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最得意的兩幅畫,你覺得水平如何?

2020-12-16 一笑聊知

元朝為了穩定民心、鞏固統治想了不少辦法。

其中搜羅南方有影響和有才學的文人士大夫來北方做官就是一著妙招。

趙孟作為趙宋皇族、文人領袖、藝術精英被強徵。

——嗯,嚴格說來,算是半推半就吧。

反正表面上忽必烈很重視他,對於趙孟的意見也聽得進去,還一度想讓他參與中書省政事——那可是元朝行政中樞啊!

這事兒因為元朝貴族們不服被壓下來了,但趙孟很感動,頗有種「得遇明主」的感覺。

於是,趙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畫了很多幅關於馬的畫,以自喻自己這匹千裡馬終於遇到伯樂了。

其中,現存藝術成就最高的要數《人騎圖》和《秋郊飲馬圖》。

《人騎圖》

《人騎圖》

《人騎圖》為紙本設色,縱30釐米;橫52釐米。

它是趙孟43歲時所作,這時候趙孟已經從北京回到吳興,正是全身心投入書畫之道,「追摹古意」的時段。

趙孟從小就喜歡畫馬,6歲時看見唐朝畫馬名家韓幹的3卷真跡,一下子就著迷了。現在經過多年的潛心苦練,又在北方見到了很多唐朝的真跡和摹本,眼界打開了,手法也熟練了,覺得「宋人畫人物,不及唐人遠甚」,於是「刻意學唐,殆欲盡去宋人筆墨」。

其實宋朝人物畫、鞍馬畫沒有趙孟說的這麼不堪,至少李公麟就不比韓幹差。(有關李公麟的介紹請參看《中國畫的白描有多了不起?線條藝術的巔峰,科技無法取代的存在 》一文)

但趙孟要樹立自己的權威,要與「舊宋」做切割,就得這麼說啊!

而且人家還真有本事這麼說。

看看這畫,主要採用了鐵線描及遊絲描勾勒出外形,筆法細膩,勁健細挺。

造型生動自然,確實體現出濃鬱的唐代遺風,但又融入了文人畫的清雅,很好的表現出了作者「作畫貴有古意」的主張。

趙孟本人也對這幅畫很滿意,還在畫上題了一句「此圖自不愧唐人」。

後來想想又怕人不識貨,接著又寫道:「世有識者,許渠具眼。」(世上如果有懂得看的人,就算他獨具慧眼)

就因為多了這句話,後人在鑑賞這幅畫時又多了很多猜測。

有人說畫中的人物象徵著天子,駿馬象徵著臣子,表達了他要輔佐明主的願望。

也有人說這是趙孟Cosplay的自畫像,表現了他「春風得意」的心情。

不管怎麼說,反正咱也不能把趙孟挖出來問了,而且在當時的情形下,問了老趙也不會說。

總之,這是一幅趙孟的得意之作,「一種充滿了古意與完美文人所具備的高雅品味」的藝術精品。

《秋郊飲馬圖》

《秋郊飲馬圖》

《秋郊飲馬圖》為絹本設色,縱23.6釐米,橫59釐米。

這幅畫是趙孟59歲時所作。

這時他剛剛在江浙儒學提舉任滿,並重返大都任職,受到元文宗的青睞恩準還鄉,祭祖立碑,是其一生中政治上最為得意的時期。

所以,這幅畫顯得格外閒逸輕鬆。

趙孟在這幅畫上採用了仿唐人的工筆設色畫法:人物線描工細勁健,設色濃鬱,善用對比色突出人物形象(青綠山水與紅衣),駿馬豐滿膘肥,類似韓幹畫的馬。

整幅畫人、馬動靜結合生動,將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唐人鞍馬和宋人鞍馬、「行家畫」的技巧和「文人畫」的韻致溶為一體,是一幅逸妙並具的佳作。

趙孟的朋友郭佑之曾稱讚道:「世人但解比龍眠,那知已出曹韓上。」趙孟聽說後表示:自己雖然還不及曹霸、韓幹兩位唐代畫馬名家,但比起畫了《五馬圖》的李公麟(字龍眠)還是差不多的。

而且趙孟還曾說:「吾好畫馬,蓋得之於天,故頗盡其能事。」意思就是自己喜歡畫馬,這是天賦,畫得好是他努力將天賦發揮到極致的結果。

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面還記載了一篇趙孟畫的馬成了精的故事。

但我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畫家還是受限於時代,對於比例和形體掌握得並不準確。按實際情況來說,馬的細腿支撐不起如此肥大的身軀,人如果站立起來也不比馬矮。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形都畫得不準,那就沒啥好看的了。——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比起西方古典油畫更難以讓人接受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穫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相關焦點

  • 趙孟最得意的兩幅畫,你覺得水平如何?
    這事兒因為元朝貴族們不服被壓下來了,但趙孟很感動,頗有種「得遇明主」的感覺。於是,趙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畫了很多幅關於馬的畫,以自喻自己這匹千裡馬終於遇到伯樂了。其中,現存藝術成就最高的要數《人騎圖》和《秋郊飲馬圖》。
  • 淺析趙孟的《鵲華秋色圖》,這幅畫蘊含了一個「愁」字
    或許他真的從多方面,以多種風格寫畫,而自己沒有建立個人的畫風,這假定有可能嗎?最重要的還是,他在中國繪畫的發展史上佔什麼地位?本文作者為要求得這些間題中的部分解答,故從事這項研究趙孟旗畫藝的工作。不過關於這位面家的問題是如此複雜,而資料又如此浩繁,以致我們若要徹底了解趙孟,必須待未來者更大的努力。本文只集中於趙孟記錄詳盡、載明年份的畫跡中一幅。
  • 教你如何欣賞一幅畫
    藝術欣賞是個高情調的事情,學會欣賞一幅畫作,將會為你加分不少。那麼如何欣賞一幅畫呢?其實很簡單,只需四步即可看懂一幅畫,一看構圖,二看色彩,三看光影,四看筆觸。雖然粗暴了一些,不過大致如此。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說說。1:構圖當我們看到一幅畫作時,第一眼看到的首先是大致結構,構圖是對一幅畫作整體的把控力,也決定了畫作的廣度和深度。
  • 漢橋話畫:《秋郊飲馬圖》元代趙孟鞍馬人物畫代表作
    趙孟對自己畫鞍馬頗為得意,他的朋友郭祜之稱讚說:「世人但解比龍眠,那知已出曹(霸)、韓(幹)上。」趙孟不客氣地回答說:「曹、韓固是過許,使龍眠無恙,當與之並驅耳。」可見他是很自負的。自文人畫興起後,人物鞍馬日趨衰落,趙孟能力挽頹勢,取得突出成績,是十分可貴的。可惜後繼少人,以至他的人物鞍馬畫遠不及山水畫對後世影響的深遠。
  • 趙孟、趙雍和趙麟曾經畫過《三世人馬圖》,這幅畫藏著個大秘密
    趙孟恐怕是中國人都知道,人家的字,人家的畫,那都是國寶級的好東西。換句話來說,誰家的祖上收藏他幾幅書畫,估計子孫後代就發達了。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關於趙孟以及趙家子孫的作畫風格,小編就不多說了,小編雖然是萬能的,但作為一個畫畫的初段低手,分析趙家父子書畫方面取得的成績,這純屬是班門弄斧,會讓懂行的人貽笑大方的,不過小編可以為您分析這幅《三世人馬圖》上,究竟藏著一個什麼樣的大秘密:我們在揭露這個秘密之前,首先說一下馬畫,馬是國人喜歡的動物
  • 為何這兩幅畫都價值百萬
    最近有兩幅畫成為了熱點新聞,原因是這兩幅畫都很普通,讓人感覺不到什麼新意,但是都拍出了天價,讓人不可思議,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幅畫叫做《紅玫瑰》,展現的是一個新娘和一個新郎,新娘穿著紅色肚兜,新娘邊上的新郎一隻手拿著玫瑰,另外一隻手抓著新娘嬌弱的小手。
  • 兩幅山水風景,六歲兒童水彩畫!
    最近媽媽經常帶我去公園健身,我發現媽媽總是對山,水,橋很關注,她告訴我,特別喜歡上水風景畫,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畫了起來,因為我最愛我的媽媽了。我要畫了送給她。我一共畫了兩幅,先看看我的第一幅吧!原料/工具彩色鉛筆,橡皮,A4紙步驟第一步:先畫出遠處的山第二步:畫出山下面的水第三步:畫出遠處和近處的樹,我畫的樹有綠樹和黃色葉子的樹
  • 新娘只畫了半邊,新郎卻左右逢源,這兩幅畫道盡天下男女小心思
    新娘只畫了半邊,新郎卻左右逢源,這兩幅畫道盡天下男女小心思。這幅畫是不是很奇怪?中間有一條細線看到了嗎?左圖才是原畫,右圖是我把原畫鏡像後拼上去的,只是想看看新娘長什麼樣。因為原畫只把新娘畫了半邊。這左圖是陳承衛2016年畫的油畫《大民國 半生緣》,畫面上美人只有一半。
  • 仿唐寅、張僧繇、趙孟,五幅畫呈現張大千的多樣性
    《明月峽》構圖奇絕,但已初步具有了四十年代青綠山水的雛形;《仿唐寅滄浪歌圖》、《仿張僧繇沒骨山水》及《君子慕竹》三作中,大千均表明在構圖或筆法上師法自明代唐寅、南梁張僧繇及元代趙孟,可見大千此一時期集百家之長,涉獵之廣。
  • 張大千花500兩黃金,仿了兩幅畫賣1.5億,他更牛仿了一幅就賣8億
    陳洪標|文張大千花500兩黃金,仿了兩幅畫賣1.5億,他更牛仿了一幅就賣了8億!他為此花了500兩黃金,外加20幅名貴字畫,將這幅寶貝收入囊中。董源是五代南唐的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山水畫中的「披麻皴」就是由他所創,米芾稱他的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董源與李成、範寬在中國繪畫史上並稱「北宋三大家」。曾任北苑副使,所以又稱「董北苑」。《江堤晚景圖》(見下圖)是董源傳世作品中最為有名的絕作之一。
  • 比例嚴重失調,卻令趙孟的《鵲華秋色》成為了經典
    一左一右兩山,一座曼圓,以披麻皴法;一個高聳挺拔,以解索皴法。以平遠法將兩座山聯繫起來,構成了整個畫面的基調。兩座山在章法上首先構成了一種平衡。元 趙孟《鵲華秋色》卷.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當我們對比趙孟的這幅《鵲華秋色》與五代北宋乃至元末以及明清的山水畫時,我們會發現,這幅《鵲華秋色》實在「難等大雅之堂」。
  • 他仿造了兩幅畫,一幅賣7千萬,一幅賣1.3億
    說到仿造假畫的專家,張大千絕對是一流,其作品常常以假亂真,讓專家都分不清楚。據說,在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書畫,多達幾十幅被證明是張大千的偽作。畫家葉淺予曾說:「張大千是中國畫家中最勤奮的,所有古人的畫都臨過不止十遍。從他身上拔一根毫毛,要變石濤就是石濤,要變八大就是八大,要變唐伯虎就是唐伯虎。」張大千仿的水平到底如何?真像傳說的那麼神嗎?
  • 他仿造了兩幅畫,一幅賣7千萬,一幅賣1.3億!
    畫家葉淺予曾說:「張大千是中國畫家中最勤奮的,所有古人的畫都臨過不止十遍。從他身上拔一根毫毛,要變石濤就是石濤,要變八大就是八大,要變唐伯虎就是唐伯虎。」張大千仿的水平到底如何?真像傳說的那麼神嗎?很多人看完之後表示張大千「仿的是意而非法」,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達到了「仿古而勝古」的境界,更勝過當時的權威鑑賞家。
  • 元代趙孟書畫成就
    繪畫 地位,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都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如果說唐宋繪畫的意趣在於以文學化造境,那麼,趙孟在其間起到了橋梁作用。
  • 博物君的親兒子戴勝,是如何在趙孟的筆下靈活起來的
    戴勝並不少見,但名家筆下的戴勝圖比較少,最出名的就是趙孟的《幽篁戴勝圖》。稍微了解書畫的,就知道趙孟的大名了,他的書畫造詣極為精深,是元代的畫壇領袖,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鳥沒有不擅長的。趙孟的這幅戴勝圖同樣筆法嚴謹精細,畫中一隻戴勝用爪子勾住一桿竹枝,側著頭瞪眼望著某處。畫面背景以淡赭黃鋪設,竹枝採用雙鉤法,戴勝以沒骨法繪出,它身上的局部羽毛顏色用花青染出。放大後,可以看到戴勝的羽毛紋路規整而細膩,密而不亂,使得戴勝整隻鳥看上去神採奕奕,十分生動。
  • 老人畫了兩幅搬家圖,700多年後,一幅賣4億多,一幅藏在故宮
    》中畫得就是一個道士的搬家圖,可是誰能想到的是這幅《葛稚川移居圖》其實還有一個兄弟,叫做《稚川移居圖》,曾經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一鳴驚人,最終拍出了4.025億元的天價。還是來介紹下作者《稚川移居圖》王蒙吧,王蒙是元末明初的畫家,和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祖籍是浙江杭州臨平,晚年自號「黃鶴山樵」,王蒙的家裡其實都會畫畫,而且都是高手,像外祖父趙孟、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等人,為此生長在這樣家庭下的王蒙,你說不會畫畫,估計都沒人信。
  • 科學網—兩幅「新月」畫
    後來有一位瘦谷先生看了豐先生的畫認為畫上畫的並不是新月,而是殘月,因為他記得幼時老師說過的話:新月是呈「鐮刀」形狀,而殘月的凹面正好與之相反,呈『C』之形狀(『C』是『殘』字拼音的字頭),他還稱豐先生就這樣犯了一個「美麗錯誤」。瘦谷的說法,當時贏得了許多人的讚賞,嘆服他的讀畫用心。
  • 莫奈一生畫過的兩幅自畫像
    莫奈的另外一幅自畫像 莫奈一生中只畫過兩幅自畫像,一件自畫像收藏於日本東京的Bridgestone藝術博物館,而另外一件則是去年在蘇富比拍賣上亮相的《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這兩件自畫像曾經在莫奈的幾次重要回顧展上出現過,比如1983年在巴黎大皇宮和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舉辦的莫奈回顧展上。在《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的畫面裡,藝術家右手拿著畫板,左手拿著畫筆,身著考究的薑黃色夾克....莫奈饒有興致的把自己畫成了一個時髦的紳士。
  • 他畫了兩幅「黃金女人」,賣了20億!
    畫中的女人是奧地利19世紀末最富有的女人,也是維也納文化圈中的名人——銀行家和製糖大亨布洛赫·鮑爾的妻子。這幅畫的背景是光彩奪目的金色,主人公戴著一條銀色的貼頸項鍊,穿著一件金色的長袍。 2006年,這幅畫被賣了1.35億美元,約合9億多人民幣,創下了當時單幅油畫最高拍賣價紀錄。
  • 多角度品鑑中國名畫:元代趙孟-《鵲華秋色圖》
    中國元代傳世名畫-趙孟《鵲華秋色圖》是一幅紙本水墨設色山水畫。它獨特的藝術角度和魅力吸引了書畫愛好者的潛心鑽研。今天紫色百合香從多角度,全面品鑑這幅傳世名畫作,使您對元代的繪畫新風貌有所認識和了解。作者趙孟的友人時長聽到他讚美濟南的優美風景,因此勾起了濃濃的思鄉情懷。趙孟被友人的家鄉情結所感動,覺得口述之實不如實物所見,因此創作了這幅名畫。三、《鵲華秋色圖》-畫作內容《鵲華秋色圖》描繪的是當時濟南附近的華不住和鵲山周圍一帶的秋意美景。畫作呈現給世人的是一派意境悠遠、恬靜悠閒的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