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會有這樣一項:把課文內容講給家長聽。但是家長們往往會忽略這個作業,認為這項作業無關緊要。
其實講故事是鍛鍊孩子對整篇內容的概括能力。
在小學語文試卷閱讀理解中,這類型的題經常遇到,典型的題型:本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或者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概括,其實就是把一個長故事變成短故事的一個過程,但是要確保原先的故事走向不受影響。
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保險的方法是刪減法,把過多的細節刪減掉,留下主要的部分。
範文示例:
語文口頭作業,在牛肚子裡旅行,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一篇:內容較長
青頭和紅頭是一兩隻蟋蟀,他們是好朋友。
有一天他們玩捉迷藏,紅頭藏在草堆裡。這時一頭大黃牛走來,連紅頭帶草一起吃進肚子裡。
紅頭害怕極了,青頭跳上牛身上安慰紅頭:一定要避過牛的牙齒。紅頭還沒有做出回應,就被牛吃到了肚子裡。
青頭隔著肚皮告訴紅頭,牛有四個胃,只有最後一個胃是用來消化的,牛在休息的時候會把前三個胃裡的食物重新送回嘴裡,這時你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跑出來。
紅頭聽了青頭的話回到牛嘴,可是他一動也不動,已經沒有力氣了。
青頭趁機在牛鼻子裡撓癢,大黃牛打個噴嚏,把紅頭噴了出來。
就這樣,青頭用自己的智慧救了紅頭這個朋友。
第二篇:內容較短
青頭和紅頭是兩隻蟋蟀,他們在玩捉迷藏的時候,紅頭不小心被大黃牛吃進了肚子裡。
青頭百般安慰紅頭,並且告訴紅頭一定要避開牛的牙齒,被吞進牛肚子後,要趁著牛反芻的時候趕緊跑出來。
紅頭聽了青頭的話,果真逃離險境,兩個好朋友又重新在一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