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今天這個世界會怎樣?

2020-12-11 騰訊網

每次看到蘇聯解體之時的電視畫面,當我看到伴著《牢不可破的聯盟》這首雄壯的樂曲,最後一次緩緩降下的蘇聯國旗,心中都是感慨萬千,更夾雜著一絲傷感惋惜。

解體之前擁有排名世界第一的國土面積(2240萬平方公裡土地),排名世界第三的人口數量(人口達到2.8億),排名世界第三的經濟實力,有著讓人嘆為觀止的科技水平,具備與超級大國美國一較高下的強大軍事實力的紅色帝國——蘇聯,一夜之間土崩瓦解,其崩塌速度之快,讓我震撼連連、唏噓不已。

有時我就會設想,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今天這個世界會怎樣?

一,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能維持到今天,那麼今天這個世界的整體科技水平應該會更高一個層次。

說的更具體點,比如說人類可能已經乘載人飛船登陸火星了。因為蘇聯的解體,美國少了一個可怕而又強大的競爭者,沒有了蘇聯的鞭策,冷戰結束後的這29年,美國開始迷失了自我,有點「獨孤求敗」落寞感,把巨大的國家資源和精力放在了欺負伊拉克、阿富汗這樣的小國上面。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美國雖不能說是裹足不前,但真的是不如當年與蘇聯競爭的那段時光。

1947年至1991年,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兩大陣營開始了44年的冷戰,作為各自陣營的帶頭大哥,美蘇兩國為了壓對方一頭,在爭霸中取得優勢,展開了瘋狂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僅表現在軍備上,還表現在科技上。

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人類第一座空間站等,都是這段時間蘇聯的科技成果。人類第一艘登月飛船,人類第一架太空梭,人類第一個到達火星的探測器,人類今天網際網路的雛形——阿帕網等,都是這段時間美國的科技成果。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

在冷戰的這44年間,美蘇兩國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客觀上促進了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尤其是在航空行天、深空探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今天人類乘載人飛船登陸火星,我相信絕不是什麼天方夜譚、遙不可及的事。

第二,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那麼今天這個世界就多一支牽制美國的力量。美國在世界上行事就不會那麼無所顧忌、張狂跋扈。

當然有人會說,蘇聯存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會對中國造成巨大軍事壓力。這一點我不否認,這也是蘇聯存在對中國的弊端。不過我從掌握的資料來看,蘇聯解體前,中蘇關係在慢慢變好。

蘇聯的存在對中國有利的方面就是:只要蘇聯存在,美國主要精力就會用來對付蘇聯,中國受到的來自美國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可以韜光養晦,慢慢發展壯大自身。

相關焦點

  • 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有29年了,對今天俄羅斯的影響有多大?
    1991年12月25日,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辭去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宣告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了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 如果蘇聯不解體,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這段時間稱為冷戰,沒有明面上的戰爭,但是蘇聯和美國在軍事、政治、科技以及經濟方面不斷的競賽,也就是互相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都不開啟戰爭,就「動口不動手」,就看誰能撐得更久。最終由於蘇聯領導人在決策上的錯誤,以及在和美國接近40年的競爭中讓國家的經濟和體制面臨崩潰的邊緣,最終蘇聯解體,之後再也沒有和美國抗衡的實力,所以這次冷戰以蘇聯的失敗而告終。
  • 如果蘇聯不解體,世界將會怎樣?專家:3件事情美國永遠無法做到
    距離蘇聯解體已經過去了整整29年,但是人們對這個紅色超級大國的記憶一直留存,國外社交網站上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說,如果蘇聯不解體,今天的世界會怎樣?有關這個問題,專家認為,如果不探討這個假設能否成立,假定蘇聯不解體,美國有3件事情絕對無法做到。
  • 如果蘇聯不解體,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專家:美國不敢這麼肆意妄行
    蘇聯作為曾經超級大國,如果不解體,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專家對此給出回答,如果不解體,美國現在就不敢這麼肆意妄行,這三件事情就不會發生。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在二戰前後一躍成為超級大國。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疆域橫跨東歐、中亞、北亞的大部分,還是歷史上第一個糧食進口國,而且軍費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增長。1972年開始一躍成為世界上軍費開支最大的國家,在70年代,累計軍費開支超過美國20%~30%。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作為鄰居,中國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作為同一信仰的國家,雖然,我國與蘇聯存在各方面的矛盾,雙方還曾經一度劍拔弩張。但是,對於蘇聯的解體,作為鄰國,中國當時到底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仔細聊聊這個問題。
  • 老照片:1991年蘇聯解體的前夜,蘇聯國旗最後一次在莫斯科飄揚
    1991年的立陶宛,市民們在廣場集會,並升起了立陶宛國旗,要求獨立。從1990年開始,蘇聯境內這樣的示威活動層出不窮,蘇聯已面臨解體的尷尬境地。1991年1月20日,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外遊行的大約10萬名示威者。示威者呼籲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辭職。
  • 蘇聯解體前夕,美國為什麼反對烏克蘭獨立?今天的歐洲已給出答案
    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一職,蘇聯這個曾經偉大的紅色帝國從此不復存在,不久後,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發表演講宣告:美國贏得了冷戰的勝利,新的世界秩序將由美國領導。
  • 假如蘇聯不解體,會如何?起碼這三大件事不會發生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進入美蘇對抗時代,因為雙方都沒有直接發動戰爭,所以這段歷史也被稱之為冷戰,在一輪輪美蘇軍備競賽之後,蘇聯因為經濟結構單一成為率先倒下的那一方,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這場曠日持久的交鋒以美國獲勝而告終。
  • 1991年,如果這次政變成功,蘇聯或許就不可能一分為十五
    在世界歷史中,蘇聯解體被看做一個劃時代的事,建立長達70多年的超級大國蘇聯一夜之間一分為十五。甚至到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如此龐大的蘇聯,為何當時就沒人出來救援呢?其實,當時是有人出來挽救蘇聯的。在1991年這場政變如果成功,蘇聯或許就不會解體,更不會一分為十五。
  • 作為蘇聯的老大,俄羅斯為何主導了蘇聯的解體?
    蘇聯成立於1922年,解體於1991年,存在了69年,這個曾經與美國爭霸了40年的超級大國,最後卻從內部瓦解了,解體成15個國家。俄羅斯作為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長期主導蘇聯的發展,作為蘇聯老大,俄羅斯本該維護蘇聯整體的統一,然而實際上卻是俄羅斯的臨門一腳,將蘇聯推向了解體的深淵。那麼,俄羅斯當時為何不希望蘇聯繼續存在,反而希望蘇聯解體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 1991年蘇聯解體,400萬軍隊為何「放棄」了政權
    當時(1990~1991年),蘇聯軍隊歷經裁撤,仍有350~400萬兵力,尚可保衛蘇聯政權,但卻接二連三的倒向試圖肢解蘇聯的人。「八一九事件」中,塔曼師等部隊被葉爾欽策反,導致挽救蘇聯的最後努力宣告失敗。那麼,蘇聯軍隊為何「放棄」了政權呢?
  • 1991年蘇聯解體,中國為何不藉此機會統一蒙古國,原因很簡單!
    當初外蒙古這個地方是不少列強看中的領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地方的資源非常富庶,更重要的是這個地方擁有非常寬廣的土地,而人口卻不多,所以擁有的資源就特別豐富。對於想要侵吞中國的列強來說,要是得到了這個地方,他們離最終的目標就又近了一步。在1921年,蘇聯對於外蒙古也很上心,他們派蘇聯士兵控制了外蒙古。
  • 若蘇聯沒有解體,世界將會怎樣?專家:3件事情美國永遠無法做到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在成為超級大國之前,美蘇經歷了幾十年的冷戰,蘇聯解體後,世界格局才變為「一超多強」的局面,美軍仗著自己的優勢,經常欺負一些弱小的國家,各國對美國的印象並不好,所以,有人假設,如果蘇聯沒有解體,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專家表示,這3件事情永遠不會發生。
  • 哈佛大學教授:美蘇關係的微妙變化,美國當時根本不希望蘇聯解體
    直到今天,包括現在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都把這個事件看作是「20世紀最重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一個流行的陰謀論說法是,蘇聯的突然解體有美國中情局的黑手在背後操縱,這種說法在俄羅斯民族主義者那裡十分流行。但為什麼哈佛曆史學教授說:美國當時根本不希望蘇聯解體,甚至想方設法彌合蘇聯內部的矛盾,延長蘇聯存在的時間。這個觀點是不是很驚人呢?
  • 美蘇冷戰,為什麼蘇聯會解體?而美國卻沒事?
    1991年蘇聯解體,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受到眾多學者的研究。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分析也很多。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就是蘇聯解體是由於失掉了民心,是人民的選擇,更極端的說法則是蘇聯解體是人民的勝利。
  • 蘇聯的解體,源於阿富汗戰爭
    1991年底,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要說清楚蘇聯解體的問題,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是蘇聯開始走向解體的導火索。歷史上的阿富汗地區一直是處在動蕩之中,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阿富汗這個國家,實際上是在十九世紀中後期,在英國跟沙皇俄國在中亞進行的大博弈過程中被塑造出來的。當時的沙皇俄國極力想要從中亞這個方向南下,衝到印度洋去獲得出海口。
  • 1991年蘇聯解體後,3萬中國華人企圖回國,為何直接被拒之門外?
    1991年,大家都知道發生了大事:東歐劇變,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成為獨立國家,這些國家都受到影響陷入混亂還引發了經濟危機,俄羅斯共和國自然沒有例外,後來有三萬華人聚集在邊境,他們不願捲入紛爭希望返回祖國懷抱,但是卻遭到拒絕,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 蘇聯解體前的最後留影
    蘇聯解體前的最後時刻,整個國家面臨著巨大的變化。人們忍受著飢餓,卻依然興致勃勃地反對著這搖搖欲墜的政府。社會主義被民族主義慢慢侵蝕殆盡。這些生動的照片裡拍攝到的正是蘇聯解體前的最後時刻。1991 年 4 月 23 日,維爾紐斯列寧塑像的最後時刻。
  • 直擊蘇聯解體最後時刻:坦克開進紅場,圖9蘇聯國旗最後一次飄揚
    1991年12月25日晚,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巴契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隨即,葉爾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正式走到前臺。這是一組反映蘇聯解體最後時刻的照片,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震驚全世界。圖:蘇聯人民在購買麵包,麵包數量很有限,處於限購狀態。圖:飢腸轆轆的姐弟倆。
  • 戈巴契夫:「德國統一是我的傑作,蘇聯解體的鍋…」
    在東德駐紮了38萬的蘇聯軍隊,他們按命令按兵不動,不介入。《明鏡》周刊:為何你能讓東德和蘇聯保持密切的盟友關係,而在其他地區卻不能,比如波羅的海國家?1991年立陶宛爆發了大規模的要求獨立的遊行示威活動,遭到了嚴重的暴力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