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櫻花,我們就會想到日本。在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裡也生長著一些櫻花樹,經過當地人研究和考證,這些櫻花不僅不來自於日本,還證實日本的國花——櫻花,其實來自於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
1、霧靈山裡櫻花開
1980年,關於霧靈山發現一株櫻花的消息首次被世人所知,當時引起了轟動效應,吸引了眾多國人的關注,許多作家紛紛慕名而來,觀賞野生櫻花風姿。當時,興隆縣為了保護櫻花很快責成財政局為其撥款1650元為霧靈櫻花築起了圍牆,並樹起刻有「霧靈櫻花」石碑一尊。雖然屬野生樹種,未經科學管理和人工嫁接,待櫻花盛開時節,已經是燦如紅霞絢麗多彩,而且敢與日本櫻花媲美。
在我國,只要提到櫻花,自然會聯想到日本,甚至懷疑是否日本侵華時所栽。據當地人推測,當時雖然有日軍侵略至此,但屯軍居住地距此有15公裡之多,是不可能在此栽植櫻花的。更有甚者還疑惑有一種鳥從日本叼過來吐在此處生長的。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櫻花樹種必須要在樹上發現成熟後定時採摘再放在有溼度的的沙中在適宜的溫度下存儲,待到來年春天播種,否則是沒有生命力的。日本距興隆有2478公裡,途徑山川陸地、河流海洋,因此鳥將櫻花帶到興隆的說法還是不能令人信服。
當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香山植物園張春靜書記曾在給興隆縣一些櫻花愛好者的信中說:據史料記載「在華北森林中曾野生過許多櫻花樹,由於建國初燒荒燎荒,許多資源被嚴重破壞,使櫻花資源再也長不起來了」。此處發現這一株是因為這裡還具備它生長的條件,才使它繼續萌發。時隔不久,在此櫻花東南方向的山坡上,又發現了9株櫻花幼樹,在此地東側流水溝一帶,在興隆縣的六裡坪以及興隆縣荒地溝等地分別發現幾株、十幾株櫻花樹。2009年,人們又在承德縣東小白旗鄉亂水河村也發現了五株長在一起的野生櫻花樹,而且在附近還發現了稀疏生長的四株櫻花樹。而亂水河村與霧靈山北麓櫻花樹之處只有一嶺之隔。由此當地研究人員分析,中國的野生櫻花資源在華北霧靈一帶具有原生態自然資源。
2、櫻花發源與喜馬拉雅山脈
經興隆縣櫻花愛好者查閱相關史料,自1915年日本**次侵佔青島後,就在青島種下櫻花,隨後又在武漢等地種植。但按照櫻花樹的二三十年為一個生命周期,如今,種植與抗日戰爭時期的櫻花已遠非當年日軍所留下的花木,而多為原種的第二、第三代。
櫻花愛好者們告訴記者,據日本學者撰著的具權威性的櫻花專著《櫻大鑑》中記載:日本櫻花**早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過去的。櫻花的傳播像所有生物一樣呈放射性傳播。雲南與喜馬拉雅地域相近,是**早受惠地區之一。所以,滇櫻花自古以來就聞名天下。這與日本一個傳說想吻合,該傳說稱日本櫻花的祖本,是由僧人從雲南帶回去的。
《櫻大鑑》還稱,喜馬拉雅的櫻花傳往日本後,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斷增加品種,成為一個豐富的櫻家族。成為日本國花後,更受關愛,也更受培養,出現觀賞性更強的高等品種。
據櫻花研究專家介紹,中國的野生櫻花有50多種,遠遠超過日本,很多品種都非常漂亮,比日本的櫻花毫不遜色。
3、中國櫻花種植史早日本千年
其實我國很早就有栽種和賞櫻的記述。據文獻資料考證,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我國宮苑內栽培。南宋時期,王僧達有詩曰:初櫻動時豔,擅藻灼輝芳,緗葉未開蕾,紅花已發光。由詩可知,此櫻是一株先花後葉的紅色早花品種,幼葉淺黃色而花豔麗。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以及「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詩中清楚的說明詩人從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櫻花植於庭院觀賞。明代於若瀛的詩中提到櫻花:「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 唐、孟詵所著本草綱目,對櫻的定義為:「此乃櫻非桃也,雖非桃類,以其形肖桃,故曰櫻桃」。對山櫻的釋名為:「此櫻桃俗名李桃,前櫻桃名櫻非桃也」。
宋代成都郡丞何耕對垂枝早櫻的主要特徵描述得非常真實,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證據。他的《苦櫻賦》中:「餘承乏成都郡丞,官居舫齋之東,有櫻樹焉:本大實小,其熟猥多鮮紅可愛。其苦不可食,雖鳥雀亦棄之」。這裡他描述本實大小,而果苦不可食者決不是櫻桃而必定是觀賞櫻花無疑。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說:「本小實大,甘甜,味美可食」乃櫻桃也。又根據他所說「達條扶疏而下」之句,則可斷定這分明是一株垂枝早櫻。清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冬海棠,生雲南山中......冬初開紅花,瓣長而圓,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綠心一縷,與海棠、櫻桃諸花皆不相類。春結紅實長圓,大小如指,恆酸不可食。」這冬海棠即冬櫻花,現在雲南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還有很多,當地人至今仍稱之為「冬海棠」。從多種文獻材料中可知,我國古時已確有鐘花櫻、垂枝櫻、冬海棠、山櫻等多種櫻花引種栽培。而日本栽種櫻花才千餘年歷史,比我國要晚一千餘年。
4、當地欲加強櫻花保護
如今,霧靈山大櫻花樹發生了一些不小的變化。原來的主幹由於壽命的局限和地勢土壤的條件以及近年旱災影響,再加上原來的磚結構圍牆與樹相距較近,或多或少對它有些烤灼作用,已於六年前乾枯,可喜的是大樹的根部延續了許多幼小的生命,二十多株櫻幼櫻苗如雨後春筍孕育而生。所在霧靈山村只好將原來枯乾拉掉以便催生幼樹,如今**大的新櫻花樹又長成約10米參天大樹,花色更加嫵媚動人絢麗芬芳。而且其根部孕育的幼苗越來越多,越來越茂盛。
2008年,村裡投資3萬多元,在通往櫻花樹的小河上修築一座長12米、寬3米的石拱橋,結束了原來過河走搭石的歷史。在通往櫻花樹的羊腸小路上,整修兩米寬S緩坡型的山路,並在小路的外側修築一條長100米,寬60公分,高80公分的護路壩,以保證過往遊人的人身安全。原來負責看管櫻花的趙老伯由於生活需要,已搬到村外。當下村部就建在櫻花樹對岸,村裡因缺少資金,所以看管櫻花樹的任務就由值班的村幹部監管。現在每年都有三至四千人**多五千人前來觀賞霧靈櫻花。今年略少,原因是今年倒春寒拖延了開花期,正常年景大都「五一」左右開放,而今年於5月8日遲開。
現在,該村計劃從興隆縣有關部門爭取一些資金,在當地旅遊部門的指導下,拆掉原來的磚結構圍牆,重新建鑄遠距離的不鏽鋼管護欄,以減少對櫻花樹的烤灼。而且要為這些櫻花樹備置大量的腐殖土,還準備將水源引到櫻花樹下,為櫻花的進一步繁茂創造良好的條件。
可能,這些野生的櫻花資源會在人們的呵護下,越來越繁茂,成為當地一道美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