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沒太陽,怎麼曬茶?說說日曬白茶的幾大誤區

2021-02-07 小陳茶事

點擊藍色關注小陳茶事,置頂公眾號,謝謝!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物,都伴隨著爭議而生長。

比如福鼎白茶的純日曬。

早先,有些人認為,純日曬是不可能的,是你們福鼎人在吹牛。

「為什麼這麼上綱上線?!」村姑陳極為納悶於茶友的激烈。

茶友說,你說純日曬,那晚上沒太陽,你怎麼曬?

「我.晚上當然不曬茶啊!在所有白天可以曬茶的時間,都讓茶葉受到陽光的撫摸,讓茶葉與陽光自然交換,生成更多更好的新物質,這就是純日曬啊?!」村姑陳大力辯解。

然而,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位茶友一口咬定,晚上沒太陽,就不是純日曬。

不是純日曬,那是什麼?村姑陳無語極了。

茶友:「晚上曬不到,只能算複式萎凋。」

歐賣糕。

福鼎又不是南極,南極有半年的極晝天氣、太陽24小時不落地。那如果不能保證24小時有日光照射,就不能稱純日曬了?

這什麼謬論?!

看來,誰要是能用這位茶友接受的邏輯,教會他正確理解純日曬白茶,那應該能獲得「諾貝爾辯論學大獎」。

確實,人紅是非多。

白茶當紅以來,關於白茶的日曬與否,如何日曬,真的是生出了無數的話題,無數的可爭議性,以及無數的猜測與想像。

到了冬天大家都喜歡曬被子。

捂在沉悶的室內的被子,拿出來放太陽底下曬一曬,再拍一拍,到了晚上,蓋在身上,被子裡傳來一股乾爽的味道,那是陽光和戶外的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很溫馨,很舒爽,很——陽光。

基於這樣的想像,聽說好白茶需要日光晾曬的時候,一般人的想法是,那是不是也像被子一樣,能曬出一股陽光味?!

更甚者,會發揮超常的想像力,按曬被子的味道,去遐想,日光曬出來的白茶,會有曬被子那樣的味道嗎?

當然不可能!

別想了。

曬被子曬出來的那股所謂的「陽光」的味道,已經被證實了,是被子裡的寄生蟲,被陽光灼燒的氣味——難道大家沒有聞到一股動物蛋白燒焦的味道嗎?

如果沒聞到,請去郊外參加一次燒烤,烤五花肉那會兒,一聞,就懂了。

白茶裡是沒有被子那樣的寄生蟲的,故而,也不會產生曬過的被子般的味道。

寫到這裡,好奇的看官要提問了,既然日曬的白茶裡面,不是被子曬過的味道,那是什麼味道呢?

曬過的白茶,自然跟陰乾的白茶,味道是不同的。

曬過的白茶,它的氣味,分為幾個層次。

前調,是曬乾的鮮草、新採下來曬乾的植物葉片那般的、乾淨鮮爽的氣味。

中調,是微微的毫香,那是白茶芽頭和葉片背面的白毫,被陽光撫摸過之後,被激發出來的氣味。

尾調,是清淡的,山間樹木枝幹的清新氣味。

另外,曬過的白茶的氣味,是分階段的。

剛剛做好,到半年之內,新曬好的白茶,鮮草氣味和乾草氣味,會很濃鬱。而毫香,會略微淡一些。

半年到一年之間,毫香會浮起來成為主角,鮮草味淡下去,而草藥香,像是太平洋上的雲團一樣,會漸漸聚攏、生成颱風。

一年到三年間,三年以上,毫香會更濃,藥香也會更濃,但那股乾燥的味道,會如影隨形,一直伴隨在白茶身邊,目睹了新白茶到老白茶的成長與成熟。

這股乾草香,鮮草味,便是日曬過後,最經典的味道,它會伴著白茶,度過漫長的歲月。

很多茶友不喜歡這股鮮草味,認為是生味,是嫩味,真是不知道哪來的邏輯。

換作任何一種需要殺青的茶類,比如綠茶普洱茶巖茶,如果有這種曬乾的鮮草味,那肯定不行,肯定是殺青工藝不到位。

但白茶,是不殺青的,那麼,它依靠薄攤薄晾,依靠日光萎凋,保留下大量的呈曬乾鮮草味道的物質,有什麼味道呢?

這就是白茶的本性!

所以,白茶的陽光味,歸根結底,就是一股鮮草曬乾之後的味道。

如果沒有這股味道,這款茶是不是日光萎凋,便要打個問號了。

日曬,是白茶茶青都喜歡的「日光浴」。

而暴曬,卻是白茶茶青都害怕的酷刑。

村姑陳在福鼎尋茶多年,時常看到,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茶農伊姆伊爸,採下來茶青之後,圖省事、圖便利,直接把茶青背回家,攤在門口的水泥地上晾曬。

攤的時候,陽光還不是很烈。攤完他們就繼續採茶去了。

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陽光很快移到頭頂,灼熱的春陽和秋陽,像是一盞明晃晃的燈泡,掛在茶青們的頭頂,把它們各種燒,各種烤。

可憐的茶青們,本來應該在溫柔的陽光撫慰下,在微風的吹拂下,緩慢失水,緩慢萎凋,然而,遭遇了這如同中山狼一樣的烈陽,它們只能像二小姐賈迎春那般,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

萎凋,從字面上來看,很容易理解,就是讓白茶的茶青,枯萎,讓它像花朵一樣,因為自然失水而凋謝。

故而,這個萎凋的過程,應該是緩慢的,是輕柔的,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它不應該是放到烈日下暴曬般的,是被迫的,是激烈的,是兇猛的,是摧殘式的。

只有溫柔地,趕走茶青葉片中的水分,才不會令它在失水的同時,破壞了體內的其它細胞以及養分,生成萎凋過後,肢殘體弱的白茶。

由於日曬方式與日照程度的不同,日曬和曝曬,它們對茶青所形成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日曬出來的茶青,養分被大量保留,茶青生成鮮爽的氣味,乾爽的香氣。

曝曬出來的茶青,由於猛烈的陽光破壞了茶葉的細胞,導致有益物質大量散失,而一些影響口感和香氣的物質反而大量生成。

衝泡之後,日曬的白茶,香清甘活,蘭香撲鼻,湯水柔軟淳和,如飲清新的花露。

而曝曬的白茶,香氣變淺變淡,花香變細變弱,湯水更直接變得淡而薄。

甚至,苦澀味還很重。

實實在在,讓一款好茶,曬成了負分。

關於白茶的顏色,也是經久討論,而總是出各種妖娥子的問題。

我們知道,白茶,日光萎凋(日曬)的最好。

然而,世界上又出了另一種「日曬茶」,它卻不好。

有看官要出來挑戰了,你不是說日曬好,怎麼又說日曬不好?就這邏輯還出來教人學白茶?洗洗睡吧。

先別急,讓村姑陳好好地來解說一下。

日曬白茶,是利用日光的熱量,以及露天裡風的力量,讓白茶緩慢而順暢地失水的一種制茶方式。

這當然好。

但是,有一種打著日曬旗號,卻不符合日曬宗旨的曬茶方式,它在一些懶人的手裡,出現了。

這種方式,叫曝曬。

光想一想名字就知道,曝曬,曝露在陽光下,猛烈地曬。

這種曬茶法,在不懂白茶的人看來,它就是日曬——日曬,不就是把茶放在太陽底下曬嗎?

當然不是。它是曝曬。

日曬是溫柔地曬,曝曬,是兇猛地曬。

日曬,是給茶葉按摩,溫和地催著茶葉中的水分從葉脈離開。

曝曬,是拿大棒子暴擊茶葉,大聲喝罵,讓水分立刻消失。

在這兩種不同的曬茶方式之下,白茶茶青曬出了兩種不同的顏色。

日曬,把春白茶的茶青,曬成綠白二色。把秋白茶的茶青,曬成金秋般的五彩色。

暴曬,則是把春白茶的茶青,曬成五彩色。而把秋白茶的茶青,曬成黑褐色。

日曬出來的茶青,是新鮮的,活泛的,帶著山野的鮮香的。

曝曬出來的茶青,是蒼老的,是舊的,是半死不活的,帶著曬乾曬焦的硬脆感,塵滿面,鬢如霜。

是的,烈日曝曬下的春季白茶,葉片中豐富的葉綠素大量失去,葉黃素和花青素顯現出來,茶紅素和茶褐素大量生成,它自然,就五彩了。

然而很多客人不懂,以為這就是日光萎凋的結果,以為這就是好茶的標誌。

固執到,怎麼勸都不聽。

把這種五彩花雜的春白茶,當寶貝一樣買回家去。

日曬出來的白茶,當然是白茶裡最好的。

然而,如果天公不作美,剛曬了一天太陽,就下雨了,這茶怎麼辦呢?

這是一位茶友的問題,提得很細心,很周到。

村姑陳的回答是,如果有條件,家裡就蓋一間大大的陽光房。用安全無毒的透光材料,把木頭地板遮起來,四周護住。

這樣,當下雨的時候,前一天採下來的茶青,就可以送到這間乾燥的,又能通風,又能吸收到日光的房間裡,跟沒下雨的時候一樣,萎凋,失水。

我們知道,光照的方式,有一種是直射光,有一種是漫射光。

下雨的時候,白天沒多少光線。但雨不會一直下,等到雨停了,雲開了,漫射光就出來了。

這些幾乎令人感覺不到的漫射光,是茶葉最溫柔的情人。

它們溫和,散淡,卻能恰到好處地,給茶青撫摩,讓它們乖乖地,舒服地,就把水分揮發掉了。

這就是陽光房的作用——隔絕雨水,卻不阻隔陽光。

當然,陽光直接照在茶葉身上,和通過陽光房裡的透光材料照在茶葉身上,對茶葉而言,還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直接日曬,和陽光房曬茶,茶葉最終的品質還是不一樣的。

直接日曬的白茶,鮮爽度更好,青草香氣更足,空靈感更強。

陽光房曬的白茶,香氣更內斂一些,湯水更淳厚一些。

就像人一樣,直接在陽光底下曬黑的,和坐在房間裡隔著玻璃曬黑的,黑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因為,陽光的效力,不同。

當然,陽光房的出現,其實是白茶的福音。

從前,沒有發明陽光房的時候,第二天如果下雨了,只能收進來,放萎凋槽裡萎凋,吹熱風,這種方式,跟陽光房比起來,鮮爽程度又低了一個層次。

現在有了陽光房,有條件有實力的茶廠建起了陽光房,便彌補了陰天和微雨天氣陽光弱的不足——往常這兩種天氣,茶青不敢端出去曬,只能進槽裡吹,失去了跟陽光交換的可能,也失去了未來生成更多有益物質的可能。

但若往陽光房裡一放,雖然陽光是漫射光,比較弱,卻仍然有光有吸,有光可曬,比起吹熱風,好了不要太多。

品質也就進一步提升了。

可見,科技改變命運,這句話是對的。

科技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也改變了白茶的命運。

日曬,能把白茶的含水量曬到達標嗎?

當然不能。

有一些製作白茶的師傅,嫌麻煩,或者家裡原本就沒有烘乾設備。做白茶時,就直接把白茶曬一曬,隨便曬一下,摸上去幹了,焦了,就收起來,準備出售了。

我在一些外省的茶區,看到他們做白茶,就是這種簡單的方式。

當時就非常不滿意,雖然說白茶工藝簡單,但這隻曬不烘,也太簡單了吧。

這都近似偷工減料了。

然而,這種只曬不烘的「白茶」,因為工藝特別簡單,不費時不費力,也沒什麼工藝上的講究,因為極低的價格,反而得到很多不懂白茶的人的親睞。

真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首先,白茶國標規定,白茶的工藝,就是萎凋和烘乾。

故而,這兩道工藝步驟,缺一,都不能算是符合標準的白茶。

其次,白茶國標規定,白茶的含水量,不能超過8.5%。而只曬不烘的白茶,它的含水量,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國標規定的要求。

所以,這種白茶,它還是白茶嗎?認為是白茶的,恭喜,你有了與眾不同的見解。為了慶祝這種見解的誕生,建議買一箱只曬不烘的白茶回家,存三年五年,再拆開來喝。

屆時,茶衝泡後,如果沒有酸味沒有水味,茶湯藥香濃鬱,湯水醇厚稠滑像米湯一般,那麼,可以寄過來,打村姑陳的臉。

光曬,是曬不幹的,曬不到國家規定的含水量的。頂多曬到15%左右。餘下的7%的水分,就需要最後一道烘乾的工序,來完成。

含水量不達標的白茶,不能久存,存久了茶會生出青味水味,雜味異味,花香變淡,水變薄而寡,跟當初購買時,味道完全不同。

就像換了張臉。

故而,烘乾,是臨門的那一腳,不踢,之前所有的努力,全白費了。

【後記】

今天,村姑陳又說了實話。

估計這一篇,磚頭會來得更猛烈。

然而,出來混,就不害怕有人砸場子。

如果茶行業的每個人都認真做茶,認真選茶,認真賣茶,那麼,便不會給村姑陳提供如此之多的寫作素材。

認真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玩忽悠的人,終有一日,會被市場洗牌。


看完這篇文章

您或許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閱讀

2019年,小陳茶事白茶系列品鑑文章

2019白毫銀針,山花香裡說豐年的田園雅趣

2019特級白牡丹,香型多變,美不勝收!

2019荒野牡丹王,獨坐幽篁裡的雅淡疏狂!

2019頭採米針,香得溫柔綿長的陌上桑!

苦楝花、夜來香....一款白牡丹能集齊幾種香?

2019荒野銀針,一位花香四溢的狙擊手

柚子香白茶,潛藏在夏初的一片清涼幽景!

撞進你靈魂深處的2019清明白牡丹!

2019一級春壽眉,清鬱花香裡的欲說還休!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作者  | 村姑陳
想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可以購買《白茶品鑑手記》
首批500本僅24小時售罄,
現在購買,還有機會獲取村姑陳籤名手書。
……

……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作者  | 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

 ↓長按二維碼,關注小陳茶事↓

這塊餅的等級,雖然只能適配一級白牡丹,
但其實,撬開後,芽頭多而秀長,
直逼牡丹王的等級。
只因葉片較牡丹王寬一些些,
故而只能稱為「白牡丹」。
沸水衝入,
蓋子上的花香是多情的,是多變的。
起初聞之,是三春之桃的俏麗香氣,
微冷後聞之,是九秋之菊的清素氣息。
湯水淳和,稠滑,盈盈而立,
花香落水,淳水含香,
香氣若古代美人的胭脂水粉的氣味,
聞起來清麗而妖嬈。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白牡丹的等級,決定了它們的香氣!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2019高山白牡丹餅《冰肌》吧。

相關焦點

  • 晚上沒太陽,怎麼曬茶?說說日曬白茶的五大誤區,你可能誤解它了
    早先,有些人認為,純日曬是不可能的,是你們福鼎人在吹牛。「為什麼這麼上綱上線?!」村姑陳極為納悶於茶友的激烈。茶友說,你說純日曬,那晚上沒太陽,你怎麼曬?「我......晚上當然不曬茶啊!這位茶友一口咬定,晚上沒太陽,就不是純日曬。不是純日曬,那是什麼?村姑陳無語極了。茶友:「晚上曬不到,只能算複式萎凋。」歐賣糕。福鼎又不是南極,南極有半年的極晝天氣、太陽24小時不落地。那如果不能保證24小時有日光照射,就不能稱純日曬了?
  • 什麼是日曬白茶,到底有沒有純日曬白茶
    就像昨夜一位學茶的朋友說的: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白茶只經歷萎凋與乾燥,沒想到裡面枝節那麼多那麼深奧。上圖是那篇軟文關於純日曬的解釋。咋一看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很多朋友覺得說的完全正確,福鼎都是這麼操作的。非也,有位做茶的朋友一語中的:全程日曬那不是紅了。是的,全程曬肯定要紅變。
  • 想了解純日曬白茶白露茶的秘密,這裡有答案!
    《1》如何分辨純日曬白露茶關於大家所關心的白露茶的純日曬和萎凋如何區別,其實,最直接的方法,是從白露茶的顏色來區別。純日曬白露茶,顏色是花雜的,有茶友說是五彩的,還有茶友精妙譬喻,說是迷彩色。特別是剛加工完成的白露茶,顏色尤其鮮豔奪目,大有李麻花的偶象、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作品的風格。
  • 以春白茶和秋白茶為例,圖解純日曬的白茶應該是什麼顏色?
    (上圖:純日曬第三天的白牡丹,葉片嚴重失水,像方便麵裡的脫水蔬菜一般,呈現乾脆狀態。原本肥嫩的芽頭也收緊了許多。顏色,雖然有小調,卻仍未大變,仍是翠綠色系。)(上圖:第四天的白牡丹,整體顏色翠綠,白毫明顯。唯有小葉片太嫩,葉綠素不足,呈現出黃綠色。沒有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因為曬過幾天太陽,就變成五彩色。)
  • 日曬白茶和室內萎凋白茶,哪種最適合收藏?
    在現代,六大茶類中只有白茶延續了這種傳統的加工方法,不揉、不捻、不炒,萎凋、乾燥後就能飲用。但這種傳統的加工方法,受到自然的約束較多,如果遇上陰雨天氣,白茶就沒辦法繼續加工製作,產量也受到制約。1965年,茶農們為了戰勝自然災害,能夠在陰雨天氣也製作白茶,大膽地使用室內萎凋的方式生產白茶,取得成功。至此,白茶的生產不在受到天氣的制約。
  • 福鼎白茶的日光萎凋就是在太陽下暴曬?你以為是在曬被子嗎?
    認為日光萎凋工藝就和曬棉被,曬柿餅一樣,在陽光下曬乾水分即可!事實果真如此?福鼎老一輩制茶師傅可第一個不答應,白茶的萎凋,雖沒那麼玄乎,卻也並非曬曬就好,那麼簡單!日光萎凋,究竟是什麼?福鼎白茶,總的來說製作過程分為萎凋、烘乾兩大工藝。
  • 福鼎白茶,真的可以一曬到底嗎?不,這是外行人對白茶的誤解!
    茶友發來一個問題,說,最近福鼎白茶的工藝有改良?「工藝改良?這麼大的事兒,怎麼村姑陳沒聽說過啊。」滿肚子狐疑中,村姑陳放下杯子,細細開始詢問:「你從哪聽來的?都改了什麼啊?」茶友說,他也是聽來的,據說福鼎的工藝裡不再烘乾了,只是萎凋,用日光萎凋,一曬到底。
  • 福鼎白茶,真的可以一曬到底嗎?不,這是外行人對白茶的誤解!
    這麼大的事兒,怎麼村姑陳沒聽說過啊。」滿肚子狐疑中,村姑陳放下杯子,細細開始詢問:「你從哪聽來的?都改了什麼啊?」茶友說,他也是聽來的,據說福鼎的工藝裡不再烘乾了,只是萎凋,用日光萎凋,一曬到底。這論調當下就得到了村姑陳的哂笑:「哈哈,不可能。你肯定聽錯了。光曬是曬不幹的,肯定還要烘。曬茶又不是曬衣服,怎麼可能曬出符合國家標準的含水量?」
  • 福鼎白茶的日光萎凋就是在太陽下暴曬?你以為是在曬被子嗎?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年關將至,幾位東北茶友趁著元旦佳節到訪福鼎尋白茶,一連幾日一同逛茶園、吃美食,飲白茶,好不愜意。福鼎老一輩制茶師傅可第一個不答應,白茶的萎凋,雖沒那麼玄乎,卻也並非曬曬就好,那麼簡單!福鼎白茶,總的來說製作過程分為萎凋、烘乾兩大工藝。萎凋,在學術上解釋為:把茶葉均勻的攤晾在特定溫度、溼度的環境下,使茶葉中的活性酶等物質結構發生適度化學反應、物理變化,茶葉內部水汽逐漸揮發,使其芽、葉、莖萎凋變幹,色澤變暗,青氣漸淡。
  • 白茶是怎麼製成的?
    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建陽、松溪等地,其中福鼎白茶在白茶中名氣比較大,不管是產量還是市場份額上,尤其近些年來,福鼎白茶越來越受廣大茶友的認可與喜愛。以福鼎白茶為例,我們來說說白茶是如何製成的。
  • 白茶是怎麼製成的?
    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建陽、松溪等地,其中福鼎白茶在白茶中名氣比較大,不管是產量還是市場份額上,尤其近些年來,福鼎白茶越來越受廣大茶友的認可與喜愛。以福鼎白茶為例,我們來說說白茶是如何製成的。
  • 這些對福鼎白茶的誤區,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一些茶友對白茶的誤區福鼎農家白茶一定好白茶的製作很簡單所有白茶都不用洗茶上述的這些誤區你犯過嗎?估計是最後一種曬白茶的衝擊力實在是太大,才把宿舍的那一群丫頭驚得說不出話來。畢竟小白在宿舍都是不洗茶的,畢竟對自家曬的白茶衛生還是比較有自信的。
  • 悠喜歡白茶的陽光味道嗎
    說說被帶歪了的味道來自陽光的味道,其實多年制茶的同行都知道,白茶的滋味跟純日曬沒有直接關係,過強的陽光乾燥只會給白茶帶來不舒服的日曬氣息。白茶在萎凋的時候,前期如果有適量的散射光,可以增強一些酶的活性,促進香氣濃鬱,滋味醇厚,這是指自然萎凋和複式萎凋的情況下。
  • 日曬完的白茶還要焙火?白茶焙火的好處你知道麼?
    只有純日曬才是白茶的傳統工藝?前天一個山東的新茶友跑來問我:不是說白茶就萎凋乾燥,怎麼還有焙火呢?這裡涉及到了白茶的三個工藝了——萎凋、乾燥、烘焙。為什麼我把乾燥跟烘焙兩個工藝分開呢,且看下面說明。先說一下萎凋,其實很多人說「白茶不可能完全純日曬萎凋出來」。說的十分在理,但是純日曬萎凋不是沒有,只是非常少,一般是傳統老茶人或者小茶坊才會做,主要是因為看天做茶,難遇一直天晴的天氣。
  • 安吉白茶是綠茶,政和白茶是白茶,怎麼分?何為白茶?白牡丹也是一款茶
    如果把安吉白茶當作是白茶,那你就陷入誤區啦。明明都叫xx白茶,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區別?這時所說的白茶,只是通過其顏色來辨別的,白色只是茶樹的生物學特性,實際上就是白化茶品種,安吉白茶就是如此,從加工工藝上來講,它是綠茶家族的成員。
  • 安吉白茶是綠茶,政和白茶是白茶,怎麼分?何為白茶?白牡丹也是一款茶
    如果把安吉白茶當作是白茶,那你就陷入誤區啦。明明都叫xx白茶,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區別?這時所說的白茶,只是通過其顏色來辨別的,白色只是茶樹的生物學特性,實際上就是白化茶品種,安吉白茶就是如此,從加工工藝上來講,它是綠茶家族的成員。
  • 春茶季,教你認清純日曬白茶與室內萎凋白茶的不同!
    因此,對於白茶製作而言。最重要的萎凋必然也是需要講究自然的。在明代田藝蘅的《煮泉小品》中有云: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故而,白茶在萎凋中就分出了純日曬與室內加溫萎凋兩種方式。
  • 喝白茶的誤區你了解過嗎?這幾個誤區,大家需牢記!建議收藏
    前面幾章和大家分別說過了喝綠茶、紅茶的誤區,今天在這裡再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喝白茶的誤區,我們首先要知道白茶的茶性,白茶是一種微發酵茶,同時也是我國特色的珍品,它的名稱由來,主要是因為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 在日光下暴曬,就是白茶的日光萎凋?你真以為是在曬被子嗎?
    萎凋,其實是白茶的兩大工藝之一。採摘好的白茶茶青,萎凋、烘乾,白茶即成。在萎凋的過程中,白茶的鮮葉蒸發水分,達到萎凋幹度的要求——此時,水分蒸發,與氧氣交互,葉片中的物質水解氧化,酶物質甦醒。日光萎凋,需要將白茶的茶青薄薄地薄攤在水篩上。、此時,利用陽光的照耀和空氣中的對流讓茶青中的水分蒸發、消散。許多茶友,對於「日光」有所誤解——「陰天又沒有陽光,怎麼進行日曬?」
  • 到底什麼樣的白茶才是一款好茶!
    話說回來,要具備哪些標準才能成為一款好白茶呢?村姑陳竊以為,好生態、高海拔、純日曬、傳統工藝,是好茶的四大硬體。《2》生態好生態好,是好茶的第一指標。茶葉的生長,是需要一個好的環境的。比如空氣,比如水質,比如土壤,比如周圍的自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