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立冬是什麼時候,立冬後天氣如何,農業生產需要注意什麼

2020-12-25 騰訊網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到來代表冬季真正的開始,立冬以後天氣越來越冷,俗話說「立冬一日,水冷三分」就是這個道理。秋種冬藏,我們眼下最應該注意地是將收穫的農產品好好的儲藏起來(如:紅薯、蘿蔔),防止冬季到來,天氣變冷後農產品凍傷。每年的立冬時間一般在陽曆11月7日、8日這幾天到來,今年的立冬是11月7日,具體時間是7點13分的時候,也就是說,本周六就是立冬了。

在以往,古人用三種氣候特徵代表立冬的到來。一候是水始冰,就是說立冬以後,水開始會結冰了,換句話說,就是立冬以後氣候溫度已經到達零下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二候是地始凍,就是說的也開始上凍了,這個時候就要做好農產品防護,防止農作物、農產品凍傷。三候是雉如大水為蜃,這裡的雉是指野雞,蜃是指大蛤,大蛤的外殼線條與野雞羽毛顏色類似,古人就認為冬季海邊常見的大蛤是野雞化身的,因為立冬以後,就看不到野雞了,其實這是古人的一種錯誤認知,但是立冬以後野雞飛走,大蛤出來倒是真實的自然現象。也就是說立冬以後,氣候溫度進一步降低,那麼農業生產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應該怎麼做?

立冬節到,快把麥澆

立冬以後除了溫度降低,大多數地區的降水也明顯減少。真要等到上凍以後再給地澆水,會降低土壤溫度,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所以要趁現在氣候溫度還行,土壤還未上凍,提前做好田地灌溉工作,預防因為又冷又旱,造成田間作物損害。而且,水的比熱相對於土壤要高,即便是天氣驟變,土壤溫度也不會變化太快,減少作物的凍害。當然,南方一些地區,冬季雨水也相對較多,農民朋友要做好田間的排水溝,防止因為冬季雨水多,田間積水,造成農作物發生凍害。

當然,立冬以後天氣如何,農村俗語也有講到"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就是說,立冬以後雨雪的多少,可以根據立冬這一天的風向來判斷,如果是刮北風,立冬後雨雪就會多,如果是刮南風,立冬後雨雪就少。另外,還有「立冬之日半日晴,冬季幹得起灰塵」、「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立冬無見霜,春來凍死秧」。意思基本相近,都是通過立冬這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立冬後以及來年春季的天氣狀況。雖然這些都是是老話了,但是這些都是農民朋友,長期的經驗總結,對於天氣的預判,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

冬季雙手不閒,春季吃穿不難

立冬即將到來,一些農業生產活動,在立冬前後進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首先是耕地,因為冬季能夠種植的作物有限,有些農民的地就先閒置一冬,來年春季再進行種上農作物。那麼冬季就這麼讓地閒置著不管嗎?當然不是,俗話說「夏耕滅荒,冬耕滅蟲」,趁著冬季天氣寒冷,將地深耕一遍,可以把躲在地下的害蟲以及蟲卵翻出來,通過寒冷將其消滅。這樣的滅蟲效果要比使用農藥好很多,而且對環境也不會造成汙染。

那麼天冷耕地什麼時候最好呢?俗話說「立冬前犁金,立冬後犁銀,立春後犁鐵」,自然是立冬之前耕地最佳。這也是為什麼說 秋冬多耕地,來年多打糧了。

立冬即將到來,這個時候還是種樹的最好時機,這些果農應該最清楚。從果木市場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時候果木市場有很多果樹苗在售賣。難道植樹節不是在每年3月12日嗎,為什麼現在種樹呢?俗話說「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原來,現在種上樹,來年開春,樹發芽快,自然也長得快。

除了耕地、種樹,立冬還能種植豌豆、生菜等蔬菜,而且立冬種植的豌豆產量一般都不低。2020年的立冬就要到了,你認為立冬時節農民朋友還應該注意什麼,今年會是寒冬嗎?

相關焦點

  • 立冬吃什麼好?立冬後該如何養生?
    立冬吃什麼好?南北方立冬都吃什麼?  南方多熱補: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
  • 2018年什麼時候立冬 2018立冬時間是哪天幾月幾號
    明天(11月7日)就是立冬了,今天大陸都迎來了一次陡然降溫,人們都開始開始穿上了毛衣棉襖。那麼,大家對於立冬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2018年什麼時候立冬 2018立冬時間是哪天幾月幾號  立冬的時間點都是固定的,每年公曆的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地球位於赤緯-16°19'。今年的立冬是11月7日,星期三。立冬氣候如何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
  • 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 2020年什麼時候幾時立冬 今年立冬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2020年立冬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新華社天津11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1月7日7時14分將迎來「立冬」節氣。此時節,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
  • 24節氣中的立冬是什麼意思 2020立冬是幾月幾號立冬後多久開始很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4節氣中的立冬是什麼意思 2020立冬是幾月幾號立冬後多久開始很冷 立冬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顧名思義,立冬就代表著冬天的開始,因此很多盆友都很好奇立冬是幾月幾號2020年,其實立冬節氣離我們也不遠了,現在全國很多地方天氣都變得
  • 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4)
    立冬來了,也許你在的城市,這幾天已經有飛雪輕敲你窗啦~快跟最美「三秋」告個別,迎接今年最後一個季節。2020年立冬在什麼時候?今年的立冬時間是在11月7日07:13:46,農曆九月(小)廿二。而去年的立冬則是在農曆十月十二日。從農曆來說,今年因為有閏四月的存在,立冬比去年早了近二十天。
  • 立冬將至,「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何意,暖冬對農業有啥影響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11月2日,距離立冬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寒冷,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立冬後還能看到下霜的自然現象。
  • 明天立冬!俗語「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是什麼意思?
    明天立冬!俗語「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是什麼意思?一年很快就要過去了,眼看明天(11月7日)就是立冬了,一過立冬就表示冬天要來了,很多農民伯伯都特別注重立冬這天,因此會格外關注這天的天氣變化,農村可以說是靠天吃飯最典型的人群,而在農村也流行這樣一句話「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立冬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2018立冬節氣時間具體是什麼時候
    立冬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11月7日立冬到。「立,建始也」,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三日寒、四日暖」,冷空氣活動開始頻繁,降溫後又回暖;「立冬補冬,補嘴空」,北方吃餃子,南方吃雞鴨魚肉;宜適量多吃羊肉、慄子、大棗等溫熱食品;儘量早睡,不熬夜。
  • 2019年11月8日迎立冬節氣 立冬養生需要注意事項及養生食譜推薦
    2019年11月8日立冬,立冬養生需要注意什麼?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那麼立冬來臨我們該如何養生呢?
  • 立冬是幾月幾日2019年 立冬是什麼時候哪一天具體幾點幾分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表示的是冬季的開始,但是對於立冬這個節氣大家可能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那麼2019年立冬是幾月幾日呢?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嗎?立冬是幾月幾日2019年  2019年立冬是11月8日,星期五,農曆十月十二。
  • 立冬將至,「立冬不下霜,老牛要蹬腿」,暖冬對農業好嗎?為啥?
    立冬是我國相當重要的節氣,冬從秋手裡接過接力棒,走完屬於自己的一季。相比不冷不熱的秋季,冬季會更寒冷,對生活帶來影響更大。衣食住行用都會受氣溫大幅度下降影響,不注意保暖可能就會感染風寒,給身體帶來不便。
  • 2017年立冬是哪天時間什麼時候 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別介紹
    2017年已經進入11月,那麼今年的立冬是哪天幾月幾號呢?下面小編介紹下2017年立冬的時間是什麼時候,還有立冬和冬至得區別介紹。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
  • 立冬吃什麼補身體立冬吃哪些養生?補冬食物推薦及立冬養生注意事項
    11月7日是立冬節氣,立冬的到來意味著真的是冬天了,小夥伴們一定要多穿衣服哦,我們也不能夠因為怕冷就疏忽運動,這樣是不好的。那麼,立冬吃什麼好呢,吃哪些食物能夠抵禦寒冷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立冬吃什麼食物推薦及立冬養生注意事項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
  • 立冬來臨,「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啥意思?暖冬咋就不好呢?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年秋季剩無幾日,馬上就要「立冬」了。立冬是24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就會如期而來,而今年是11月7日,農曆9月22。作為秋冬交替的重要節氣,立冬自然有許多相關農諺俗語,大多都是歷代農民通過立冬這一天天氣如何,來預測整個冬季,乃至來年春天天氣變化走勢的,就像「立冬晴,一冬凌」,是說立冬晴天,整個冬季就會很冷,冷冬出現的可能性大。除了反應冬天冷的外,也有表示冬天比較暖和出現暖冬的,比如,「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說得就是如此。
  • 立冬吃什麼養生 關於立冬的民間習俗 立冬傳統食物是什麼
    立冬節氣即將到來。有心人,抓住秋的尾巴,別辜負了一地金黃,別蹉跎了令自己更耀眼的時光。告別秋,在黃昏,呆坐放空,讓惱人的心事隨漸沉的夕陽落下。立冬做為我國傳統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一直以來都有著獨特的習俗,人們也會在這時候進行「補冬」,好度過漫長的冬季。那麼立冬節氣吃什麼養生呢?
  • 2018年立冬是哪一天?立冬是怎麼來的立冬有什麼含義
    「立,建始也」,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三日寒、四日暖」,冷空氣活動開始頻繁,降溫後又回暖;「立冬補冬,補嘴空」,北方吃餃子,南方吃雞鴨魚肉;宜適量多吃羊肉、慄子、大棗等溫熱食品;儘量早睡,不熬夜。什麼是立冬?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 農村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而暖冬又對農業有何影響?
    在立冬節氣到來,農村人們經常通過經驗俗語判定後期天氣,以更加便利於農業生產。就比如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它是什麼意思?60年一遇的嚴寒天氣來臨?我們先說說關於「立冬天氣冷,一年冷氣多」,這裡的意思說,如果立冬節氣的時候天氣比較冷,那麼一年中整個冬天冷氣將會比較多,也就意味著天氣也將更加寒冷。
  •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值得稱讚的是,雖然我國從綜合實力上來看,還是屬於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確是非常強盛的,這也是由於歷史的發展而造成的。在古時候的中國人們普遍都是以務農為生,人們根本就不需要外出去買吃的,因為想吃什麼自己家裡種就行了,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我國歷史上持續了數千年的時間,從而奠定了我國現在堅實的農業基礎,這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不見霜,春來凍死秧」,今年是暖冬嗎?
    立冬到來,萬物收藏,很多冬眠的小動物也早早進入洞穴,準備著度過冬季。立冬到來,太陽已經到達了225°,今年立冬節氣到來是2020年11月7日,也就是農曆的九月廿二,甲寅日。立冬到來以後,我們開始逐漸遠離乾燥的季節,而逐漸的開始渡過到陰雨寒冷的冬季。而每年立冬農村地區都會通過經驗判斷後期天氣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