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兒童遊戲治療師、親子關係專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一書中認為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一步是及時而準確地「翻譯」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心需求,第二步是將我們的關懷、愛心、讚賞、鼓勵、期望和界限等,「翻譯」成讓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可以說,遊戲是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
生活中面對壓力而緊張的時候,我們總是把遊戲的環節丟到腦後。「遊戲是一種生活態度,遊戲不僅好玩,也讓家庭教育更有效。」勞倫斯·科恩認為遊戲力包括聯結和態度兩個方面:聯結,就是家庭有一個非常好的氛圍和關係,可以讓一切都順暢地進行;遊戲化的態度,這需要我們非常深地向內去看自己,去審視自己的期待,以及自己對孩子的擔憂等。
如何做一個擁有遊戲力的家長?勞倫斯·科恩建議家長掌握五種工具。
建立聯結可以解開繩結
勞倫斯·科恩認為聯結是一種狀態,它容易意會,卻很難言傳。當父母與孩子建立聯結、向孩子傳遞愛的時候,他們就感覺很安全。而父母與孩子聯結斷裂、對孩子生氣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得很膽怯、很緊張或者很恐懼。孩子不在乎我們在乎的那些事,比如說希望房間保持整潔;我們也不在乎孩子在乎的那些事,比如一兩歲的小孩坐在自己的餐椅上,會不停地把他的食物、東西往下扔。勞倫斯·科恩舉例說,父母不在乎孩子幹什麼的話,我們與孩子的「聯結之塔」就破碎了。
聯結斷裂是很多行為問題的根源。「對父母來說,遊戲是與孩子重建聯結的最佳方式之一,因為遊戲歡樂、有趣,並且要求我們大人跟隨孩子進入他們的世界。」父母與孩子重建聯結的首要任務是坐到地板上與孩子一起玩,聽聽他們說什麼。
如果兩個孩子為了爭搶一個玩具而打起來,孩子之間的聯結是斷裂的,而你和他們的聯結也是斷裂的。勞倫斯·科恩建議:「父母不要衝著孩子大吼大叫,而是跟孩子說:『終於輪到我來玩這個漂亮的小馬了,難怪你們總是為這個打架,它看起來真漂亮,現在終於輪到我玩了。』結果每一次都奏效,因為你成了他們倆的敵人。」
日常生活中家長會和孩子產生衝突,讓家庭氛圍非常地緊張,這稱之為「繩結」。勞倫斯·科恩認為傳統說教的方式是無用的,需要想辦法把這個結鬆開。他5歲的女兒有一次突然說:「我不會穿衣服,你得幫我穿。」那時無論從事實上還是從邏輯上來說孩子都會穿衣服了,他很自然地跟女兒爭論起來,這樣他們之間的問題就成為一個真正的「繩結」了。勞倫斯·科恩說:「我嘗試去幫她,當靠近她的時候,有點緊張,看起來不像真的想幫她的樣子:『好吧,我來幫你。』」女兒說:「你走遠點,你走遠點。」「好好好,那我走了。」女兒又說:「別別別,你得待著,你得幫我。」這樣他們的繩結就慢慢地鬆開了。
聯結斷裂就是和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需要一些工具幫助我們跟孩子調出相同的頻道。「調頻也是遊戲力理論中的一個領域,相當於你想從收音機中收到一個頻道,需要不斷地去轉那個旋鈕,找到最佳的位置。」用到人和人的互動上,如你看著孩子的眼睛,你們倆有眼神的交流,當他做出一個表情的時候你回應他,這就是調頻。
當孩子剛剛去探索世界,從你的身邊走開,走幾步以後,他們會回望一下,跟你確認是不是可以。然後你就用眼神告訴他你做得很棒,這也是調頻。「調頻的遊戲適用於所有的成人和孩子,其實是一種很特別的調頻過程,因為你需要靠能量去調頻,你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同時感受到對方的能量。」
勞倫斯·科恩舉例說,對那些有攻擊性的孩子來說,身體遊戲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讓孩子釋放一下他的能量。身體遊戲也適合那些膽怯或者害羞一點的孩子,因為你會跟他的力量去匹配,他就會感覺到你內在的力量。相互推手遊戲的最後一步可以進行到有競爭的環節,讓孩子通過努力獲得勝利,從而建立起內在的自信心。到一個節點時孩子會說:「不要老讓著我,我需要一場公平的競爭。」
用充滿聯結的方式說「不」
「你不能要這個東西」「你不能這麼做」,或者「孩子你不應該做這事」,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對孩子的要求說「不」。勞倫斯·科恩認為人們不願意輕易拒絕別人,因為一旦說「不」的時候,好像總得帶著怒氣去表達。我們害怕拒絕孩子,他們會哭或者很生氣。我們給孩子設限,自己就會覺得很困惑也很受挫,因為設限意味著我們和孩子的聯結斷裂了。
如何既能保持聯結,又給孩子設限,勞倫斯·科恩建議首先要注意我們的語調,學會用放鬆的語氣說「不」。如「我今晚可以吃冰激凌當晚飯嗎?」「我今天可以不去上學嗎?」「我可不可以不上高中了,我想去參加樂隊。」等等。面對這類問題,我們可以用放鬆的方式說「不」,以便和孩子產生共情:「我特別理解你把冰激凌當晚飯,肯定特好玩。」「今天不用去上幼兒園,我一整天都在家裡陪著你。」「你希望從高中直接退學,然後去參加這個樂隊。」
說完他就會想這只是自己的願望和想像。用這種聯結的方式說「不」,就讓孩子將這種幻想真的想像出來。
勞倫斯·科恩認為在聯結狀態下說「不」,就是用積極暫停取代消極暫停。不要讓孩子到房間裡去冷靜,或讓他自己坐在一個冷靜角、樓梯或者凳子上反省。「只有孩子感覺到聯結斷裂,他們才會出現不良的行為,如果用消極暫停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就會導致更多的聯結斷裂。
父母應該用比較輕鬆的方式把他們領到非事發現場,跟他們坐在一起面對剛才發生的事情。很多父母會擔心:「如果孩子有了不良行為,我還擁抱他,還對他表示愛,這是不是在鼓勵他們,讓他們繼續有不良行為呢?」勞倫斯·科恩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孩子這樣認為,因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非常渴望得到愛和關注,當父母給了他愛和關注的時候,他就放鬆下來了。」
蓄滿孩子的空杯
每一個人生下來內在都有一個杯子,需要用愛、情感、關注去注滿它。「杯子滿了,孩子會變得合作、快樂、充滿創造力。杯子空了,孩子會變得不愛合作、愁眉苦臉,不停地製造麻煩。」對於嬰兒來說,我們怎樣才能蓄滿他們的杯子呢?比如說給他們提供食物、讓他們感覺到溫暖、他們需要的時候去抱抱他們。孩子長大一些後,通過做一些很有趣的活動,和朋友在一起,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去蓄滿他們的杯子。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通常也意味著他們內在的杯子是空的,我們要成為一個能夠蓄滿孩子空杯的專家。給他們擁抱、情感的支持和關愛,或者是傾聽他們,或者是對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幫助孩子蓄滿杯子。
「蓄滿的杯子,也就是親子間的緊密聯結,會在孩子的內心建立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合作、自信、靈活。而安全感的缺失,就可能導致孩子緊張和膽怯。」勞倫斯·科恩還提醒家長不要忘記蓄滿自己的杯子,如果你一整天去傾聽他人,把你的關注給予他人,誰又給你這樣的傾聽和關注呢?你要確保你的杯子不要太空,因為你還要幫你的孩子去蓄杯呢。
勞倫斯·科恩強調,遊戲力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它不僅僅是工具或者是技巧,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或生活哲學,是一種真正幫助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方式。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3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