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倩
灕江——— 她所代表的意義和內涵早已超越了一條河流本身。她是桂林山水之魂,更是一張世界矚目的「中國名片」。
保護灕江,茲事體大。
歷屆中央領導人,都對灕江關愛有加。
近年來,灕江的保護工作牽動著習總書記的心。他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指出:「灕江不僅是廣西人民的灕江,也是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的灕江,還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自然遺產,我們一定要呵護灕江,科學保護好灕江。」
「灕江是桂林核心中的核心,競爭力中的競爭力。這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我們最賴以生存、引以為豪的『傳家寶』。」趙樂秦說,保護灕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桂林山水甲天下,灕江保護天下甲。「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市各級各部門及沿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桂林科學保護灕江取得了顯著成效:灕江風景名勝區工委、管委會掛牌成立,高效運作;清理住家船、改造城中村、拆除魚餐館、攔截直排汙水、關停採石場;提升遊船服務,沿江規劃建設生態步道、綠道,美化亮化綠化灕江沿岸風貌,打造漓東百裡生態示範帶……灕江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灕江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雙贏。
以生態保護為根本,讓灕江煥發出「青春態」
近日,上海遊客王秀華乘坐灕江(市區段)遊船欣賞桂林城徽——— 象鼻山美景。清澈的灕江、惟妙惟肖的象山,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畫。「『大象』真得好像在喝水。導遊,桂林有枯水期嗎?枯水期灕江水少了,『象鼻子』還能喝到水嗎?」導遊小張笑著解釋說,為了給灕江補水,桂林在灕江上遊修建了3座水庫,通過科學綜合調度補水,象鼻山的「象鼻子」就再也不會吸不到水了。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桂林一直保持著「生態覺醒」。
「十三五」期間,桂林市委、市政府持續重點推進灕江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工程,先後投入近70億元,堅持強力治水,打好「補水、治水、引水」組合拳,重點實施灕江(城市段)排汙綜合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
組合拳中的「補水」,說的就是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
2018年1月17日上午,位於灕江上遊興安縣境內的斧子口水庫正式下閘蓄水。這是繼川江水庫、小溶江水庫之後,灕江上遊歷時8年建設的三大水庫全部完成,標誌著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收官。
「通過科學調度補水,可使灕江桂林斷面河道枯水期流量補充到每秒60立方米,對改善灕江生態環境、通航條件和自然景觀,解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安全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市水利局負責人說。
為了「治水」,我市一場為城市生命線「激濁揚清」的鐵腕治理工程正式啟動:
——— 實施灕江截汙治汙工程。已全面整治灕江城市段7條溪河、46個片區,並向市區周邊及灕江支流推進,有效遏制汙水直排灕江現象,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9%,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 開展汙染源治理。161艘住家船全部清理,112戶船上人家全部上岸喜遷新居,結束了灕江城市段千百年來存在的水上居住歷史;拆除所有市區沿岸及洲島魚餐館違規搭建;灕江城市幹流及上遊水庫全面禁止網箱養魚,沿岸養殖場全部遷移。
——— 推進長效管理。建成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解決了灕江枯水期生態及旅遊問題;深入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嚴格保護灕江水源林;關停灕江風景名勝區所有採石場並復綠山體;實施灕江沿岸綠化美化亮化建設工程;建立灕江水域、駁岸長效保潔機制。灕江風景名勝區亂建、亂挖、亂養、亂經營、環境衛生髒的「四亂一髒」現象得到根本遏制。
2019年,桂林灕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納入了自治區重大工程建設規劃,又進入了新的階段。市政府印發了《灕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實施方案》,成立了灕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指揮部,
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全力推進包括灕江綜合治理、灕江生態保護、灕江生態修復、城市生態提升、產業生態提升等六大類重點支撐工程,目前已開工各類工程項目101個,完成投資24.38億元。
多年來,灕江流域森林覆蓋率已達到80.46%,灕江水質達標率為100%。水質達標率為100%,所有國家考核水流斷面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環境質量一直穩居全國前列。
遊船升級 30年來規模最大的「換血」
「現在遊覽灕江坐的星級遊船比過去的遊船好不知道多少倍,真皮沙發、座椅寬敞舒適,餐飲也乾淨衛生美味。」近日,坐上了遊覽灕江的四星級遊船,來自廣東的遊客盧先生在朋友圈上讚嘆了一番。
「十三五」期間,桂林建立灕江遊船環保準入標準,對灕江遊船進行全面提檔升級,不達標的全部退出。截至目前,灕江精華段上135艘遊船全部實行星級管理,新增星級遊船均為全新建造。新建星級遊船注重節能環保的動力系統改造,取消船上烹調,灕江遊船生態和旅遊品質明顯提升。
我市還積極推進遊船經營企業整合。灕江城市段由原有7家企業整合成2家,涉及大小股東近千人的民營私營企業完成整合,結束了「小、散、亂、弱」的局面,灕江精華段遊船經營企業整合重組工作也在加快推進。灕江旅遊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旅遊服務品質明顯提升。
過去,每到旅遊旺季,灕江上就出現遊船首尾相接的情況,也被不少遊客詬病。對此,我市打破灕江傳統遊覽模式,推行分時遊、分段遊、分級遊、分形遊的「四分」遊覽新模式,也緩解了遊船過於集中的問題。
我市還創新性推動灕江旅遊票制改革,探索建立一套統籌地方、經營者、沿岸群眾等各方面利益的新機制。對灕江流域排筏開展「限量化、公司化」專項治理,灕江風景名勝區竹筏從3500多艘減少到1000艘以內,並全部納入整合組建的2家景區公司規範管理,排筏與遊船「爭地盤」的多年頑疾得到較好解決。
從無序經營到有序管理,灕江旅遊經營品位不斷提高,灕江旅遊走向精品化、高端化、差異化。百裡灕江、百裡畫廊!灕江成了一條綠意流淌的河,被稱為「天然水吧」「天然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