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牛山牛瓷 「陶瓷+旅遊」牛氣足!

2020-12-24 騰訊網

7月1日,德化「牛山牛瓷 石牛神韻」作品展在德化縣陶瓷博物館舉行,共展出189位大師新秀272牛瓷作品,11位國家級大師全部參展。此次活動是德化陶瓷創作中,同一個主題,參與人數最多、作品最多的一次活動。展出作品造型豐富,有傳統雕塑,有當代寫意,有器型作品,也有日用茶器;創作材質多樣,有白瓷,有紫砂,也有柴燒陶藝。

石牛山景區經營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劍雄稱,此次展覽活動,是石牛山景區開園預熱的重頭戲,更是實現旅遊加陶瓷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帶領大家逐步來揭秘大美石牛之旅。」

比比看 哪件瓷藝更牛

記者在現場看到,開拓牛、跨越牛、幸運牛、孺子牛……各式牛瓷雕塑、擺件、茶寵等作品競相綻放。有的作品甚至將石牛山、岱仙瀑布、坂裡省委舊址等石牛山景區相關的景點都融到瓷盤畫作品中。它們造型不一,材質不一,各具特色,各有風採,是陶瓷藝術大師、新秀對瓷藝的獨有思考與創新表達。

邱雙炯大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今天展出的這些作品,有具象的、抽象的,有現代的、變體的,有簡約的、繁複的,表現手法各種各樣,非常全面,內容非常豐富。」89歲高齡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雙炯說道。圍繞此次「牛山牛瓷」主題,他創作了《老子出關》,邱老稱,這件作品意在表現「牛」的精神,「牛的精神是最有代表性的,他吃的是青草,為人民提供的是服務,它以自己默默無聞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忘初心』的精氣神。」《老子出關》除了有老子和牛這兩個形象,還有一名童子騎在牛背上,既給作品增加添了趣味,又賦予作品另一個寓意:一代接一代,傳承不息,「也希望德化陶瓷能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邱老如是說。

邱雙炯創作的牛瓷作品備受青睞

將「通花」藝術與牛元素雕塑相結合,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明華作品《牛運雙贏頂上來》的創新之處。陳明華介紹,兩件作品的瓶身代表著牛父和牛母,身上各頂著5隻小牛,統稱"十牛",與石牛山的「石牛」諧音。這「十牛」形態各異,象徵著共同努力、奮鬥、勤勞、勇敢、共贏和攀登、和諧、發展、抱團、頂端的必勝信念和牛氣沖天的美好未來。

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陳為坦設計的多款牛瓷作品更是將材質之美、工藝之精以及設計的創新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結合當前年輕群體自拍的喜好,以米其林卡通人物為啟發點設計的自拍牛;手拿捲軸,威風凜凜,牛氣沖天的牛魔王……它們俏皮可愛,新穎獨特,卻又不失工藝技術。這些牛瓷小擺件,花樣百出,盡顯陶瓷雕塑工藝與裝飾技藝的絕妙,既迎合了線上消費群體的審美喜好,也契合了石牛山景區文創產品的特色需求。

意義大 主題獲點讚

「『牛山牛瓷』這個創作和寫意非常接地氣,它將德化白瓷藝術和文化旅遊緊緊地連在一起。」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會長陳建新參觀完作品展後讚嘆道,「這一次的展是非常成功的。」

據主辦方介紹,「牛山牛瓷」具有多層含義:牛山,既代表石牛山,也體現德化的山水很美很好,生態很「牛」;牛瓷,一方面是指以石牛山的「牛」元素為創作主題的牛瓷,另一方面也是表達要把德化的陶瓷做好做「牛」。

市民參觀牛瓷展

主辦方表示,石牛山景區即將開園,希望通過此次「牛山牛瓷 石牛神韻」作品展,呈現牛與山、山與水、土與火、墨與彩,幻化融合的美妙,為石牛山的美麗、活力和魅力增光添彩,既為各界人士品鑑石牛山之美打開視覺窗口,又為八方賓朋打造了富有獨特魅力的陶瓷盛宴,打造「牛山+牛瓷」「牛山+牛畫」德化專屬IP,為石牛山的人氣、牛氣、財氣、運氣拓展了新的註解,推動「陶瓷+旅遊」跨界融合發展,打造「中國白+中國牛」營銷新模式,助推德化陶瓷和文旅行業健康蓬勃發展,創造陶瓷產業發展新業態。

「今天這些作品創作手法多樣,表達意境也有很多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許瑞峰認為,此次展出,不單單是宣傳旅遊,更是傳播德化陶瓷文化的一個很好媒介。(記者林婉清 吳有森)

來源:瓷都德化

相關焦點

  • 德化陶瓷登陸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
    2020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覽會,德化縣共設立三類展館。孫延燕 供圖臺海網11月12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11月7日至10日,2020中國(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德化縣組織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全國技術能手以及石牛山景區「牛山牛瓷系列」和部分特色陶瓷企業共500多件陶瓷精品集中展示,進一步打響「中國瓷都·德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德化瓷的發源地,瓷都德化半日行
    2018年9月去永春考察前,順路去德化看看,在新加坡很少聽說德化人,去德化純粹是想去看看這天下聞名的德化瓷的發源地。雖然德化瓷很有名,有不少收藏家和研究者,但網上關於德化的信息極少,中文網站顛來倒去是反覆抄襲的零星信息,對於背包出行者沒什麼用處,這是去閩南考察遭遇的普遍問題。
  • 德化打造「陶瓷+旅遊」特色品牌
    漫步德化縣城,陶瓷地標、陶瓷景觀、陶瓷雕塑隨處可見,仿佛置身於陶瓷文化的露天博物館。,培育了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泰峰瓷坊、安成陶瓷等一批省級觀光工廠,策劃了獨具特色的探尋「中國白」之旅精品線路,推動瓷、遊的跨界與融合,讓千年陶瓷文化可觀賞、可體驗、可消費。
  • 德化陶瓷的「新絲路」
    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與江西景德鎮和廣州潮州(一說為湖南醴陵)齊名。德化的屈鬥宮古窯址,長達150多米的宋元古窯反映了當地陶瓷業曾經的輝煌。這裡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從宋代開始,德化陶瓷大量外銷歐洲、東南亞、中東地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輸出產品。歷經千年風霜,時至今日的瓷都德化古瓷依然瓷韻飄逸。
  • 福建德化打造「陶瓷+旅遊」特色品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強)在以瓷器聞名的福建德化縣,人們不僅可以盡情購買家居日用陶瓷用品,還可以在陶吧體驗製作陶瓷的樂趣。漫步德化縣城,陶瓷地標、陶瓷景觀、陶瓷雕塑隨處可見,仿佛置身於陶瓷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 什麼是德化陶瓷? 德化陶瓷基本信息概況簡介
    德化陶瓷又稱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漢族傳統瓷雕塑燒制技藝之一。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漢族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
  • 德化瓷瞄準臺灣市場
    德化瓷瞄準臺灣市場 2009-01-10 來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楊鈞
  • 德化陶瓷歷史發展及陶瓷技藝簡介
    德化陶瓷的歷史發展  新石器時代  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 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博覽會盛況空前
    新華網福州10月17日電(記者巫奕龍)17日開幕的「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吸引了全國625家展商,展覽規模達6萬平方米,展位規模和參展企業數均比去年增長近20%。  福建德化縣是世界陶瓷之都、中國瓷都,現有陶瓷企業3000多家,去年陶瓷產值363億元,所產陶瓷茶具佔全國80%。
  • 福建丨德化陶瓷產業持續發展 成全國陶瓷電商行業領頭羊
    縣內擁有8塊「國」字號生態旅遊品牌,是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德化率先撬開城鎮化大門,目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5.4%,「大城關」發展模式成為中央黨校課題典型案例,是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福建省首個統籌城鄉發展試點。
  • 德化石牛山景區盛裝開園——「石牛」牽引 發力德化全域旅遊
    2016年,德化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把旅遊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打造除德化陶瓷之外的「第二張名片」,積極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把石牛山景區作為全縣的龍頭核心景區,改造提升工作也同步列入重要議程。
  • 白色作為一種時尚,德化瓷的古與今
    這段話出自19世紀下半葉法國著名中國陶瓷收藏家格蘭迪迪耶1894年編撰的《中國陶瓷》一書。他筆下的「中國白」正是來自福建地區的德化白瓷。在漫長的歷史中,德化一直是中國的瓷器重鎮,以其白潤如玉的胎釉及其精巧的瓷塑技藝見長。
  • 德化磁灶鎮陶瓷工業發展的產品種類多樣化
    磁灶的陶瓷製品大致可分為建築瓷、日用瓷、衛生瓷、藝術瓷、工業瓷、陶瓷原料及窯業機械等六大類,其中以建築瓷為主,包括陶瓷磚、建築琉璃製品和陶管。陶瓷磚是建築陶瓷中應用**廣泛的一大類產品,也是磁灶陶瓷側重生產的品種。
  • 德化石牛山景區盛裝開園——「石牛」牽引 發力德化全域旅遊
    2016年,德化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把旅遊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打造除德化陶瓷之外的「第二張名片」,積極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把石牛山景區作為全縣的龍頭核心景區,改造提升工作也同步列入重要議程。
  • 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開幕
    中新網福建新聞10月18日電 (孫虹 柯寧)以「中國白·德化瓷」為主題,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17日在「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開幕,引領陶瓷及茶具行業走出陰霾、全面復甦。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在福建德化開幕,圖為參展商介紹陶瓷產品設計理念。
  • 德化創新促進陶瓷產業「大跨越」
    除此以外,德化還將實施高端智造工程,打造「泛陶瓷」概念,支持企業發展功能陶瓷、結構陶瓷、納米陶瓷、軍工陶瓷等高科技陶瓷等,力促電器陶瓷、陶瓷加熱器、陶瓷地漏等新產品轉化為新產能。強化平臺建設 加快創新創業隨著德化大城關戰略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鄉鎮村民聚集到城關務工,經過多年發展,這些人慢慢融入城關生活,開始編織他們的創業夢。
  • 陶瓷大師40年錘鍊「中國白」「德化心」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陳明良現身福州瀚若軒藝文空間接受採訪。林威颺攝  德化白瓷白如雪、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有「中國白」之美譽。吳慧攝  陳明良來自陶瓷世家,他和父親陳天棋都自成一家,都承擔過創作國禮的重任。他本人已被評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人。  陳明良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坦言,他決意走「藝術瓷」之路,是年少時看到明代白瓷大師何朝宗的作品,「前所未有地震撼」。「何朝宗的觀音像,完全可以和蒙娜麗莎、維納斯等名作媲美。」
  • 泉州德化石牛山景區正式開園迎客
    石牛山景區位於德化縣東北部水口鎮境內,主峰海拔1782米,因山上巨石似牛而得名,素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瀑高、水秀、竹茂而聞名,先後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塊國字牌稱號。景區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高達92.5%,每立方釐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7~8萬個,是一處天然氧。
  • 德化陶瓷跳刀與臺灣釉水的「聯姻」
    東南網4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劉益清通訊員 王雙季 寇婉瓊 文/圖)在瓷都德化,有兩個兄弟,一邊傳承堪稱一絕的古老陶瓷跳刀技藝,一邊創新運用臺灣陶瓷釉水研發陶瓷新品。他們就是張氏跳刀第36代傳人張金圳與張金溪。
  • 線上線下並行 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開幕
    10月17日,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中國茶具城承辦的「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以下簡稱「一會一節」)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的中國茶具城開幕。  博覽會為期三天,共吸引了全國625家展商,展覽規模達6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