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南通崇川:「鄰裡」和諧,共築幸福家園

2020-12-11 新華報業網

  「男聲漸弱,女聲準備,起——」「大家把手伸出來,跟我做一節手指操」……10月13日,走進江蘇南通市崇川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棋牌室、閱讀室、健身室等公共服務場所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居民小康生活的幸福滋味。

  崇川區是南通市主城區,綜合實力居長三角地級市中心城區前列,該區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4005元。「對於城市居民而言,溫飽已不成問題,大家更多關注的是公共服務是否健全方便、社會服務是否豐富多彩,這就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介紹,該區正以建設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為目標,進一步創新探索「鄰裡+」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打造區域治理共建共享共治「共同體」,不斷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獲得感。

  2013年,崇川區在社區居委會下進一步劃小治理單元,以150-300戶為單位,組建新型自治單元——鄰裡。「每平方公裡3000戶的社區規模太大,不便於精細化治理。」崇川區民政局局長張建國介紹,原崇川區106個社區被劃分為929個鄰裡,每個鄰裡設1名理事長和若干名理事,門對門、面對面服務居民,形成「大事小事議一議,鄰裡有事齊出力」的鄰裡自理「崇川模式」。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崇川居民業餘生活日漸豐富,各街道社區均湧現出歌舞、戲劇、書畫等多種多樣的民間社團。「就一間活動室,各個社團搶著用,每周一次活動都無法保證。」桃塢社區某社團負責人湯海英說,過去,社團間常因活動場地問題鬧得不愉快。

  僅靠鄰裡自理,無法「包治百病」。崇川區創新「鄰裡+」模式,進一步下沉各類服務資源和力量,為基層社會治理「強筋健骨」。

  桃塢社區「第一書記」張玲玲剛一到任,就集中精力推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改擴建項目。半年後,新中心投入使用,面積從150增至600多平方米,排練室、棋牌室、議事廳、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等空間一應俱全,居民再也不用為活動場所不夠用而煩惱。作為崇川區市場監管局機關支部副書記,張玲玲還充分嫁接「娘家資源」,協助解決轄區居民加裝電梯等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近年來,崇川區共選派近100名年輕幹部赴社區擔任「第一書記」。「『第一書記』們不僅激發了基層幹事創業的激情活力,更帶去了來自各部門的『專長』,為鄰裡治理注入更為專業的服務力量。」崇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奚榮華介紹,與此同時,全區4000多名公職人員到居住地鄰裡報到,讓更多社會管理的中堅力量成為鄰裡自治的好幫手,實現「小事不出鄰裡,大事不出社區」。

  青龍橋社區殘疾人葡萄園裡,李漢林和工友們在採摘今年最後一茬葡萄。李漢林患有輕度智力障礙,平時沉默寡言,除了在家種地,沒別的工作可做,缺乏收入來源,曾是當地掛了號的貧困戶。幾年前,李漢林在鄰裡理事幫助下進入葡萄園工作。現在,李漢林年收入已突破兩萬元,還成了園裡的種植能手,手把手輔導其他殘疾人種葡萄,幫助更多人實現了「小康夢」。

  青龍橋是崇川為數不多的涉農社區。「全村上下種植稻、麥、油菜,農民每畝地收入最多800元,村級經濟幾乎為零。」青龍橋社區黨委書記李明思介紹,2008年,社區成立青龍橋蔬菜專業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統一規劃種植,農民以土地入股,還能進入合作社打工。如今,合作社吸引376名鄰裡居民加入,每年實現利潤超過100萬元。

  崇川鄰裡常年活躍著1300多個各類社會服務組織,每年完成各類服務項目4000多個,誕生了聞名全國的新城橋街道巾幗挽霞助老、北濠橋社區「康伴計劃鄰裡行」等服務品牌。專業化鄰裡服務組織將醫療、家政、就業、治安、助困等幫扶送到了家門口,惠及當地居民逾百萬人次。

  記者 賁騰 通訊員 石唯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人民至上」 彰顯基層社區治理民生溫度
    在新時代下社區如何治理、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如何構建,是一個亟待破解的新課題。日前,「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團和權威專家學者,走進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和貴州等地,探尋基層社會治理「密鑰」,解碼「中國之治」。創新治理 讓家門口的幸福感升級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杭州已經多次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那麼,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近年來,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建設目標,搭建「城市大腦」讓杭州更智慧、更宜居。【來源:新民晚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啟東:「千條線」納入「一張網」,網格化...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啟東:「千條線」納入「一張網」,網格化管理激活「末梢神經」 2020-12-19 11:32:10 來源: 啟東日報 近日,啟東市寅陽鎮農武村第一網格網格長在巡查時發現一名行為異常的女子,上前詢問發現其目光呆滯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集美區:「小家」連「大家」 共築安康和諧社區
    文/圖本報記者柯 笛吳俊鴻  通訊員陳貴添林時曦  有一種擔當,拿鼓槌穿雨衣當「鎧甲」,堅守疫情防控最基層;有一種情懷,及時化解群眾家門口矛盾糾紛,無論事情大小,都是工作分內之事;還有一種模式,通過友鄰互助打造熟人社區,連接小家構築平安大家……  近日,記者走進集美區杏林街道的寧海社區,講述社區夯實共建基礎,打造共治體系,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為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優化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制機制,2020年以來,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搶抓「三整合」改革機遇,積極探索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造基層精「治」新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心築網 夯實基層網格化陣地  「網格微自治」是破解基層治理難的一劑「良方」。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杭州已經多次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那麼,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破解「小馬拉大車」 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要統籌「三方聯動」,搭建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小區物業三方聯席會議平臺,明確三方職能職責,釐清三方關係,形成「三位一體」的民主決策格局,凝聚小區治理合力,促進社區穩定和諧。要推行「三張清單」,通過縣級包聯部門梳理自身優勢資源形成「資源清單」,社區黨委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和服務需求動態更新「需求清單」,區域黨委研判形成「項目清單」,實現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提升服務能力。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探索城鄉社區協商路徑 激活基層治理...
    讓幹部群眾幹得越發有衝勁,基層創新發展得更加有後勁,近年來,蘇州市相城區持續推進城鄉社區協商民主工作,鼓勵和引導村(社區)建立民主協商議事平臺,「商量著辦」好了一批黨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實事、社區治理的難事、群眾反映的急事,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舒展開一幅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和美畫卷。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淮安:以「家文化」提升基層「善治能級」
    家長和孩子定期走進「家文化」課堂,學習如何構建更加融洽的家庭關係;高質量試點創建「黨小組之家」,使之成為激活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的「微陣地」……今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以強化基層有效治理為牽引,以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改革為抓手,以家文化品牌打造為引領,推動黨群活動經常化、基層治理網格化、為民服務一體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 南京棲霞區仙林街道南大和園社區黨支部:以「和」為題,共築和諧家園
    原標題: 棲霞區仙林街道南大和園社區黨支部: 以「和」為題,共築和諧家園  近日,記者來到棲霞區仙林街道南大和園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潘家燕一邊接受採訪,一邊還不忘隨時隨地巡查一番。「廣場上有人違規發傳單,請物業人員速來。」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打造善治平臺,擦亮幸福底色,江蘇如皋「村民...
    江蘇如皋吳窯鎮老莊村黨總支書記於海旭感慨地說。村民說事,讓老百姓心更安「行不行?議一議,多聽聽村民的想法,辦起事來就順利多了。」一直以來,老莊村裡道路、環境問題突出,給本村村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據統計,自去年至今,老莊村共解決辦理各類村民反映問題30多件,並全部完結。    「『村民說事』讓村幹部更了解老百姓在想什麼、需要村幹部做什麼。」該村書記於海旭坦言,通過這樣的方式直面群眾意見確實有壓力,但也不能怕壓力,要盡所能把村民關心的事情解決好,即使不能解決也要溝通好。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從「治理」到「智理」: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光明網訊(記者 劉夢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著力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 社區居民一家親 共築和諧鄰裡情
    【融媒體中心】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 錢塘新區白楊街道鄰裡社區:幸福,就在鄰裡!
    1.1萬名外來人員且平均年齡僅為21歲,但區域總面積卻僅有3.3平方公裡,放眼白楊街道的鄰裡社區,目之所及皆是「獨一無二」的元素,也正因此吸引了外界的目光。鄰裡社區成立於2006年。十餘年來,社區始終將居民獲得感擺在工作首位,不斷創新基層治理管理模式,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第一批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示範社區、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書屋、浙江省黨建示範社區等50餘項市級以上榮譽,鄰裡社區已成為「新錢塘人」住得長久、住得舒心的第二故鄉。「立正!」「齊步走!」夏天的鄰裡社區,總有一群小朋友在社區老師、志願者、愛心黨員的陪伴中度過多彩暑假。
  • 鄰裡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園—— 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裡節」掠影
    演出結束後,居民們爭先參與了五子棋、象棋、託球、跳繩、立體式投籃、垃圾分類小遊戲等多個項目。每個項目分別設立獎項,每完成一個項目,居民都可以領取一個小獎品。現場還有專業的攝影師為居民拍攝「鄰裡節最美全家福」,記錄下幸福美好時刻。
  • 臺灣東森電視臺《兩岸大視野》專題推介南通崇川
    近日,臺灣東森電視臺《兩岸大視野》節目走進南通市崇川區,通過對崇川區區位交通、基礎教育、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及歷史人文方面的報導,向臺灣電視觀眾展示崇川優異的投資環境和美麗的城市形象。  隨著大陸與臺灣地區經濟交流往來越來越密切,一批批知名臺灣企業落戶江蘇。「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素有「北上海」之稱的南通是長三角地區臺資企業最密集、臺商投資最活躍、民間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作為主城區的崇川更加優勢凸顯。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貴州遵義紅花崗區:社區創新方式提高基層...
    「最近這幾年,像我這樣的社區黨員都參與了『紅色物業』活動,小區環境乾淨衛生了,鄰裡之間和諧了,群眾和社區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也親近了,連房價都比周邊小區高了。」向大媽是「紅色物業」黨小組長之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這讓我們更堅定了在社區開展『紅色物業』活動的信心。」周建娥說,紅花崗區作為遵義會議會址所在地,創新「紅色物業」作為提高社區管理水平的載體特別有意義。「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 鄰裡一家親—哈爾濱文化家園創建和諧社區紀實
    她說:「我們這個社區文化素質高,鄰裡鄰居處得那是『相當』和諧了。和一家人一樣,兒子不在身邊,我們也一樣生活得很幸福!」    今年6月,王靈肖大娘肚子疼,就給鄰居李萬福、劉春娟兩口子打了個電話。倆人二話沒說把大娘送到了醫院,醫生診斷必須立即手術。手術需要家屬籤字,沒有人,只好由李萬福代籤。最終,王大娘住了8天院,李萬福兩口子到醫院照顧了8天,許多老鄰居也天天趕往醫院陪著大娘。
  • 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裡節」聚焦「鄰裡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園」
    工人日報客戶端10月17日電 10月17日,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裡節」在朝陽區麥子店街道藍色港灣正式啟動。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司陳越良司長出席啟動儀式。此次活動由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負責組織統籌,市委組織部等14個部門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