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格爾木發布
投稿郵箱:geermufabu@126.com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位于格爾木市柴達木路銀河小區的廣場上,隨著一首歡快的廣場舞音樂響起,不時有三三兩兩的群眾加入到跳舞的隊列中,熱鬧的氣氛瞬間驅走了冬日的寒冷。
銀河小區是格爾木市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之一,由4棟高層住宅樓組成,該小區於去年底投入使用後,目前已有300多戶舊房拆遷戶陸續入住。用拆遷戶李生成老人的話說,不花錢就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是黨的好政策圓了全家人的安居夢想。
「去年年底就搬進來了,家裡暖氣燒得好,再也不用挨凍了。」今年72歲的李生成老人在格爾木工作了一輩子,退休後因為單位效益不景氣,一直無力搬遷,於是,換一套寬敞明亮的新居,成了他多年的夢想和夙願。
李生成說,以前的房子因為年代久遠,夏天漏雨、冬天漏風,誰家要是再漏個水,整個巷道裡就成了冰溜子,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出行難、取暖更難,家家戶戶門口堆著媒,顯得擁堵不堪。
「大家天天盼著拆遷,去年一領到新房鑰匙,都迫不及待地搬走了,熱鬧得就像過年一樣。」
的確,安居是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李生成的話代表了廣大拆遷戶的心聲。近年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將棚戶區改造作為密切黨群關係以及重大民生項目來抓,從2017年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在全市拉開帷幕。
隨著一座座安置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一片片低矮破舊的棚戶區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看著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不少居民感嘆道:現在發展太快了,城市一天比一天美!
格爾木市金峰路街道辦事處黨委書記、主任李傑說,為了確保徵地拆遷工作順利進行,街道辦事處把黨組織建設與棚改工作結合起來,各個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及時公布棚改工作進度,將最新政策傳達給徵遷群眾。
「全市棚戶區改造工作啟動後,搬遷範圍廣、時間任務緊,僅轄區內河灘片區就涉及到1400多戶住戶,也是全市棚戶區改造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市裡成立了30多個工作組入駐轄區,我們動員轄區黨員幹部,協助配合工作組入戶徵求群眾意見,現場解決拆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超前的進度背後離不開徵地拆遷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李傑說,在整個工作中,我們的黨員幹部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團結帶領所有工作人員盡心盡力推進拆遷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沒有節假日,很多時候天不亮就已經開始挨家挨戶上門走訪,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群眾搬進了新家,大家都感到由衷的高興。
河灘片區改造是格爾木市改善城鎮貧困戶住房條件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棚戶區群眾搬出舊房子,住上新房子,格爾木市加快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一大批老舊房屋被規劃為城市綠地,兩年來,共完成城鎮棚戶區改造4800套,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群眾的住房問題。
與此同時,與棚戶區改造項目一起實施的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建設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項目負責人劉忠斌介紹,一些老舊小區年久失修,普遍存在管線老化、外牆面脫落等問題,為此,格爾木市積極籌措資金,讓一大批老舊小區搭上了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順風車,截至目前,共實施了26個老舊住宅小區改造項目。
「我們主要對室外給排水、室外採暖、室外地坪硬化、路燈、監控、門禁系統等基礎配套設施進行修繕改造。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居住條件,促進了城市形象的提升……」
昔日一個個垃圾亂倒、車輛亂停的「髒亂差」小區大院,通過一系列「穿衣戴帽」工程變得煥然一新。走在大街小巷,乾淨整潔的道路兩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引人注目,處處洋溢著文明氣息。
原標題:《格爾木:宜居家園暖民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