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體育課一起上 邊行進邊演奏挑戰大

2020-12-15 新快網
●行進管樂團練習中,一邊行進一邊演奏。
●武警廣東省總隊軍樂團團長、指揮段亨明老師給孩子們上課。
●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創辦人暨團長,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
●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隊員王可欣(左)、楊弋。

一邊走著統一的步伐行進,一邊演奏著慷慨奮進的樂曲,這樣的表演形式你見過沒?原來,在廣州大劇院有著一支行進管樂團——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

每到星期天,廣州大劇院裡就會響起管樂團練習的聲音,除了坐著練習演奏,隊員們還會到空曠的場地上練習隊列行進。音樂老師一下子化身體育老師,指導隊員們抬腿行進的動作。而這就是行進管樂團跟普通管樂團不同的地方,行進管樂表演形式是在快速隊形變換同時進行音樂演奏,是一種融合管樂藝術培訓與行進舞臺表演的藝術。

國內首個劇院直屬行進管樂團

作為國內首個劇院直屬行進管樂團,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很年輕,2017年9月份才成立。隊員們也是很年輕的,年齡從8歲到18歲,但卻不能小看他們,這些孩子很多都熟練掌握著樂器的演奏方法,有的還在比賽中獲獎。行進管樂在中國還是一個新領域,這支管樂團人數不算多,目前是70多人的規模。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行進管樂團分木管組、銅管組和打擊樂組三個部分,樂器則有木管組的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管;銅管組的小號、圓號、次中音號、長號、大號;打擊樂組的行進小軍鼓、行進大鼓、交響大鼓、行進多音鼓、軍鑔、吊鑔、高音木琴、馬林巴木琴、鋼片琴、鈴鼓、木魚、沙棰。

行進管樂團平時練習的地方,讓普通的樂團羨慕不已——他們使用的是與國際演出樂團相同的廣州大劇院世界級排練室,隊員們由國內外有名的行進管樂老師指導。

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表演藝術,行進管樂需要樂手具備多方面的音樂素養,所以在招收隊員時也是有更高要求。今年招收新隊員考核設立音階演奏、自選樂曲演奏、視奏考核三個環節,以考察考生們的樂器演奏水平、音準以及識譜能力。打擊樂組對考生的節奏穩定性尤為重視,對樂手的打擊速度、力度及打擊角度都有著高標準;木管、銅管聲部則十分注重考生吹奏時的氣息穩定度與音準控制能力。

創辦人:希望廣州出現更多行進管樂團

梁麗珍是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創辦人暨團長,現任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擁有豐富策劃組織經驗的她,同時也是廣州大劇院童聲合唱團、少兒芭蕾舞團的創辦人暨團長。在採訪中,梁麗珍希望通過行進管樂團培養青少年的音樂素養和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她認為行進管樂團跟一般的樂團相比,有特殊的教育意義:改變「玩音樂的孩子是文弱的」這個大眾印象,展現他們陽光的一面。梁團長表示,樂團現在無論是訓練場地還是老師都是一流水平的,目前訓練還是以基本功為主,但相信通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努力,樂團的演奏水平和隊列水平能夠很快提高。「希望大劇院的行進管樂團能夠在廣州推廣行進管樂,讓更多人關注、加入行進管樂領域。」

隊員:把每周的練習當做放鬆的好機會

作為資深隊員的王可欣今年已經讀高三了,她在團裡負責演奏單簧管,還被委任為聲部長,協助管理其他隊員,被樂團裡的小隊員們親切地稱為「大姐」。王同學告訴新快報記者,接觸行進管樂是因為覺得它很新鮮,很好玩,除了講求紀律性之外,要一邊按照隊列行進一邊準確地演奏一首曲子,其中的站姿、行進的步伐都要訓練,「剛開始時還有點不習慣的,練習高抬腿練到雙腿發酸,但後來也慢慢習慣了,也感覺自己身體素質要比以前好了」。王可欣在這個學期後就要出國留學了,對行進管樂團很不捨得,「我到了國外的學校還會參加當地的行進管樂團,等回國時跟大劇院行進管樂團做交流!」

演奏長號的樂手梁浩信則是初三學生,他告訴記者:「準備升學考試很緊張,但時間再緊我都會來大劇院參加訓練,行進管樂團的練習是最難得的放鬆機會。」

同樣演奏單簧管的楊弋是行進管樂團今年的新招隊員,他希望跟同好者一起演奏,「平常在學校都找不到樂團可以參加,加入行進管樂團後發現這裡水平挺高的,跟大家一起演奏很開心」。

談資

行進管樂團招生要求

1.熱愛音樂,有管樂器/打擊樂器基礎,具有良好的音準和識譜能力。

2.年齡:8-18歲。

3.在同等條件下,市級以上器樂比賽中獲獎者優先錄取。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跟斜槓青年刺蝟唱遊大自然,最不像音樂課的音樂課長什麼樣?
    刺蝟曾說要允許自己不完美地歌唱,而與此相映,「唱遊大自然」音樂工作坊便成了最不像音樂課的音樂工作坊,為什麼這麼說?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泥巴精彩的文筆,一起看看吧!這哪裡是音樂課,根本就是一課多用:語文課+數學課+美勞課+體育課+表演課……不像音樂課之語文課「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這首耳熟能詳的童謠,也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堂課。我們大概花了一個多小時(?不確定時間)在練習怎么正確的念童謠,以及拍手念童謠。
  • 南郵「說走就走」的課走紅 師生邊旅遊邊上課
    南郵「說走就走」的課走紅 師生邊旅遊邊上課 2015-04-01 08:59:19確定已選上,肖陽慶幸聽了學長的推薦。因為這門「熱門課」,每學期的課程容量為150人,每學期都會有超過數倍的學生報名。不為別的,同學們就是奔著這門課的「說走就走」。 花子健 張前  「炙手可熱」的一門選修課  每周六上午,顧燕老師要上三節「中國旅遊地理」課。
  • 「邊飲茶邊上思政課」值得借鑑
    11月20日,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小學學生在白天鵝賓館上了一堂「關於飲食的中式禮儀」的思政課。(11月21日《信息時報》)作為文明古國,我國的飲食文化可謂源遠流長。飲食禮儀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記》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意思是飲食禮儀是一切禮儀的基礎。它看起來是一個小細節,卻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修養。
  • 孩子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音樂課就要這麼玩
    這段時間,孩子們一周只有一節20分鐘的音樂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想把課程設計得有參與性、實踐性和審美性,要花費大量的心思,必須提前三四天準備。「最重要的還得要好玩。」劉金燕說。  帶著孩子搞創作  「各位家長,視頻要橫屏拍哦,這是我們首個一起合作的作品,一定得做好!」早上還不到8時,劉金燕就已經在群裡發聲了。
  • 喊麥「驚雷」爆紅,音樂課歌曲遭冷落,小學生音樂審美需重視
    咱們先不討論這些版權及網上撕得各種觀點,就mc六道說的這首《驚雷》確實很火,不知道是否真的像他所說的火過楊坤的所有歌曲,但是這首《驚雷》在某音上的火爆程度,確實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很多小學生都在模仿(他們有的稱為挑戰)這首《驚雷》。
  • 「周五課堂」送課上門 農村娃家門口上「好課」
    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盧靜 通訊員 詹薇 郭安平 羅蕾「『周五課堂』給學生帶來了歡樂,豐富了孩子的課餘文化生活。我替孩子們謝謝你們。」6月1日,益陽日報社義工大隊向社會發出愛心支教倡議,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時間集中為農村貧困教學點送英語、國學、美術、音樂、體育等5門功課。倡議發出後,上百名愛心人士踴躍參加,最終34名愛心人士組成了愛心支教隊伍。目前,「周五課堂」已在桃江縣修山鎮洪山教學點和桃花江鎮石高橋教學點正式開課。當天,志願者分別為兩個教學點授牌。
  • 西安交大《音樂鑑賞》課全國直播,藝術家進校園課堂秒變音樂會
    這是西安交通大學通識類核心課《音樂鑑賞》MOOC的第三次全國見面課,課程由方小笛副教授主講,此次課程特別邀請到了西安音樂學院鋼琴系陶敏霞教授鋼琴團隊一同參與。音樂中的「中華魂」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精神的呈現;「民族情」是培養民族自豪感的家國情懷、是關心民族命運的使命擔當,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時代守望和現實呼喚。
  • 相隔千裡同上一堂音樂課 甘肅老師:聽了覺得很震撼
    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市南區優質的音樂、美術教育資源實現大範圍共享;對口支援的甘肅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與市南區的學生同上一堂課。4月26日上午,青島新昌路小學與甘肅省宕昌縣謝家壩九年制學校開展了空中同步課堂,兩地學生通過大屏幕同上一堂音樂課。兩所學校同時籤訂對口幫扶協議。
  • 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
    思政課教師應在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教育規律、藝術規律、美育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運用彰顯「真善美」的中外優秀音樂資源,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在「優美旋律」中教給青少年正確的思想,引導青少年「走正路」,提高「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實效性,培養可堪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野蠻體魄」,從體育課「開齊開足開出質量」做起
    元氣滿滿5月7日上午9點10分,一陣悅耳鈴聲開啟了濱江小學當天的大課間活動。只見23個班級的學生有序來到室外指定區域,在溫和涼爽的微風中開始了素質練習。剩餘23個班級的學生則仍留在教室中,在每班兩名配課教師的指導下,跟隨視頻和音樂一起跳起室內動力操來。室內室外,不同運動項目,卻在無形的有序中顯得十分和諧。
  • 室內體育課的「七」步曲
    同時教師需要有超前意識,對一學期的體育理論課有一個提前準備,從課的性質、課的形式,以及課堂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否則室內體育課就會在簡單的遊戲玩樂裡、在枯燥的講解中,白白失去室內體育課所應有的價值。
  • 大學體育課,是我學生時代最討厭的課,沒有之一!
    大學的體育課你喜歡嗎?大學的體育課一般都是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有,到了大三就沒有了,說起體育課,很多同學都會說在中學的時候是最喜歡的課了,因為不用上課。但是,總是有的時候,老師以體育老師生病為由給自己增加課程。
  • 馬梅梅的一堂音樂課|正午·行走中國
    是音樂,給馬梅梅的單調生活注入了活力。上學期開始,學校從三年級至七年級選取了較有音樂天賦的學生33人,每周二至周五會單獨開展四堂音樂課,教授基礎樂理知識、合唱、右手觸鍵練習等。音樂教室在一樓,兩扇明亮的大窗戶下,整齊擺放著26架電子琴。新來的老師叫楊麗娜,這也是她的第二節音樂課,她要教學生們彈奏的是《櫻花頌》。
  • 居家學習身體鍛鍊「欠了帳」,當下中小學體育課該怎麼上?
    此外,少數家長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認為學生只要學習上去就行了,忽略了孩子是否認真進行體育運動。一方面,不少學生居家期間體育運動量不夠;另一方面,在開學複課後,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上好體育課也面臨一些困難。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老師對上體育課心存顧慮。一位體育老師坦承,開學複課後因疫情防控的需要,人群不能聚集,對抗性的集體球類項目暫時取消了,學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運動。
  • 老師們也要上體育課 這所學校把這節「必修課」排進每位老師的課表裡
    老師們也要上體育課 這所學校把這節「必修課」排進每位老師的課表裡時間:2020/12/11 14:57:38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龔潔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 邊做核磁共振邊吹圓號,是怎樣一種體驗?
    不過,今天小熊要聊的可不是什麼「女權」話題,更不是美國女孩威爾斯是如何突破層層束縛坐進這個德國頂級樂團的。今天小熊要講的,是這位漂亮得如同電影明星、圓號水平能排進世界 TOP5 的音樂家,可以有趣到什麼程度。1 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威爾斯無論到世界上的哪個角落,都會舉著自己的圓號拍照,她將這些照片命名為「高舉圓號的地方,就是我的地盤」。
  • 影視|《我的體育老師》給觀眾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體育課
    新快報記者 聶青 報導 11 月 27 日下午,由廣東出品的院線電影《我的體育老師》舉行了試片會。《我的體育老師》由周勇執導,孫嘉麟、魏璐領銜主演,全片取景廣州海珠區,聚焦中學生體育課。周勇表示:" 希望通過該片推動社會和青少年重視體育、改變觀念,推動體育鍛鍊常態化。"
  • 體育課,讓快樂多飛一會兒
    我和一些同學選擇踢足球,前半段,對手以1:2的成績領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正在這時,球如同一支離弦的箭向我飛過來,我憑感覺一腳把球鏟了出去。 我閉上眼睛,以為輸了,或者踢出去的球至少出了界。突然,我聽到一陣歡呼,咦?不是輸了嗎?我一看,球正躺在對方的球門裡對我笑!大伙兒圍住我,誇我鏟得好,我笑著說:「要是沒了你們,我也進不了。」
  • 「變廢為寶」打造趣味體育課
    新華社照片,邢臺(河北),2018年9月27日 (體育)(1)「變廢為寶「打造趣味體育課 9月27日,劉傑(右一)在體育課上利用廢舊輪胎教學。河北省邢臺市馬路街小學體育老師劉傑以廢舊輪胎為材料,利用輪胎柔軟、易組合等特性,開發滾輪胎、勇過輪胎橋、投球進圈、雙腿跨欄跳等遊戲,並將其引入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新華社記者牟宇攝新華社照片,邢臺(河北),2018年9月27日 (體育)(2)「變廢為寶「打造趣味體育課 9月27日,劉傑(右一)在體育課上利用廢舊輪胎教學。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體育課在悄悄「變化」
    曾經,我們的體育課是這樣的——「體育老師生病了,這節課我們上數學!」本應身強體健的體育老師常常在體育課時「被生病」,體育課往往在中小學校「靠邊站」、可有可無。 但是,體育課有多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這樣強調,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 如今,在很多校園裡,體育課變了…… 這事要從相關的政策文件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