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速5釐米,那是櫻花飄落的速度,那麼怎樣的速度,才能走完我與你之間的距離?
——新海誠《秒速五釐米》
櫻花飄落的季節,又讓我想起了新海誠的《秒速五釐米》。實在很喜歡櫻花,也實在很喜歡這部電影。喜歡電影裡唯美到隨便截一幀都是壁紙的畫面;喜歡電影裡的主題曲《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喜歡電影裡的貴樹和明裡,也喜歡花田和遠野;喜歡電影裡極致的孤獨和現實。
在第一話《櫻花抄》裡,相識於幼年的貴樹和明裡,在明裡轉校後,兩人不得不分別。書信往來成為了唯一的聯繫。因為自己將要去往更遠的鹿兒島,所以貴樹決定去見明裡。他裹著厚厚的大衣,在冬夜乘車去看明裡,那時他心裡裝著愛,帶著夢。渴望趕緊見到這個他惦記已久的女孩。然而大雪將至,新幹線晚點,他倚在候車廳裡,戴著帽子,忐忑成為了他的內心寫照。他怕,他怕明裡等不及離開,他怕新幹線永遠不會到站。又怕明裡一個人在寒冷的冬夜裡一直等待。他希望明裡已經離開,又私心地希望明裡還等著他。
午夜的候車廳,雪聲呼嘯,他走到自動販賣機,想買瓶茶。掏口袋的時候,那封用心給明裡寫的信,就那麼毫無徵兆的,被風吹走。他愣了幾秒鐘,所有情緒一起襲來。未知,愛,現實,孤獨,距離。所有的一切,讓故作堅強的貴樹,握著拳頭哭出來。在空無一人的,候車大廳裡。所幸,新幹線還是到了站,明裡也還是在等他。20分鐘的孤獨,總算是換來了4分鐘的相遇。
孤獨才是秒五的第一主題
電影開始到結束,貴樹也就那4分多鐘是不孤獨的吧?
與明裡道別後,貴樹去了鹿兒島,在這,花田出現了。花苗默默地喜歡著貴樹。躲在角落假裝偶遇與貴樹一起回家,為了和貴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拼命學習。然而貴樹眼裡一直也沒有她。兩人終歸分離。貴樹和明裡,遠在天邊,心卻僅僅相隔五釐米。貴樹和花田,近在眼前,心卻整整隔了半個地球。所以,不管是明裡貴樹還是花田,都是孤獨的。之後,貴樹的人生越來越平淡。考大學,工作,在房間裡一遍遍敲著沒有溫度的鍵盤。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能重複的幹著自己還能做的事。這不僅是貴樹,也是我們大多數人。
常常覺得,日本對悲傷的美感有種固執到極致的追求,這一點,在新海誠的電影裡體現的淋漓盡致。無論是長達半小時分別描寫的貴樹和明裡相見之前的忐忑與絕望;還是懷春少女沒有結果的愛慕;抑或者成人世界的疲憊奔波,都能體現貴樹的孤寂,把自己想像成屏幕裡那個獨自一人去見明裡的男孩:鵝毛大雪,列車像開玩笑般頻頻晚點,在寒風刺骨的荒野之上,只剩下無盡的等待和徹骨的孤獨。貴樹的心理活動反反覆覆全是明裡,除了明裡,他一無所有。半小時的醞釀,換來電影裡兩人四分鐘的相見。我的人生分為兩段,遇到你,以及,離開你,一半冷寂,一半溫暖。
在現實面前,我們總是潰不成軍。在孤獨面前,我們總是束手無策。再次相遇,卻是在鐵軌的兩端。轉身時,來往的火車阻擋了視線。短短的十幾秒,仿佛正是這麼多年分開的時間和距離。最後,鐵軌一端的明裡沒有回頭,貴樹也看著空空的對面微笑著轉身離開。
結局並不圓滿,但也足夠美好。純真的感情,沒有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流逝而消失,只是成為了一段深藏在記憶裡的美好。人的一生,大部分都在孤獨中度過,不需要總是幸福,只要能在孤獨的一生中,擁有些許美好。足矣。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越來越遠的距離,慢慢從手中溜走的時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手機裡開始存起沒有收件人的草稿。貴樹對誰都是那樣溫柔,因為他的內心是空蕩蕩的,他所珍視所在意的東西,仿佛在很遠的天邊,他用禮貌的疏離做偽裝,任何人也無法走近那顆心。
就算是暗戀他的花苗,也無法填補那份由來已久的孤寂。「你擁有很多,但可悲的是,全都不是你想要的。」貴樹這樣寫升空的火箭:「那應該是一段真正的令人無法想像的孤獨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 一味前行著連一個氫原子也遇不到只是深信著世界的秘密存在於深淵之中懷著想要接近這秘密的決心我們就這樣 到底要去哪裡呢… 最終 又能夠去到哪裡呢…」是啊,他就像這枚火箭,命中注定般與明裡漸行漸遠、命中注定般孤獨。
有人說,故事情節太簡單了。但簡單的故事才是生活,才是現實啊。跌宕起伏的情節,那不是生活,而是戲劇。秒速五釐米,從來都是孤獨的,卻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