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獨酌》其一很出名,其二開篇就驚豔了,很多人卻不熟悉

2020-12-07 詩情話意

素聞李太白的金樽中映照著古今之月,三杯清酒下肚,筆墨一揮,就是半個盛唐。有人說,大唐有了李太白,才真的了不起。而李白有了金樽美酒,才更加了不起。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評價李白: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由此可以看出酒後的李白有多麼狂,連天子的號令都不放在眼裡。詩仙李白的詩,大多是沾有酒氣的,其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是流傳甚廣的,我們都知道這兩聯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卻很少談及《月下獨酌》此組詩的其他三首。

在筆者看來,《月下獨酌·其二》重在議論,在意象上自然是沒有第一首拿捏得好,但也是豪氣滿滿的一首詩,開篇就驚豔了眾人。

唐玄宗天寶三載,當時李白正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面對黑暗現實,他沒有選擇同流合汙,而是選擇堅持做自己,追求光明,他雖沒有沉淪,內心卻十分孤寂,唯有以酒相伴,遂揮筆寫下《月下獨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詩的開篇第一字就指向了天,老天如果不愛酒,酒星就不會羅列在天;其次指向了地,這蒼茫大地如果不愛酒,地上就不會有酒泉。既然這天與地都喜歡酒,那「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就無愧於天了。

一開始就指向了天地,讓整首詩的境界一下子變得空靈闊大,將酒與天地相連,可見李白對酒的熱愛,其次說「愛酒不愧天」,也算是為他愛酒找了一個看似恰當的理由。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談天論地之後,愛酒的理由還沒找夠,進而指向了人。他先是聽說人們將清酒比作聖,後來又聽說人們將濁酒比作賢,既然聖賢都喜飲酒,那人們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詩仙通過貶低神仙來突出飲酒,從聖賢寫到神仙,最後得出了飲酒不但合乎情理,而且還大有益處。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寫到最後,詩仙寫出了飲酒的最高境界,可以說是神化了飲酒之事,喝三杯酒就能通曉儒家的大道,一鬥酒正合道家的自然,作者只管得到這飲酒的趣味,而這番趣味只有醉酒之人才能體會到,卻不能向清醒之人相傳。

至此,飲酒在詩仙筆下已成為人生一大樂事,其樂無窮,而不沾酒的人,是永遠體會不到其中的趣味的。

此詩堪稱一篇「愛酒辯」,看似通篇都在說理,然則這番理太過空大,便顯得有些無釐頭了。說理而不明理,看似在不切實際的說理,實則在抒情,這也恰恰體現了詩仙的豪放飄逸,以及他的情懷。

這一篇對酒的讚歌,其實是詩仙在官場失意時的自我排遣,而他所謂的「酒中之趣」,便是那種難以向人言傳的情懷。

對於這首詩,廣大詩友還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很出名,其二開篇就驚豔了,很多人卻不熟悉
    而李白有了金樽美酒,才更加了不起。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評價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由此可以看出酒後的李白有多麼狂,連天子的號令都不放在眼裡。詩仙李白的詩,大多是沾有酒氣的,其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是流傳甚廣的,我們都知道這兩聯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卻很少談及《月下獨酌》此組詩的其他三首。在筆者看來,《月下獨酌·其二》重在議論,在意象上自然是沒有第一首拿捏得好,但也是豪氣滿滿的一首詩,開篇就驚豔了眾人。
  • 李白的《月下獨酌》,表達了什麼樣的意象?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從月亮給人的溫度感上看,《靜夜思》中的月亮冬冷,《峨眉山月歌》中的月亮秋涼,《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月亮夏爽,《月下獨酌》中的月亮春暖。從月亮給人的總體感受上看,《靜夜思》中的月亮孤寂,《峨眉山月歌》中的月亮清麗,《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月亮奇幻,《月下獨酌》中的月亮明稂。
  • 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好酒好詩來相伴
    在有些悶熱的夏夜裡,備一些冰鎮的小酒,做幾個消暑小菜,或是呼朋引伴,或是月下獨酌,或是與良人共飲,都不失為一樁樂事。既可以緩解白天工作的疲勞,也可以增進朋友或者愛侶之間的感情。古時候的文人,很多也是極愛喝酒的。要說起其中的緣由嘛,無非幾點。第一,酒能激發文人的靈感。文人大多感性,酒也屬於比較感性的,二者自然惺惺相惜。第二,酒能排遣文人的情懷。
  •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賞析
    唐 ·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四首》李白
    本文由作者豪言詩詞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李白平生非常喜歡月亮,寫了大量詠月的詩篇。從這首《月下獨酌》詩,可以看出李白對明月懷有濃厚的感情。「花間一壺酒」,時令正值春天,地點又在月下,這是飲酒的環境。花下飲酒,對於古代的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雅興樂事,應該是賞心快意的吧?然而,「獨酌無相親」,無一知己,悶酒獨傾,真是大煞風景。
  • 唐詩鑑賞 ~ 李白:月下獨酌 · 其一
    張譯、于魁智《月下獨酌》愛上古詩:李白·月下獨酌小帆課堂:李白 · 月下獨酌 準備一壺美酒✦獨酌:一個人飲酒。酌,飲酒。✦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我舉起酒杯邀請天上的明月,它和我,相對飲酒,還有我的影子,成了三個人。 月亮啊,你那裡知曉暢飲的樂趣?影子啊,你也徒然跟隨著我的身體! ✦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徒:徒然,白白的。我唱著歌月亮在天上徘徊,我跳著舞月影在地面上翻滾。 ✦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 讀《月下獨酌》,獨自一人飲酒的夜,我們都是李白
    《月下獨酌》全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李白喜歡對月喝酒李白的《月下獨酌》共有四首,這第一首最是出名,天才的浪漫在詩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明明是一個人形單影隻,苦悶的喝著悶酒,卻高舉酒杯,邀請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來喝,一下子變成了三個主體
  • 李白《月下獨酌》詩中的「對影成三人」,也許遠遠不止3個人
    縱觀他的諸多作品,「酒」和「月」一直都是他最忠實、最親密的夥伴,比如《將進酒》、《靜夜思》、《把酒問月》、《古朗月行》、《月下獨酌》等等。這些我都非常喜歡,如果非要選擇一首最喜歡的,雖然很為難,但我一定會選擇意境十足的《月下獨酌》其一。
  • 中華經典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
    來源|江蘇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課題形成的《中華經典修身詩歌鑑賞大全》《月下獨酌》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四首。
  • 李白舉杯邀月,寫下《月下獨酌》這首詩,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才華橫溢,詩風豪放飄逸、自然率真,作品風格如同其人,清新灑脫、飄逸如仙。其詩歌創作題材廣泛、富有想像力,語句生動活潑、熱情洋溢,賀知章贊其為「天上謫仙人」(天上被貶滴到世間的仙人)。後世稱之為「詩仙",和「詩聖」杜甫齊名,並稱「李杜」。
  • 景堂習作:楷書李白組詩《月下獨酌》四首成四尺對開橫幅四個
    李白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許多耳熟能詳的詩出自其手,《月下獨酌》就是其中一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對於《月下獨酌》我們往往只熟悉這個其一,對於這組詩有幾首,分別是什麼,知道的就少了。查閱資料知,李白《月下獨酌》組詩四首,其中其一,其二,其四為70字,其三60字。
  • 李白《月下獨酌》:酒、月意象下詩人的浪漫與孤獨
    ——李白《月下獨酌》乍讀此詩,你或許會覺得我們的這位詩人太過浪漫與瀟灑,以至於有點不靠譜,或者令人感到好笑。但如果細讀此詩,你就會覺得詩人內心深處有一種隱隱的孤獨、酸楚甚至悽涼,讓你怎麼也笑不起來。李白性格豪爽,意氣奔放,是個自信而又剛強的人,一有人生塊壘他便以一種有別於他人的方式加以排遣,絕不會以「弱」示人。這就是李白,我們這位可敬的詩人。詩的開篇,詩人李白在春意闌珊的月夜,提著一壺美酒,盤腿坐在花叢中,以明月為下酒菜慢酌。「花間一壺酒」,花叢之中,一壺美酒,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 李白《月下獨酌》說了什麼?其詩大多與修道有關,有何不解之緣?
    可惜月亮不理解暢飲的樂趣,影子徒然跟隨我,也不能喝酒。暫時讓月亮和影子跟我作伴吧,我應及時行樂,不要浪費這春宵良辰。作者:拈花夢遊《月下獨酌》作者: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是組詩,共四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組詩的大主題是飲酒。從這首詩的字面意義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就是李白在月下花園裡獨自喝酒這麼點事。跟後面三首直接談飲酒的詩不同,這第一首詩明顯偏向酒伴,也就是月亮。李白用一種熱鬧的方式,寫出了自己孤獨冷寂的處境,表達了要對人生戰略重心進行調整的願望。
  • 景堂習作:楷書李白組詩《月下獨酌》四首成四尺對開橫幅四個
    李白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許多耳熟能詳的詩出自其手,《月下獨酌》就是其中一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對於《月下獨酌》我們往往只熟悉這個其一,對於這組詩有幾首,分別是什麼,知道的就少了。查閱資料知,李白《月下獨酌》組詩四首,其中其一,其二,其四為70字,其三60字。今以四尺對開橫幅形式楷書為之,每首詩寫成一幅,得四橫幅。
  • 唐·李白——月下獨酌
    唐·李白——月下獨酌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李白的《月下獨酌》,你不能只知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的《月下獨酌》就是一首酒醉後的精彩詩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樣的奇思妙想,就是李白,若不在醉中,也很難想像得出來 。李白的這組《月下獨酌》共四首,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其中以第一首流傳最廣。
  • 李白詩歌《月下獨酌》中的無情遊,怎麼理解
    我們讀李白的詩歌,感覺他非常豪爽,朋友很多,講義氣重感情。他說「千金散盡還復來」,與朋友飲酒甚至不惜五花馬、千金裘。雖然是詩家的語言,但確實是體現了他的真性情。但是李白在寫《月下獨酌四首》的時候,怎麼那麼孤單寂寞呢?
  • 詩仙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詩人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
  • 月下獨酌四首 「唐」 李白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 《月下獨酌》:無李白的悽涼,多了春暖花開的喜悅...
    擊上方音頻,聆聽妙音情懷,是一種對人性底色品性的認同和堅守,每個有情懷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世界。在如今快速變化的經濟時代,堅持自己情懷的人是一股清流,而這股清流卻淨化了時代的浮躁,讓很多迷茫和痛苦的人,找到了希望的所在地。有情懷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讓苟且的生活多了詩意和憧憬。生活不僅是有工作,還有家庭,朋友,親人,有你的興趣,有你的成長,有你的健康,有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