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臺天文博物館組織公眾科學日活動

2020-12-18 中國科學院

  5月16日、17日是中科院第11屆公眾科學日,全國科技活動周開幕,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讓更多公眾有機會走近天文,位於佘山之巔的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於16-18日(周六、日、一)免費開放,並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使用望遠鏡觀看太陽黑子的機會,還準備了兩場主題新穎的天文沙龍活動。據統計,近萬名遊客參觀了上海天文博物館,200多名遊客全程參與了沙龍活動。

  1. 參觀天文博物館

上海天文博物館

  上海天文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作為上海天文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在中科院公眾科學日這兩天以及後續的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向公眾免費開放。

  「16日和17日兩天參觀天文博物館的遊客總數近萬人,進門的人流幾乎沒斷過。」天文博物館的檢票人員說。

  天文博物館的志願者說,「大家對天文博物館的鎮館之寶——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很感興趣。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參觀體驗,我們一方面維持現場秩序,一方面給遊客進行講解。」

活動現場

  博物館中有關上海天文臺發展史、天文望遠鏡發展史、美麗星空的展覽,以及珍藏的天文儀器,是遊客們關注的重點。「當然,站在佘山之巔一覽松江,與博物館合影,是很多遊客經常做的。」博物館講解員補充道。

  2.天文博物館現場架設望遠鏡遊客看太陽黑子   

活動現場

  為了讓更多遊客有使用望遠鏡「看天」的體驗,又因為局限於白天這一條件,天文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天文博物館日晷廣場架設起一架口徑12釐米的望遠鏡,讓遊客們可以依次欣賞太陽黑子,並在現場科普了太陽黑子的故事。

  3.天之文教室上演天之文沙龍

  在參觀人數最多的周末兩天裡,上海天文博物館天之文教室在每天下午1點鐘舉辦天之文沙龍各一場,近200名愛好者全程參與了沙龍,並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資深天文愛好者坐鎮沙龍講述追日這些年

  今年唯一一場日全食於3月20日上演,最佳觀測點並不在中國,而是在遙遠的歐洲北極圈內的兩個小島。距離擋不住「追日」愛好者的熱情,而且這種熱情並不是短暫的,而是扎在心裡的永恆。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上海市啟明星天文愛好者聯盟會長郭綱便是這樣一位「追日」天文愛好者,也是一位「追日」達人。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他與天文的故事講述了他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情以及他的夢想。天文博物館特別邀請郭綱16日光臨天文博物館天之文教室,為遊客講述一個愛好者與天文之間的故事——《夸父去哪兒?爸爸的追日筆記》。五次追日,其中兩次是全家出動追日,作為資深天文愛好者、熱情而富有感召力的「靠譜隊長」,郭爸爸經歷了2008年新疆日全食的新鮮與震撼,2009年家門口的些許遺憾與新生命的憧憬,2012年全家三口澳洲追日的驚喜與滿足,2013年非洲乘小飛機去觀測地跌宕起伏的追逐,2015年完美的北極全家追日。「我夢想著,等到我老了,還能和我們家的多多一起去追日。」郭綱說。

  再讀《星際穿越》 我們在哪裡

  2014年12月6日,上海天文博物館與上海電影博物館聯合主辦了《星際穿越中的天文學》主題沙龍,觀眾反響非常熱烈,2015年科技周期間,天之文沙龍經典重現,再次邀請到上海天文臺左文文博士擔綱嘉賓,更深入解讀《星際穿越》。 

活動現場

  「考慮到這次參加沙龍的觀眾大部分不熟悉天文,而且有很多小朋友,我就調節了講座內容,儘可能地用通俗的語言,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來講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左文文博士說,「空間上,我們位於幾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個星系——銀河系中的三千多億顆恆星中的一顆——太陽的八大行星中的一顆行星——地球。時間上,如果將宇宙年齡138億年比作一個宇宙年,恐龍是12月25日誕生,12月30日滅絕,才存活了6天;而大猩猩約12月31日晚上8點10分左右才進化成人類,也就是說真正的人類祖先來到世界還不足4小時。」

  趁熱打鐵,左文文迅速由星空的浩瀚、人類的探索之艱難切入到科幻電影《星際穿越》探討的蟲洞和黑洞。

  為了幫助觀眾理解黑洞,左文文在現場請一位小朋友協助實驗,用她的花環模擬黑洞周圍的吸積盤講述黑洞的觀測證據。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引力對光所造成的彎曲,現場觀眾的錶帶派上了用場。「黑洞真好玩,原來可以這樣判斷它是否存在。」沙龍結束之後一位觀眾對活動組織人員說。

相關焦點

  • 公眾科學日|本周末雲遊紫金山天文臺,天文科普盛宴雲端開啟
    交匯點訊 5月23、24日是第十六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開啟「雲遊紫金山天文臺」活動,探訪「悟空」老家、探秘太赫茲「芯」、探究太陽系奧秘……多場活動與您相約雲端。  銀河畫卷 | 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 | 攝影:騎驢到西藏  「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是中國科學院舉辦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動,自2004年起,每年5月,中國科學院各個科研院所都如約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2019年公眾科學日活動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本部和青海觀測站、青島觀象臺舉辦2019年公眾科學日活動,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  科技周廣場活動  江蘇南京:5月22日,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技工作者日暨玄武區第三十一屆科普宣傳周活動舉行,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的工作人員在活動現場展區,帶來了隕石樣本和天文望遠鏡。隕石是天外來客,攜帶了有關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科學信息,展示的隕石樣品分別是阿根廷鐵隕石、美國Brenham橄欖隕鐵和西北非普通球粒隕石。
  • 上海天文博物館參加松江三館聯展活動迎接國際博物館日
    為了迎接第37屆國際博物館日,松江博物館、上海天文博物館和上海中國留學生博物館圍繞「博物館(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的主題,在松江博物館一樓展廳聯合舉辦三館聯展活動,展出時間為5月17日至6月26日。上海天文博物館還在18日和19日連續兩天向公眾免費開放。
  • 上海天文博物館舉辦中秋月聯合直播活動
    為了讓大眾足不出戶便能夠欣賞到不同地區的月出美景,中國科學院天文科普網絡委員會與百度公司合作,聯合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博物館、新疆天文臺南山站以及西湧天文臺等機構共同合作為大眾奉獻出一場中秋盛宴。   本次聯合直播主辦方共組織了北京、上海、臺北、深圳、烏魯木齊以及拉薩六個直播點。
  • 「天文科學與藝術系列展覽」在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幕
    「天文科學與藝術系列展覽」在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幕 2015-11-18 上海天文臺 【字體:、上海天文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天文科學與藝術系列展覽」在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幕,整個系列展覽為期一年。
  • 上海天文博物館球幕廳升級啦!
    在2018年來臨之際,上海天文博物館也給天文愛好者們準備了「新年禮物」——升級完成的天象廳。即日起,市民就能在全新的天象廳裡觀看到《從地球到宇宙》和介紹暗物質探測的《宇宙魅影》等星空大片。升級完成的天象廳2009年,上海天文博物館建成國內首個互動型數字天象廳。經過8年多時間的運行,天象廳的設施日漸老化,已經無法滿足公眾的需求。
  • 北京石景山社區攜手臺灣宜蘭開啟公眾科學日活動
    北京石景山社區攜手臺灣宜蘭開啟公眾科學日活動 2016年05月18日 09:4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舉辦第九屆「天文開放日」活動
    「天文開放日」活動,為社會大眾和天文愛好者們進行天文知識普及和望遠鏡開放展示。5月13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迎來了第九屆「天文開放日」,活動以參觀興隆觀測基地的2.16米望遠鏡、公共天文臺和科普展廳為主,為公眾提供近距離接觸專業天文設備的機會,當天有600餘人前來參觀。基地30多名員工參加了接待和講解工作。  為保證活動的安全有序進行,基地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和應對突發事件預案,設計製作了精美的宣傳海報和參觀引導圖。
  • 上海佘山曾有亞洲最大的天文望遠鏡,也曾是國家重要的天文臺
    上海天文博物館由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在1872年建造於西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它的鎮館之寶是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也是當時是亞洲最大的望遠鏡和帕蘭子午儀。所以這裡也成為上海人了解天文的初次感受!關於上海天文博物館的來源
  • ...藝術「全線」互動 2018「科學之夜」主場活動亮相國家動物博物館
    圖為公眾在國家動物博物館內參觀  新華網北京5月21日電(王瑩)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科學之夜」暨中科院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特色活動  在「立體書」活動中,孩子們可以根據不同主題親手製作精美的旋轉立體書,在了解了更多候鳥知識的同時,獲得藝術家般的成就感;在「昆蟲工作坊」活動中,由博物大咖帶領小朋友共同探索奇妙的昆蟲世界;在「手工大趴梯」活動中,小朋友們化身為勤勞的築巢小能手,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嘗試製作屬於自己的「鳥巢」; 「博物館小偵探」遊戲讓孩子們尋找藏身於博物館的神秘動物;「碩毅說吧」將嚴肅的科學知識與詼諧幽默的脫口秀相結合
  • 南京高校天文聯合會與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共同舉行天文露營活動
    南京高校天文聯合會與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共同舉行天文露營活動 2015-04-02 紫金山天文臺 由南京高校天文聯合會(南天聯)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共同組織的天文露營活動,於3月28日在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舉行。
  • 春節上海51項活動任你挑 佘山天文博物館初一重新開放
    據上海市旅遊局發布的2014春節出遊節目單,全市共推出51項旅遊活動。涵蓋民俗迎新、都市觀光、親近自然、樂遊農家四大類51個景點。豫園燈會、環球金融中心撞鐘許願、城市沙灘沙地摩託、重新開館的佘山天文博物館……春節不出上海,能去哪兒玩?這好像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 世界天文遊:天文愛好者不可錯過的7大天文臺
    皇家天文臺早已停止進行天文觀測,並且成為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的一部分,展覽影響英國海上霸權的天文和航海工具,包括約翰·哈裡遜(John Harrison)得獎的航海時鐘H4和他之前的3個成品。博物館還會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天文學展覽和導賞活動,是認識更多天文知識的好地方。
  • 廣州能源所舉辦第十六屆中科院公眾科學日活動
    廣州能源所舉辦第十六屆中科院公眾科學日活動 2020-05-25 廣州能源研究所 【字體:   為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努力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中國科學院於5月23日至24日舉辦中科院第十六屆公眾科學日活動
  • 上海天文博物館球幕廳升級工程完工 上佘山一睹更絢爛宇宙深空
    原標題:上海天文博物館球幕廳升級工程完工 新年上佘山,一睹更絢爛宇宙深空  上海天文博物館完成升級後的球幕廳所播放的星空影像。(上海天文博物館供圖)  全球各地的大望遠鏡都看到了怎樣的宇宙?
  • 天文大數據都能做什麼? 虛擬天文臺讓天文數據活起來
    虛擬天文臺 讓天文數據活起來作為寶貴的科研資料,天文數據成為人類了解和研究宇宙奧秘的第一手素材。從哈勃空間望遠鏡每天3-5GB的數據,到LAMOST每年10TB數據,再到FAST每4小時產生10TB數據,天文學研究已成為一項以數據為中心,為數據所驅動的科研活動。
  • 上海天文博物館馬年重新開放 新添郭守敬簡儀
    114年前,法國傳教士在這裡建起了中國第一座擁有天文圓頂和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天文臺,中國近代天文學緣起於此;而今,上海天文博物館即將在這棟恢復了健康「素顏」的法式建築裡重新開放,有望於馬年正月初一開始,重新迎接南來北往的客。   外牆清洗的這大半年裡,室內也免不了「吸入」大量粉塵,所以,上海天文博物館這幾天正在緊張的內部保潔與恢復布展中。
  •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中秋觀月系列科普活動
    這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一行多人聯合南京閱空光電設備有限公司、南京博冠光電儀器有限公司的人員,攜帶多臺望遠鏡等儀器設備,前往中國藥科大學江寧校區舉辦的廣場觀月活動。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還為這次活動帶來了20 本《中國國家天文》雜誌,以及五十本《月亮上的中國名》畫冊,贈送給現場的公眾,並提供萬能攝影支架供參與者直接用手機在目鏡端拍攝月球。  天色漸黑,然而天空中的雲層卻始終不散。
  • 紫金山天文臺:來一場天文「朝聖」之旅—新聞—科學網
    「相比於一般的科技場館內的天文展區,類似紫金山天文臺紫金山科研科普園區這樣對公眾開放的天文臺更具現實感、真實感、科技感,是實實在在『觸摸』天文的地方,是名副其實通向宇宙奧秘的大門。紫金山園區年度接待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約30萬人次。」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告訴記者。 作為天文科普基地,紫金山園區具有得天獨厚、無法複製的優勢。
  • 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原創天文主題展 「星空之境」—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館2017全新原創天文主題巡展「星空之境」,9月26日起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臨展廳免費對遊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