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石導言:改革開放40年,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他們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縱觀這些優秀的企業家,他們大多具備兩個基本的品質,一個是勤奮努力,長期堅持不懈的奮鬥;另外一個就是洞察大勢,並在大勢面前,可以低下頭顱,順勢而為。中國民企500強、連續16年電纜產銷全國第一的遠東集團創始人蔣錫培正是如此,常有人向他問及遠東成功的秘訣,他都將其歸結為一句話:「順大勢者,方有大作為。」
張軍智 | 作者
1987年,中國人均年收入不過幾百元,一個24歲的江蘇農村青年,卻因創業欠下了巨額債務——30萬元。為了還債,他把家裡能賣的東西都賣了,生活因此窮困不堪,有時出門連路費都湊不齊。但困境並沒有令他灰心絕望、意志消沉,他說,「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他就是如今的中國民企500強、連續16年電纜產銷全國第一的遠東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
1
高考落榜生成為「暴發戶」
蔣錫培出生於江蘇宜興,這裡自古人才輩出,民間有著濃厚的尊師重教之風。作為一個縣級市,宜興歷史上出過4位狀元、10位宰相,解放後又出了26位兩院院士,被稱為「院士教授之鄉」。蔣錫培的父母對他從小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考上大學,跳出農門,不在農村過苦日子。但是,1980年,全國高考錄取率僅8%,蔣錫培沒有擠過高考的獨木橋,他落榜了。
父母要求他繼續復讀,蔣錫培卻心不在焉,復讀了一個月就提著行李回來了。家人很失望,故意讓他去地裡乾重活,希望他懂得當農民的辛苦後,可以重回校園,好好學習。但他卻堅持不去復讀。蔣錫培從小聽話、上進,之所以這次違抗父母意志,是因為受到二哥的影響。
那時,在杭州修表的二哥,已經每天可以賺到幾十塊,而城裡國企職工月收入不過上百元。每天賺幾十塊,對農家子弟蔣錫培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他決定到杭州投奔哥哥學修表,還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賺夠5萬塊,回家蓋兩間房,娶個媳婦,剩餘錢存銀行吃利息。
有了人生的目標,又懷著極大的熱情,蔣錫培在杭州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掌握了別人半年才能學會的技術。蔣錫培勤奮、刻苦,每天修表都到深夜。他還喜歡鑽研,到後來,哥哥修不了的表,他也能修。
和很多鐘錶匠能多賺一點是一點的做法不同,蔣錫培為人厚道,收費合理,技術過硬。很快他的生意就忙不過來了,有時候,客人寧願等兩個月,也要讓他來修。不到一年,蔣錫培就實現了人生目標——賺夠5萬塊。
在杭州一年的時間裡,18歲的蔣錫培從一個落榜生,變成了擁有5萬元的「暴發戶」,並且顯現出優秀的經商品質:做人誠懇厚道,做事認真專業。
隨著手上的財富增長,蔣錫培的「心思」也越來越大,他已經不滿足「蓋房娶媳婦,存錢吃利息」的想法,而是要當老闆,辦工廠。
2
家裡能賣的都賣了
1986年,已經蓋了房,娶了媳婦,手握幾十萬巨款的蔣錫培決定開工廠。他創辦了一家為大型鐘錶廠生產零配件的儀器儀表廠,這是他熟悉的領域,自己也頗為自信。但結果卻很令人意外,由於資金不足,技術、管理又跟不上,產品質量不過關,一年後他就虧光了本錢,還欠下了30多萬的債。這一年,蔣錫培24歲。
得到後再失去,遠比一無所有痛苦的多。蔣錫培一塊兩塊攢下來的血汗錢,第一次創業,不僅全打了水漂,還背負巨債。這樣的事情足以讓很多人不堪打擊,但蔣錫培卻硬生生頂著,他說,他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在此後的兩年裡,蔣錫培生活得窮困潦倒,家裡除了房子之外,能賣的都賣了。他有時想出去做生意,但是「去的車票買得起,回來的車票就沒錢買了」。好在妻子還在堅定的支持他,讓他把原本打算換點柴米油鹽的豬,也拉出去賣了。
這段時光,蔣錫培後來認為是自己人生最艱難的時期之一。
陷入困境後,蔣錫培的大哥拉了他一把。那時,他大哥在當地一家電線廠負責銷售和採購,看到電線、電纜一天一個價,就建議他做電線、電纜生意。
但做這樣的生意,不是小本買賣,需要一筆數目不小的本錢,而且蔣錫培還欠著債。幹還是不幹,在經過了一晚上的思想鬥爭後,蔣錫培決定再次放手一搏。
蔣錫培硬著頭皮向親朋好友借了十多萬,前往安徽和浙江的五交化公司,收購對方沒有賣出的產品,然後拉到江蘇和上海來銷售。由於當時信息的滯後和不對稱,蔣錫培獲取了賺取差價的好機會,基本上兩三天就銷售掉一卡車產品。一年時間不到,蔣錫培就還了剩餘的20多萬債務,還賺了不少錢。
此後幾年,憑藉著一直以來的誠懇厚道、勤奮努力,蔣錫培的業務越做越大,在全國先後設立了5家經營部。進入90年代,蔣錫培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再次有了錢的蔣錫培,又想辦廠了……
3
因勢利導,五次改制
1990年,在做了三年的電線、電纜銷售生意後,蔣錫培感覺,無論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城鄉電網改造,對線纜企業都是百年難遇的機會。他決定自己造電纜。
27歲的蔣錫培自籌資金180萬元,帶了28名青年朋友,在宜興市範道鄉創立了「範道電工塑料廠」。因為有銷售網絡做支撐,工廠成立當年就實現銷售400多萬元,第二年達到了1800多萬,到了1992年,更是達到了令人驚訝的5000萬。
企業發展速度驚人,但也面臨很大挑戰,一方面,作為民企,公司在用人機制上有先天劣勢;另一方面,私企也很難從銀行得到資金支持。
當時,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史上的「蘇南模式」(「蘇南模式」的概念1983年首次被費孝通先生提出,是指由鄉鎮政府組織土地、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出資辦企業,並由政府指派所謂的能人來擔任企業負責人。這種組織方式將鄉鎮企業家和社會閒散資本結合起來,實現了蘇南鄉鎮企業在全國的領先發展)正轟轟烈烈地大行其道。
為了讓企業更順利地發展,也為了順應當時的大環境,1992年,在當地鄉黨委的建議下,蔣錫培與鄉政府達成改制經營協議,將資產劃歸集體所有,公司也改名為「無錫市遠東電纜廠」。
後來談及此事,蔣錫培說:「要把企業送給政府的時候,我也沒有這麼高尚。自己好不容易做成一個企業,怎麼會說送就送了?但是我要招一個大學生也招不到,向銀行貸一分錢也貸不到。」
改制後,急需的銀行貸款來了,新的廠房建立起來了,新的設備買回來了,新的產品開發出來了,人才引進也掃清障礙了。1994年,遠東銷售額超過1.5億,總資產達到5000萬,是改制前的10倍。
但隨著企業的發展,集體所有制的屬性,又產生了產權不清晰、責任不明確、缺乏市場活力、企業發展目標和員工的利益不能有效結合等問題。
而此時外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1994年,中國經濟全面過熱,國家開始宏觀調控,鄉鎮政府紛紛從鄉鎮企業撤資。
面對新的變化,蔣錫培決定進行股份制改造。1995年,遠東通過定額和自願的認購方式,成功發行了內部員工股,募集到了幾千萬資金,並將85%的資產從鄉政府回購。
從集體制轉變成股份制,蔣錫培不僅募集到了更多資本,還將員工和企業的利益緊密掛鈎,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1995—1996年,工廠的生產效率爆發式增長,兩年間的利潤同比增長182.8%和126.5%。
「當時改制為民營企業是政府號召,就乾脆改了,不是我想把企業送給政府,第二次改制也不是說我想把企業拿回來,都是順勢而為。」蔣錫培說。
伴隨生產能力的猛增,市場又成了遠東發展的瓶頸。
1996年,蔣錫培偶然得知央企華能、國家電力正在尋找電線電纜的配套生產企業,他當即北上尋求合作,希望對方入股遠東電纜。
要讓四大央企入股一家民企,蔣錫培的信心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遠東產品過硬的實力;另外一方面是他的誠意。他不僅甘願做小股東,放棄控股權,而且還承諾,如果公司虧損,可以先把自己的股份虧光。「我很自信這家企業絕對不會虧損,但這番話至少表達了我的真誠與自信。」蔣錫培說。
經過16輪的談判,耗時一年多,1997年4月,遠東集團與華能等四大國企在北京籤約,成立江蘇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這也成了中國第一家混合制企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東擁有了龐大穩定的市場需求,一舉成為電纜行業產銷第一的龍頭。
不過5年的蜜月之後,外部環境再次發生大的變動。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的變化,電力系統開始強力推行主輔分離的改革方案。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遠東分別回購了國企、集體的68%、7%股權,再度民企化。產權明晰後,遠東的電纜資產和業務於2010年,借道「三普藥業」上市,成了一家股份制上市民企。
從民企——集體所有——民營股份制——混合制——民企——上市公司,遠東的5次改制都順應了外部環境的變化,並順勢充實和提高了企業的經營能力,遠東由此也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4
順大勢者,方有大作為
經過28年的發展,在蔣錫培的帶領下,遠東保持著年均30%多的增長速度,如今已經發展成電線電纜產銷連續16年位居全國第一,年營收300多億,資產200億,員工10000餘人,業務涵蓋智慧能源、地產和投資三大板塊的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
遠東也多次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500強」、「 中國機械工業500強」、「亞洲品牌500強」,並被評為「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中國誠信經營企業」、以及「中國質量服務信譽AAA級企業」。
遠東的發展過程中,蔣錫培更是獲譽無數,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十大經濟人物」、「2008CCTV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2009安永企業家獎」、「全球華商十大首善」……
常有人問及遠東成功的秘訣,蔣錫培把其歸結為一句話:「順大勢者,方有大作為。」
回顧蔣錫培的創業歷史,不難發現,沒有遠東的第一次集體制改制,就解決不了制約企業發展的資金、人才問題;沒有第二次改成股份制,就解決不了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問題;沒有第三次改成混合制,就實現不了掌握市場主動權的問題;而沒有第四次回歸民企,第五次成為上市企業,就不可能全面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並構築其資本市場運作的平臺。
「識時務者為俊傑,掌握趨勢就是掌握未來。要順應時勢,以變應變,超越自我,而一意孤行者,往往窮途末路。」蔣錫培強調到。
5
結語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他們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縱觀這些優秀的企業家,他們大多具備兩個基本的品質,一個是勤奮努力,長期奮鬥;另外一個就是洞察大勢,並在大勢面前,可以低下頭顱,順勢而為。正如有評論認為:在當前這個不確定的時代,順勢而為才是企業家最大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