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孩子10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要抓住

2020-12-17 騰訊網

家長想方設法地讓孩子能接受到最細心的照顧,最全面的教育,盼望著子女成龍成鳳。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會發現他們自己的努力似乎常常不能起到效果, 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主要原因是父母沒有掌握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沒有在相應的階段做出與之匹配的訓練,從而導致這種結果。

哈佛大學的理察教授,曾經對大腦發育的研究進行過研究,研究表明: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在一生中僅發生過3次,而且發生在10歲之前。

也就是說,孩子在10歲之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一定要抓住,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一、0-3歲

0-3歲時寶寶大腦的腦重會從成人的1/4發育到75%(看下圖)。

0-3歲不僅是大腦腦重增長最快的階段,也是腦神經元聯結(聯結越多大腦發育越快,越聰明)最多的階段。

經科學研究發現:嬰兒比成人具有更多的神經元和神經聯結,這是因為在大腦的發育過程中,形成聯結的神經元會把其他神經元「趕跑」。所以說0-3歲是第一個「變聰明」的時機。

那該如何變聰明呢?Riesen博士用2批小白鼠做了一場關於腦科學的實驗,給其中一批只提供吃住環境。而對另一批白鼠,不僅提供吃住,還提供了各種玩具。

過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後者的大腦容量和腦部溝壑遠勝過前者。所以得出結論:沒有獲得適當的刺激,大腦中的神經元將退化。

為了使實驗更嚴謹。科學家又以人類幼嬰為對象做了調查。調查發現,高收入高學歷的家庭的孩子頭圍要比普通家庭孩子大。

這是因為條件優越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度更高,平時詞彙量的輸出要高於普通家庭,給孩子無論是視覺、聽覺觸覺的刺激更多。

所以這個階段想要開發孩子的大腦,就應該從出生開始給孩子提供,從感知覺到運動、再到語言、環境、認知社會性等等多方面的刺激。

二、5-7歲

研究發現,孩子在6歲時大腦能夠發育70%-80%。

孩子右腦發育進入最迅速的一段時期,孩子過了6歲以後,大腦發育從右腦轉移到左腦,此時抓住了,對孩子來說受益匪淺。

W. Sperry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提出左右腦分工理論,其中右腦被稱作藝術腦,擅長空間想像、藝術、音樂等等領域,所以很多藝術家、科學家、設計師這些有創造力的職業都是右腦發達者。

想要開發右腦,可以通過讓孩子記憶圖片;兩個手同時寫字;經常用左側運動(右腦控制左邊軀體,左腦控制右邊軀體)。

三、8-10歲

8-10歲開發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極為關鍵。這段時期對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響。但同時,孩子極易產生厭學情緒,父母的管教有時也無濟於事。

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大腦有一個特點就是接受的指令越多,就會表現的越差。所以想要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引導是關鍵,而不是命令孩子。

可以改變同孩子間的相處模式,尊重、平等,像朋友一樣與孩子交流,這會讓孩子感覺更自在,更願意接受家長的教導。

家長要盡力去激發孩子運用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讓孩子打心眼裡自己想要去學習才能發揮孩子的最大潛力。

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珍惜抓住孩子在10歲前,大腦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在這期間培養孩子將事倍功半。

相關焦點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恰如其分的讚賞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徑。要相信任何人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要相信孩子會有進步。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和教育,就像使孩子成長的崎嶇山麓的扶梯,有了它的支持,孩子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峰。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交出什麼樣的畫作,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係。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
  • 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建議幫孩子抓住一次,別留遺憾
    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哈佛大學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曾帶隊進行過關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方面的研究,最終得出結論:孩子一生中大腦的發育有三次高峰期,如果家長能根據大腦的發育規律,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就能提高大腦的發育水平。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 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
  •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相較閱讀而言,親子交流更有利於孩子思維開闊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相較閱讀而言,親子交流更有利於孩子思維開闊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於是很多父母開始將孩子變聰明的方法壓在閱讀上,認為閱讀能夠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增加孩子的思考問題的深度,開闊孩子的眼界,於是就拼命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書籍,到頭來卻發現收效甚微。
  • 哈佛大學教授: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其實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研究發現,經常被嘮叨的孩子更容易生病,尤其是對孩子們的大腦發育影響巨大。而且,這種損害通常是潛在的,父母很難察覺。三、 父母大喊大叫,孩子們心煩意亂幾年前,一份發表在《兒童發展》雜誌上的研究報告指出,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就像體罰一樣糟糕,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情感出現問題。
  • 孩子「超強記憶力」並不難,抓住6歲前的記憶黃金期,提升有方法
    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聰明!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路上走的順暢,有所成就!很多家長也相信,超強的記憶力是孩子成就路上的有力武器。 研究表明,孩子的記憶力的提升最好從6歲前抓起,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超強記憶力!
  • 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李玫瑾:爸媽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人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若是能好好利用這3個階段,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計劃的訓練,寶寶會更聰明!李玫瑾教授也表示:務必幫寶寶抓住一次機會。 3、4歲~6歲 4-6歲的寶寶大腦發育完成率已經個成人差不多了,這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後一次高峰期了,爸媽一定要為孩子抓住
  • 三歲兒子總是說個不停,媽媽實感無奈,愛說話的孩子其實更聰明
    前幾天,表姐帶著她的三歲兒子來我家做客,這孩子一進門就叨叨個沒完,頗有些自來熟的感覺。從進門打招呼,到和我家孩子一起玩,然後分享玩具,再到吃飯,這孩子小嘴就一直說個不停。別說,這孩子雖然只有三歲,可不僅日常用語說得很溜,時不時還能說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四字成語,著實讓我有些佩服!
  • 哈佛最新研究:孩子一生只有3次腦部發育高峰期,至少要抓住一次
    對此,哈佛的研究團隊就有個最新研究,警示家長一定要關注對地方,因為孩子一生只有三次腦部發育高峰期,至少要抓住一次。 孩子的大腦發育高峰期到底是哪三次? 第一次:寶寶出生到三歲的時候 寶寶這個階段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因此會不斷地摸索事物,這個時候的寶寶也會顯得很"過動",什麼事情都想試一試。除了嘗試以外,寶寶還會去模仿別人的動作,或者想自己一個人去完成一樣事情。
  • 孩子最好幾歲開始學英語?心理研究表明,不要晚於這個年齡
    但是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中,難免會有很多困惑,比如:孩子什麼年齡適合學英語,過早的學習英語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漢語學習?用什麼樣的方式培養更利於孩子的英語學習?上英語培訓班還是在家裡自己教育更合適?今天我們就結合一些科學研究的經驗,解答父母的困惑,幫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學好英語。
  • 孩子6歲前,經常玩這5個「腦力」遊戲,鍛鍊思維越來越聰明
    孩子的智力開發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睿智,出類拔萃。孩子6歲前,經常玩這5個「腦力」遊戲,會鍛鍊思維越來越聰明。6歲前要多玩「腦力」遊戲根據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全盛期。
  • 13歲少年面對100萬不心動:給孩子潑冷水的父母,最聰明
    然而,假駕照事件、贊助商事件以及後來的禁賽風波……孫楊在賽場外的種種表現讓人不禁反思,沒被潑過冷水,一路被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孩子,真的好嗎?1978年,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發表了一份關於教養方式的研究。該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全盤接受,對孩子的想法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獨立性差,缺乏責任感,很容易衝動,而且有較強的的攻擊性。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現在人們生活在高速發展的社會,就連孩子都開始了「超前教育」,每天都要上早教班了!我身邊就有很多父母把孩子送上了早教班學習,比如學習舞蹈、繪畫、唱歌等等,每個父母都想著全方面培養孩子。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 孩子身高進入「猛漲期」,會有3個異常,家長抓住機會,讓娃多長10公分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個子高高的,特別是男孩子,個子高的話將來在工作上會有很多的選擇機會。看到孩子遲遲不長個或者長得慢,父母的心裡也非常著急。其實,孩子的身高增長是有規律的,通常會在某一段時間內,出現直線式的增長,這也被稱為孩子的「猛漲期」。
  • 這3個胎兒大腦發育「黃金期」,孕媽要抓住,孩子智商不會低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聰明,變得更加優秀,固然孩子的智商大部分是由遺傳來決定的,但是也千萬不要忽略孕期的營養和後天的教育和培養。所以家長們要重視起來,不要總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在孕期就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首先,懷孕3到6個月,大腦的初始發育在懷孕3到6個月,是大腦的初始發育時期,這個時期寶爸和寶媽們要抓住。
  • 1.6m男生相親被拒31次?抓住生長關鍵期,別讓身高耽誤了孩子!
    當達到理想身高后,再做一個二次手術,把套在腿上面的固定器取出來。  這個「看著都疼」的手術,如果成功了確實能夠讓人長高6—10CM,但是萬一失敗,腿就廢了。  有人說,為了變高,至於這樣不要命嗎?  要知道,若不是飽受矮個子的痛苦,誰會去冒險做這種手術呢?
  • 國外研究表明:家裡這位成員帶娃,孩子更聰明,連媽媽都比不上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所以從小開始,就下各種努力培養孩子。但除了外在環境的培養,孩子聰明與否,也和日常帶娃的那個人有關係。    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更聰明  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做過一項實驗,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聰明。他們在學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 為啥現在孩子身高普遍1米8?父母抓住機會,讓孩子再「竄一竄」
    不難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高了,寶媽云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都上高中了,個子還維持在一米七不到的高度,這讓云云特別揪心,難道是自己的基因耽誤了孩子嗎?這天學校組織家長開家長會,很多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云云發現,他們的家長也沒有很高的樣子,可是為什麼孩子普遍比較高呢?
  • 孩子將來是不是富人,7歲前能看出來嗎?看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
    關於數學能力與未來財富的關係,英國財政研究也有相關調查,他們發現10歲時數學很好的孩子,通常到30歲後,比其他情況相同孩子的收入平均高出7%。——電影《教父》為什麼要看7歲之前的這兩項能力?那為什麼一定是通過7歲前的閱讀和數學能力去判斷呢?思考一個問題,現在讓你安安心心坐下來去讀書卻很難!這是為什麼?因為你7歲前就沒有閱讀習慣,數學也是如此!
  • 孩子長身高的3個「黃金期」,爸媽若能抓住,娃可長高10釐米
    ·觀察法:觀察孩子平時穿的衣服是否變小,褲子是否變短了。正常情況下,孩子在0-1歲會長高25裡面,1-2歲會長高10裡面,2-3歲會長高7-8裡面。 關於睡眠 據很多研究表明:睡眠質量差的孩子要比同齡孩子矮。究其原因,是因為孩子在睡眠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時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