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被川菜迷住的英國美食作家: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

2020-12-12 西部網

中國日報網11月25日電 如果你喜歡探索美食,又對川菜鍾愛有加,你一定聽說過一本暢銷書《魚翅與花椒》。

你也肯定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名叫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的英國姑娘。她還有個更中國的名字——鄧扶霞。


《魚翅與花椒》封面。圖片來源:上海譯文出版社

從小就對烹飪感興趣的鄧扶霞已經致力於傳播中餐文化多年。除了《魚翅與花椒》,她還撰寫了《川菜食譜》、《中餐革命:湘菜食譜》、《家常菜譜》和《魚米之鄉:淮揚食譜》四本關於中餐的書籍。多家權威外媒都曾報導過鄧扶霞和她對川菜及中國美食的理解。英國《衛報》曾報導稱,隨著中國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像鄧扶霞這樣的美食作家對中餐的深入介紹,英國的中餐界正在經歷一場變革。

從《魚翅與花椒》到新版《川菜食譜》

上個月,鄧扶霞全新修訂的《川菜食譜》在英國出版,又在英國乃至美國的美食界掀起了一場川菜熱。今年9月,美國《紐約時報》曾刊文介紹鄧扶霞及其新版《川菜食譜》。據悉,明年,中國的一家出版社將出版這本全新版本的《川菜食譜》。


《紐約時報》網站報導截圖

《英中時報》22日報導稱,《川菜食譜》(The Food of Sichuan)是扶霞第一本書,於2001年在英國面世。

報導稱,扶霞用兩年時間重新修訂書中幾乎所有的菜譜,新添了70餘道菜。除了菜的照片,書中還新配了很多四川的風土人情照片,幫助讀者全方位了解四川和川菜。

「這本書最開始出版的時候,川菜在英國並不為人熟知,可以說,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川菜。」說到重新修訂這本書的原因,扶霞這樣對《英中時報》的記者說道:「現在,大家對於川菜,就不一樣了。川菜變得很受歡迎,外國人都很渴望了解。」


鄧扶霞手拿新版《川菜食譜》。圖片來源:鄧扶霞Instagram帳號

「另外一個層面是,我認為任何有生命力的美食總是變化的,這麼多年下來川菜本身就有很多變化。有一些菜變得非常著名,像水煮魚。我就重新加了這些更為廣泛知曉的菜。」扶霞補充道。

「更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我比當時多了近20年的經驗。在我繼續遊歷四川的過程當中,我對川菜、對四川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我覺得我應該改進它(這本食譜)了。」扶霞對《英中時報》解釋道。

報導稱,在這本《四川食譜》裡,扶霞通過圖文的方式,詳細地介紹了中餐的廚具、醬料、調味原材料和使用方法。《川菜食譜》更像一本「川菜教科書」,通過每一道食材,還原給讀者川菜應該有的味道。

英國姑娘的「中國胃」是這麼煉成的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扶霞是英國牛津人,於1994年來到四川成都,在四川大學學習少數民族歷史。此前她獲得了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漢學碩士學位。她曾四次獲得烹飪餐飲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烹飪寫作大獎。


扶霞在中國學習烹飪的筆記。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扶霞表示從小就對烹飪感興趣,和許多在中國的留學生一樣,她十分熱愛中國菜。在四川大學交流學習一年之後,她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習專業廚藝,然後走遍成都,學習技藝,嘗試各種菜餚和小吃,嘗遍了街頭餐館。

她說:「剛開始我只把它作為一種愛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記了很多筆記,也會做中國菜了。 」

扶霞發現「神奇的四川美食」在西方鮮為人知,所以她決定將四川菜寫進書裡。於是有了她的第一本書《四川食譜》。

扶霞說她喜歡中國菜不僅是因為味覺上的享受,還因為中國菜與和中國歷史和地理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繫。 「外國人沒有認識到中國食物與健康的觀念密切相關,我認為中國文化對如何吃得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不僅僅是為了味覺上的享受,還為了身體的平衡和健康。」

越來越多中國地方菜系在英國受到歡迎


英國《衛報》網站報導截圖

《英中時報》報導稱,正像扶霞所說,現在在英國,川菜幾乎已經隨處可見並蓬勃發展。

「很多外國人把川菜當回事兒了(of a thing)。餐廳開始把四川不同地區的菜品開始融合,樂山的、自貢的、宜賓的……能吃到的地道菜品也越來越多。」扶霞說。

「過去20年,英國的中餐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地區性食物被帶到英國,年輕人開始在中餐上尋找更有意思的可能性。」

談到一些西方人認為中餐不衛生、不健康的問題,扶霞這樣說道: 「其實這個是很可笑的,是一種固有的偏見。不僅是衛生問題,我還覺得西方人對中餐所謂不健康也有很大的誤讀。我個人覺得,總體上來講,在飲食方面,中國人是更講究健康的。」

扶霞對《英中時報》稱,接下來她將繼續寫書,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餐,她還希望有一天中國人會看她的書做菜。

編輯:田珂

相關焦點

  • 「靈魂是四川人」的英國美食作家扶霞 寫了本《川菜》中西讀者都叫好
    但是這樣一句詩,被一位英國女士引用,並且放在她一本書的開篇,就令人稱奇了。2021年開年,曾在川大留學,並且在成都飲食界「藍翔」——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專門學過做菜的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的新書《川菜》,口碑不斷上漲,成為不可忽視的閱讀熱門。這是自2018年扶霞書寫中國美食的《魚翅與花椒》(上海譯文出版社)成為暢銷書之後,又一部關於同題材的非虛構作品。
  • 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如何通過飲食了解中國和中國人?
    20 年,你也從一個普通學生變成了有名的美食作家。Q:很多美食作家都會說,我不只是在寫美食本身,而是在寫這個國家和這裡的人。美食是一個窗口。《魚翅與花椒》也可看作這樣的作品。我比較好奇,你對如何通過食物去了解一個陌生的地方和人有沒有一些心得?扶霞:我覺得到處都是這樣。因為飲食是社會中可能最基本的文化,到處都有。
  • 「吃川菜配白酒」迷住日本人,卻被中國網友勸阻:吃前可要注意了
    「吃川菜配白酒」迷住日本人,卻被中國網友勸阻:吃前可要注意了!現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中國的美食也被更多的國家所認可,就比如說在7月5號的時候,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導,中國的白酒也被加入到了當地的配方當中,並且深受很多時刻的喜愛,了解過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們不僅僅是對雞尾酒更加感興趣,同時也學會了一種我們國家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吃法,那就是「吃川菜配白酒」,而且這種吃法還迷住了不少日本人。
  • 「胃」愛痴狂 英國作家成了資格川菜「廚子」
    在結束了烹專專門為她們破例開設的一個月的「私房」課程之後,扶霞又回到烹專,報名參加同其他普通同學一樣的三個月的川菜烹飪課程。  「其實我從小一直有一個廚師夢」,上周,扶霞回到成都,接受了成都晚報記者的專訪。她棕色的頭髮,蘋果臉,高高的鼻梁,帶珍珠耳環。進入深秋了,周圍的人都穿上了大衣,她卻還穿著一件單薄的紅色短袖T恤,她的打扮還像她書裡那些她年輕時的照片一樣。
  • 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歡「最美味的川菜」
    逐漸從「後廚小子」成為「廚藝大師」的劉波平,開始帶著川菜赴法國、日本、菲律賓等多個國家獻技。同時,每年也有不少來自德國、英國、俄羅斯等國的米其林大廚到劉波平這裡尋找和品味「最美味的川菜」。「無論哪個國家的人,吃到美食後都會露出幸福的笑臉。」劉波平說,目前他正在不斷研究川菜的國際化表達,以便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川菜、喜歡川菜。
  • 最懂中餐的英國人扶霞 20年前 她就寫了一本地道《川菜》
    英國美食作家扶霞。但是這樣一句詩,被一位英國女士引用,並且放在她一本書的開篇,就令人稱奇了。  2021年開年,曾在川大留學,並且在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專門學過做菜的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的新書《川菜》,口碑不斷上漲,成為不可忽視的閱讀熱門。  在這本新書中,扶霞以川菜為核心話題,表達了諸多關於飲食和飲食文化的思考,體現出對川菜、中國飲食的誠意和執著。
  • 一個英國作家的中國美食冒險
    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帶著美國美食節目的主持人在成都街頭尋找小吃,看到賣豆花的挑擔,她停下來要了一碗,用略帶倫敦腔的「川普」詢問都加些什麼調料。味精、醬油、辣椒油、榨菜、蔥花、花椒麵,一樣不落。回到倫敦,她也會聽聽民謠歌手趙雷的《成都》一解鄉愁,成都是她的半個故鄉。
  • 比中國人還懂川菜的劍橋女學霸,研究中國美食超20年!
    扶霞的香料架我是一個很奇怪的英國人,我很少用我的烤箱,因為一直都是在炒菜,蒸菜,如果從一個美食角度來選擇我在哪個地方出生,肯定是在中國。我覺得中國飲食文化是世界第一,我真的覺得別的地方有些比不上。 自己的第一本書終於在中國出版 很多人知道我都是通過《魚翅與花椒》這本自傳,其實《川菜》這本料理書才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書。第一版是2001年在英國出版的,那時候在國外,幾乎找不到任何和川菜有關的圖書,所以我這本書一出來,反響特別好,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中國菜還有這麼多菜系,光是四川菜的多樣性就抵得上歐洲一個國家的豐富度了。
  • 當年偷走了茶葉秘密的英國人,還想「偷」我們的川菜?
    不得不說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這文化不僅體現在文學歷史上,在美食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曾經有一個外國人說要在一年的時間在整個中國的美食吃完,然而他已經在四川5年了。許多外國人在嘗過中國的美食,每個人都讚美很好吃,不同於外國的為了迎合他們口味的中餐館,他們在這裡吃到的是最正宗的中國美食。
  • 英國著名美食作家來貴州追溯宮保雞丁起源
    說起宮保雞丁,對美食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它與晚清名臣丁寶楨有關,丁寶楨去世後被清廷追贈"太子少保",後人於是將他最愛吃的炒雞命名為"宮保雞丁"。而丁寶楨出生貴州,又曾在山東和四川兩地任官,宮保雞丁也被後人分成了黔版、川版和魯版,其中在百度百科上就列出了關於宮保雞丁三地不同的做法。
  • 【中國那些事兒】「一句話一輩子」 巴新記者的中國情
    中國日報網11月22日電(潘一僑 朱月紅)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巴布亞紐幾內亞(簡稱「巴新」)這個國度遙遠而又陌生,但其實中國和巴新早在1976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剛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巴新作為主辦國開始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 這趟成都頂奢美食之旅,徹底顛覆了我對川菜的認知
    今年格外有口福,先是在杭州花1W+巨款拔草3家頂級餐廳隱藏菜單,顛覆了我對「杭州是美食荒漠」的印象。這一次我又飛去成都,挖到了在大眾攻略上找不到的餐廳美食,徹底顛覆我對川菜的認知。英國BBC在此拍攝了4集中國美食紀錄片,韓國美食綜藝節目《街頭美食鬥士》裡的白鍾元大叔,也被成都這座城市的人情味和美味沉淪。
  • 可克達拉-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你
    感謝打開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裡的原因有三:①:可克達拉市是新建的一個城市,城市的建設發展離不開人,需要更多的人來發展。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裡,來到這裡。②:可克達拉市一個即將成為公園城市,生態城市。
  • 外國國旗不是壯膽神藥,英國作家早就打臉亂港分子:「不是英國人不...
    2014年「佔中」事件發生後,一些港英分子持續拿英國國旗為自己壯膽,麥可·坦納曾通過社交平臺「臉書」發文說:「香港有種『我不是中國人』症候群,作為一個英國人,請允許我這樣說——你好香港人,請不要濫用我們的國旗標誌,你們不是我們的一份子,我們跟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想有關係。如果你們可以背叛自己的祖國——中國,有一天你們肯定也會背叛英國。請走開,謝謝。」
  • 講座回顧|劍橋博士跟你聊聊英國留學那些事兒【經驗篇】
    《中國遊客蜂擁到北約克郡炸魚薯條店》:這次被我們「資深吃貨」帶火的是英國的國菜——炸魚薯條。鮮嫩的鱈魚,裹上隔夜的麵糊,油炸後十分酥脆,再配上醬料裡的「勞斯萊斯」:塔塔醬,撒上鹽和醋,一道金黃香脆的美食就出爐了。
  • 英國上議院議員、國務大臣麥克·貝茨勳爵:我想了解中國如何讓那麼...
    正是這個很棒的主意讓我再次來到中國。我們本計劃用更長時間在中國徒步,但我在議會一直忙於「脫歐」事宜,因此只有2周時間。但我們仍希望看到中國在過去40年發生改變的很多例子,也希望將來有時間走訪更多城鎮。環球時報:您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興趣是怎麼產生的?
  • 美食紀錄片川菜出場僅10分鐘 只說麻辣被指片面
    這部總長350分鐘的7集紀錄片,僅在第6集中有不到10分鐘講到川菜。  「中國美食裡咋能少了川菜?」大為不滿的四川吃貨迅速在網上大加抱怨。有網友甚至說:「這是打壓川菜!」還有網友建議「再拍一部《舌尖上的四川》」。對於這些抱怨,該片顧問之一、美食家蔡瀾淡定地表示:「每個地方的人都這麼說。」
  • 「中國那些事兒」「一句話一輩子」 巴新記者的中國情
    中國日報網11月22日電(潘一僑 朱月紅)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巴布亞紐幾內亞(簡稱「巴新」)這個國度遙遠而又陌生,但其實中國和巴新早在1976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剛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巴新作為主辦國開始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 中國(成都)國際美食文化高峰論壇:舌尖之外 美食還有更多的內涵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明海)「我今天要講的題目就叫做舌尖之外的創新,可是,我要先從舌尖這件事情講起。」5月15日下午15時,被譽為中國臺灣文創教父的臺灣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吳靜吉這樣開始了他的演講——《舌尖之外的創新》,在他看來,「美食屬於日常生活,但又超越了日常生活」。
  • 中國白酒在日本火了:「吃川菜配白酒」迷住日本人
    白酒雞尾酒(圖源:日經中文網)海外網7月5日電中國的白酒由於酒精度數高,且帶有一種獨特的強烈香氣,一直被認為不適合日本人。但日媒近日指出,現在中國代表性的白酒正悄悄地在日本掀起熱潮,「吃川菜配白酒」「白酒雞尾酒」等都使得白酒在日人氣不斷提升。白酒雞尾酒受到日本女性歡迎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日報導,在東京新宿有一家名為耶利米(Jeremiah)的酒吧,店長市川寬曾在日本「全國花式調酒師技能競技大賽」上獲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