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聚焦:複合式經營,誠品書店的制勝之道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兩岸聚焦:複合式經營,誠品書店的制勝之道

  2012年,對臺灣的誠品書店來說,用逆勢上揚來形容再妥帖不過。這一年誠品在臺灣新開了3家店,使得它在臺灣擁有的書店數達到了41家。這一年誠品還第一次走出臺灣,在香港銅鑼灣布點。這一年到過誠品的顧客超過1.2億人次,其中200萬是觀光客。與2011年相比,2012年的業績整體增長10%,其中單純書店部分增長6%。

  誠品的境遇,與臺灣實體書店的倒閉潮形成鮮明對比,談到其中的得失,誠品總經理李介修認為,臺灣書店業的萎縮,是經營模式問題,專業經營不是不好,但應該配合現代人生活的改變,採用新形態經營,如誠品採多元複合經營,但多元複合經營不容易,必須靠團隊長期耕耘,並能堅持。

  成立24年的誠品書店是臺灣最大的連鎖書店,也是典型的多元複合式經營的成功代表。在誠品所有門店中,根據店的大小,圖書銷售區面積佔20%—90%不等。在臺北市信義、敦南以及火車站這樣的大店,圖書銷售區只佔到總經營面積的20%—30%,其它銷售區域引進了服裝、箱包皮具、文具、家具、化妝品、手工藝品、美食廣場、餐飲名店、藝術品、玩具、親子樂園、藝術培訓等多種業態。這些業態的引進,不僅增加了誠品的租金收入,更大大提升了誠品的服務功能,讓到店的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提升了誠品書店的集客能力。李介修說,從這個意義上說,誠品書店不僅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購書閱讀的場所,更是為消費者設計了一個生活休閒的方式。

  對於眼下愈演愈烈的圖書價格折扣戰,李介修說,誠品的圖書很少折扣,除了有時候配合出版社和書展活動。他認為折扣對書店傷害很大。既然出版社已經定價,應該尊重這個價格。他強調,我們不以折扣來吸引讀者,我們提供非常舒適的閱讀空間、多元豐富的文化活動、專業的選書推薦和規模龐大的書籍選擇。李介修說,誠品在經營一種閱讀產業,讓閱讀成為一種風景,因此沒有把網絡銷售當成主力。仍希望讀者在進入書店內,會因為店內的服務和氛圍而被感動。

  談起誠品的版圖拓展,李介修說,首先,今年,誠品在臺灣還有2到3個開店計劃要進行,其中以松山煙廠文創區誠品最受矚目,松煙誠品預期第二、三季開幕,將誠品生活商場、誠品書店、誠品旅館、誠品餐旅、誠品電影院與音樂廳等,首度集結於一區,其中旅館、電影院與音樂廳更是誠品首度跨足的領域。其次,2014年蘇州誠品預計開幕。第三,誠品還要繼續在香港開店。李介修說,書店業的萎縮,在香港是因為地價太貴而不是沒有閱讀人口,因此從長遠來看,他對出版產業保持樂觀。誠品香港銅鑼灣店去年8月開幕前20天,到店人次即突破120萬,相當於5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造訪。李介修表示,香港誠品首號店雖然只有3000多平方米,但定位符合市場需求,整體業績表現不差。這鼓勵誠品未來5年至少還要在香港開3家店,且優先選擇交通運輸便利的地區。

相關焦點

  • 誠品書店:典型的複合式經營成功代表
    誠品書店是臺灣最大的連鎖書店。誠品書店植基於推廣閱讀、激發創意、深耕文化、提升心靈的理念,成立23年以來,在硬體的空間規劃,軟體的中外文書種、藝術文化活動的推廣以及複合式的經營手法上,努力創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國際視野的文化景觀。
  • 臺灣蔦屋、誠品書店等5大知名書店大玩跨界經營
    商用不動產市場掀起一波新趨勢,複合式書店正快速崛起。受到手持式裝置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所影響,實體書店式微,全臺五大知名連鎖書店近年紛紛結合百貨餐飲,不但能快速集客,更能提高毛利,已躍居經營王道。信義全球資產經理王維宏表示,書店毛利率低,為了存活,複合式經營已成為主流,除增加空間使用效率外,也可多元化營收來源,不然就要轉型為小眾市場的主題型書店。
  • 案例|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臺灣文創之誠品書店發展策略詳解
    追溯誠品書店的創辦歷史,臺灣誠品書店創辦於1989年,「誠品」的英文名是Eslite,為古希臘文「精英」之意。經營初期以銷售藝術、建築類書籍為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04年轉變經營模式後才開始盈利。
  • 後吳清友時代:誠品或從「書店」淪為「百貨公司」?
    這家書店便是誠品,而創造「誠品奇蹟」的人正是吳清友。不幸的是,他於7月18日在臺北因心臟病舊疾驟逝,享年68歲。     吳清友雖然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留下的誠品書店、經營理念以及後誠品時代書業該如何自處,對兩岸三地社會而言都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
  • 誠品書店拓展計劃、3大複合經營模式與自營品牌全解析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誠品的書店與商場業務營收對比。 在誠品書店的複合式門店中,其圖書銷售區只佔到總經營面積的20%-30%,其他銷售區域則引進了服飾、文創、家居、美容、餐飲、兒童、教育等多種業態。這些業態的引進,不僅增加了誠品的租金收入,更大大提升了誠品的服務功能和集客能力。 誠品書店的書店業務/商場業務營收與利潤對比(2010-2014年)
  • 深度解析誠品書店的商業模式(盛方諮詢原創)
    然而,源自臺灣地區的誠品書店在兩岸三地成功布局46家書店,其商業模式有其獨到之處,給書店的業態帶來一種新的生命活力。誠品的三地布局1989年,吳清友先生在臺北仁愛路圓環誕生了第一家誠品書店,誠品秉持人文、創意、藝術、生活的精神,是一家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書店。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取名「誠品」,代表著誠品書店對美好社會的追求與實踐。 創始之初,誠品以書店為品牌核心,營運範疇已逐步擴展至畫廊、出版、展演活動、藝文空間和課程、文創商品,以及捷運站、醫院、學校等各類型特殊通路之經營,並延伸至商場開發經營和專業物流中心建置等專業。
  • 看電影賞文創 臺灣誠品書店推出新一代經營方式
    臺灣「誠品」,不只是一家書店,多年來以「複合式百貨經營」為民眾所樂於接受,如今其經營方式又有了新突破。今天,「誠品生活松煙店」將正式開業,推出嶄新經營方式,帶給民眾驚喜。  這一新型態的經營方式,範疇從書店、文創商場至表演廳、藝術電影院,更以「跨界·實演」為定位。簡單地說,就是「誠品生活松煙店」除了賣書、售商品外,更將包羅萬象的生活藝術囊括其中,不但首次設立表演廳、電影院,還將諸多工藝製作的過程以及文創現場表演搬到商場中,強調「客制化」體驗消費,開創全店都有文創、處處有藝術的誠品新模式,帶給顧客全新感受。
  • 誠品書店大陸首店:一場多元場所精神的兩岸實驗
    關懷人本、生命、閱讀的臺灣文化地標誠品書店,正在將一場多元場所精神的兩岸實驗推向大陸,首家誠品大陸旗艦店,將於8月1日在蘇州啟幕。  兩岸文化環境不同,誠品如何定位和規劃?電商時代,實體書店怎麼「刷新」存在感?紙質書似乎正在「復興」,其背後有什麼時代背景?誠品總經理李介修日前就這些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 誠品書店—臺北小資生活指南
    臺北文化地標臺灣流行一個說法: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
  • 誠品書店發布閱讀報告
    書店方面指,經營者對圖書行業的理想並非實體書店永續之道;如何在碎片化時間裡讓讀者進行完整的閱讀,值得業者思考。12月14日,誠品書店在臺北發布2017年度閱讀報告及閱讀大調查。書店方面指,經營者對圖書行業的理想並非實體書店永續之道;如何在碎片化時間裡讓讀者進行完整的閱讀,值得業者思考。
  • 臺灣誠品書店經營理念:配合文化人的生活作息和思維
    重慶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近日開幕,這間斥資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購書中心佔地9000平方公尺,店內設有文藝沙龍空間、咖啡廳和小型會議室,書店總經理說,籌備過程曾經多次到臺灣誠品取經,「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對大陸書店的影響非常深遠」。
  • 臺灣誠品書店:不把盈利作為經營的最高目標
    4年後,他創立了誠品書店,並在「人文」的經營理念與現實商業世界之間徘徊,一度虧損達15年之久。這是否與風水先生「積累智慧」的點撥有關?不把盈利作為書店經營的最高目標,這樣的理念卻讓誠品書店在傳統書店逐漸被網絡衝擊代替的今天,維持著亞洲最大書店的地位。
  • 在書店裡開菜市場 誠品開出首家誠品知味MACHE市集
    新型書店的創新玩法越來越多了,為了存活,複合型+跨界經營成為了書店升級的主流之路,像言幾又、西西弗、蔦屋書店等將「咖啡+書+文創產品」也不再是新鮮事。「書店+」還能玩出多少花樣?      而一直在衣食住行上尋求突破的MUJI,今年年初在日本大阪開了一家菜市場。
  • 誠品書店丨臺北小資生活指南
    | 旅行| 生活 | 世界 | 視覺 |浮躁的年代,我們把情結埋葬這是一個多元的平臺跟隨安瑞看世界臺北文化地標臺灣流行一個說法: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作為文化人來到臺北,除了常規的參訪及旅遊項目外,一定要去誠品書店,體驗臺北人的精神生活食量。
  • 誠品書店即將入駐古都西安,打造千年古都文化新IP
    近日,西安市與臺灣誠品集團舉行交流會。會上,對於西安市「書香之城」建設,永康書記歡迎臺灣誠品集團前來考察,並感謝誠品集團對西安市發展的關注。      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暖暖的書香生活   誠品書店於1989年創辦於臺灣,是全球知名的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書店
  • 蔡當局上臺兩岸關係急凍 誠品書店上海開店計劃夢碎
    誠品書店橫跨臺港陸。(圖/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華夏經緯網7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昨晚辭世,他所創辦的「誠品」文創事業揚名海內外,但正在籌劃中的上海店卻是一波三折,據悉與蔡英文當局上臺後,當前兩岸關係急凍有關。
  • 蘇州誠品書店:一場25年的美好生活提案
    365地產家居網 蘇州訊 2014年,誠品邁入25周年。自小型人文藝術書店開始,堅持「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核心價值, 為帶來美好生活與創作人文風景而努力。從臺灣到香港,再到大陸,誠品集團的拓店計劃持續發展。
  • 臺灣誠品書店將落戶深圳 華南區域首家門店
    9月11日晚,記者從在華潤深圳灣體育中心舉辦的華潤集團旗下華潤置地與臺灣誠品集團誠品生活戰略籤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臺灣誠品書店將落戶深圳。    該書店將入駐2017年下半年開業的深圳南山華潤城「萬象天地」,為深圳讀書人帶來閱讀與文化的分享樂趣。    記者了解到,這個誠品書店是繼蘇州、上海之後中國內地的第三家店,也是華南區域首家門店。誠品創辦於1989年,從一家人文藝術書店開始,發展至今已成為複合式經營大平臺。
  • 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開業 給你一個美學生活博物館
    體驗生活美學 把文藝美學搬進店裡   臺灣誠品目前開有43個分店,每個分店各有特色,誠品不只賣書,還行銷文化,倡導文化美學的生活方式和慢生活節奏。其本著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成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