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正式籤約
一時間,引起大家廣泛關注!
為深入實施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3月16日,南京大學與蘇州市人民政府在寧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協議,雙方將在促進本科教育、研究生培養、國際化辦學、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方面加強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為蘇州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表示,南京大學面對開放、複雜、競爭的環境,迫切需要在開放辦學、區域互動中謀求自身的跨越式發展,並為高等教育從「象牙塔式」辦學走向協同式、互動式辦學貢獻「南大智慧」,努力實現「雙一流」建設與省市創新發展深度融合。
新校區將積極聯合國際名校,引進先進的國際教育資源,提升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金陵學院)國際化辦學水平,在若干專業開展本科生聯合學位、雙學位等多種形式國際化人才培養,同時,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大學將和英國KCL教育集團等世界一流大學在浦口校區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創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助力南京江北新區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校區還將建成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蘇州總院,建立產業發展共同體,加大科技專項領域產業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3月27日
蘇州校區的地塊規劃開始公示!
規劃範圍
本次動態更新涉及項目位於生態城北部(見附圖),南大蘇州校區規劃範圍北至崑崙山路,南至太湖大道,西至氣橋港,東至九曲河。其中校區用地面積為1190.7畝,周邊配套用地為1123.6畝,道路用地為631畝。
規劃用地圖
在校區規劃範圍內,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75.4公頃,其中教育科研用地65.2公頃,綠地5.1公頃,城市道路用地5.1公頃。
調整內容
規劃範圍內調整內容主要為道路、水系的布局調整與用地性質的變化調整兩個方面。
其中——
1
用地性質由居住、商業等用地調整為教育科研用地;
2
取消規劃用地範圍內涉及的13號街,優化縱四路的線型;
3
主幹水系落實藍線規劃,其他水系在控制河口位置、保證水面率的情況下,水面形態可結合詳細方案設計優化。
規劃範圍外調整主要因為範圍內社區中心與幼兒園的調出,在滿足規模需求測算的前提下姚江社區範圍內的重新選址布局。
未來,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將被建設成為一所國內一流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一個創新型特色研究生院,一批一流的創新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基地。
蘇州校區將在現有專業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蘇州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專業結構,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品牌專業、特色專業,為蘇州市及周邊地區現有及重點發展產業發展。
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西區)
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西區)將在新校區中落成,成為蘇州地區人才培養的新高地。研究生院將聚焦信息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生態環境、地球資源等高精尖領域的研究生培養。研究生院還將與蘇州產業人力資源充分融合擴大導師隊伍,創新融合式研究生培養模式,並探索與國外大學實現聯合培養的新模式。
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蘇州總院
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蘇州總院將整合、盤活南京大學和蘇州各方面資源,建立產業發展共同體,為蘇州及周邊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科研平臺,承接國家、省部等重大科技或工程項目,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與產業化,促進蘇州地方產業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
尤其是重點開展以信息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新能源、光電技術、生態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領域的創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高科技企業引進與孵化、高層次人才培養。
作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蘇州高新區已與包括南京大學在內的100餘家院校開展緊密的產學研合作,聚集「大院大所」超100家,這些項目成為蘇州高新區「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此次,高新區引進理工科歷來強勁的南大,將為發展注入一劑新的強心劑。
那麼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實地是怎麼樣的呢?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坐擁整個莊裡山。它背靠太湖,緊鄰太湖大道,附近有有軌電車1號線、2號線站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莊裡山雖然不大,但是林木蔥鬱,正值春季鳥語花香。規劃範圍內的建築基本拆除完畢,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相信將來莊裡山良好的景觀會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山水環繞的南大蘇州校區必將是一個美麗的校園。
隨著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的落地,高新區的創新能量和產業發展將進一步爆發。未來更加值得我們期待。
內容來源:蘇州生活指南、蘇州高新區發布、南京大學官微
美編:張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