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4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上海交大2014級新生林晨暉的愛好是摺紙、魔方、音樂和桌遊。他期待著,進入大學後,能有志同道合的人住在同一間寢室。青年報記者昨天從上海交大獨家獲悉,他的這個心願將得以實現。原來,今年交大將在本科新生中全面推行按照興趣愛好選擇室友分配宿舍,打破常規按照學號、專業等編排班級和宿舍的方式,努力讓宿舍成為學生求學路上的溫馨驛站。
無獨有偶,華師大孟憲承書院今年的宿舍安排也有自己獨創的做法。
[交大模式]
玩得來、談得來的同學優先分在一起
近年來,大學宿舍經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宿舍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大學生有近一半的時間在其中度過,但個性十足的「90後」、「95後」大學生在寢室中非常容易產生矛盾,尤其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也給許多學校和社會敲響了警鐘。怎樣促進大學生室友的交流溝通,營造良好的寢室關係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去年,交大機械動力學院先行試點按興趣分寢室。作為這一屆400多學生的輔導員,張怡凡老師說:「通過這種模式,同學們相處非常融洽,目前僅有2起宿舍矛盾發生。」有了小規模的探索後,今年全校推廣。
為此,3200餘新生在網上填寫了相關選擇,有1000餘位同學表示非常期待開學後的「交大好室友」。新生林晨暉說,如果僅按照學號分配室友,一則大家相互熟識,成為好友所需要的時間長,二則比如玩桌遊找不到愛好相同的人也很不方便,三則大家作息時間不同,容易相互影響。「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室友共同語言多,相互熟識肯定更快,而且今後在共同興趣方面能一起進步。同時,學院還有考慮我們的作息時間,比如幾點睡覺,按這個分,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大家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集體生活。」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處副處長沈燕明認為,宿舍是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最佳也是最微妙的養成空間,按興趣愛好選擇室友有利於增進交流,激發潛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
[華師大孟憲承書院模式]
文理寢室門對門導師搞活動增進交流
相比於交大按照興趣為主分寢,作為華東師大免費師範生的溫馨家園——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也在探索合理分寢的路上孜孜以求。「專業混合2+2,文理寢室門對門,多元文化促交融,細節之處顯關懷。」書院院長助理、2014級新生輔導員楊豔紅用如此一句「順口溜」來介紹分類原則。
所謂「專業混合2+2」,是指每個寢室有2個不同專業的4位學生入住,舉例說,4號樓201寢室由2名中文專業學生+2名英語專業學生,而他們的對門寢室可能是2名物理專業學生+2名化學專業學生。如此一來,除了同一寢室內有不同專業的同學之外,同一樓層也交錯分布著不同專業的寢室。也就是說,一個文科寢室的正對面和左右兩邊都是理科專業的寢室,故同一樓層文科專業寢室、理科專業寢室呈現「回文」交錯的場景。
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去年書院探索實行的是全混合式專業,即同一寢室專業都不同。有的歷史系同學可能面對其他3個室友,專業分別是物理、化學、計算機,在專業上無法互幫互助,更是覺得沒有共同語言。針對第一年的不足,今年書院予以了改進,但「大文理交融」模式是始終的一個堅持。
如此煞費苦心,校方主要還是希望為書院學子們提供多元文化的體驗環境,同一寢室內不同專業、地域、民族相互交融。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多學科思維方式的碰撞。
除了物理空間上的交融外,高年級學長還將擔綱新生導師。導師們將根據相應學導的每月建議,從菜單挑選其中的一項或幾項活動,組織學生們一起開展,增進寢室間交流。
[他山之石]
上海紐約大學
寢室分為
吃貨、攝影、音樂三大類
今秋迎接第二屆新生。國際生和大陸學生必須混住仍然是第一前提。此外,安排宿舍時還會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根據每位新生填寫的關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由專門的軟體來匹配。儘可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不會任意搭配。
今年,學生寢室分成三大類:「吃貨」寢室(「Foodfor Thought」)、攝影興趣類(「Through the Global Lens」)和音樂興趣類(「Changing Octaves」)。校方相信,興趣相仿、志同道合的同學住在一起,有助於共同參加集體活動。
浙江大學
「夜貓子」「早睡族」
儘量不同寢
今年秋季,浙江大學有5800名新生入校。新生入校前,浙江大學宿管中心通過網絡向新生採集數據,除身高、體重外,還增加了「生活習慣」一項。據悉,在分配寢室時校方會藉此多方考慮,儘量安排生活習慣相近的同學住在一起。
「比如,學校11點半熄燈,大約52%的學生選擇了在11點半之前睡覺,這52%的學生就會與習慣遲睡的學生分開住。此外,是否需要空調也是分配寢室的依據之一。」分管校園宿舍管理的老師透露。據了解,此前浙江大學曾嘗試過按生日來分配寢室,認為同寢室同學一起慶祝生日能增進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