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團旅遊,導遊帶遊客去購物的地方,這其中會有什麼套路?又會怎樣選擇呢?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互動喔跟團遊時。真的那麼單純的導遊賺錢伎倆嗎?其實不全是也許大家一直罵錯人了來看看,v購物回扣。一個15年從業人員的自白:購物回扣的前世今生。因為回扣算不上套路。沒有很深的套路。
遊客購物,帶去購物點。導遊回扣。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交易去路,所以根本說不上有多深的套路存在所謂「套路深」社會一致在黑導遊強制購物的過分渲染下,對購物店產生的一種心理感覺。但是嚴格來說,這算不上「套路」因為這中間沒有什麼迂迴曲折的連環坑讓你踩得慘不忍睹的對於正規操作的購物店,如果你把導遊當作銷售員,那麼想想多少行業的銷售,也在靠著售賣產品提成拿工資的可能心裡就會舒坦一點了。
購物店賣假貨、老鄉店等伎倆,如果真要說有啥「套路」那應該就是一些在購物、提成上橫生的枝節。歸結起來。也是現在早已為遊客熟知的招了。一個15年從業人員的自白:購物回扣的前世今生。全國旅遊業最早發展起來的地方,廣東。也在這裡從事旅遊長達15年了這個旅遊意識相對更成熟的地方,也經歷了旅遊購物從開始到今天的變革。就讓我來告白一下,關於旅遊購物店「黑幕」前世今生。
旅遊發展的黃金年代。1.0版本:上個世紀。應該都是發生在90年代以前的事情。因為當時我尚且是一介學生妹,旅遊購物店的1.0版本。所以都是從前輩口中道聽途說的而購物店會給回導遊佣金。放在市場上來看,據說那時候真的一個「黃金時代」導遊為當地購物店帶去客流。這真的很公平的交易。而且,當時無論是國內遊、出境遊、入境遊,都是蓬勃發展的進程當中。國人出外旅遊,或者華僑、外國人到中國旅遊,作為旅遊6大元素之一的購」絕對免不了。
沒有太多的坑,當時的購物店也是相對純淨版。只是商品價格相對市場上要貴,因為要預備一定的回購給到導遊。但是對於在旅遊路上人生地不熟的遊客而言,當時通訊設備並不發達、消息流傳相對封閉的年代,遊客是很少渠道去獲取關於目的地的信息的導遊的作用非常重要。遊客出門,總希望帶點手信作為旅途上的紀念,那麼相對集中的購物店的好處,也就在於它能讓遊客省時省力地買到各種地方特產。
必須看到上個世紀,還有一個現實。旅遊尚且是一件「奢侈品」就拿泰國為例,從中國公民剛開放旅遊,90年代中,每年的價格都是直線上升的當時在華南市場上,售價8千到1萬多的東南亞產品很正常。前輩們說,那個年代做旅遊產品的廣告,就像今天的樓市廣告那樣,主調都是早買早划算」。
但不能忽略的一個是消費者都是全部承擔自己的旅費。意思就是說,當時旅遊產品貴有很多原因。乘坐飛機去泰國住了5晚超豪華酒店、吃喝玩樂的那都是自己掏的錢。所以在1.0版本時,購物店的回扣都真的導遊的收入。導遊從9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很多是沒有跟固定公司籤約的那也就說沒有固定工資。導遊服務費和回扣,也就是導遊的收入構成的大部分。
套路的不是購物店,2.0版本:市場競爭激烈。而是旅遊團。也就是個人投身旅遊的年代,去到千禧年後。旅遊市場也就在急劇地變化了一個是先出去那波遊客,旅遊意識日漸成熟,對於購物團行程的覺醒;另一個就是社會在進步,經濟發展,越來越多人出去旅遊,但是卻沒有成熟的旅遊意識,喜歡從價格上判斷去選擇旅遊產品。也就是這個時代,不合理低價團開始陸續出現了
改變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轉折,不合理低價團的出現。同時也是改變導遊收入,讓導遊在收入直線下降的同時、壓力直線上升的轉折。個人比較幸運,從出道開始就投身在一家國企背景的旅行社,並一直作為旅遊局的標杆單位在規範,所以我職業生涯中無需過多面對這些不良的市場潛規則。但是小夥伴們很多就沒有這個運氣了。
399元港澳5天…這些看起來很吸引的價格,所謂「不合理低價團」應該大家都非常熟識。999元泰國雙飛6天。背後都存在著眾多貓膩。但是有一個事情是非常明確的成本擺在那裡,旅行路上,乘坐飛機要錢、吃住行要錢,這些都不是免費的旅行社是機構,不是開善堂的為何要做虧本生意?
就在消費者報名參團、沒有為自己的旅程全額付款的同時,所以。旅行社把這部分差價的賺取,轉移到消費者在旅遊過程中的消費上。但是旅行社也不是笨蛋,不可能自己全部承擔這過程中全部的風險。要是這個遊客沿途什麼也不買,那不就虧了所以旅行社又把直接面對遊客的導遊拉到自己的小船上,跟自己同舟共濟。這也讓導遊在帶領遊客時,不會置身事外,因為他要承擔「人頭費」所以有一個無形的KPI對每個旅行團在進行績效考核的.
遊客到來以前,導遊出來工作是為了賺錢餬口。就要自己掏「人頭費」為遊客的部分旅程埋單,還有帶團幾天的服務提供回報,這些都要從遊客的消費上去賺回來。因此,黑導也隨之光榮地誕生了購物店也必須相互配合,而為了多賣貨、或者爭取更多的利潤。由此產生了老鄉店、假貨店。並不是很長時間,不合理低價團的橫行。因為我很幸運地有一個有力的市場規範。旅遊局的明令禁止、更新旅遊法等措施,其實就在為旅遊市場排濁,希望清流能成為整個市場的主旋律。其實出現了2個方向:現在旅遊市場。
清流做得非常規範,一方面。這個主要集中在旅遊發展較早、遊客意識比較超前的東部一線城市市場。整個行程規定都非常明確地標示在旅遊合同上,每日走多少個購物店、購物內容是什麼、逗留時長等,都清清楚楚寫在合同上,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遊客可以隨時跟旅遊局投訴。同時,旅遊局還明文規定不能強買強賣。當然,遊客有更好的選擇—純玩團!遊客自行承擔自己的所有旅遊費用,包括導遊服務費,無需通過購物店為自己的旅遊行為承擔開支。這種純玩團,其實現在會比購物團更受歡迎。
濁水依然不息,另一方面。尤其在一些旅遊相對不那麼成熟的市場。同事妹妹在鄉下,也是參加了一個399元的湖北5天團,據說就在購物店買了一萬多塊。同事告訴我那還不是導遊強迫她買的出門了就覺得應該帶回點東西,自己樂意掏錢買的對於此,倒是覺得,尋找到合適的就好。像我同事妹妹那樣,既享受便宜團費、又享受旅途購物的那購物店有啥不好呢,只要開心就足夠了但是如果是痛罵購物店的那就沒必要了為何不在報名時多付一千幾百,選擇純玩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