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兒子總是說個不停,媽媽實感無奈,愛說話的孩子其實更聰明

2020-12-11 幼教咖

前幾天,表姐帶著她的三歲兒子來我家做客,這孩子一進門就叨叨個沒完,頗有些自來熟的感覺。從進門打招呼,到和我家孩子一起玩,然後分享玩具,再到吃飯,這孩子小嘴就一直說個不停。

別說,這孩子雖然只有三歲,可不僅日常用語說得很溜,時不時還能說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四字成語,著實讓我有些佩服!我發現,這孩子不僅吐字清楚,邏輯也很縝密,有時候說出來的話還真有幾分道理。

於是我好奇地問表姐,是不是經常給孩子看書,才讓孩子表達能力變這麼強!可表姐略帶苦笑地說,這孩子生來就是話嘮,和他爸爸一樣,一回家就說個不停,有時候都覺得他們父子好煩!

可最近麻省理工卻做了這樣一項研究部,結果表明愛聊天的孩子要更聰明,超過那些總是安安靜靜看書的孩子,思維更加活躍,掌握的詞彙量也更大。這是怎麼回事呢?

01閱讀多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不,親子溝通讓他們更聰明

近年來,國內的早教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也堅信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重要性,於是大家紛紛不惜花費高價讓孩子上早教,促進早期智力的開發。

其實,人們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之前在美國早教界就有一種關於「3000萬字差距」的說法。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曾花費兩年多的時間跟蹤了42個家庭。

他發現,這些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同,孩子的語言發育也有差距。在孩子四歲時,出身貧窮的孩子要比那些出身富裕的孩子少聽3000萬個單詞,同時他們的智商也存在一定差距。

等到這些孩子長到10歲時,這位人類學家發現,當年那些多聽3000萬個單詞的孩子的確學習成績要更好,同時智商也更高。於是,人們堅信「3000萬字差距」這個理論,紛紛注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及詞彙量的積累,甚至將其送往早教機構。

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麻省理工的一項最新研究或許能給出答案。他們聯合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共同對30多名4到6歲的兒童進行測試,主要是觀察孩子們在接受不同信息時,大腦語言區域的活動性是否有差距。

為此,他們在這些孩子收聽音頻故事和與家長互動時,分別利用大腦掃描儀來搜集孩子大腦產生的核磁共振圖像,並對這些素材進行分析研究。

結果發現,孩子與父母互動溝通越頻繁,大腦的語言相關區域活動性越強,所以他們認為,真正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並不是什麼閱讀、詞彙量的增加,而是與父母的溝通互動。

看來,父母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多溝通、多互動,遠比什麼上早教、多讀書要有用得多。

02分析

對於這項研究結果,不少網友表示:看來又有理由省下早教費了!也有網友說,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昂貴的早教!的確,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不少父母平常忙於工作,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還是要儘量抽空多加陪伴、溝通才是。

03親子溝通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思維更靈敏

1.儘量和孩子聊他感興趣的話題,且不要隨意打斷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經常能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特別有興趣,比如男孩總是樂此不疲地玩汽車,他們喜歡聊一切和汽車有關的話題,那麼父母就可以多和孩子聊這方面的問題。當孩子侃侃而談時,我們也不要隨意打斷,要儘量順接著他的話往下聊。

2.儘量啟發孩子做進一步思考,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很多孩子總喜歡追著父母問「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時父母可以嘗試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反問他「你覺得他像什麼」,這就有助於啟發孩子進行進一步思考,並圍繞一個點儘量展開豐富的闡述,讓孩子獲得更多詞彙量。

3.溝通時語氣要平和,保持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

親子溝通的內容很重要,但態度和環境也同樣重要。試想如果是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很難安靜下來去仔細思考父母所說的話。當父母情緒激動、帶有怒氣說話時,孩子也很難聽進去。所以在親子溝通中,父母語氣要儘量平和,多往積極正面的方向引導孩子。

其實,良好的親子溝通不僅可以讓孩子思維更活躍,語言表達能力更完善,還有助於親子情感的建立,讓孩子身心發展更健康。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相關焦點

  • 李晟兒子學媽媽叫「老公」,學舌期這樣引導,孩子會說話又聰明
    在最新一期綜藝節目《婆婆媽媽》中,李晟和李佳航帶著自己2歲的兒子小小航上節目,節目中有一幕,李晟叫李佳航「老公」。沒想到,李晟兒子也學著叫「老公」。然後李晟糾正兒子說,「我老公」,沒想到兒子繼續跟著學。然後他們對話的畫風就變成了下面這樣:李晟:我老公!小小航:我老公!李晟:我老公,你爸爸!
  • 為啥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這些毛病別嫌棄,是聰明表現
    「文/育兒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每一個孩子的降臨,身上都帶著父母對他們的期許,盼望著他們平安健康,盼望著他們成為棟梁之才,可帶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幼兒時期最難帶,尤其是三歲以後的孩子,動不動就會變成把家拆了的「熊孩子」。
  • 孩子淘氣要「上天」?哈哈,別嫌棄他,那是聰明的表現,別不相信
    昨天閨蜜到我單位辦事,中午一起吃飯,由於好久不見兩人聊得比較嗨,期間她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她說現在就怕過周末,因為看到兒子心裡就打怵,小傢伙天生就是一個話癆,只要睜開眼就不停地在說,並且還有沒完沒了的古怪問題。
  • 單親媽媽兩個兒子成億萬富翁:聰明的父母,都捨得用孩子
    1.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有更有自信易成功1993年,一個叫莎拉的母親將她的三個孩子帶到了以色列。那時老大14歲,老二13歲,小女兒才3歲。莎拉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媽媽,雖然自己身世悽慘,從小到大吃了不少苦,但她一直秉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即使工作再累,也不忍心讓孩子們幫一下。她經營著一個很小的攤位賣春卷。孩子們上學時,她忙著做春卷賣。
  • 這4種孩子看起來挺聰明,其實是「假聰明」,將來沒有多大出息
    有些孩子小時候表現得很機靈,這樣的小孩子總是十分討人喜歡,他們說話很像小大人,大人們都容易覺得這樣的小孩子比較聰明,甚至認為他們的頂嘴也是童言無忌,他們偷懶也反映了其中的智慧。這4種孩子看起來挺聰明,其實是「假聰明」,未來沒有多大出息事實上,有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看似聰明卻只是「假聰明」,小張的兒子淘淘從小就能說會道非常討人喜歡,像個小大人一般,並且有時候他還很會跟大人「講道理」,說的一套一套的,很多時候讓小張都啞口無言。
  • 兒子三歲生日,婆婆買了個幾十塊錢的蛋糕,還滿大街炫耀
    琪琪和婆婆在一起三年,這三年,婆婆花錢少之又少,甚至給自己的孫子也是捨不得,有時候琪琪的兒子說「奶奶,我想吃好吃的」婆婆總是裝沒聽見,琪琪真的很難過。。這次,琪琪的兒子要過三歲生日的,婆婆突然心血來潮,還說這次要給孫子買個蛋糕,琪琪以為自己聽錯了,沒想到婆婆又強調了一遍這次蛋糕她買,琪琪並沒有說話,婆婆見琪琪沒說話,就轉身出門了,等琪琪帶兒子上街玩耍的時候,只聽大家都在說「琪琪,你家孩子要過生日啦?」琪琪答應是,鄰居們都說「好啊,你婆婆還說買個蛋糕呢!」
  • 三歲孩子說話不利索,醫生懷疑語言障礙,媽媽立馬哭了
    隔壁鄰居的孩子才一歲半就能說出連貫的話語,時不時還能蹦出成語來,而我閨蜜家的孩子三歲了,說話還不利索,去醫院體檢,醫生說是語言發育遲緩,叫多觀察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抓住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嬰幼兒期孩子語言發展大致可以從0-3歲來劃分:(一)0-1歲:語言準備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從不會說話到會發出a, o這樣的簡單的音,到會發出無意識的mama或baba的音,孩子逐漸能感受到大人的意思並且努力地在模仿
  • 給媽媽,金川六十歲兒子仍是媽媽眼裡的孩子
    給媽媽,金川六十歲兒子仍是媽媽眼裡的孩子 她們的聲音 也感覺到您盼我回家的心情 我說安排好了就來陪您 您說退休了還有什麼事情 我說都是小事 這就回來陪您 我回到媽媽身邊
  •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其實兒子也可以「暖暖的,很貼心」
    這幾天,總有人問肚子裡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我沒想那麼多,男女各有各的好,我也不認為哪個就一定更好,只要是個健康的娃就行。而且,誰說的兒子就不會是個小棉襖呢?老大現在九歲了,一直都是暖暖的,很貼心,這九年,我幾乎就沒覺得有多累,因為他是個極其省心的孩子。昨天晚上跟他爹吵架,氣得我坐那兒一動不動,眼淚都流下來了。
  • 孩子說話不算數怎麼辦
    受動畫片《鐵膽火車俠》的影響,孩子們都愛玩、愛買火車俠玩具,店裡的火車俠可謂琳琅滿目。偉偉媽媽卻為此苦惱不已,就為了火車俠,兒子和她不知鬧過多少回了!偉偉要買火車俠,每次都約定好:這是最後一輛了!但偉偉卻總是說話不算數,總要鬧著買新的,火車俠不知換過多少輛了,新的還在繼續買進來。
  • 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人來瘋」?這種管教方式,家長要改變了
    」,「孩子這麼小就這麼聰明」等等,都能證明外向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其他人的肯定。可是孩子非常外向,真的是好事嗎?如果是「人來瘋」性格呢?家長需要面臨哪些問題?有沒有想過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同事小玥家的兒子就是典型的「人來瘋」性格。早些年見到小玥兒子的時候,感覺這小孩真聽話,媽媽說什麼就是什麼,可聽小玥說:「我兒子的性格太軟弱了,見到生人就不敢說話,這以後上學工作進社會可怎麼辦。」
  • 9歲兒子喜歡看媽媽換衣服 兒童性教育怎麼做?
    7月19日到7月21日,在杭州舉行,參加者是6-10歲孩子和他們的家長。  錢江晚報記者旁聽了三天的課程,發現面對性,家長們比孩子更焦慮,即便是那些在性教育方面做了不少準備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提問時,也會不知所措。
  • 女白領出差爽約孩子生日 兒子稱羨慕別人家媽媽
    這並不是鄭女士第一次對兒子「爽約」,但這一次9歲的兒子是真生氣了,一個星期沒跟她說話。「我也不想這樣,覺得虧欠孩子。但我要賺錢養家,怎麼辦?」鄭女士9日苦惱地致電本報記者,感嘆道,當個職場媽媽怎麼這麼難!  生日會被迫取消  鄭女士是一家財務公司的部門主管,非常忙碌,她丈夫長年出差。2月1日是兒子蜂蜂的生日。
  • 爸爸媽媽抱抱我,你們的愛會照亮孩子的內心!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1最近我發現兒子總是會纏著回家的媽媽。見到剛剛進屋的媽媽,他會找她說個不停。有時還會跟媽媽說,「媽媽,你抱抱我,抱抱我嘛。」每次媽媽也會到他的身邊,抱抱。而小傢伙還會趁機在媽媽的臉頰和額頭親親。一天沒有見到媽媽,孩子總是喜歡能得到一個愛的抱抱。
  • 黃聖依曬小兒子,4歲小寶濃眉大眼像媽媽,9歲哥哥像霸道總裁楊子
    文/刺惟惟 眾所周知,演員黃聖依與丈夫楊子育有兩個兒子,分別是9歲的大兒子楊安迪和4歲的小兒子楊安麟 。因為之前黃聖依帶著大兒子安迪上過熱播綜藝《媽媽是超人》,所以大眾對安迪更熟悉,這些幾年過去了,曾經咿呀學語的小兒子也長大了。
  • 孩子不聰明是因為媽媽?這個鍋媽媽不背
    有一個美女對愛因思坦說,我們結婚吧,生一個孩子,相貌像我,智商像你,一定非常完美。愛因思坦說,萬一相貌像我,智商像你呢?愛因思坦的說法有一定道理,遺傳學發現關於智商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母親提供X染色體,所以孩子的智商會遺傳自母親,而一個人的智商,遺傳的影響可能佔到50%-60%,所以說聰明的媽媽很可能會擁有聰明的孩子。但是,孩子不聰明會因為母親不聰明嗎?或者,孩子的智商只受母親的遺傳的影響嗎?
  • 「媽媽你真漂亮!」孩子笑嘻嘻誇媽媽,媽媽的反應讓周圍人笑翻了
    上次回老家,大家很久沒有見過了,就都聚到了嬸子家裡,大家一起玩一下、吃個飯。一個姐姐帶著她家小姑娘來的,小姑娘從小學舞蹈,氣質很好,長得也漂亮,大家都挺喜歡她的。結果沒一會兒,小姑娘就成了媽媽的腿部掛件,不停的誇媽媽:「媽媽你今天真好看!」
  • 有這四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可能會很聰明,看看你家寶寶中了嗎?
    同事筱筱最近很煩惱,自從兒子生下來後,就一直是給婆婆在家幫忙帶,自己白天要上班,也只有下午下班後才能有空陪陪兒子。就在上周,筱筱下班後帶著兒子在小區裡面玩,在跟小區裡面的小孩玩遊戲的時候,筱筱發現兒子總是跟不上別人的節奏,甚至有時還很木訥的站在一旁。
  • 如果你生了個兒子,這些事你越早知道越好!媽媽必看!
    關注男孩成長的心理學家們把男孩的成長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分割線第一階段(0-6歲)溫柔幼年這段時期裡雖然父親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主要是媽媽的寶寶。他們需要很多的愛和安全感。有分離焦慮症的男孩可能會在幼兒園表現的好動或者有攻擊性,大人們很可能會他貼標籤,說他好動愛打人,而這個標籤可能會一直跟隨他。如果是由家人照顧或者是在只有幾個孩子的小型家庭式託兒所由有愛心的老師照顧,男孩會適應更好,分離焦慮症會降低。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裡特殊的位置的人度過幼年期。
  • 「外甥狗,吃完就走」,為啥孩子抗拒去姥姥家,背後原因很無奈
    玲玲是老三,上面有一個二哥,有個大姐,下面有一個小弟。不用說,在這個家裡小弟是受寵的,玲玲在小弟出生前最受寵。 每年過年、中秋,這一大家子人就會聚在一起。這不,今年玲玲帶著8歲的兒子在爸媽家住了小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