯從發展到鼎盛的一系列階段。勃列日涅夫的葬禮過程中,中國派遣了高規格代表團參加。雖然,當時的中蘇關係還非常緊張。但從這個葬禮開始,我國與蘇聯的關係開始逐步緩和。
  • 蘇聯解體後,曾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外蒙,為什麼還不能回歸呢?
    很多人把蒙古當作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蘇聯以及蒙古也有很多政治家,提出過蒙古併入蘇聯問題。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一切都打破了。曾經那個無所不能的老大哥不再了,使得蒙古局勢動蕩。不過一夜之間,蒙古開始實行多黨制,走上了和東歐各國一樣的道路。那麼蘇聯解體後,曾經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外蒙,為什麼還不能回歸呢?
  • 假如蘇聯不解體,會如何?起碼這三大件事不會發生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進入美蘇對抗時代,因為雙方都沒有直接發動戰爭,所以這段歷史也被稱之為冷戰,在一輪輪美蘇軍備競賽之後,蘇聯因為經濟結構單一成為率先倒下的那一方,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這場曠日持久的交鋒以美國獲勝而告終。
  • 戈巴契夫為何向美前國務卿祝壽,蘇聯解體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
    戈巴契夫和舒爾茨都是蘇聯解體親歷者與參與者,尤其戈巴契夫,提到他就無法迴避蘇聯解體這個問題。 從戈巴契夫能給舒爾茨祝壽,並從賀辭中的語氣來看,他對於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自己手上解體的態度是正面的,這自然容易引發不少爭議。
  • 蘇聯當初是如何解體的?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蘇聯是社會陣營的老大,也是對抗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不僅徹底改變了全局局勢,也讓全世界的國家都大吃一驚,在蘇聯解體之前,西方研究蘇聯的專家都言稱蘇聯絕不會解體,然而事實就這樣發生了,蘇聯解體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事,不論東西方國家,就連蘇聯自己,也沒有想到。
  • 90年代蘇聯解體後,東西兩德可以統一,而南北朝鮮為何無法合併?
    然而,在1989-1991年之間,蘇聯走向了解體之路,開始在全國各地撤走自己的軍隊和機構,其中就包括德國和朝鮮。蘇聯勢力的減弱,意味著德國和朝鮮擁有相對自由,獲得了國家統一的大好時機。只是,在面臨如此機遇之時,兩國的表現截然不同,德國很快實現統一,朝鮮韓國至今仍分隔異地。這到底是為什麼?
  • 蘇聯為什麼又稱為前蘇聯?兩者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卻差之千裡
    中國有句古話叫,「失之毫釐,謬以千裡。」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點點差錯就會造成非常巨大的錯誤。同樣,一字之差往往會有不同的含義,也會向外界釋放出不同的信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前蘇聯與蘇聯這兩者到底有何區別,一字之差又能體現出怎樣的深層次含義。
  • 蘇聯解體前的最後留影
    蘇聯解體前的最後時刻,整個國家面臨著巨大的變化。人們忍受著飢餓,卻依然興致勃勃地反對著這搖搖欲墜的政府。社會主義被民族主義慢慢侵蝕殆盡。這些生動的照片裡拍攝到的正是蘇聯解體前的最後時刻。1991 年 4 月 23 日,維爾紐斯列寧塑像的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