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起床就看到了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消息在整個網絡蔓延開來。
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到今天的2019年,她已走過漫長的歲月。她經歷了戰爭年代的戰火紛飛,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中失火,失去了她的塔尖。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經典臺詞「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仿佛先知。
還好,巴黎聖母院的主體建築結構得以保留,令人惋惜的同時,或許不完整也是一種美,如同斷臂維納斯。
建築這一文明形式也是有壽命的,或許這次失火,只是因為她老了而已,生了一場小病。
1.
巴黎聖母院的損壞只是無數相似命運中的一環,損壞、毀滅、或是直接消失的文明遠遠大於我們所知道的。
現在已知的就有史前的世界十大失蹤文明,還不只是一棟建築那麼簡單,而是整個文明,連人帶著建築帶著所有存在過的痕跡一同消失,當然,還留下了小小一部分遺址供現代人遐想。
就拿神秘的亞特蘭蒂斯來說,或許它只是柏拉圖虛構的文明,但被發現的疑似亞特蘭蒂斯的水下建築群也證明了,即使它不是消失的亞特蘭蒂斯,但它仍舊是過去文明的遺址。
各種殘缺的古遺址都向我們展示了各種文明從繁榮到衰敗,甚至消亡的過程。
而許多遺址的發現得多虧各種文獻記載與傳說故事,許多文明也只存在於人們的文獻記錄中,可以說語言和文字是最源遠流長的。
建築可以被毀壞,雕塑也可以,名畫著作都可以,唯有語言文字,只要有人類存在的一天,語言文字就不會消亡。
當然,萬物的最終結局都是走向消亡,不只物質文明是脆弱的,人類文明也會有終結的一天,只是那一天對我們來說還很遙遠。
2.
我們可以用文字和想像去復原神秘的歷史,當然歷史也可以篡改,科研總有一天也可以解答各種迷霧,可是,高度的文明發展也不能控制我們所處世界本身的毀滅。
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只能做的事,就是保護歷史,接受歷史文物文明的逐漸消亡,和銘記,只要記憶存在,那些美好的事物就不會消失。
雖然有一點過度的唯心主義,但面對事物會消亡的本質,我們也沒有更多的能力。
我們不能馭火、馭水、馭土… …但我們可以將精神文明一代代傳承下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拿中國來說,現在傳承下來的中華文明,多是好的。
而語言文字,作為最日常且久遠的一種文明形式,是值得我們進行傳播和推廣的。
當然,如同物質文明的消失,許多小語種也在消失,一個部落,一個國家的消亡,也就意味著其國家的語言文字也會消失。
只有當漢語在全球更廣闊的範圍內傳播、懂得人越多,才越不會消失,我們的文明才能繼續得以保留與傳承。
文明是脆弱的,但我們卻可以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用智慧將其保留,一代代傳承,直至終結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