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紅經濟推動重慶旅遊
自2014年起,隨著短視頻與自媒體行業的有意無意的宣傳與推廣下,重慶這座西南山城逐漸被貼上了新媒體時代「網紅城市」的標籤。不斷有人在短視頻與遊記中了解到重慶自身的魔幻地形和眾多特殊的交通方式,這座傳統的工業城市,在近幾年以來,搖身一變,成為了備受追捧的網紅,「打卡」成為了和它聯繫最為緊密的一個詞。不斷地有學生、年輕白領、「文藝青年」結伴而來到重慶網紅打卡地「打卡」,並將打卡視頻上傳到朋友圈。根據重慶市文化與旅遊發展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七大節(元旦、春節、清明、端午、五一、國慶、中秋)就接待了1.55億遊客,而2019年全年重慶接待了6.57億遊客,也就是用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年近四分之一的接待量。
2014-2019年西南三省一市遊客接待量
資料來源:各省市旅遊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重慶旅遊行業投資研究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相比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國內已經名聲在外的旅遊目的地而言,同樣位居西南地區的重慶旅遊業在過去長期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曾經作為一座傳統工業城市,重慶也並不像貴州、雲南等相對發展程度更低的地區一樣需要依靠旅遊拉抬經濟。根據對網絡上對重慶旅遊的評價文本分析,在針對重慶旅遊評價的高頻詞彙當中,火鍋、洪崖洞、解放碑、美食等詞彙位居前列,這表明旅遊者對於重慶的都市景觀、飲食文化、建築風格感知印象最為深刻,帶有明顯的網紅特色。
基於網絡文本分析的重慶旅遊評價高頻詞彙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二、消費能力成短板
儘管大量的遊客湧入重慶使得重慶成為全國城市中接待遊客數量最多的城市,但是也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遊客來了卻沒有帶來相應的旅遊收入。大量的自由行遊客只在重慶匆匆停留,主要的旅行方式就是「網紅打卡」,依靠網絡上已經數不勝數的重慶旅遊攻略,走馬觀花地將重慶看了一眼,來吃一頓火鍋或者一碗重慶小面,體驗在樓宇間穿梭的輕軌就視為遊覽了重慶。網紅特徵在吸引了大量遊客的同時也導致重慶旅遊業的人均消費始終處於較低水平。2019年國慶假期中重慶的旅遊人均消費不到500元,遠低於近鄰成都的1420.1元。這也導致在接待人數接近對方一倍的情況下,重慶的旅遊收入卻比成都低近 100 億元。
2019年主要節假日重慶旅遊人均消費量
資料來源:重慶市旅遊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消費低的主要原因除了重慶在餐飲和住宿方面相比於其他旅遊城市性價比更高外,更關鍵的在於重慶主城區內的大部分熱門景點,要麼就收取很低的門票價格,要麼就直接免費。其中,人氣很高的洪崖洞、磁器口、朝天門、解放碑、鵝嶺二廠,這些都是免費的。長江索道、輕軌、重慶小面這些在重慶人眼裡習以為常且已經完全融入生活的事物被莫名其妙開發為了旅遊資源,在重慶人的眼中,這些受到外地遊客追捧的景點,其實都有些令人難以理解。
目前來重慶遊玩的遊客多集中在主城區,重慶旅遊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附加值偏低,具有特色的都市風情的確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是目前重慶旅遊依然停留在「打卡拍照」階段。重慶全市範圍內已經擁有8個5A級景區,但是都分布在周邊區縣,主城區內一個都沒有,如何將遊客引流到周邊區縣,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重慶市部分區縣4A以上景點分布狀況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基礎設施需改善
導致重慶市中心地區的客流無法向周圍區縣導流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重慶市管轄範圍較大且山地面積較大導致偏遠區縣交通不便,特別是渝東南地區是重慶市少數民族聚居區,以民俗文化和武陵山自然風光吸引海內外遊客,但是受到交通條件制約的影響而旅遊線路單一,接待能力有限。特別是即使進入高速鐵路時代之後渝東南地區的通達度雖有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大量區縣尚無高鐵乃至鐵路通達的現狀。目前重慶市高鐵網絡化進程還處在初級階段,高鐵線路尚不完全滿足全部地區的出行需求、裡程短,沒有形成完善的高鐵網絡。
重慶市高鐵網絡建設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高鐵的建設對於重慶交通的通達度起到了極大的改善作用。數據顯示在引入高鐵網絡的情況下,以各個區縣城區中心為出發節點,0.5小時內能夠覆蓋的區域達到重慶市總面積的59.97%,1小時通達的地區佔重慶市總面積的85.67%,有高鐵網絡情況下,所有區縣節點都在整體 1h 等時圈連通範圍以內,交通通達性明顯提高。特別是在與無高鐵通達的情況對比中,0.5小時內通達的區域明顯提高,而高值區域的時間出現減少,說明高鐵網絡化提高了交通網絡的整體通達性。
高鐵網絡對重慶交通通達市場的影響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四、如何挖掘市場潛力
重慶旅遊的網紅打卡性質使得遊客很快就能夠遊覽完所有「網紅景點」,導致遊客的過夜率不高,而住宿一直是重要的旅遊收入來源。要想讓遊客遊玩的時間更長,就必須挖掘城市背後的文化底蘊以及藝術價值,對各旅遊城市而言,文化、歷史和藝術要素是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方面,其對於突出城市旅遊地方特色、促進城市旅遊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例如成都的寬窄巷子等景點都突出所謂的老成都氛圍,轉化為城市的文化符號。因此,對於重慶的本土文化、藝術的提升方面,可以借鑑部分成功案例,將重慶本土文化符號體現在旅遊的其他要素中,增強遊客對重慶的感知印象,而不是僅僅依賴網際網路的網紅效應。
同時也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景區接待能力。利用好重慶的特殊地形為景區的開發和建設服務; 積極推進低級別景區的升級和高級別景區的發展,推動新景區的開發和老景區的改造升級。對渝東南和渝東北區縣景區進行整合營銷,提升區縣旅遊景區競爭力。將網紅城市的名片發展成吸引遊客長時間駐足遊玩的優勢。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